本發明專利技術屬于玻璃鋼管道的制作,特別是指一種導電玻璃鋼陽極管及其制備方法。導電玻璃鋼陽極管由自內向外依次復合為一體的內導電防腐層、導電層、過渡層、結構層組成;導電層的兩端延伸并裸露于導電玻璃鋼陽極管兩端外,導電層采用金屬網。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制備方法包括模具清理、內導電防腐層的制作、導電層的制作、過渡層的制作、第一次固化、纏繞制作結構層、第二次固化、脫模等工藝步驟,本發明專利技術解決了現有技術存在的產品電阻率高的技術問題,現有產品具有電阻率低(DN300長5米的玻璃鋼管道電阻為20-30歐姆)、工藝設計合理等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玻璃鋼管道的制作,特別是指一種。
技術介紹
電除霧器陽極管目前主要有塑料制、鉛制和導電玻璃鋼制三種。由于塑料制電除霧器是靠液膜導電,有效沉淀面積改變較大,運行的電壓和電流偏低,效果不如后兩者;鉛制陽極比較笨重,近年來,鉛制陽極和塑料陽極不斷被導電玻璃鋼所替代,玻璃鋼導電管具有質輕、價低,綜合性能突出等優點。但目前生產導電玻璃鋼陽極管的導電性能多達不到要求,電阻率高,達100歐姆,除霧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阻率低的。本專利技術的第一個專利技術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導電玻璃鋼陽極管,由自內向外依次復合為一體的內導電防腐層、導電層、過渡層、結構層組成;導電層的兩端延伸并裸露于玻璃鋼導電管兩端外,導電層采用金屬網。本專利技術的第二個專利技術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導電玻璃鋼陽極管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的工藝步驟 A、模具清理清理模具表面并在其表面涂覆脫模劑或纏繞脫模薄膜; B、內導電防腐層的制作在纏有脫模薄膜或脫模劑的模具上按照200g/m2的要求均勻噴灑導電防腐樹脂,在導電防腐樹脂的外表面纏繞一層導電碳表面氈,將導電碳表面氈與模具之間的氣泡趕凈,待碳表面氈浸透后,再按照200g/m2的要求在碳表面氈層外表均勻噴灑導電防腐樹脂,在導電防腐樹脂的外表面再纏繞一層導電碳表面氈,導電防腐樹脂與導電碳表面氈的質量份數比為85-92 8-15 ; C、導電層的制作在步驟B中制備好的管道兩端150mm處按照不少于270g/m2的要求均勻噴灑導電防腐樹脂,在其表面鋪上一層金屬網,金屬網兩端延伸出管道兩外端,在金屬網外按照不少于270g/m2的要求均勻噴灑導電防腐樹脂,在導電防腐樹脂的表面纏繞一層導電碳表面氈,導電防腐樹脂與導電碳表面氈的質量份數比為85-92 8-15 ; D、過渡層的制作在步驟C中制備好的管道表面按照700-1350g/m2的要求均勻噴灑導電防腐樹脂,在導電防腐樹脂的外表面纏繞一層針織氈,將針織氈與模具之間的氣泡趕凈,導電防腐樹脂與針織氈的質量份數比為60-75 25-40 ; E、第一次固化固化硬度達到巴氏硬度為30-40; F、纏繞制作結構層將帶張力纖維束浸膠后,按照設計鋪層工藝螺旋纏繞及環向纏繞交替進行的方式纏繞于步驟E制備的管道表面,膠液與帶張力纏繞纖維的質量份數比為25-35 65-75 ; G、第二次固化固化硬度達到巴氏硬度為40-60; H :脫模; 其中步驟B、C、D中的導電防腐樹脂由如下單位質量份的組分組成 乙稀基酷型樹脂100固化劑1-4促進劑1-2導電劑1-3 步驟F中膠液由如下單位質量份的組分組成 不飽和聚酯樹脂或乙烯基酯型樹脂100固化劑1-4促進劑1-2 其中固化劑選用過氧化甲乙酮、過氧化環己酮糊中的一種,促進劑選用環烷酸鈷液或異辛酸鈷溶液中的一種,導電劑選用石墨粉、炭黑、鋁粉中的一種。本專利技術中的配料時應當注意不能一次性的配制出大量的料,以防止樹脂出現固化的現象,應當根據需要分成多次進行配制。所述的第一次固化及第二次固化可以采用常溫或加溫固化中的一種,加溫固化的固化溫度為60-80°C,因其屬于現有技術范疇,申請人在此不再贅述。本專利技術的具體的技術方案包括 為保證導電玻璃鋼陽極管的外徑在規定的范圍內,優選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步驟G后還包括一步驟G1,該步驟為將第二次固化后的管道兩端進行打磨,打磨成帶毛面的平整面。為保證管道各結構層之間配合牢靠,導電玻璃鋼陽極管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優選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步驟B、D中的將氣泡趕凈,采用使用壓輥輥壓或用纖維網格布在高張力下纏繞趕出氣泡。