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工程機械。其包括下部行走體、上部回轉體和作業附屬裝置。上部回轉體具有上框架、設置于該上框架的前部的左側或右側部分的駕駛室、以及形成于上框架的后部的發動機室,在發動機室中設置發動機和液壓泵。在上框架上,在位于與駕駛室左右相反側的設備空間中,設置燃料箱、工作油箱和控制閥,其中,控制閥設置于最前側,燃料箱和工作油箱沿寬度方向排列,工作油箱位于比燃料箱靠內側。與工作油箱相對于控制閥的位置相比,燃料箱設置于更靠近控制閥的位置,在工作油箱的前方形成有供回送管之用的空間,并且在其前方形成有載置臺設置空間。由此,在設備空間中能夠通過合理的布設來設置燃料箱、工作油箱、控制閥以及載置臺。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工程機械
本專利技術涉及挖掘機等工程機械,其包括具有上框架的上部回轉體,在該上部回轉體上設置液壓泵、工作油箱和控制閥。
技術介紹
以圖5所示的挖掘機為例說明本專利技術的
技術介紹
。該挖掘機包括履帶式的下部行走體1、能夠回轉地搭載于該下部行走體1的上部回轉體2、以及安裝于該上部回轉體2的作業附屬裝置3。作業附屬裝置3包括動臂4、斗桿5、鏟斗6和使它們分別工作的液壓缸7、8、9亦即液壓致動器。所述挖掘機還包括:液壓泵,其向包含所述液壓缸7至9在內的多個液壓致動器供應工作油,以驅動該液壓致動器;以及控制閥,其位于該液壓泵與所述各液壓致動器之間,將所述工作油導向所述液壓致動器。上部回轉體2包括作為基臺的上框架10,在該上框架10的前部的左右兩側中的任一側(通常如圖所示那樣為左側。以下,以該情況為例進行說明)的部分上設置駕駛室11,在上框架10的后端部上設置配重12。此外,在上框架10的后部上,并且在比所述駕駛室11靠后方且配重12的前方的位置,形成有發動機室13,在該發動機室13內設置作為動力源的發動機14。圖6示意性地表示所述上框架10的結構和該上框架10上的一般的設備布局。在所述上框架10上豎立設置左縱板15、右縱板16、左隔板17、中央隔板18和右隔板19。左右縱板15、16在所述上框架10的寬度方向的中間部上沿該上框架10的前后方向延伸,其長度大致等于所述上框架10前后方向的長度,并且,該左右縱板15、16兼任上框架10整體的加強部件和作業附屬裝置3的安裝部件。所述各隔板17、18、19以與所述縱板15、16正交的方式設置于上框架10的后部。所述隔板17至19、所述配重12、以及未圖示的橫側防護部件和上側防護部件形成發動機室13,在該發動機室13內,設有發動機14和設置于該發動機14的左側并由該發動機14驅動的液壓泵20。在所述上框架10上形成有設備空間S1。該設備空間S1位于比所述發動機室13靠前方且比駕駛室11靠右側,并由未圖示的防護部件覆蓋。在該設備空間S1中,儲存發動機14的燃料的燃料箱21與作為工作油供應源的工作油箱22以前后排列的方式設置。并且,在駕駛室11的下方,設置有控制液壓致動器的工作的控制閥(多聯閥)23(參照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1-279712號)。在此,“設備空間S1”表示能夠設置設備的空間,一般而言是指發動機室前方的空間且比駕駛室11靠右側的整體空間,但是在圖6所示的公知技術中,其中比右縱板16靠右側的空間被使用為實質上的設備空間。在所述設備空間S1中,在所述工作油箱22的后方設置空氣濾清器等其他的設備。另一方面,在上框架前端部的右側,即設備空間S1的前方且機械外側設置有載置臺24,容納有潤滑脂的桶罐、工具箱、材料、設備等能夠取放的各種東西(以下稱為“物品”)被設置于該載置臺24。此外,液壓泵20與工作油箱22通過吸入管25相連接。在如上所述的以往的工程機械中,因為載置臺24設于該工程機械的外側,并在其上載置物品,所以有可能會產生該桶罐的被盜、污損。為了防止所述情況,在不使用工程機械時,需要將物品移動到能夠上鎖的收納部的內部(例如駕駛室內),此舉花費多余的時間和勞力,而且還有可能會忘記移動。關于這一點,所述設備空間S1通常由開閉式的面板開閉以及上鎖,所以只要能夠將載置臺24設置于該設備空間S1內,即能解決上述問題。另外較為理想的是,將控制閥23也從在配管、維護方面不方便的駕駛室下移動到設備空間S1內。此時,將載置臺24以及控制閥23均設置于設備空間S1的最前部為宜。其原因在于,為了容易取放載置于載置臺24上的物品,載置臺24位于容易從外部觸及的部位為宜,并且,為了縮短用于將控制閥23與位于工程機械的前部的作業附屬裝置用液壓致動器相連接的致動器管,該控制閥23盡可能地設置于前側的位置為宜。但是,如圖6所示,在燃料箱21的后方設置有工作油箱22的以往的工程機械中,欲將控制閥23設置于設備空間S1的最前部時,由于燃料箱21位于該控制閥23與工作油箱22之間,所以該燃料箱21成為障礙,連接控制閥23與工作油箱22的回送管(例如具有可彎曲性的軟管)的布置變得困難。為了避免上述問題,可以考慮將燃料箱21、工作油箱22的位置前后調換,即將工作油箱22設置于燃料箱21的前側,但是該布設存在以下的難點。首先,吸入管25變長。第二,因為工作油箱22與控制閥23(準確而言是兩者的回送口)彼此過于靠近,所以回送管的彎曲部分向前方大幅伸出,從而堵塞箱體前方的空間。因而,以往被認為在設備空間S1的前部設置載置臺24和控制閥23兩者實際上是困難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程機械,在發動機室的前方且在左右方向上與駕駛室相反側的位置設有設備空間,在該設備空間中,能夠通過合理的布設來設置燃料箱、工作油箱、控制閥、以及用于載置物品的載置臺。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工程機械包括:下部行走體;上部回轉體,回轉自如地搭載于所述下部行走體;以及作業附屬裝置,安裝于所述上部回轉體的前部。