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大體上涉及電能的儲存。它特別地涉及用于將電能采用熱能形式儲存在熱能儲存裝置中的系統和方法。
技術介紹
例如核電站等基底負載發電機和例如風力潤輪機和太陽能電池板等具有隨機性、間歇性能源的發電機在低電力需求時期期間生成多余的電力。大型電能儲存系統是將該多余的能量轉移到峰值需求時期并且平衡整個發電和消耗的工具。在較早的專利申請EP-A 1577548中,申請人描述熱電能量儲存(TEES)系統的概念。熱電能量儲存在充能循環中將多余的電轉化成熱,儲存該熱,并且在必要的時候在卸能循環中將該熱轉化回電力。這樣的能量儲存系統可以是穩健的、緊湊的、獨立于場所的并且 可適合于儲存大量電能。熱能可以通過溫度變化以顯熱的形式或通過相變以潛熱的形式或二者組合的形式儲存。顯熱的儲存介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潛熱的儲存介質通過相變發生并且可以牽涉這些相中的任何相或相的串聯或并聯的組合。電能儲存系統的循環效率可以限定為與用于對儲存裝置充能的電能相比可以從儲存裝置卸能的電能的百分比(假設在卸能之后能量儲存系統的狀態回到在儲存裝置充能之前的它的初始狀況)。從而,為了實現高的循環效率,兩個模式的效率由于它們的互相依賴所允許而需要被盡可能地最大化。熱電能量儲存系統的循環效率由于根植于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各種原因而是有限的。第一原因涉及系統的性能系數。當系統處于充能模式時,它的理想效率可由熱泵的性能系數(COP )掌控。COP取決于冷側溫度(Tc)和熱側溫度(Th),如由以下給出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5.28 EP 10164288.21.一種用于通過在充能循環中將熱能傳遞至熱儲存(52)而儲存電能并且通過在卸能循環中使熱能從所述熱儲存(52)取回而發電的熱電能量儲存系統(10), 所述熱電能量儲存系統(10)包括 使工作流體循環的工作流體回路(24), 第一壓縮機(14),其在所述充能循環中將所述工作流體從低壓壓縮到中間壓力, 中間冷卻器(28,30),其在所述充能循環中在所述中間壓力冷卻所述工作流體, 第二壓縮機(18),其在所述充能循環中將所述工作流體從所述中間壓力壓縮到高壓,第一熱交換器(34),其在所述充能循環中使熱從處于高壓的工作流體傳遞到所述熱儲存(52),并且在所述卸能循環中將熱從熱儲存傳遞到處于高壓的工作流體。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10), 其中所述中間冷卻器包括閃發式中間冷卻器(28)。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統(10), 其中所述中間冷卻器包括第二熱交換器(30), 其中所述第二熱交換器(30)在所述充能循環中將熱從處于所述中間壓力的工作流體傳遞到第二熱儲存,并且在所述卸能循環中將熱從所述第二熱儲存傳遞到處于所述中間壓力的工作流體。4.如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10),其進一步包括 第一膨脹器(20),其在所述充能循環中使所述第一熱交換器(34)后的工作流體膨脹到所述中間壓力; 其中,在所述充能循環中,處于所述中間壓力的工作流體的第一部分被輸入所述中間冷卻器。5.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10),其進一步包括 第二膨脹器(22),其在所述充能循環中使處于所述中間壓力的工作流體膨脹到所述低壓。6.如權利要求1-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系統(10),其進一步包括 第三熱交換器(38),其在所述充能循環中將熱從第三熱儲存(40)傳遞到處于低壓的工作流體,并且在所述卸能循環中,將熱從處于低壓的工作流體傳遞到所述第三熱儲存。7.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10), 其中所述中間冷卻器包括閃發式中間冷卻器(28)和第三熱交換器(30), 其中,在所述充能循環中,所述閃發式中間冷卻器與所述第三熱交換器之間的工作流體被從第一中間壓力壓縮到第二中間壓力。8.如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J赫姆爾勒,L考夫曼,M默坎戈茨,C奧勒,
申請(專利權)人:ABB研究有限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