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溫室供暖鍋爐,它涉及一種氣化爐,以解決現有氣化爐只能一次燃燒,熱值低,供熱面積在100平米以內的問題。燃燒筒垂直固定在爐箅上端面的中心處,傘帽設置在燃燒筒的頂部,圓臺形上部筒體、圓臺形中部筒體和圓臺形下部筒體由上至下依次設置在爐體內,圓臺形下部筒體與爐體之間形成的腔體為環形風道,圓臺形下部筒體上沿同一圓周均布設有六至十個通風孔,螺旋運輸機輸出端位于料槽的輸入端上方,螺旋運輸機輸入端位于儲料倉的出口處,螺旋除灰機的輸入端位于圓臺形灰倉筒體的出口處,配風器設置在環形風道的下面,且配風器的一端與環形風道連通,配風器的另一端與圓臺形灰倉筒體內腔連通。本發明專利技術用于農村、工廠取暖及大棚供暖。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氣化爐,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生物質溫室供暖鍋爐。
技術介紹
目前,農村和有些工廠供暖采用普通氣化爐,普通氣化爐的性能只能一次燃燒,熱值低,供暖不達標,供熱面積在100平米以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為解決現有氣化爐只能一次燃燒,熱值低,供熱面積在100平米以內的問題,提供一種生物質溫室供暖鍋爐。上述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生物質溫室供暖鍋爐,所述鍋爐包括燃燒爐、螺旋運輸機、儲料倉、螺旋除灰機和配風器,所述燃燒爐包括爐體、爐箅、圓臺形灰倉筒體、燃燒筒、圓臺形上部筒體、圓臺形中部筒體、圓臺形下部筒體、和傘帽和料槽,所述爐體的頂部設有出氣口,爐箅設置在爐體的底部,圓臺形灰倉筒體設置在爐箅的下面,且圓臺形灰倉筒體的大直徑一端位于上方,燃燒筒垂直固定在爐箅上端面的中心處,傘帽設置在燃燒筒的頂部,燃燒筒的上端面沿圓周均布設有數個凹槽,圓臺形上部筒體、圓臺形中部筒體和圓臺形下部筒體由上至下依次設置在爐體內,且圓臺形上部筒體的小直徑一端與圓臺形中部筒體的小直徑一端對接,該對接處的高度與傘帽頂部在同一水平面內,圓臺形下部筒體的大直徑一端與圓臺形中部筒體的大直徑一端對接,爐箅、圓臺形中部筒體和圓臺形下部筒體形成的腔體為燃燒腔,圓臺形下部筒體與爐體之間形成的腔體為環形風道,圓臺形下部筒體上沿同一圓周均布設有六至十個通風孔,料槽斜向設置在圓臺形上部筒體的上方,且料槽的輸出端位于傘帽上方,料槽的輸入端通至爐體外,螺旋運輸機輸出端位于料槽的輸入端上方,螺旋運輸機輸入端位于儲料倉的出口處,螺旋除灰機的輸入端位于圓臺形灰倉筒體的出口處,配風器設置在環形風道的下面,且配風器的一端與環形風道連通,配風器的另一端與圓臺形灰倉筒體內腔連通。上述的生物質溫室供暖鍋爐,所述配風器包括灰腔進風管、環形風道進風管、灰腔進風進風閥門和環形風道進風閥門,環形風道進風管與灰腔進風管垂直設置,且環形風道進風管的內孔與灰腔進風管的內孔相通,灰腔進風管與灰倉連通,灰腔進風進風閥門安裝在灰腔進風管上,環形風道進風管與環形風道連通,環形風道進風閥門安裝在環形風道進風管上。上述的生物質溫室供暖鍋爐,所述圓臺形上部筒體與圓臺形中部筒體對接處的直徑小于傘帽的下邊緣的直徑。這個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專利技術可將生物質燃料進行二次燃燒,通過配風器的旋轉配風,增加生物質燃料的燃燒溫度,爐體出口溫度達520°C,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熱值高,供熱面積在100平米以上。2.