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控制方式簡單、可靠性高的攻絲模具,其包括模具、絲錐和氣動馬達,氣動馬達布置在模具的內腔中;在氣動馬達的底面和模具的底面之間布置一將氣動馬達支撐在模具底面上的支架;在氣動馬達的輸出軸外套接一滑動套筒,且氣動馬達的輸出軸與滑動套筒之間通過一鍵相互連接,滑動套筒的內側壁上設置一滑動槽,鍵可隨同氣動馬達的輸出軸一起沿滑動槽滑動;在滑動套筒下端的筒腔中配合連接一絲錐套筒;絲錐布置在絲錐套筒的筒腔中且可拆卸地緊固連接在絲錐套筒上,絲錐的前端從設置在模具底面上的開口伸出;在滑動套筒外套接一止推軸承和一彈簧,當滑動套筒向上運動時,彈簧的上端抵在支架的上部,彈簧的下端抵在止推軸承上。(*該技術在2017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攻絲模具,尤其是一種用于薄板拉伸孔攻絲的數控 沖床用攻絲模具。技術背景用于薄板拉伸孔攻絲的數控沖床攻絲模具,現有形式為旋轉模位帶動攻 絲模具旋轉,沖頭下壓,完成攻絲動作;旋轉模位反向旋轉,絲錐退出。此 形式模具需要占據一個旋轉模位,數控系統發指令給旋轉模伺服電機,通過 同步帶傳動機構,帶動旋轉模位旋轉。這種攻絲模具的控制方式復雜、可靠 性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控制方式簡單、可靠性高的 攻絲模具。本技術包括模具、絲錐和氣動馬達,所述氣動馬達布置在模具的內 腔中;在氣動馬達的底面和模具的底面之間布置一將氣動馬達支撐在模具底 面上的支架;在所述氣動馬達的輸出軸外套接一滑動套筒,且氣動馬達的輸 出軸與滑動套筒之間通過一鍵相互連接,滑動套筒的內側壁上設置一滑動槽, 鍵可隨同氣動馬達的輸出軸一起沿滑動槽滑動;在滑動套筒下端的筒腔中配 合連接一絲錐套筒;絲錐布置在所述絲錐套筒的筒腔中且可拆卸地緊固連接 在絲錐套筒上,所述絲錐的前端從設置在模具底面上的開口伸出;在滑動套 筒外套接一止推軸承和一彈簧,當滑動套筒向上運動時,彈簧的上端抵在支 架的上部,彈簧的下端抵在止推軸承上。作為本技術的改進,在所述氣動馬達外還設置一外套,在外套的下 端面和模具的上端面外緣分別設置一圈法蘭,外套和模具通過上述法蘭和多個螺栓相互連接;在氣動馬達的頂面和外套的頂面之間布置一密封墊,所述 密封墊上設置有與氣動馬達上的各個氣孔相對應的多個通孔,在外套的頂面 上設置一開口 , 一部分密封墊配合連接在外套頂面上設置的開口內。作為本技術的改進,絲錐通過螺栓可拆卸地緊固連接在絲錐套筒中, 螺栓穿過絲錐套筒的側壁抵住絲錐以將所述絲錐緊固。與現有的攻絲模具相比,當沖頭下壓時,本技術中的攻絲模具隨沖 頭一起向下運動。當絲錐碰到拉伸孔停止后,模具套筒、絲錐套筒、止推軸 承、軸承壓蓋與絲錐一起停止運動,模具、支架和氣動馬達繼續向下運動, 鍵則隨同氣動馬達的輸出軸沿滑動槽滑動,彈簧被壓縮。當沖頭停止時,壓 縮空氣通過沖頭內的氣孔通入氣動馬達,氣動馬達的輸出軸發生轉動,并通 過鍵帶動模具套筒、絲錐套筒與絲錐一起旋轉,完成攻絲動作。在攻絲的同 時,彈簧釋放壓縮量,提供絲錐向下移動位移量。攻絲結束后,氣動馬達反 向旋轉,并通過鍵帶動模具套筒、絲錐套筒與絲錐一起旋轉,絲錐繼而從已 攻絲的拉伸孔中退出。沖頭抬起,準備下一次攻絲。使用本技術時無需 采用伺服電機等復雜的傳動結構,僅由壓縮空氣帶動模具內的氣動馬達轉動 即可完成攻絲動作,可靠性高,而且無需占據數控機床上的旋轉模位。在沖 頭和氣動馬達之間設置密封墊則可確保當壓縮空氣通過沖頭內的氣孔通入氣 動馬達時,沖頭與攻絲模具間不漏氣。螺栓穿過絲錐套筒的側壁抵住絲錐以 將所述絲錐緊固連接,這種可拆卸地連接方式可方便絲錐的更換,以適應不 同規格的拉伸孔。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技術包括氣動馬達1,所述氣動馬達l外設置有外套2和模具3,所述外套2的下端面和模具3的上端面外緣分別設置一圈法 蘭,外套2和模具3通過上述法蘭和多個螺栓4相互連接。氣動馬達1布置在所述外套2和模具3共同組成的內腔中。在氣動馬達1的頂面和外套2的頂面之間布置一密封墊5。所述密封墊5上設置有與氣動馬達1上的各個氣孔相對應的多個通孔。在外套2的頂面上 設置一開口, 一部分密封墊5配合連接在外套2頂面上設置的開口內。