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提供的川坡耕種機,是由機架、微型動力機、傳送機構、旋耕機構、防護罩、調深裝置、開溝器、驅動裝置、播種器和把手操控裝置相互連接組成。其中微型動力機的動力經傳送機構后,一部分傳入旋耕機構,在把手上旋耕拉桿的操控下進行旋耕,由調深裝置調節旋耕深度;一部分輸入驅動裝置上的微型減速器,在把手上驅動拉桿的操控下,帶動驅動輪行進、推動開溝器開溝、帶動播種器播種。本機體積小、重量輕、造價低、效率高、操作輕便靈活,特別適合不同土質、復雜地形作業。(*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農業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了一種川坡耕種機。
技術介紹
目前,國內外以動力為主的耕種機類型較多,但普遍存在著體積大、造價高、制造工藝復雜、購買操作不便、適應地形受限,很難推廣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我國廣大的丘陵溝壑地區和廣大的山區農業難以實現耕種機械化的問題,為這些地方的農民提供一種)11坡耕種機。 本技術的目的是由以下方案實現的。具體由機架、微型動力機、傳送機構、旋耕機構、防護罩、調深裝置、開溝器、驅動裝置、播種器和把手操控裝置相互連接組成。其結構及連接關系是機架后上方安有的微型動力機經傳送三角帶與機架前上方安有的傳送機構中的傳送三角輪相連。傳送機構中的傳送三角輪、驅動三角輪、傳送座連為一體,安裝在傳送軸的一端,另一端安有定位軸承;傳送套緊挨傳送座安裝并與其相配,分離簧一端與傳送套相接,另一端與傳送軸承內圈相接;傳送鏈輪位于傳送軸承和定位軸承中間,傳送軸通過傳送軸承和定位軸承安裝在傳送架上。傳送鏈輪經旋耕鏈與機架前下方安有的旋耕機構中的旋耕鏈輪相連,旋耕鏈輪安裝在旋耕軸的中間;旋耕鏈的外圍包有旋耕鏈盒,旋耕鏈盒兩邊的旋耕軸上裝有旋耕套,旋耕套上焊有固刀套,固刀套上安有外刃尖鉤刀或鐮形刀或外刃镢形刀。旋耕機構前面安有防護罩,防護罩前面安有調深裝置,調深裝置上的升降輪裝在升降桿下方,升降桿裝在升降套內并根據耕深不同可以上下調節。傳送機構中的驅動三角輪經驅動三角帶與機架后下方安有的驅動裝置中的工作三角輪相連,工作三角輪安裝在微型減速器的外側上方,微型減速器安裝在驅動輪一側內。驅動輪前面安有開溝器,開溝器安裝在固器槽上并可上下移動調節開溝深度。機架的后方外安有播種器,播種器經播種鏈與驅動輪另一側相連。機架的后上方固定著把手,把手的一側安有驅動拉桿、播種手閘,其中驅動拉桿與驅動拉繩相連,播種手閘與播種拉繩相連;把手的另一側安有旋耕拉桿、制動手閘、油門控制器,其中旋耕拉桿與旋耕拉繩相連,制動手閘與制動拉繩相連,油門控制器與油門繩相連。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根據耕深和開溝要求,調節升降輪和開溝器的高度,拉起把手兩側的驅動拉桿、旋耕拉桿,通過把手一側的油門控制器使油門放低,然后啟動微型動力機,放開驅動拉桿和旋耕拉桿,松開播種手閘和制動手閘,通過油門控制器逐漸加大油門,便可進行旋耕、播種。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和積極效果一是體積小、重量輕、造價低、操作輕便靈活。二是旋耕特別省力,能使土塊雜草自碎。三是既能耕種,又能單獨旋耕。四是耕種后坡顯行形,既能保墑,又能防止坡地水土流失。五是適應性特別強,可在不同土質,復雜地形作業。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整機結構示意圖。圖2是傳動三角輪、驅動三角輪、傳送座、傳送套、分離簧、傳送軸承、傳送鏈輪、定位軸承、傳送軸相互結構示意圖。圖3是旋耕軸、旋耕套、固刀套、旋耕鏈輪相互結構示意圖。圖4是旋耕鏈盒形狀示意圖。圖5是外刃尖鉤刀示意圖。圖6是鐮形刀示意圖。圖7是外刃镢形刀示意圖。圖中1.機架,2.微型動力機,3.三角帶,4.傳送三角輪,5.驅動三角輪,6.傳送座,7.傳送軸,8.傳送套,9.分離簧,10.傳送軸承,11.傳送鏈輪,12.定位軸承,13.傳送架,14.旋耕鏈,15.旋耕鏈輪,16.旋耕軸,17.旋耕鏈盒,18.旋耕套,19.固刀套,20.外刃尖鉤刀,21.鐮形刀,22.外刃镢形刀,23.防護罩,24.升降輪,25.升降桿,26.升降套,27.驅動三角帶,28.工作三角輪,29.微型減速器,30.驅動輪,31.開溝器,32.固器槽,33.播種器,34.播種鏈,35.把手,36.驅動拉桿,37.播種手閘,38.驅動拉繩,39.播種拉繩,40.旋耕拉桿,41.制動手間,42.油門控制器,43.旋耕拉繩,44.制動拉繩,45.油門繩。具體實施方式由圖1-7所示的川坡耕種機,是在機架(I)的后上方安有的微型動力機(2)經傳送三角帶(3)與機架(I)前上方安有的傳送機構中的傳送三角輪(4)相連。