導電層常用的材質選用是,所述的步驟B中選用導電防腐樹脂、導電碳表面氈,所述的步驟C中的金屬網采用銅質或鋁質。為便于導電管之間的電連接(通常采用導線連接)功能的實現,優選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步驟C中金屬網兩端延伸出管道兩外端。所述的步驟H后還包括一步驟I,該步驟為將導電管的內表面打磨成毛面。本專利技術所取得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技術進步在于 在電除霧器內用的導電玻璃鋼陽極管的設計中,探索性地加入金屬絲網。利用導電的碳纖維玻璃鋼實現防腐功能,利用金屬絲網實現電荷的順利引出。經實測,1000X200樣品的電阻最高不超過10歐姆,長5米的DN300玻璃鋼管道電阻為20-30歐姆,真正實現了玻璃鋼導電管的導電功能。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附圖有 圖1是本專利技術中導電玻璃鋼陽極管的層次結構示意圖。附圖中的附圖標記是1、內導電防腐層;2、導電層;3、過渡層;4、結構層。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做進一步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定,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記載的內容為準,任何依據說明書做出的等效技術手段替換,均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實施例1 本實施例的整體結構如圖示,其中導電玻璃鋼陽極管由自內向外依次復合為一體的內導電防腐層1、導電層2、過渡層3、結構層4組成;導電層2的兩端延伸并裸露于玻璃鋼導電管兩端外,導電層2采用金屬網。導電玻璃鋼陽極管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的工藝步驟 A、模具清理清理模具表面并在其表面涂覆脫模劑或纏繞脫模薄膜; B、內導電防腐層的制作在纏有脫模薄膜或脫模劑的模具上按照200g/m2的要求均勻噴灑導電防腐樹脂,在導電防腐樹脂的外表面纏繞一層導電碳表面氈,將導電碳表面氈與模具之間的氣泡趕凈,待碳表面氈浸透后,再按照200g/m2的要求在碳表面氈層外表均勻噴灑導電防腐樹脂,在導電防腐樹脂的外表面再纏繞一層導電碳表面氈,導電防腐樹脂與導電碳表面氈的質量份數比為85 :15 ; C、導電層的制作在步驟B中制備好的管道兩端150mm處按照不少于270g/m2的要求均勻噴灑導電防腐樹脂,在其表面鋪上一層金屬網,金屬網兩端延伸出管道兩外端,在金屬網外按照不少于270g/m2的要求均勻噴灑導電防腐樹脂,在導電防腐樹脂的表面纏繞一層導電碳表面氈,導電防腐樹脂與導電碳表面氈的質量份數比為85 15 ; D、過渡層的制作在步驟C中制備好的管道表面按照700-1350g/m2的要求均勻噴灑導電防腐樹脂,在導電防腐樹脂的外表面纏繞一層針織氈,將針織氈與模具之間的氣泡趕凈,導電防腐樹脂與針織氈的質量份數比為60 40 ; E、第一次固化固化硬度達到巴氏硬度為30; F、纏繞制作結構層將帶張力纖維束浸膠后,按照設計鋪層工藝螺旋纏繞及環向纏繞交替進行的方式纏繞于步驟E制備的管道表面,膠液與帶張力纏繞纖維的質量份數比為25 75 ; G、第二次固化固化硬度達到巴氏硬度為40; H :脫模; 其中步驟B、C、D中的導電防腐樹脂由如下單位質量份的組分組成 乙稀基酷型樹脂100固化劑I促進劑I導電劑I 步驟F中膠液由如下單位質量份的組分組成 不飽和聚酯樹脂或乙烯基酯型樹脂100固化劑I促進劑I 其中固化劑選用過氧化甲乙酮,促進劑選用環烷酸鈷液,導電劑選用石墨粉。所述的第一次固化及第二次固化可以采用常溫或加溫固化中的一種,加溫固化的固化溫度為60-80°C,因其屬于現有技術范疇,申請人在此不再贅述。所述的步驟G后還包括一步驟G1,該步驟為將第二次固化后的管道兩端進行打磨,打磨成帶毛面的平整面。為保證管道各結構層之間配合牢靠,導電管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優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導電玻璃鋼陽極管,其特征在于由自內向外依次復合為一體的內導電防腐層(1)、導電層(2)、過渡層(3)、結構層(4)組成;導電層(2)的兩端延伸并裸露于導電玻璃鋼陽極管兩端外,導電層(2)采用金屬網。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連明,呂會敏,付新蘭,唐勇,邢玉梅,趙連軍,柳志剛,張玉柱,
申請(專利權)人:昊華中意玻璃鋼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