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該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至少包括一膠囊殼體、一控制單元、一電池組、一紅外線感應芯片和一存儲單元或一無線傳輸模塊。膠囊殼體包括一容置空間、一取像口和一透鏡,透鏡的位置對應取像口。控制單元位于容置空間。電池組電性連結控制單元。紅外線感應芯片位于容置空間,紅外線感應芯片的位置對應取像口和透鏡,紅外線感應芯片電性連結控制單元。存儲單元位于容置空間,并電性連結控制單元。(*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
本技術有關于一種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特別是有關于一種可從活體內消化道系統擷取熱影像并儲存影像信息的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
技術介紹
早在1795年起,就有許多醫學前輩開始進行消化道的檢查,之后為了改善檢查的便利性,就有了內視鏡的構想及創作,檢查時,利用一軟性管插入所要檢查的器官內,例如胃內視鏡。從冷光光源所傳送來的光線可以將器官內部照亮,然后管子末端所鑲嵌的光傳感芯片可以很清晰的將影像信號傳送回機器,在屏幕上顯現出來;然而,上述的技術手段對于人體的小腸段無法用內視鏡檢查到,且傳統式的內視鏡如果長度太長,操控將比較困難, 病患也隨之得承受較大的痛苦。而隨著科技的進步,發展出利用生物無線遙測的技術,舍棄先前的有線傳輸,從體積和使用方式上解決前述管形內視鏡的缺點。近年因為省電且微型化的光傳感芯片及無線發射裝置的專利技術,使得輕薄短小的膠囊內視系統得以誕生,該膠囊內視系統主要分為兩部分,體內與體外,體內為一膠囊外殼所包覆的可見光波段影像傳感器,并通過無線射頻及時的將腸道的影像傳輸到體外的接收裝置,體外接收裝置裝設多個無線電接收天線,并將所接受到的信號儲存在一部攜帶型的接收器內以供轉換成影像使用,于是膠囊內視系統將忠實的紀錄它在肚 子里所攝影到的一切畫面,再隨著排泄離開體內,以完成檢查動作,如此病人在檢查使用上相當方便,且可免去利用管子侵入式地進入體內而造成不適與痛苦。然而,現有的使用可見光技術的膠囊內視鏡裝置需配置一發光裝置,發光裝置用以從活體內部提供光源,使膠囊內視鏡得以拍攝到活體內部的影像。然而發光裝置必須靠膠囊內視鏡裝置的電池供電,如此一來,會使得電池的電力加速消耗。此外,目前使用可見光影像的內視鏡攝影,適合用于觀察腸壁外觀具有異常的病變,例如息肉或腫瘤。然而,并不是所有病變都會造成異常的外觀,例如早期癌細胞的外觀可能會和正常的細胞的外觀一樣,因此使用可見光影像的內視鏡攝影無法用于檢測此類病變,而使得病患耽誤早期診療的時機。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內視鏡裝置,其可提供新穎的影像信息。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與提供一種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其可從活體內擷取熱影像并儲存影像息。本技術提供一種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包括一膠囊殼體,包括一容置空間、一取像口和一透鏡,該透鏡的位置對應該取像口 ;一控制單元,位于該容置空間;一電池組,位于該容置空間,并電性連結該控制單元;以及一紅外線感應芯片,位于該容置空間, 該紅外線感應芯片的位置對應該取像口和該透鏡,該紅外線感應芯片包括一紅外線傳感元件,該紅外線傳感元件的位置對應該透鏡,且該紅外線傳感元件電性連結該控制單元。如上所述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優選地,還包括一存儲單元,位于該容置空間, 并電性連結該控制單元。[0011 ] 如上所述的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優選地,還包括一傳輸接口,該傳輸接口設置于該膠囊殼體,并電性連結該控制單元。如上所述的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優選地,該傳輸接口用以將該存儲單元的儲存數據輸出到一外部的終端主機,并且該傳輸接口也能作為一提供裝置電力的電源接口。如上所述的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優選地,還包括一無線傳輸模塊,該無線傳輸模塊位于該容置空間,并電性連結該控制單元。如上所述的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優選地,該存儲單元通過該控制單元以直接記憶存取技術與該紅外線感應芯片作信息傳輸。如上所述的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優選地,該取像口為一透明光學圓頂結構。如上所述的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優選地,該取像口由可穿透紅外線波段的藍寶石或者是高分子材料制成。如上所述的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優選地,該紅外線傳感元件為一傳感元陣列元件,該傳感元陣列元件是以熱電堆方式進行傳感。如上所述的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優選地,該存儲單元通過一數據總線接口連接于該控制單元。