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當前位置: 首頁 > 專利查詢>潘國明專利>正文

    一種集發電、供冷暖和除塵增氧的多功能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8486669 閱讀: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5:39
    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集發電、供冷暖和除塵增氧的多功能裝置,它包括引風塔(4)和通風塔(24),在引風塔上設置有自然風風力發電機組(1)和風力發電機組(3),在建筑體內設置有蓄熱風道(17)和蓄冷風道(18),在蓄熱風道內設置有蓄熱體(15),在蓄熱體下方安裝有電加熱器(13),在蓄熱體上方設置有絕熱層(16),在絕熱層上方設置有太陽能吸熱板(14),在蓄冷風道中設置有蓄冷體(20),在蓄冷體上方設置有噴淋器(21),蓄熱風道與引風塔之間設置有熱風管(10),在熱風管口設置有熱風旋轉閘門(11),蓄冷風道與通風塔之間設置有氣流通道(23),在氣流通道口設置有冷熱旋轉閘門(22),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發電、供冷暖、除塵增氧的集發電、供冷暖和除塵增氧的作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利用自然資源可使室內冬暖夏涼、空氣凈化、除塵增氧并且能持續發電的多功能裝置。
    技術介紹
    我國的經濟發展令舉世矚目,如果要繼續快速發展進入到發達國家水準,就必須突破人均資源相對匱乏這個“瓶頸”。目前家用電器越來越多,特別在寒冬炎夏季節,室內空調用電量大多占用了地區用電量的一半。為了保障人民生活幸福,目前往往采用壓工業用電,保居民用電。這對地區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影響。不使用空調,也能使人們生活在冬暖夏涼的室內,就會既節省了電,節省了化石資源,又減少了大氣污染。目前,我國在快步邁入城鎮化。大小城鎮高樓林立。這同時也伴隨著“城市高樓綜合癥”和“空調病”的多發,使人們易產生干咳,頭痛、皮膚干燥發癢、頭暈、注意力難以集中,特別是老人和小孩易被空調忽冷忽熱引發感冒、甚至造成重病,室內空氣質量差,灰塵多、通風量不足給霉菌、團球菌大量繁殖提供了溫床。正如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所說目前我國城市大氣環境質量較差,與世界衛生組織環境空氣質量指導值有一定差距,現行空氣質量評價因子偏少城市空氣質量達標仍處在低水平。室外空氣尚且不佳,要使室內空氣質量好,有益人民健康長壽,消除“城市高樓綜合癥”和“空調病”。創新和實施一種低成本的有效的新裝置是刻不容緩的大事。我國的青藏高原,嚴寒缺氧,人居生存環境惡劣易造成“肺水腫”、“腦水腫” “高山病”、“心臟畸變”等一些地方病。還有新疆、內蒙和南海的孤島,這些地方都被嚴寒酷暑、無電源、缺氧這些惡劣條件困擾和限制而造成無法大力開發和駐軍防守。如果有了冬暖夏涼而且增氧并且發電供電的居室,這些困窘將迎刃而解。風(坑)道式發電,是業內科學家們研究多年的項目,卻一直沒有突破。如果利用綠色能源在風道式發電中嶄露頭角,那么這條長河將會洶涌澎湃。目前的風能、太陽能發電,已被科技界高度傾注。由于這些資源受地域的限制,受時有時無時大時小的限制,受設備龐雜昂貴的限制,受不能大量并網等限制。所以,風能、太陽能發電還不能普遍大規模實施。如果破除了以上諸多限制,那么人類在獲取能源方面將迎來一種新格局。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為建筑體提供一種具有多種功能的裝置,能同時使建筑體內冬暖夏涼、增氧增風,并提高室內空氣質量并且持續發電的綜合性多功能裝置。