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波浪能量發電機,包括筒體,所述筒體具有封閉的內腔,所述筒體的內腔中設有第一動子、第二動子、第一定子、第二定子、連接桿、第一彈性板和第二彈性板,所述第一彈性板和第二彈性板均連接在筒體上,所述連接桿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相連,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分別與第一彈性板和第二彈性板相連,所述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均與筒體裝連,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的至少一個側面分別與相應的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的側面相靠近,所述筒體上下端均固定連接有擾流板,所述動子為圓環形體,擾流板伸在動子的內孔中且相互松配合。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減少波浪能振動的損耗,發電效率高,無需維護,結構簡單且能實現大面積波浪能收集。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波浪能發電裝置。
技術介紹
海洋遼闊無際,占地球表面70. 8%,海浪無休無止、從不停息,海洋“無風三尺浪”, 浪起浪落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利用海浪發電,對解決世界的能源問題有著重大的意義。上世紀70年代起由于石油危機,各國科學家開始探索海浪發電,研制出幾種不同 類型的海浪發電站。海浪發電系統由海浪能量、能量轉換器、發電機系統、變電設備組成。 其中能量轉換器是將海浪能量轉換為發電設備可以吸收的能量,直接關系到海浪發電的效 果,因此它是重要的發電設備;發電機系統包括旋轉機構和傳統發電機,目前人們開始研究 用直線電機發電,減少中間旋轉機構;變電設備的功能是將發電機發出的不同頻率的電轉 變為工頻電,供用戶使用。經過30多年的研究,科學家設計出幾十種不同的發電裝置,以提 高發電效率。這種形式的發電站已經在英國使用,發出的電已經接入電網。現有的波浪能量發電機存在以下缺點結構不合理,摩擦副多,波浪能振動損耗 大,使用壽命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減少波浪能振動的損耗,發電效率高,無需維護, 結構簡單的波浪能量發電機。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波浪能量發電機,包括筒體, 所述筒體具有封閉的內腔,所述筒體的內腔中設有動子、定子、連接桿、第一彈性板和第二 彈性板,動子包括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定子包括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所述第一彈性板和 第二彈性板均連接在筒體上,所述連接桿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相連,第一動 子和第二動子分別與第一彈性板和第二彈性板相連,所述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均與筒體裝 連,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的至少一個側面分別與相應的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的側面相靠 近,所述筒體兩端內側均固定連接有擾流板,所述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均為圓環形體,第一 動子和第二動子的內孔中均伸有擾流板且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分別與內孔中伸有的擾流 板相互松配合。所述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均為含有N極和S極的磁性體;所述第一定子和第二定 子均為線圈。所述磁性體為具有磁性體環形槽的圓環形體,所述線圈為圓環形體,線圈插在磁 性體環形槽中且能相對磁性體軸向運動;或者線圈為具有線圈環形槽的圓環形體,所述磁 性體為圓環形體,磁性體插在線圈環形槽中且能相對線圈軸向運動。所述磁性體環形槽的底部均開有第一通氣孔和第二通氣孔,第一通氣孔的兩端分 別連通定子和動子之間的間隙和筒體的內腔,第二通氣孔的兩端分別連通定子和動子之間 的間隙和動子的內孔;或者所述線圈環形槽的底部均開有第一通氣孔和第二通氣孔,第一通氣孔的兩端分別連通定子和動子之間的間隙和筒體的內腔,第二通氣孔的兩端分別連通 定子和動子之間的間隙和動子的內孔。所述磁性體和線圈均為圓環形體;而且磁性體為外環,線圈為內環,或者線圈為外 環,磁性體為內環。所述第一彈性板和第二彈性板均為開槽平片,且第一彈性板和第二彈性板分別位 于內腔內的上下部,第一彈性板和第二彈性板的外周均與筒體固定連接,第一彈性板和第 二彈性板的中部分別與相應的第一動子、第二動子固定連接,第一動子、第二動子還分別通 過相應的第二連接件與連接桿兩端固定連接。所述筒體包括上筒體、中筒體和下筒體,所述上筒體、中筒體和下筒體依次固定連 接成整體,上筒體和下筒體上分別具有第一定子支架和第二定子支架,所述第一定子和第 二定子分別與第一定子支架和第二定子支架固定。所述磁性體環形槽底部的第一通氣孔中裝有單向閥。所述中筒體的內壁上均分布有多個散熱肋,所述下筒體的底部還具有電氣安裝空 間。所述筒體外壁上設有若干個對稱分布的鉸鏈連接座。以實現多個波浪能量發電機 相互連接,大面積收集海洋波浪能量。采用上述結構后,當本專利技術隨波浪上下浮動時,第一動子、第二動子在第一彈性 板和第二彈性板的導向作用下與相應的第一定子、第二定子發生上下相對運動,從而切割 磁感線達到發電目的。