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幅齒條的液壓脹形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驟: (1)將適合制作變幅齒條的管材放置在成型模具的密閉型腔中,并且將管材的一端頂靠在密閉型腔的內壁上,管材的另一端與一個進給壓力裝置相接觸,再將管材的內腔與一個高壓油路相連通; (2)啟動進給壓力裝置來頂推管材,使管材受到軸向擠壓的作用力,同時,通過高壓油路往管材的內腔中注入高壓油,使管材的內腔壁受到高壓油的膨脹壓力;這樣,管材就會逐漸貼模,即:管材的管壁材料填充模具的內腔,最終形成所需的變幅齒條。 (3)最后解除高壓油路對管材內腔的壓力,再反向啟動進給裝置、以解除對管材的軸向作用力,打開模具,將產品從模具中取出。(*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到一種汽車零部件的加工方法,尤其涉及到汽車轉向裝置中的變幅齒條的加工方法。
技術介紹
汽車的轉向裝置是汽車的重要部件之一,它控制著汽車前進的方向。而變幅齒條又是轉向裝置中的重要零件,它連接方向盤和轉向機構,并傳遞轉向動作。因此,變幅齒條的強度和加工精度,將會直接影響到汽車的性能。變幅齒條的通常結構為在圓管狀的管材基體的外壁上設置有扁平狀齒紋。目前,變幅齒條的常用加工方法是熱鍛、再加機械加工,通過熱鍛加工出所需的毛坯,再通過進一步的機械加工來達到產品所要求的精度。上述傳統加工方法的缺點是一、熱鍛加工時會產生飛邊,而飛邊總要被切除掉,這就會造成原材料的浪費。二、機械加工的精度與其加工成本成正比關系,即加工精度越高,其加工成本必然越貴,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產品精度的進一步提高,而且,在機械加工過程中,由于設備、刀具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加工精度的穩定性不高。三、整個加工工藝的路線較長,生產周期也較長,生產效率較低。四、經過機械加工后,鍛造時材料內部形成的纖維組織會被切斷,從而會影響到產品的強度。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傳統加工方法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將提供一種加工工藝快捷、生產效率高、零件質量好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主要包括如下步驟(1)將適合制作變幅齒條的管材放置在成型模具的密閉型腔中,并且將管材的一端頂靠在密閉型腔的內壁上,管材的另一端與一個進給壓力裝置相接觸,再將管材的內腔與一個高壓油路相連通;(2)啟動進給壓力裝置來頂推管材,使管材受到軸向擠壓的作用力,同時,通過高壓油路往管材的內腔中注入高壓油,使管材的內腔壁受到高壓油的膨脹壓力;這樣,管材就會逐漸貼模,即管材的管壁材料填充模具的內腔,最終形成所需的變幅齒條。(3)最后解除高壓油路對管材內腔的壓力,再反向啟動進給裝置、以解除對管材的軸向作用力,打開模具,將產品從模具中取出。本技術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上述的成型模具主要由上模和上模組成,并且齒形模塊固定在上模中。上述的進給壓力裝置主要包括一只進給油缸,進給油缸的活塞桿的一端穿過成型模具后可與管材的一端相接觸;上述的高壓油路為在進給油缸的活塞桿中設置有可與管材內腔相連通的通孔,該通孔與一個高壓進油口相連通。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是采用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加工方法,能節省原材料,生產出的產品的強度較高,縮短了生產周期,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所述加工方法所使用的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結構原理圖。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加工方法、及其優點作進一步的描述。如圖1所示,一、將適合制作變幅齒條的管材13放置在由上模5和下模9所組成的成型模具的密閉型腔中——在本實施例中,加工齒紋的齒形模塊6固定嵌設在上模5中,另外,為了加工方便,可對管材13進行預加工,即將管材13上需加工齒紋的那一端預先錘平,這樣,可使后道加工工序更加方便。并使管材13的右端頂靠在下模9的內壁上,將管材13的左端與進給油缸3的活塞桿10相接觸,在活塞桿10中設置有可與管材內腔14相連通的通孔4,該通孔4與一個高壓進油口1相連通——在本實施例中,通孔4通過一個油箱12與高壓進油口1相連通。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還設置有一根回油管7,回油管7穿過下模9后也與管材13的內腔14相連通。二、在實際工作時,可將高壓進油口1與高壓油泵相連接,在回油管7上可設置一個閥門8。在進行成型操作時,先啟動進給油缸3——即從油口2進油、油口11出油,使得活塞桿10緊壓在管材13上、并對管材13始終保持一定的軸向壓力,同時關閉閥門8,啟動高壓油泵,使高壓油通過高壓進油口1、通孔4而進入到管材13的內腔14中,隨后使高壓油的壓力升高到某一設定的值、并保持一定時間,這樣,管材13的內壁在一定時間內就會始終受到向外的膨脹壓力,此時,由于管材13還受到活塞桿10施加的軸向壓力,這樣,可將管材13中非齒形變形部分的材料補充給齒形變形處,在這兩個作用力共同作用下,管材13就會逐漸貼模,即管材13的管壁材料填充成型模具的內腔,最終形成所需的變幅齒條。三、成型工作結束后,可打開閥門8,同時解除管材13內腔中的壓力、并回收液壓油,然后反向啟動進給油缸3——即從油口2出油、油口11進油,使活塞桿10向左移動、并離開管材13,最后打開上模5和下模9,取出加工好的產品——變幅齒條。由上所述可知,使用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加工方法,可大大縮短加工周期,加工條件穩定,既提高了精度又降低了成本,生產效率較高。權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如下步驟(1)將適合制作變幅齒條的管材放置在成型模具的密閉型腔中,并且將管材的一端頂靠在密閉型腔的內壁上,管材的另一端與一個進給壓力裝置相接觸,再將管材的內腔與一個高壓油路相連通;(2)啟動進給壓力裝置來頂推管材,使管材受到軸向擠壓的作用力,同時,通過高壓油路往管材的內腔中注入高壓油,使管材的內腔壁受到高壓油的膨脹壓力;這樣,管材就會逐漸貼模,即管材的管壁材料填充模具的內腔,最終形成所需的變幅齒條。(3)最后解除高壓油路對管材內腔的壓力,再反向啟動進給裝置、以解除對管材的軸向作用力,打開模具,將產品從模具中取出。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型模具主要由上模和上模組成,并且齒形模塊固定在上模中。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給壓力裝置主要包括一只進給油缸,進給油缸的活塞桿的一端穿過成型模具后可與管材的一端相接觸;所述的高壓油路為在進給油缸的活塞桿中設置有可與管材內腔相連通的通孔,該通孔與一個高壓進油口相連通。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一根回油管穿過成型模具后也與管材內腔相連通。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轉向裝置中的變幅齒條的加工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將適合制作變幅齒條的管材放置在成型模具的密閉型腔中,并將管材的一端與一個進給壓力裝置相接觸,將管材的內腔與一個高壓油路相連通;通過往管材的內腔中注入高壓油的方法使管材的管壁貼模,同時通過進給壓力裝置給管材施加軸向壓力,使管材中非齒形變形部分的材料補充給齒形變形處,最終形成所需的變幅齒條;使用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加工方法,可大大縮短加工周期,加工條件穩定,既提高了精度又降低了成本,生產效率較高。文檔編號B23F3/00GK1618559SQ20031010637公開日2005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03年11月18日 優先權日2003年11月18日專利技術者謝斌 申請人:謝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斌,
申請(專利權)人:謝斌,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