本技術提供的熱影像膠 囊內視鏡裝置能夠產業上利用,且具有增進功效。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連結終端主機的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第二實施例的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的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第二實施例的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無線連結無線接收模塊的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10:膠囊殼體;11:取像口 ;12:透鏡;13:容置空間;20:控制單兀;30電池組;50:紅外線感應芯片52:紅外線傳感元件60:存儲單元;70:傳輸接口 ;80:無線傳輸模塊;90 :無線接收模塊;100 :終端主機。具體實施方式為讓本技術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以下請一并參考圖1和圖2關于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圖1是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連結終端主機的示意圖。如圖1所示,在本技術的第一實施例中,本技術的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I用以拍攝活體內消化道系統的紅外線熱影像,特別是人體體溫附近的紅外線波段,其黑體輻射波長為IOum左右。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I包括一膠囊殼體10、一控制單元20、 一電池組30、一紅外線感應芯片50 (Infrared Sensor Chip)、一存儲單元60以及一傳輸接 Π 70。在本技術的第一實施例中,前述的膠囊殼體10由抗酸堿材料制成,例如聚乙烯(Polyethylene)等。該膠囊殼體10包括一容置空間13、一取像口 11和一透鏡12。為了供紅外線穿透,取像口 11為一透明光學圓頂結構,用以供紅外線穿透取像口 11進入膠囊殼體10內部,同時為了滿足生物相容性,取像口 11的材料可以是藍寶石(sapphire)或者是其他高分子材料以供本技術紅外線波段的穿透。透鏡12的位置對應于取像口 11的內側,透鏡12用以將射入取像口 11的光線聚焦投射給紅外線感應芯片50。在本實施例中, 該透鏡12的材料可以為鍺或者硅或者其他可以穿透8 12um波段的材料,為了控制其光學品質,還可以在該透鏡材料上制作一光通濾波器(band pass filter)。然而,本技術的膠囊殼體10的材質并不以上述為限,其可為其他具有抗酸堿腐蝕功效的材質,取像口 11和透鏡12的材料與結構也不以上述為限。前述的控制單元20位于膠囊殼體10的容置空間13,控制單元20為一具有控制 IC的電子裝置,以控制本實用 新型各相對元件的運作,譬如控制紅外線感應芯片50擷取影像、控制存儲單元60儲存影像,或是控制傳輸接口 70傳輸數據;但本技術的控制單元 20并不以具有控制IC的電子裝置為限。前述的電池組30位于膠囊殼體10的容置空間13, 并電性連結控制單元20。電池組30用以提供本技術內部各電子組件運作時所需的電源。前述的紅外線感應芯片50位于膠囊殼體10的容置空間13,并且紅外線感應芯片 50的位置對應取像口 11和取像口 11后的透鏡12。在本技術中,紅外線感應芯片50 包括一紅外線傳感元件52,紅外線傳感元件52的位置對應透鏡12,且紅外線傳感元件52 電性連結控制單元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膠囊殼體,包括一容置空間、一取像口和一透鏡,該透鏡的位置對應該取像口;一控制單元,位于該容置空間;一電池組,位于該容置空間,并電性連結該控制單元;以及一紅外線感應芯片,位于該容置空間,該紅外線感應芯片的位置對應該取像口和該透鏡,該紅外線感應芯片包括一紅外線傳感元件,該紅外線傳感元件的位置對應該透鏡,且該紅外線傳感元件電性連結該控制單元。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膠囊殼體,包括一容置空間、一取像口和一透鏡,該透鏡的位置對應該取像口 ; 一控制單元,位于該容置空間; 一電池組,位于該容置空間,并電性連結該控制單元;以及 一紅外線感應芯片,位于該容置空間,該紅外線感應芯片的位置對應該取像口和該透鏡,該紅外線感應芯片包括一紅外線傳感元件,該紅外線傳感元件的位置對應該透鏡,且該紅外線傳感元件電性連結該控制單元。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存儲單元,位于該容置空間,并電性連結該控制單元。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傳輸接口,該傳輸接口設置于該膠囊殼體,并電性連結該控制單元。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熱影像膠囊內視鏡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傳輸接口用以將該存儲單元的儲存數據輸出到一外部的終端主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邱立國,周正三,
申請(專利權)人:茂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