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鑲齒精滾刀,克服選擇不同的刀刃切削角度受限制的問題。其構形的基本蝸桿制有頭數為i、導程為p、槽深為h的螺旋槽,R↓[b]為基本蝸桿基圓柱半徑,工作側基圓以外部分的以切于半徑為R↓[b]的基圓柱、和基圓柱端面傾斜角為λ↓[b]的直線為發生線并沿基圓柱作純滾動形成漸開螺旋面為基本蝸桿構形滾刀的產形面(F)。在基本蝸桿Z個刀齒槽中分別固定安裝有刀齒塊,刀齒塊在基本蝸桿螺旋齒上均勻布置,滾刀前刀面(A↓[γ])為平面,與半徑為R↓[H]的磨刀圓柱面相切,基本蝸桿產形面(F)與滾刀前刀面(A↓[γ])截交的交線為滾刀刀刃(S),以滾刀刀刃(S)繞軸線oz回轉構成的圓環面作為滾刀后刀面(A↓[α])。鑲齒精滾刀更適于大模數、重型齒輪的精加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應用于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加工的滾刀,更具體地說,它涉 及一種用于精切齒輪齒面的鑲齒精滾刀。
技術介紹
申請人在中國獲得名稱為"齒輪精滾刀",專利號92105109.3,申請曰 1992. 06. 27,公開日1994. 01. 12,公開號CN1080578和在美國獲得名稱為"GEAR FINISHING HOB"(齒輪精滾刀),專利號5. 338. 134,申請曰1993.06.25,公開 日1994.08.16,公開號US005338134A的專利權后,進一步技術拓展與提升, 在中國又申請了名稱為"齒輪精滾刀構形方法及其所構形的精滾刀",申請號 200710055491. X,申^青日2007. 04. 06,公開日2007. 09. 05,/>開號CN101028660A 的專利技術專利。專利申請中創立了與加工齒輪齒面為瞬時直線接觸共軛的基本蝸 桿(參閱說明書附圖的圖1),此基本蝸桿的技術特征是加工有頭數為i、導程為P、齒槽深為h=(2. 5-2. 6)mn (mn—一為加工齒輪法向模數)的螺旋槽;、為基圓柱半徑;蝸桿齒側面分工作側和非工作側,工作側基圓以外部分F面為基本蝸桿構形滾刀的產形表面,亦即滾刀刀刃所在表面,F面是以切于半徑為l基圓柱和端平面傾斜角為義b的ef直線作為發生線并沿基圓柱作純滾動形成的漸開螺旋面,Ab為基圓柱螺旋升角,tgAb=~^;蝸桿法向齒距p。等于被加工齒2 rRb^人-丄a #斗 ip,, i7im,,cosa . 。 im,,cosa,, r 二丄廿+上i 壽侖'法向基節7min cos n , p=~^ =——^-^、 sm義b =~5-E面為基本蟲咼才干cosAb cos義b 2Rb對應的工作側基圓柱以內部分齒側面,為內凹角為/i的直紋螺旋面(p > Ab ); H 為蝸桿對應的非工作側齒側面,為齒背角等于77的直紋螺旋面(〃=30° -40。); 齒頂面G為直徑Da=2Rb+ ( 0. 5 ~ 0. 6 ) nin的圓柱面。在此基本蝸桿基礎上以產形面端面截形——漸開線、軸向截形——曲線、 基圓柱切平面截形一一直線,分別為刀刃構形多種類型齒輪精滾刀,構形滾刀 的前、后刀面均是形狀簡單、工藝方便的平面或漸開螺旋面,不同類型滾刀可 分別采用現有齒輪磨床、滾刀磨床刃磨或設計成可轉位不重磨結構,具有無理 論構形誤差、加工精度高、重磨簡單、切齒效率提高、成本降低、運用廣泛的顯著特點。但是,由上述這些位置特定的表面構形的系列精滾刀,有時對選擇不同的 刀刃切削角度受限制,為此,在保持上述多種滾刀構形筒單、易于制造的條件 下,進一步尋求鑲齒式結構的精滾刀,適應更多不同類型的切削條件。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了 一種用 于精切齒輪齒面的鑲齒精滾刀。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是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構形鑲齒精 滾刀的基本蝸桿制有頭數為i、導程為P、齒槽深為h=(2. 5-2. 6)n^的螺旋槽, n^—為加工齒輪的法向模數,Rb為基本蝸桿基圓柱半徑。工作側基本蝸桿基圓 柱以外部分的以切于半徑為Rb的基本蝸桿基圓柱、和基本蝸桿基圓柱端面傾斜 角為Ab的直線作為發生線并沿基本蝸桿基圓柱作純滾動形成的漸開螺旋面為基 本蝸桿構形滾刀的產形面,在基本蝸桿的Z個刀齒槽中分別固定安裝有刀齒塊, 刀齒塊在基本蝸桿的螺旋齒上均勻布置,滾刀前刀面為平面,與半徑為Ru的磨 刀圓柱面相切,基本蝸桿的產形面與滾刀前刀面截交的交線為滾刀刀刃,以滾 刀刀刃繞軸線oz回轉構成的圓環面作為滾刀后刀面。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基本蝸桿的產形面與滾刀前刀面截交的交線為滾刀刀 刃,滾刀刀刃方程為其中,Ri,磨刀圓柱面半徑,Rb.基本蝸桿基圓柱半徑,e.轉角,人.滾刀基圓柱螺旋升角,x、 y、 z.三坐標軸上的坐標值;所述的滾刀刀刃繞軸線oz回轉 構成滾刀后刀面的圓環面,圓環面方程為其中,Ru.磨刀圓柱面半徑,Rb.基本蝸桿基圓柱半徑,e.轉角,人.滾刀基 圓柱螺旋升角,R.滾刀刀刃上任意一點到軸線oz的回轉半徑,z.滾刀刀刃上任 意一點在z坐標軸上的坐標值;圓環面作為滾刀后刀面能夠用近似造型誤差極