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所述集發電、供冷暖和除塵增氧的多功能裝置包括設置在建筑體中的引風塔,在建筑體與引風塔的夾層之間設置有通風塔,所述建筑體內具有的室內空與引風塔之間分別用排風管和進風管相通連接,在引風塔頂端和外部設置有多組自然風風力發電機組,在引風塔頂部設置有引風出口,在引風塔內上部設置有多組風力發電機組,在建筑體的地溝內分別設置有蓄熱風道和蓄冷風道,在蓄熱風道內設置有蓄熱體,在蓄熱體下方安裝有電加熱器,所述電加熱器與自然風風力發電機組相連,在蓄熱體上方設置有絕熱層,在絕熱層上方設置有太陽能吸熱板,所述太陽能吸熱板與絕熱層之間設置有太陽能放熱門,在蓄冷風道中設置有蓄冷體,在蓄冷體上方設置有噴淋器,所述蓄熱風道與引風塔之間設置有熱風管,在熱風管口設置有熱風旋轉閘門,所述熱風旋轉閘門通過熱氣管可使蓄熱風道與引風塔相通和關閉,所述蓄冷風道與通風塔之間設置有氣流通道,在氣流通道口設置有冷熱旋轉閘門,所述冷熱旋轉閘門通過氣流通道可使蓄冷風道與通風塔相通和關閉,在蓄熱體兩端位置的蓄熱通道內分別設置有蓄熱閘門。本專利技術的工作過程是 自然風風力發電機組I發電產生的電量通過電加熱器13將蓄熱體15加熱到高溫,然后高熱能被蓄熱閘門12和上方絕熱層16密封在蓄熱風道17內,(一座引風塔會有不同方向的數組蓄熱風道17和蓄冷風道18交替進行蓄熱和放熱),當打開蓄熱閘門時,局部高溫引起空氣膨脹,冷空氣沿蓄熱風道快速進來補充,形成了大風,這時熱風旋轉閘門11旋轉至封堵氣流通道23位置,冷熱旋轉閘22門往下打開,這樣蓄冷風道18內的冷風、就進入了蓄熱風道對高熱風進行降溫,加濕,加密、增大風能。蓄熱風道和蓄冷風道內的風力再加上引風塔發揮的大氣壓差引力,在引風塔4內可造成持續10m/S以上的強風。通過控制各種閘門來控制氣流的大小,使強風驅動多臺風力發電機組3進行恒速恒頻發電、供電和并網。在需要向室內供暖時,由于蓄熱風道17內產生的高熱必須通過蓄冷風道內的氣流通道23才能進入通風塔24內,再通過進風管6進入室內空8中,這時熱風旋轉閘門11封閉熱風管10,蓄冷風道18中的冷熱旋轉閘門22向下打開,從而使蓄熱風道的高熱氣流進入蓄冷風道內被降溫,加濕、增氧,增加負離子,然后由氣流通道23進入通風塔24再經進風管6進入室內空,室內的廢氣和余熱由排風管5排進引風塔又能發電。越是寒冷季節風越大,風能就越高,自然風風力發電機組供給蓄熱體的熱量就越多(多組蓄熱通道的交替蓄熱和放熱克服了風時大時小,時有時無,無須用昂貴的蓄電池蓄電)。因此有足夠的熱能供熱,再者越是寒冷,引風塔內的溫度與外部溫差越大,引風塔內的風力愈發強勁,有利于發電,起到供暖發電相輔相成。炎熱季節需向室內供冷氣,蓄熱風道內的熱風旋轉閘門11封閉熱源進入蓄冷風道18內,蓄冷風道中的冷熱旋轉閘門22往下打開,這時氣流會穿過蜂窩陶瓷蓄冷體20,蓄冷體埋設在地下深層,不斷吸取冷源致冷,還有蓄冷體上方的噴淋器21不斷噴冰水冷卻穿過蓄冷體的氣流。冰水來自設置在地下深層的U形冰窖,在冬天大多數高山上都有厚冰,本專利技術的建筑都較高,平頂上可放水結冰。可把這些廉價冰冬藏夏用。很多地下深層水和深層海水,夏季溫度在5°C以下,這些水不加冰也可達到本專利技術的效果。這樣氣流在蜂窩體中制冷,除塵,增負離子后,如果濕度過高,再進行除濕(除濕裝置不作說明),然后經過蓄冷風道18后進入氣流通道23,再進入通風塔24,再經過進風管進入室內空。在供冷時,太陽能和風能繼續發電,達到供冷與發電兩不誤。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的技術優越性和社會效應 一、本專利技術使業內研究多年未果的風(坑)道熱力式發電得以初步實現,為坑道式發電的深入發展打開了大門; 二、本專利技術把目前單獨利用的風能、太陽能、地熱(冷)、大氣壓差引力等多種能源整合成一種“合力”,按照風速增加一倍,風電機組輸出功率增加八倍的原理,把風電發電效率提高到當前最高水平,把風電太陽能發電的成本降到當今最低,而且解除了各種再生能源單獨利用所受到的各種限制。能大量并網,能為供電網調峰; 三、本專利技術裝置可使室內不用空調而做到冬暖夏涼,節省大量電力。同時還能持續發電供電,這對我國快速進入發達國家行列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減少了使用石化能源發電對大氣的污染,為子孫后代留存了化石資源; 四、目前我國城市空氣質量較差影響到室內空氣。本專利技術使進入室內空氣中的粉塵、有害氣體、病菌等絕大多數被風道里的蜂窩堆和噴淋器沾附、洗滌殺滅掉。