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變生理食鹽水離子結構的裝置,主要設有一定位單元,于定位單元內部設有至少一反應單元;該反應單元的六向側面,分別設有相互疊置的能量放射層、貼合于能量放射層外側的阻隔層及貼合在能量放射層內側的反射網層,據以包覆該反應單元。當以容器盛裝的生理食鹽水置于反應單元中,可藉由該能量放射層與生理食鹽水產生共振作用,促使水分子結構細小化,以利于人體組織細胞吸收,代謝活化,使組織細胞得以再生、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以及提高免疫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改變生理食鹽水離子結構的裝置
本專利技術系關于一種改變生理食鹽水離子結構的裝置,尤指一種可將生理食鹽水中的氫鍵分離,進而促使水分子細小化、以利組織細胞吸收的裝置。
技術介紹
在生活環境中,人體無時不在承受許多無形外在物質的侵害,例如農藥殘余、空氣污染、水質污染、加工食品原料污染等,該些傷害著實影響人體組織器官的健康度,嚴重者更可能導致如組織細胞核的水分游離出來,形成細胞缺水的現象,使組織細胞無法獲得充分的營養與及時排出細胞代謝廢物和毒素,從而導致組織細胞病變,引起各種疾病。前述各類傷害中,又以幾乎無處不在的電磁波對現代人影響最為嚴重。目前雖然尚無法證明電磁波對人體具有直接傷害,但可確定是會影響人體的腦神經,同時令血液中的錯鐵離子磁化(帶正電),導致帶有正電荷的紅血球相互黏連(是由四個錯鐵離子組合, 因而產生磁化),使得紅血球的帶氧面積減少,造成血液循環及代謝不良,進而使生命體腦部缺氧,產生睡眠品質降低、頭暈等現象。此外,紅血球失去帶氧功能,更會導致厭氧的壞細胞快速成長,因而造成人體病變。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變生理食鹽水離子結構的裝置,可將生理食鹽水中的氫鍵分離,進而促使水分子再細小化,以利施打后直接讓組織細胞吸收,使組織細胞得以活化再生、加強血液循環、增加帶氧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及提高免疫力,達到預防心血管急病、心肌梗塞、腦栓塞、腦溢血、偏頭痛、中風、痛風、風濕性關節炎、肝硬化、腎臟病變及抑制癌細胞成長的功效。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解決方案是一種改變生理食鹽水離子結構的裝置,主要設有一可選擇性封閉的 定位單元,于該定位單元內部,預設有至少一反應單元;其中,該反應單元的六向側面,分別設有相互疊置的能量放射層、貼合于能量放射層外側的阻隔層及貼合在能量放射層內側的反射網層,據以包覆該反應單元。當以容器盛裝的生理食鹽水置于反應單元中,可藉由能量放射層與生理食鹽水產生共振作用,促使水分子結構細小化。其中,所述能量放射層系以白金、鍺、鎳、鋪、鋅、猛、或二價三價鐵所制成。其中,所述反射網層系以鏡面不銹鋼為材質所制成。其中,所述定位單元亦可作為包覆反應單元的阻隔層。其中,所述阻隔層系以鐵為材質所制成。當以容器盛裝的生理食鹽水置于反應單元中,可透過該能量放射層與生理食鹽水產生共振作用,使氫鍵分離,進而促使該水分子結構離子化后再重新排列組合,形成再細小的分子水,更容易通過缺水細胞的細胞膜而為其所的吸收,可藉以補充細胞核水分,使組織細胞得以活化再生(修復),進而維護器官組織的正常運作;又,當超細小分子水進入血液時,可與被磁化的紅血球產生排離作用,促使紅血球獨立而不再相互黏連,從而提升紅血球攜氧的功能,增加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以及提高免疫力,進一步可達到預防心血管急病、心肌梗塞、腦栓塞、腦溢血、中風、肝硬化、腎臟病變甚至癌癥等的功效。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組設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的組設示意圖。其中I定位單元;la能量放射層;lc反射網層;10蓋體;11箱體;2,2'、2"反應單元;2a能量放射層;2b阻隔層;2c反射網層; 20內蓋體;21內盒體;3生理食鹽水;30容器。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所示。