技術實現思路
小的代圓弧以砂輪磨制而成的滾刀后刀面代替,代圓弧中心K (Rk弧半徑R。為1)代圓弧中心K (Rk、 zk)<formula>complex 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2)代圓弧半徑<formula>complex formula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formula>其中,選刀刃上三點為a(&、 z。)、 6(^、 Za)、 c(i e、 ze), Rb.基本蝸桿基圓柱半徑,Ra.滾刀頂圓半徑,i = ab , Z、 Zb、 Z .a、 b、 c三點的Z軸坐標值;精滾刀鑲嵌的刀齒塊是成組的裝夾在特制的工藝刀體上,按同 一 圓環面精磨而 具有統一精度滾刀后刀面的刀齒塊。精滾刀固定安裝后的刀齒塊是按基本蝸桿 的產形面磨削而使各刀齒塊刀刃全部位于基本蝸桿的產形面之上的刀齒塊,但 沿滾刀刀刃出現后角為零的刃邊,按磨刀圓柱切平面修磨滾刀前刀面所得到的 刃邊寬度為0. 05-0. Iran;所述的滾刀前刀面為平面,與半徑為Ru的磨刀圓柱面 相切,改變磨刀圓柱面半徑Rn即達到改變滾刀刀刃上各點反應滾刀刀刃強度高低是否容易崩刃的刃傾角,表示為,AT ^iir1^,式中、.表示滾刀刀刃上R丁任意點的端面刃傾角,RT .表示滾刀刀刃上任意點的半徑。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 鑲齒精滾刀的滾刀后刀面是以滾刀刀刃回轉而構成的圓環面,磨削容易, 可實現各刀齒塊一并磨削,以提高精度,降低成本。2. 鑲齒精滾刀的滾刀前刀面為平面,刃磨筒單且通過選擇磨刀圓半徑R"值 可控制滾刀刀刃的刃傾角,對淬硬齒輪刮削極為有利。3. 鑲齒精滾刀按基本蝸桿產形面進行磨削,可保留并控制滾刀刀刃的刃邊 尺寸,以保證精滾刀的高精度。4. 鑲齒精滾刀采取鑲刀齒塊的結構可節約大量昂貴的刀具材料,降低成本, 此種精滾刀更適于大模數、重型齒輪的精加工。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圖1是表示構形鑲齒精滾刀的基本蝸桿結構的主視圖2是表示鑲齒精滾刀鑲齒結構的左視圖3是表示鑲齒精滾刀的刀齒構形的軸測原理示意圖4是表示鑲齒精滾刀的刀齒后刀面軸向截形及代圓弧的示意簡圖中F.產形面,E.工作側基圓柱以內部分齒側面,H.非工作側齒側面, G.齒頂面,Pf法向齒距,h.齒槽深,b。.基本蝸桿基圓柱上對應齒厚,D^滾刀 頂圓直徑,R,.滾刀頂圓半徑,Rb.基本蝸桿基圓柱半徑,R".磨刀圓柱面半徑, R。.代圓弧半徑,S.滾刀刀刃,R.滾刀刀刃上任意一點到軸線oz的回轉半徑, z.滾刀刀刃上任意一點在z坐標軸上的坐標值,(P).軸截面,d.孔徑,D,.檢 驗軸臺直徑,L,.基本蝸桿螺旋部分長度,L.基本蝸桿軸向長度,l.軸臺寬度, ef.發生線,廣內凹角,T7.齒背角,e.轉角,Ab.滾刀基圓柱螺旋升角,、c.滾 刀刀刃上C點的端面刃傾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鑲齒精滾刀,其構形的基本蝸桿制有頭數為i、導程為p、齒槽深為h=(2.5-2.6)m↓[n]的螺旋槽,m↓[n]-為加工齒輪的法向模數,R↓[b]為基本蝸桿基圓柱半徑,工作側基本蝸桿基圓柱以外部分的以切于半徑為R↓[b]的基本蝸桿基圓柱、和基本蝸桿基圓柱端面傾斜角為λ↓[b]的直線作為發生線(ef)并沿基本蝸桿基圓柱作純滾動形成的漸開螺旋面為基本蝸桿構形滾刀的產形面(F),其特征是在基本蝸桿的Z個刀齒槽中分別固定安裝有刀齒塊,刀齒塊在基本蝸桿的螺旋齒上均勻布置,滾刀前刀面(A↓[γ])為平面,與半徑為R↓[H]的磨刀圓柱面相切,基本蝸桿的產形面(F)與滾刀前刀面(A↓[γ])截交的交線為滾刀刀刃(S),以滾刀刀刃(S)繞軸線oz回轉構成的圓環面作為滾刀后刀面(A↓[α])。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彭福華,呼詠,
申請(專利權)人:吉林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82[中國|長春]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