本專利技術可以將燃燒系統所產生的燃燒物質全部燒掉、燃燒穩定、節能系數高、熱值高于市場上的同類產品的30%以上,同等數量的柴草所發生的熱值和同等數量的煤熱值相同,熱值提高了,焦油就可全部燒掉,燃燒穩定,減少二次環境污染。3.本專利技術燃燒持久、無煙無味,可以滿足農村取暖、大棚供暖、工廠供暖的需求。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整體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生物質溫室供暖鍋爐,參見圖1,其組成包括燃燒爐1、螺旋運輸機2、儲料倉3、螺旋除灰機4和配風器5,燃燒爐I包括爐體11、爐箅12、圓臺形灰倉筒體13、燃燒筒14、圓臺形上部筒體15、圓臺形中部筒體16、圓臺形下部筒體17、和傘帽18和料槽19,爐體11的頂部設有出氣口 111,爐箅12設置在爐體11的底部,圓臺形灰倉筒體13設置在爐箅12的下面,且圓臺形灰倉筒體13的大直徑一端位于上方,燃燒筒14垂直固定在爐箅12上端面的中心處,傘帽18設置在燃燒筒14的頂部,燃燒筒14的上端面沿圓周均布設有數個凹槽141,圓臺形上部筒體15、圓臺形中部筒體16和圓臺形下部筒體17由上至下依次設置在爐體11內,且圓臺形上部筒體15的小直徑一端與圓臺形中部筒體16的小直徑一端對接,該對接處的高度與傘帽18頂部在同一水平面內,圓臺形下部筒體17的大直徑一端與圓臺形中部筒體16的大直徑一端對接,爐箅12、圓臺形中部筒體16和圓臺形下部筒體17形成的腔體為燃燒腔6,圓臺形下部筒體17與爐體11之間形成的腔體為環形風道7,圓臺形下部筒體17上沿同一圓周均布設有六至十個通風孔171,料槽19斜向設置在圓臺形上部筒體15的上方,且料槽19的輸出端位于傘帽18上方,料槽19的輸入端通至爐體11外,螺旋運輸機2輸出端位于料槽19的輸入端上方,螺旋運輸機2輸入端位于儲料倉3的出口處,螺旋除灰機4的輸入端位于圓臺形灰倉筒體13的出口處,螺旋除灰機4的輸出端與外接灰管連通,配風器5設置在環形風道7的下面,且配風器5的一端與環形風道7連通,配風器5的另一端與圓臺形灰倉筒體13內腔連通。爐體11的側壁上設有觀察口。螺旋運輸機2和螺旋除灰機4均為現有技術。螺旋運輸機2為燃燒爐I提供自動送料,螺旋除灰機4為圓臺形灰倉筒體13內的灰倉131完成自動除灰。實施例2:上述的生物質溫室供暖鍋爐,參見圖1,所述配風器5包括灰腔進風管51、環形風道進風管52、灰腔進風進風閥門53和環形風道進風閥門54,環形風道進風管52與灰腔進風管51垂直設置,且環形風道進風管52的內孔與灰腔進風管51的內孔相通,灰腔進風管51與灰倉131連通,灰腔進風進風閥門53安裝在灰腔進風管51上,環形風道進風管52與環形風道7連通,環形風道進風閥門54安裝在環形風道進風管52上。環形風道進風閥門54關閉,灰腔進風進風閥門53打開時,進風直吹進入灰倉131中,將柴草點燃;灰腔進風進風閥門53關閉,環形風道進風閥門54打開時,進風經環形風道進風管52進入環形風道7中,風從通風孔171進入燃燒腔6,六至十個通風孔171出來的風形成旋轉風。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同實施例1。實施例3:上述的生物質溫室供暖鍋爐,參見圖1,圓臺形上部筒體15與圓臺形中部筒體16對接處的直徑小于傘帽18的下邊緣的直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在圓臺形中部筒體16與傘帽18之間形成縫隙,使燃燒腔6的煙順著縫隙進入傘帽18上方。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同實施例1或2。實施例4:上述的生物質溫室供暖鍋爐,參見圖1,所述通風孔171的數量為八個。