關于本專利技術改變生理食鹽水離子結構的裝置,主要系在一可選擇性封閉的定位單元I的內部,預設有至少一反應單元2,該反應單元2內部具有一容設空間,反應單元2的六向側面,分別設有相互疊置的一能量放射層2a、一貼合于能量放射層2a 外側的阻隔層2b及一貼合在能量放射層2b內側的反射網層2c,據以包覆該反應單元2其中,該能量放射層2a主要系以白金、鍺、鎳、鋪、鋅、猛、二價三價鐵等材質,或相關能量材料經由奈米技術研磨(增加各種元素相互接觸的面積)調配而成,能夠釋放穩定性較佳的光能波(光譜范圍在8 μ m 14 μ m),以作為反應單元2的能量來源;該阻隔層2b 主要系以鐵制成,用以阻隔外來電磁波,同時避免反應單元2內部能量外泄;該反射網層2c 則系以鏡面不銹鋼網板制成,使能量放射層2a的光能波可釋放至容設空間,并可反射該光能波,以達到返復反應的效果。當以容器30盛原封包裝的生理食鹽水3置于反應單元2中,可藉其將生理食鹽水 3的氯化鈉解離,同時改變離子水結構,利于滲入使用者的細胞,達到促使細胞活化、增進新陳代謝以及提高免疫力等效用。續請參閱圖2與圖3,其分別為揭示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態樣的立體圖與組設示意圖。于第一實施態樣中,該定位單元I系由可相對蓋合形成封閉狀的蓋體10及箱體11 構成,該反應單元2的反射網層2c,系由可分別對應置于該蓋體10與箱體11內部的內蓋體 20與內盒體21構成,于內蓋體20與內盒體21異于相對開口的外側,分別設置有能量放射層2a,從而構成反應單元2 ;該定位單元I則系以鐵制成,藉以充當該反應單元2的阻隔層 2b。實施時,將以容器30盛原封包裝的生理食鹽水3靜置于封閉的反應單元2內部的反射網層2c上,同時利用阻隔層2b阻隔外來電磁波;復透過能量放射層2a釋放的光能波, 與生理食鹽水3產生共振作用,進而將生理食鹽水3中的氯化鈉解離,同時令水分子發生共振吸收,由于氫離子與氧離子比重不同,故因共振作用而產生不規則游離,從而造成氫鍵分離,促使該水分子結構離子化(H+、0H-)后再重新排列組合,進而形成為超細小分子水;所述超細小分子水約為一般水分子團的1/265。前述超細小分子水透過輸液或注射進入人體時,可更容易通過缺水細胞的細胞膜而為其所吸收,藉以補充細胞核的水分,使組織細胞得以活化再生(修復),進而維護器官組織的正常運作。又,當超細小分子水進入血液時,可與被磁化(帶正電)的紅血球產生排離作用,促使紅血球獨立而不再相互黏連,從而提升紅血球攜氧的功能,俾增加血液循環、 促進新陳代謝以及提高免疫力,進一步可達到預防心血管急病、心肌梗塞、腦栓塞、腦溢血、 中風、肝硬化、腎臟病變甚至癌癥等的功效。再請參閱圖4與圖5,其分別為揭示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態樣的立體圖與組設示意圖。于第二實施態樣中,該定位單元I系為一箱柜樣式,并預設有至少一反應單元2, 各反應單元2系以抽屜型式疊設配置于該定位單元I內部,該反應單元2的反射網層2c系在周圍側邊及底側,分別設置有能量放射層2a,并于周圍側邊的能量放射層2a外再設置有阻隔層2b,于底側的能量放射層2a外則再設置有反射網層2c,使各反應單元2得以相互作用,據以構成反應單元2 ;其中,最底層反應單元2'的反射網層2c底部,系設有一能量放射層2a,且于能量放射層2a底側再設置有阻隔層2b。該定位單元I亦系以鐵制成,用以充當各反應單 元2的阻隔層20 ;其中,該定位單元I內側頂面,設有與最頂層反應單元2"相對的反射網層lc,該反射網層Ic與定位單元I的間,則系夾設有能量放射層la,據以覆蓋最頂層反應單元2"的頂面。實施時,可將大量以容器30盛裝的生理食鹽水3靜置于反應單元2內部的反射網層2c上,并利用前揭原理,使生理食鹽水3的氫鍵分離,進而促使水分子離子化,以形成遠小于一般水分子團的超細小分子水,據以獲致如同第一實施例的功效。第二實施例的另一種實施態樣,則系使得最底層反應單元Y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改變生理食鹽水離子結構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定位單元,于該定位單元內部,預設有至少一反應單元;其中,該反應單元的六向側面,分別設有疊置的能量放射層、貼合于能量放射層外側的阻隔層及貼合在能量放射層內側的反射網層,據以包覆該反應單元。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莊春連,
申請(專利權)人:莊春連,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