由于本專利技術的發電部件裝在筒體的封閉的內腔內,因此,避免了海 面漂浮污染物的污穢影響,微生物的侵蝕;由于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分別與第一彈性板和 第二彈性板相連,第一彈性板和第二彈性板能夠使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上下豎直運動,因 此,運動軸心穩定居中,不易偏離,減少了波浪能振動的損耗,發電效率高,能輸出較大功率 的電流;由于連接桿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相連,連接桿及第一動子和第二動 子均由第一彈性板和第二彈性板導向,動子懸在筒體內腔中,因此,無摩擦、損耗小,無需潤 滑,無需維護;由于筒體上下端均固定連接有擾流板,所述動子為圓環形體,擾流板伸在動 子的內孔中且相互松配合,因此,便于攪動氣流,提高散熱能力。本專利技術還具有結構簡單,便 于批量生產,易于生產和布置,成本低,發電效率高,無污染,使用壽命長等特點,可適用于 多種水域和環境。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波浪能量發電機的結構正視圖;圖2是圖1的俯視圖;圖3是圖1沿A-A線的剖視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立體剖視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中的一種結構的動子與連接桿連接的示意圖;圖6是圖5沿B-B線的剖視圖;圖7是圖5的俯視圖;圖8是圖5的立體剖視示意圖;圖9是本專利技術中的磁性體與線圈的第一種配合結構示意圖;圖10是本專利技術中的磁性體與線圈的第二種配合結構示意圖;圖11是本專利技術中的磁性體與線圈的第三種配合結構示意圖;圖12是本專利技術中的磁性體與線圈的第四種配合結構示意圖;圖13是圖3的C部放大圖;圖14是本專利技術中的筒體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15是圖3中的磁性體與第一彈性板(開槽平片)、第二彈性板(開槽平片)及連接桿的 連接結構示意圖;圖16是本專利技術工作時的冷卻氣流狀態示意圖;圖17是本專利技術中的擾流板的另外一種安裝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2、3、4、5、6、7、8、9所不,本專利技術的一種波浪能量發電機,包括筒體I,所述 筒體I具有封閉的內腔1-5,所述筒體I的內腔1-5中設有動子、定子、連接桿8、第一彈性 板6和第二彈性板9,動子包括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定子包括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所述 第一彈性板6和第二彈性板9均連接在筒體I上,所述連接桿8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動子和 第二動子相連,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分別與第一彈性板6和第二彈性板9相連,所述第一定 子和第二定子均與筒體I裝連,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的至少一個側面分別與相應的第一動 子和第二動子的側面相靠近,所述筒體I兩端內側均固定連接有擾流板2,所述第一動子和 第二動子均為圓環形體,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的內孔15中均伸有擾流板2且第一動子和第 二動子分別與內孔15中伸有的擾流板2相互松配合。如圖3、4、9、11、12所示,所述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均為含有N極和S極的磁性體4;所述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均為線圈3。當然,也可以是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均為線圈3 ; 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均為含有N極和S極的磁性體4,如圖10所示。如圖3、4、5、6、7、8、9所示,所述磁性體4為具有磁性體環形槽4-2的圓環形體,所 述線圈3為圓環形體,線圈3松配合地插在磁性體環形槽4-2中;或者線圈3為具有線圈 環形槽3-2的圓環形體,所述磁性體4為圓環形體,磁性體4松配合地插在線圈環形槽3-2 中,如圖10所示。如圖3、4、5、6、7、8、9所示,為了便于形成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波浪能量發電機,包括筒體(1),其特征在于:a、所述筒體(1)具有封閉的內腔(1?5),b、所述筒體(1)的內腔(1?5)中設有動子、定子、連接桿(8)、第一彈性板(6)和第二彈性板(9),動子包括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定子包括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c、所述第一彈性板(6)和第二彈性板(9)均連接在筒體(1)上,d、所述連接桿(8)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相連,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分別與第一彈性板(6)和第二彈性板(9)相連,e、所述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均與筒體(1)裝連,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的至少一個側面分別與相應的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的側面相靠近,f、所述筒體(1)兩端內側均固定連接有擾流板(2),所述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均為圓環形體,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的內孔(15)中均伸有擾流板(2)且第一動子和第二動子分別與內孔(15)中伸有的擾流板(2)相互松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巍,朱石,曾舒穎,韓曉,周露露,朱坤,鄭長銳,宋潔,
申請(專利權)人:河海大學常州校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