若爐體11的外徑為1000mm,一般通風孔171的數量為八個,以便形成旋風。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同與實施例3。實施例5:上述的生物質溫室供暖鍋爐,參見圖1,所述通風孔171的數量為六個。若爐體11的外徑小于1000mm,一般通風孔171的數量為六個,以便形成旋風。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同實施例3。實施例6 上述的生物質溫室供暖鍋爐,參見圖1,所述通風孔171的數量為十個。若爐體11的外徑大于1000mm,一般通風孔171的數量為十個,以便形成旋風。其它組成及連接關系同實施例3。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通過螺旋運輸機2和料槽19將生物質燃料送入燃燒室至爐箅12上,關閉環形風道進風閥門54,打開灰腔進風進風閥門53,進風直吹進入灰倉131中并將柴草點燃,此為生物質的一次燃燒;關閉灰腔進風進風閥門53,打開環形風道進風閥門54,進風經環形風道進風管52進入環形風道7中,風從六至十個通風孔171出來并在燃燒腔6形成旋轉風,旋轉風將煙氣吹向圓臺形中部筒體16的上端,煙氣在圓臺形中部筒體16的斜面與傘帽18之間的縫隙處進入傘帽18上方,煙氣將傘帽18上的生物質燃料點燃,此為生物質的二次燃燒;經二次燃燒后的煙氣由出氣口 111進入與其連接的引風機中。權利要求1.生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生物質溫室供暖鍋爐,其特征是:所述鍋爐包括:燃燒爐(1)、螺旋運輸機(2)、儲料倉(3)、螺旋除灰機(4)和配風器(5),所述燃燒爐(1)包括爐體(11)、爐箅(12)、圓臺形灰倉筒體(13)、燃燒筒(14)、圓臺形上部筒體(15)、圓臺形中部筒體(16)、圓臺形下部筒體(17)、和傘帽(18)和料槽(19),所述爐體(11)的頂部設有出氣口(111),爐箅(12)設置在爐體(11)的底部,圓臺形灰倉筒體(13)設置在爐箅(12)的下面,且圓臺形灰倉筒體(13)的大直徑一端位于上方,燃燒筒(14)垂直固定在爐箅(12)上端面的中心處,傘帽(18)設置在燃燒筒(14)的頂部,燃燒筒(14)的上端面沿圓周均布設有數個凹槽(141),圓臺形上部筒體(15)、圓臺形中部筒體(16)和圓臺形下部筒體(17)由上至下依次設置在爐體(11)內,且圓臺形上部筒體(15)的小直徑一端與圓臺形中部筒體(16)的小直徑一端對接,該對接處的高度與傘帽(18)頂部在同一水平面內,圓臺形下部筒體(17)的大直徑一端與圓臺形中部筒體(16)的大直徑一端對接,爐箅(12)、圓臺形中部筒體(16)和圓臺形下部筒體(17)形成的腔體為燃燒腔(6),圓臺形下部筒體(17)與爐體(11)之間形成的腔體為環形風道(7),圓臺形下部筒體(17)上沿同一圓周均布設有六至十個通風孔(171),料槽(19)斜向設置在圓臺形上部筒體(15)的上方,且料槽(19)的輸出端位于傘帽(18)上方,料槽(19)的輸入端通至爐體(11)外,螺旋運輸機(2)輸出端位于料槽(19)的輸入端上方,螺旋運輸機(2)輸入端位于儲料倉(3)的出口處,螺旋除灰機(4)的輸入端位于圓臺形灰倉筒體(13)的出口處,配風器(5)設置在環形風道(7)的下面,且配風器(5)的一端與環形風道(7)連通,配風器(5)的另一端與圓臺形灰倉筒體(13)內腔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鐘學武,
申請(專利權)人:哈爾濱天源工貿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