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機床加工內螺紋的滾絲裝置,尤其涉及對螺母或者螺紋進行滾絲加工的裝置。
技術介紹
用于加工內螺紋的軋輥,由于在加工時受到很大的徑向力,為了保持足夠的剛度,對軋輥的直徑大小有一定的要求,因而無法對內徑小于29毫米的內螺紋進行滾絲加工。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是為了提供一種結構緊湊耐用,可用于對較小內徑的內螺紋進行滾絲加工的內螺紋滾絲裝置。本技術包括有一組外表面帶有螺紋齒牙的軋輥,該組軋輥均布在輥座的同一圓周上。軋輥的數量可以為2至5根,每根軋輥由圓錐體和圓柱體兩部分構成。在該組軋輥的中部設有中心螺桿,該中心螺桿與各軋輥相嚙合。中心螺桿的兩端設有鋼球,其中一端與調節螺釘接觸。通過擰動調節螺釘,可調整并消除中心螺桿的軸向竄動間隙。由于中心螺桿同時與軋輥組相嚙合,不僅使軋輥組自動得到精確的軸向定位,而且還同時承受了軋輥組工作時的軸向力和徑向力,尤其是使負荷最大的軋輥徑向力在中心螺桿上得到平衡和化解,即簡化了裝置的結構,又優化了裝置的受力狀況,明顯擴大了其應用范圍以及提高了使用壽命,可用于內徑不少于16毫米的粗鋼筋連接套筒的內螺紋滾絲。此外,由于滾軋螺紋比切削螺紋具有長期持續的高精度,以及滾軋螺牙具有金屬致密和硬化的特點,因而能顯著提高其抗拉、抗剪和抗疲勞的性能,這為大量地應用低碳鋼或者一般中碳鋼替代合金鋼軋制優質高強度的螺紋連接套筒成為可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向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的軋輥數量最好是3根。每根軋輥5是由圓錐體51和圓柱體52所構成,軋輥5圓錐體51的表面開有等距環形螺紋齒牙,工作時起到對工件的引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內螺紋的滾絲裝置,包括表面帶有螺紋齒牙的軋輥,其特征在于軋輥(5)數量為2至5根,該組軋輥均布在輥座(2、4)的同一圓周上。每根軋輥由圓錐體(51)和圓柱體(52)兩部分構成,該組軋輥的中部設有與各軋輥相嚙合的中心螺桿(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儲士強,儲宏道,
申請(專利權)人:儲士強,儲宏道,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1[中國|上海]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