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工具,更具體地說,是一種手動絲攻。現有技術中的手動絲攻僅僅有一段帶有攻絲牙口的絲攻桿,使用時,必須依靠操作人員的工作經驗來掌握羅紋與工件端面的垂直,因此,必然存在較大的人為誤差、廢品率高。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導向絲攻,以減小人為誤差,提高產品合格率。本技術的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本技術是在絲攻桿的前端,有一段沿其軸向延伸設置的導向桿,導向桿的外徑稍大于絲攻螺紋內徑,與工件底孔直徑相等。與已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由于導向桿的設置,能引導絲攻正確的行進方向,確保羅紋與工件端面的垂直,進而消除人為誤差,提高了產品合格率。本技術結構簡單、易于實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主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大直徑絲攻仰視圖。圖3為本技術小直徑絲攻仰視圖。以下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參見圖1,在絲攻桿1的前端,有一段沿其軸向延伸設置的導向桿2,導向桿2的外徑稍大于絲攻螺紋內徑,根據國標規定,與工件底孔直徑相等。導向桿2的長度為3~5mm。如圖2所示,對于大直徑絲攻,導向桿2的長度為5mm;而對于小直徑絲攻(如圖3所示),導向桿2長度為3mm。使用時,導向桿首先進入工件底孔,攻絲過程中,始終由導向桿引導絲攻正確的行進方向。權利要求1.一種導向絲攻,其特征是在絲攻桿(1)的前端,有一段沿其軸向延伸設置的導向桿(2),導向桿(2)的外徑稍大于絲攻螺紋內徑,與工件底孔直徑相等。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導向絲攻,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桿(2)的長度為3~5mm。專利摘要一種導向絲攻,其特征是在絲攻桿的前端,有一段沿其軸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導向絲攻,其特征是在絲攻桿(1)的前端,有一段沿其軸向延伸設置的導向桿(2),導向桿(2)的外徑稍大于絲攻螺紋內徑,與工件底孔直徑相等。
【技術特征摘要】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