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加工連桿體螺紋孔的擠壓絲錐,它包括位于錐體前端的錐形導引部、與錐形導引部連接的擠壓螺紋成形部、與螺紋成形部連接的刀柄部,所述刀柄部上固設有保持絲錐擠絲方向的導向部;錐形導引部和導向部的設立,保證了所加工連桿體螺紋的形狀和位置的準確性;擠壓絲錐在擠壓加工時,金屬材料處于彈性與塑性變形狀態中,螺孔的擴張量極小,可得到精度很高的內螺紋,通過擠絲,螺紋表面粗糙度較低,尺寸的穩定性較好;擠壓時,金屬內部的晶?;疲瑥难佬晚敳康降撞啃纬闪死溆捕戎饾u增加的冷硬層,提高了螺紋的抗拉強度。(*該技術在2016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連桿體螺紋孔加工過程中的專用絲錐。
技術介紹
如附圖4所示,斯太爾柴油機連桿體與連桿蓋是通過兩支連桿螺栓擰入連桿體上的兩個螺栓孔,兩個螺栓孔的結構分別如圖5和圖6所示,并以螺紋擰緊的方式連接。在曲柄連桿機構工作運動時,螺栓與連桿螺栓孔的螺紋型面產生微動拉擠,處于微動磨損狀態。因此,連桿螺栓孔不但形位精度要求較高,同時要求螺紋型面具有抗磨性,螺紋牙體、與基體的連接應具備一定程度的抗拉強度,防止早期失效,如螺紋型面裂紋,螺紋牙體扭曲、脫落等,一旦失效就會造成高速運動的連桿斷裂,使柴油機報廢。普通切削絲錐加工出來的內螺紋,金屬纖維被切斷,不具備高的抗拉強度、抗剪強度,顯然不適合用于加工連桿螺栓孔。因此,研制一種適合加工具體材質、形位精度要求、能承載所規定扭矩連桿螺栓孔的擠壓絲錐,并用恰當的工藝過程來實現該孔的加工,意義非淺。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金屬纖維連續,抗拉、抗剪強度較高,加工的表面粗糙度也較好的加工連桿螺紋孔的擠壓絲錐。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加工連桿體螺紋孔的擠壓絲錐,包括位于錐體前端的錐形導引部、與錐形導引部連接的擠壓螺紋成形部、與螺紋成形部連接的刀柄部,所述刀柄部上固設有保持絲錐擠絲方向的導向部。作為一種改進,所述擠壓螺紋成形部的長度為15mm-22mm,擠壓刃的螺距為1.5mm,擠壓刃的大徑為φ14.1mm-φ14.3mm,擠壓刃的中徑為φ13.1mm-φ13.3mm,擠壓刃的小徑為φ12.3mm-φ12.5mm。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擠壓螺紋成形部的橫截面為正四邊形,所述正四邊形的棱角處為圓弧過渡。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擠壓螺紋成形部的熱處理的表面硬度為HRC63-66,擠壓絲錐其余部分的表面硬度為HRC32-48。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擠壓螺紋成形部的外表面鍍有BN-SiN復合陶瓷薄膜。作為進一步的改進,所述導向部的直徑為φ14.85mm-φ14.98mm,導向部的前端與擠壓螺紋成形部的前端之間的距離為25mm-44mm。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加工連桿螺紋孔的擠壓絲錐,包括位于錐體前端的錐形導引部、與錐形導引部連接的擠壓螺紋成形部、與螺紋成形部連接的刀柄部,所述刀柄部上固設有保持絲錐擠絲方向的導向部;錐形導引部和導向部的設立,保證了所加工連桿體螺紋的形狀和位置的準確性;擠壓絲錐在擠壓加工時,金屬材料處于彈性與塑性變形狀態中,螺孔的擴張量極小,可得到精度很高的內螺紋,通過擠絲,螺紋表面粗糙度較低,尺寸的穩定性較好;擠壓時,金屬內部的晶?;?,從牙型頂部到底部形成了冷硬度逐漸增加的冷硬層,提高了螺紋的抗拉強度。所述擠壓螺紋成形部的外表面鍍有BN-SiN復合陶瓷薄膜,提高了擠壓絲錐的表面硬度,從而提高了擠壓絲錐的使用壽命。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擠壓絲錐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C-C向的剖視圖;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擠壓螺紋成形部軸向截面的剖視圖;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
技術介紹