傳送機構中的傳送三角輪(4)、驅動三角輪(5)、傳送座(6)連為一體,安裝在傳送軸(7)的一端,另一端安有定位軸承(12);傳送套(8)緊挨傳送座(6)安裝,并與其相配,分離簧(9)的一端與傳送套(8)相接,另一端與傳送軸承(10)的內圈相接;傳送鏈輪(11)位于傳送軸承(10)和定位軸承(12)的中間,傳送軸(7)通過傳送軸承(10)和定位軸承(12)安裝在傳送架(13)上。傳送鏈輪(11)經旋耕鏈(14)與機架(I)前下方安有的旋耕機構中的旋耕鏈輪(15)相連,旋耕鏈輪(15)安裝在旋耕軸(16)的中間,旋耕鏈(14)的外圍包有旋耕鏈盒(17),旋耕鏈盒(17)兩邊的旋耕軸(16)上裝有旋耕套(18),旋耕套(18)上焊有固刀套(19),固刀套(19)上安有外刃尖鉤刀(20)或鐮形刀(21)或外刃镢形刀(22)。旋耕機構前面安有防護罩(23),防護罩(23)的前面安有調深裝置,調深裝置上的升降輪(24)裝在升降桿(25)的下方,升降桿(25)裝在升降套(26)內并根據耕深不同可以上下調節。傳送機構中的驅動三角輪(5)經驅動三角帶(27)與機架(I)后下方安有的驅動裝置中的工作三角輪(28)相連,工作三角輪(28)安裝在微型減速器(29)的外側上方,微型減速器(29)安裝在驅動輪(30)的一側內。驅動輪(30)前面安有開溝器(31),開溝器(31)安裝在固器槽(32)上并可上下移動調節開溝深度。機架(I)的后方外安有播種器(33),播種器(33)經播種鏈(34)與驅動輪(30)的另一側相連。機架(I)的后上方固定著把手(35),把手(35)的一側安有驅動拉桿(36)、播種手閘(37),其中驅動拉桿(36)與驅動拉繩(38)相連,播種手閘(37)與播種拉繩(39)相連;把手(35)的另一側安有旋耕拉桿(40)、制動手閘(41)、油門控制器(42),其中旋耕拉桿(40)與旋耕拉繩(43)相連,制動手閘(41)與制動拉繩(44)相連,油門控制器(42)與油門繩(45)相連。 作業時,拉起把手(35)兩側的驅動拉桿(36)、旋耕拉桿(40),啟動微型動力機(2),放開驅動拉桿(36)、旋耕拉桿(40),松開播種手閘(37)、制動手閘(41),逐漸加大油門,便可進行耕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川坡耕種機,是在機架(1)的后上方安有微型動力機(2),機架(1)的后方外安有播種器(33),機架(1)的后上方固定著把手(35),其特征是:機架(1)前上方安有的傳送機構中的傳送三角輪(4)、驅動三角輪(5)、傳送座(6)連為一體,安裝在傳送軸(7)的一端,另一端安有定位軸承(12),傳送套(8)緊挨傳送座(6)安裝并與其相配,分離簧(9)的一端與傳送套(8)相接,另一端與傳送軸承(10)的內圈相接,傳送鏈輪(11)位于傳送軸承(10)和定位軸承(12)的中間,傳送軸(7)由傳送軸承(10)和定位軸承(12)安裝在傳送架(13)上,機架(1)前下方安有的旋耕機構中的旋耕鏈輪(15)安裝在旋耕軸(16)的中間,旋耕鏈(14)的外圍包有旋耕鏈盒(17),旋耕鏈盒(17)兩邊的旋耕軸(16)上裝有旋耕套(18),旋耕套(18)上焊有固刀套(19),固刀套(19)上安有外刃尖鉤刀(20)或鐮形刀(21)或外刃镢形刀(22),旋耕機構前面安有防護罩(23),防護罩(23)的前面安有調深裝置,調深裝置上的升降輪(24)裝在升降桿(25)的下方,升降桿(25)裝在升降套(26)內并根據耕深不同可以上下調節,機架(1)后下方安有的驅動裝置中的工作三角輪(28)安裝在微型減速器(29)的外側上方,微型減速器(29)安裝在驅動輪(30)的一側內,驅動輪(30)的前面安有開溝器(31),開溝器(31)裝在固器槽(32)上并可上下移動調節開溝深度,把手(35)的一側安有驅動桿(36)、播種手閘(37),把手(35)的另一側安有旋耕拉桿(40)、制動手閘(41)、油門控制器(42)。...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川坡耕種機,是在機架(I)的后上方安有微型動力機(2),機架(I)的后方外安有播種器(33),機架(I)的后上方固定著把手(35),其特征是機架(I)前上方安有的傳送機構中的傳送三角輪(4)、驅動三角輪(5)、傳送座(6)連為一體,安裝在傳送軸(7)的一端,另一端安有定位軸承(12),傳送套(8)緊挨傳送座(6)安裝并與其相配,分離簧(9)的一端與傳送套(8)相接,另一端與傳送軸承(10)的內圈相接,傳送鏈輪(11)位于傳送軸承(10)和定位軸承(12)的中間,傳送軸(7)由傳送軸承(10)和定位軸承(12)安裝在傳送架(13)上,機架⑴前下方安有的旋耕機構中的旋耕鏈輪(15)安裝在旋耕軸(16)的中間,旋耕鏈(14)的外圍包有旋耕鏈盒(17),旋耕鏈盒(17)兩邊的旋耕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霍建生,
申請(專利權)人:霍建生,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