所述上部回轉體具有:上框架;駕駛室,其設置于該上框架的前部的左右兩側中的任一側的部分;以及發動機室,其形成于上框架的后部。在所述發動機室中,設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發動機、以及設置于該發動機的左右方向的兩端部中的任一側的端部的液壓泵。在所述上框架上,在所述發動機室的前方且在左右方向上與所述駕駛室相反側的部分設有設備空間,在該設備空間中設置有:燃料箱,其儲存所述發動機的燃料;工作油箱,其收容供應給所述液壓泵的工作油;控制閥,其控制包含所述作業附屬裝置用的液壓致動器在內的多個液壓致動器的工作;回送管,其連接所述工作油箱與所述控制閥;以及載置臺,用于載置物品(例如,容納有潤滑脂的桶罐、工具箱、材料、設備等能夠取放的各種東西)。在所述燃料箱、工作油箱和控制閥中,所述控制閥設置于最前側,在該控制閥的后方,所述燃料箱和工作油箱沿上框架的寬度方向排列,所述工作油箱在該寬度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燃料箱靠內側。所述燃料箱,與所述工作油箱相對于所述控制閥的位置相比,設置于更靠近所述控制閥的位置,在所述工作油箱的前方,形成有用于設置所述回送管的回送管用空間。在比所述回送管用空間和所述回送管更前方的位置形成有載置臺設置空間,在該載置臺設置空間中設置所述載置臺。在該工程機械中,燃料箱、工作油箱和控制閥中的控制閥設置于最前側,在其后方,燃料箱和工作油箱沿上框架的寬度方向排列,且工作油箱在該寬度方向上位于比燃料箱靠內側,以該布設為基礎,在工作油箱的前方形成回送管用空間(在工作油箱與控制閥之間保持用于設置回送管的適當距離),由此能夠抑制回送管向前方的伸出。由此,能夠在回送管的前方確保載置臺設置空間。換言之,能夠在工作油箱的前方設置載置臺,在設備空間內載置物品。該工程機械也可以還包括連接所述工作油箱與液壓泵的吸入管。在該情況下,通過將所述燃料箱、工作油箱、控制閥中的工作油箱設置于最后側的位置、即靠近發動機室的位置,該工作油箱與液壓泵的距離變小,因此,能夠抑制所述吸入管的長度。此外,較為理想的是,在液壓泵設置于在左右方向上與所述駕駛室相同的一側的情況下,所述工作油箱在所述設備空間中設置于在所述上框架的寬度方向上的最內側的位置。由此也能夠抑制所述吸入管的長度。另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工程機械,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行走體;上部回轉體,回轉自如地搭載于所述下部行走體;以及作業附屬裝置,安裝于所述上部回轉體的前部,其中,所述上部回轉體具有:上框架;駕駛室,其設置于該上框架的前部的左右兩側中的任一側的部分;以及發動機室,其形成于上框架的后部,在所述發動機室中,設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發動機、以及設置于該發動機的左右方向的兩端部中的任一側的端部的液壓泵,在所述上框架上,在所述發動機室的前方且在左右方向上與所述駕駛室相反側的部分設有設備空間,在該設備空間中設置有:燃料箱,其儲存所述發動機的燃料;工作油箱,其收容供應給所述液壓泵的工作油;控制閥,其控制包含所述作業附屬裝置用的液壓致動器在內的多個液壓致動器的工作;回送管,其連接所述工作油箱與所述控制閥;以及載置臺,用于載置物品,在所述燃料箱、工作油箱和控制閥中,所述控制閥設置于最前側,在該控制閥的后方,所述燃料箱和工作油箱沿上框架的寬度方向排列,所述工作油箱在該寬度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燃料箱靠內側,所述燃料箱,與所述工作油箱相對于所述控制閥的位置相比,設置于更靠近所述控制閥的位置,在所述工作油箱的前方,形成有用于設置所述回送管的回送管用空間,在比所述回送管用空間和所述回送管更前方的位置形成有載置臺設置空間,在該載置臺設置空間中設置所述載置臺。...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9.16 JP 2011-2029761.一種工程機械,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行走體;上部回轉體,回轉自如地搭載于所述下部行走體;以及作業附屬裝置,安裝于所述上部回轉體的前部,其中,所述上部回轉體具有:上框架;駕駛室,其設置于該上框架的前部的左右兩側中的任一側的部分;以及發動機室,其形成于上框架的后部,在所述發動機室中,設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發動機、以及設置于該發動機的左右方向的兩端部中的任一側的端部的液壓泵,在所述上框架上,在所述發動機室的前方且在左右方向上與所述駕駛室相反側的部分設有設備空間,在該設備空間中設置有:燃料箱,其儲存所述發動機的燃料;工作油箱,其收容供應給所述液壓泵的工作油;控制閥,其控制包含所述作業附屬裝置用的液壓致動器在內的多個液壓致動器的工作;回送管,其連接所述工作油箱與所述控制閥;以及載置臺,用于載置物品,在所述燃料箱、工作油箱和控制閥中,所述控制閥設置于最前側,在該控制閥的后方,所述燃料箱和工作油箱沿上框架的寬度方向排列,所述工作油箱在該寬度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燃...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田康史,
申請(專利權)人:神鋼建設機械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