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中A-A向的剖視圖;圖6是圖4中B-B向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斯太爾柴油機是我國從奧地利引進的發動機,在國內有多家企業生產。引進二十多年來,由于其優異的動力性能受到了用戶的歡迎。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產量的不斷增大,引進的生產工藝已經不太適合現有的生產和技術要求,而且對斯太爾柴油機性能的提高造成瓶頸。其中斯太爾柴油機連桿體螺紋孔的加工質量,是柴油機生產工藝中特別需要改進的。從理論上講,采用擠壓絲錐進行螺紋加工能提高連桿的可靠性和整機的使用壽命。但傳統的擠壓絲錐一般用于加工有色金屬,因為有色金屬硬度較低,該方法較易實現;但采用合金結構鋼經過鍛壓成形的連桿體,其硬度較高,如何將擠絲方法應用于連桿體螺紋的加工,成為一大技術難題。經過我們多年的研究和試驗,專利技術了可應用于合金結構鋼連桿體的專用擠壓絲錐。如圖1所示,加工連桿體螺紋孔的擠壓絲錐,所述擠壓絲錐包括位于錐體前端的錐形導引部1、與錐形導引部連接的擠壓螺紋成形部2、與螺紋成形部連接的刀柄部3,所述刀柄部上固設有保持絲錐擠絲方向的導向部4。如圖3所示,所述擠壓螺紋成形部2的長度為15mm-22mm,擠壓刃的螺距為1.5mm,擠壓刃的大徑為φ14.1mm-φ14.3mm,擠壓刃的中徑為φ13.1mm-φ13.3mm,擠壓刃的小徑為φ12.3mm-φ12.5mm。如圖2所示,所述擠壓螺紋成形部2的橫截面為正四邊形,所述正四邊形的棱角處為圓弧過渡。本實施例同一橫截面上具有四個擠壓刃,擠壓力較為平衡,而且擠壓絲錐的制作工藝也較為簡單。所述擠壓螺紋成形部2的熱處理的表面硬度為HRC63-66,擠壓絲錐其余部分的表面硬度為HRC32-48。所述擠壓螺紋成形部2的外表面鍍有BN-SiN復合陶瓷薄膜,以提高擠壓螺紋成形部2的表面硬度,進而提高擠壓絲錐的使用壽命。所述導向部4的直徑為φ14.9mm,導向部4的前端與擠壓螺紋成形部2的前端之間的距離為30mm,這種結構,可以使用連桿蓋上的螺栓孔進行定位,完全滿足了連桿體和連桿蓋的安裝定位要求。本實施例僅僅是對本技術的舉例,其中作為形狀特征的技術參數,不是唯一的,其參數的范圍以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任何被本技術的權利要求所覆蓋的技術特征的選擇,正是本技術所保護的實質內容。權利要求1.加工連桿體螺紋孔的擠壓絲錐,其特征是所述擠壓絲錐包括位于錐體前端的錐形導引部(1)、與錐形導引部連接的擠壓螺紋成形部(2)、與螺紋成形部連接的刀柄部(3),所述刀柄部上固設有保持絲錐擠絲方向的導向部(4)。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連桿體螺紋孔的擠壓絲錐,其特征是所述擠壓螺紋成形部(2)的長度為15mm-22mm,擠壓刃的螺距為1.5mm,擠壓刃的大徑為φ14.1mm-φ14.3mm,擠壓刃的中徑為φ13.1mm-φ13.3mm,擠壓刃的小徑為φ12.3mm-φ12.5mm。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連桿體螺紋孔的擠壓絲錐,其特征是所述擠壓螺紋成形部(2)的橫截面為正四邊形,所述正四邊形的棱角處為圓弧過渡。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連桿螺紋孔的擠壓絲錐,其特征是所述擠壓螺紋成形部(2)的熱處理的表面硬度為HRC63-66,擠壓絲錐其余部分的表面硬度為HRC32-48。5.如權利要求1-4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加工連桿體螺紋孔的擠壓絲錐,其特征是所述擠壓螺紋成形部(2)的外表面鍍有BN-SiN復合陶瓷薄膜。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加工連桿體螺紋孔的擠壓絲錐,其特征是所述導向部(4)的直徑為φ14.85mm-φ14.98mm,導向部(4)的前端與擠壓螺紋成形部(2)的前端之間的距離為25mm-44mm。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加工連桿體螺紋孔的擠壓絲錐,它包括位于錐體前端的錐形導引部、與錐形導引部連接的擠壓螺紋成形部、與螺紋成形部連接的刀柄部,所述刀柄部上固設有保持絲錐擠絲方向的導向部;錐形導引部和導向部的設立,保證了所加工連桿體螺紋的形狀和位置的準確性;擠壓絲錐在擠壓加工時,金屬材料處于彈性與塑性變形狀態中,螺孔的擴張量極小,可得到精度很高的內螺紋,通過擠絲,螺紋表面粗糙度較低,尺寸的穩定性較好;擠壓時,金屬內部的晶粒滑移,從牙型頂部到底部形成了冷硬度逐漸增加的冷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加工連桿體螺紋孔的擠壓絲錐,其特征是:所述擠壓絲錐包括位于錐體前端的錐形導引部(1)、與錐形導引部連接的擠壓螺紋成形部(2)、與螺紋成形部連接的刀柄部(3),所述刀柄部上固設有保持絲錐擠絲方向的導向部(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玉春,謝鈺瓊,
申請(專利權)人: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7[中國|山東]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