空氣在蜂窩堆和水霧中碰撞摩擦得到凈化,增加了負離子成分。有益居民健康長壽; 五、本專利技術具有一定的國家戰略和軍事戰略效應,對于高寒缺氧、無法供電等惡劣條件地域;本裝置能同時解決多個問題,有利于開發西部,有利于鞏固國防,可為考察和開發南極洲大陸提供有利的居所。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在圖中,1、自然風風力發電機組2、引風出口 3、風力發電機組4、引風塔5、排風管 6、進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集發電、供冷暖和除塵增氧的多功能裝置,它包括設置在建筑體(7)中的引風塔(4),其特征是:在建筑體與引風塔的夾層之間設置有通風塔(24),所述建筑體內具有的室內空(8)分別用排風管(5)和進風管(6)與引風塔和通風塔相通連接,在引風塔頂端和外部設置有多組自然風風力發電機組(1),在引風塔頂部設置有引風出口(2),在引風塔內上部設置有多組風力發電機組(3),在建筑體的地溝內分別設置有蓄熱風道(17)和蓄冷風道(18),在蓄熱風道內設置有蓄熱體(15),在蓄熱體下方安裝有電加熱器(13),所述電加熱器與自然風風力發電機組相連,在蓄熱體上方設置有絕熱層(16),在絕熱層上方設置有太陽能吸熱板(14),所述太陽能吸熱板與絕熱層之間設置有太陽能放熱門(19),在蓄冷風道中設置有蓄冷體(20),在蓄冷體上方設置有噴淋器(21),所述蓄熱風道與引風塔之間設置有熱風管(10),在熱風管口設置有熱風旋轉閘門(11),所述熱風旋轉閘門通過熱氣管可使蓄熱風道與引風塔相通和關閉,所述蓄冷風道與通風塔之間設置有氣流通道(23),在氣流通道口設置有冷熱旋轉閘門(22),所述冷熱旋轉閘門通過氣流通道可使蓄冷風道與通風塔相通和關閉,在蓄熱體兩端位置的蓄熱風道(17)內分別設置有蓄熱閘門(1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潘國明潘果
    申請(專利權)人:潘國明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在线| 自慰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色综合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人妻少妇乱子伦无码视频专区| 丰满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无码| 午夜爽喷水无码成人18禁三级 | 黑人巨大无码中文字幕无码 |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DV| 久久亚洲AV无码西西人体|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中文字幕日产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嘿嘿嘿| 无码av免费网站|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无码专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水牛影视| 国产日韩AV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去区首|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 67194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无码|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 色情无码WWW视频无码区小黄鸭|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AV成人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男同|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