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一種機械加工時用的刀具。目前,在加工抽油桿的接箍時,使用的半擠壓絲錐,因該絲錐加工難度大,質量不穩定,加工出的工件有毛刺,其絲錐引導切削后角抗勁,扭矩大,切削時排屑不暢通,易打齒,加工出螺紋的頭兩扣呈波紋狀;隨著切削齒部的磨損,擠壓齒部的擠壓量增大,排油槽有時產生切削流,使絲錐易擰斷。本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螺旋槽棱擠壓絲椎,其切削齒部與擠壓齒部均為螺旋形,攻絲可一次成型,工作時扭矩小,排屑通暢,擠壓平穩,加工出的內螺紋精度高,刀具使用壽命長。本技術由切削引導齒1、切削校正齒2、空刀槽3、擠壓引導齒4、擠壓校正齒5、絲錐柄6組成,如圖1所示;其中切削引導齒1、切削校正齒2構成切削部,擠壓引導齒4、擠壓校正齒5構成擠壓部,切削部與擠壓部之間是空刀槽3,擠壓部的后面與絲錐柄6聯接,其特征在于切削部呈螺旋槽型,擠壓部呈螺旋棱型,切削部螺旋角γ1與擠壓部螺旋角γ2相同,γ1=γ2為2-8度,切削部橫斷面齒數與擠壓部橫斷面齒數比為1∶2,切削斜刃偏后擠壓棱線間的距離為0-2,5毫米,切削引導錐半角α1與擠壓引導錐半角α2相同,α1=α2為3-8度,切削齒的鏟背量K1,與擠壓齒鏟背量K2相同,K1=K2為0.7-1.5毫米,擠壓校正齒橫截面的排油槽夾角θ=45-60度。本技術由切削部、擠壓部和柄組成螺旋槽棱擠壓絲錐,如圖1所示;其中切削部包括切削引導齒1、切削校正齒2,擠壓部包括擠壓引導齒4、擠壓校正齒5,切削部與擠壓部之間是空刀槽3聯接;擠壓校正齒后面與柄6聯接。切削部與擠壓部均是螺旋型,切削部的螺旋角γ1與擠壓部的螺旋角γ2,并且γ1=γ2=2-8度,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螺旋槽棱擠壓絲錐,包括切削部、擠壓部、柄,其中切削引導齒、切削校正齒構成削切部,擠壓引導齒、擠壓校正齒構成擠壓部,切削部與擠壓部之間是空刀槽,擠壓部后面與絲錐柄聯接,其特征在于:切削部呈螺旋槽型,擠壓部呈螺旋棱型,切削部螺旋角γ↓[1]與擠壓部螺旋角γ↓[2]相同,γ↓[1]=γ↓[2]為2-8度,切削部橫斷面齒數與擠壓部橫斷面齒數比為1∶2,切削斜刃偏后擠壓棱線間的距離為0-2.5毫米,切削引導錐半角α↓[1]與擠壓引導錐半角α↓[2]相同,α↓[1]=α↓[2]為3-8度,切削齒的鏟背量K↓[1],與擠壓齒鏟背量K↓[2]相同,K↓[1]=K↓[2]為0.7-1.5毫米,擠壓校正齒橫截面的排油槽夾角θ=45-60度。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齊長海,楊景芳,
申請(專利權)人:齊長海,楊景芳,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93[中國|哈爾濱]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