密封 墊5可確保當壓縮空氣通過沖頭6的氣孔通入氣動馬達1時,沖頭6與攻絲 模具間不漏氣。在氣動馬達1的底面和模具3的底面之間布置一支架7,從而將氣動馬 達1支撐在模具3的底面上。氣動馬達1的輸出軸外套接一滑動套筒8,且氣動馬達1的輸出軸與滑 動套筒8之間通過一鍵9相互連接。滑動套筒8的內側壁上設置一滑動槽16, 鍵9可隨同氣動馬達1的輸出軸一起沿滑動槽16滑動。絲錐套筒10配合連接在滑動套筒8下端的筒腔中,在所述絲錐套筒10 的筒腔中布置一絲錐11。所述絲錐11的前端從設置在模具3下端面上的開 口伸出。螺栓12穿過絲錐套筒10的側壁抵住絲錐11,以將所述絲錐11緊 固。在滑動套筒8外分別套接止推軸承13、軸承壓蓋14和彈簧15,所述軸 承壓蓋14布置在止推軸承13的上方,彈簧15布置在軸承壓蓋14的上方。 當滑動套筒8向上運動時,彈簧15的上端抵在支架7的上部,彈簧15的下端抵在止推軸承上。權利要求1、一種攻絲模具,包括模具和絲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氣動馬達,所述氣動馬達布置在模具的內腔中;在氣動馬達的底面和模具的底面之間布置一將氣動馬達支撐在模具底面上的支架;在所述氣動馬達的輸出軸外套接一滑動套筒,且氣動馬達的輸出軸與滑動套筒之間通過一鍵相互連接,滑動套筒的內側壁上設置一滑動槽,鍵可隨同氣動馬達的輸出軸一起沿滑動槽滑動;在滑動套筒下端的筒腔中配合連接一絲錐套筒;絲錐布置在所述絲錐套筒的筒腔中且可拆卸地緊固連接在絲錐套筒上,所述絲錐的前端從設置在模具底面上的開口伸出;在滑動套筒外套接一止推軸承和一彈簧,當滑動套筒向上運動時,彈簧的上端抵在支架的上部,彈簧的下端抵在止推軸承上。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攻絲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氣動馬達 外設置一外套,在外套的下端面和模具的上端面外緣分別設置一圈法蘭,外 套和模具通過上述法蘭和多個螺栓相互連接;在氣動馬達的頂面和外套的頂 面之間布置一密封墊,所述密封墊上設置有與氣動馬達上的各個氣孔相對應 的多個通孔,在外套的頂面上設置一開口, 一部分密封墊配合連接在外套頂 面上設置的開口內。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攻絲模具,其特征在于絲錐通過螺栓可 拆卸地緊固連接在絲錐套筒中,螺栓穿過絲錐套筒的側壁抵住絲錐以將所述 絲錐緊固。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控制方式簡單、可靠性高的攻絲模具,其包括模具、絲錐和氣動馬達,氣動馬達布置在模具的內腔中;在氣動馬達的底面和模具的底面之間布置一將氣動馬達支撐在模具底面上的支架;在氣動馬達的輸出軸外套接一滑動套筒,且氣動馬達的輸出軸與滑動套筒之間通過一鍵相互連接,滑動套筒的內側壁上設置一滑動槽,鍵可隨同氣動馬達的輸出軸一起沿滑動槽滑動;在滑動套筒下端的筒腔中配合連接一絲錐套筒;絲錐布置在絲錐套筒的筒腔中且可拆卸地緊固連接在絲錐套筒上,絲錐的前端從設置在模具底面上的開口伸出;在滑動套筒外套接一止推軸承和一彈簧,當滑動套筒向上運動時,彈簧的上端抵在支架的上部,彈簧的下端抵在止推軸承上。文檔編號B23G1/46GK201120508SQ20072004154公開日2008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23日 優先權日2007年11月23日專利技術者王其柱 申請人:江蘇金方圓數控機床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攻絲模具,包括模具和絲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氣動馬達,所述氣動馬達布置在模具的內腔中;在氣動馬達的底面和模具的底面之間布置一將氣動馬達支撐在模具底面上的支架;在所述氣動馬達的輸出軸外套接一滑動套筒,且氣動馬達的輸出軸與滑動套筒之間通過一鍵相互連接,滑動套筒的內側壁上設置一滑動槽,鍵可隨同氣動馬達的輸出軸一起沿滑動槽滑動;在滑動套筒下端的筒腔中配合連接一絲錐套筒;絲錐布置在所述絲錐套筒的筒腔中且可拆卸地緊固連接在絲錐套筒上,所述絲錐的前端從設置在模具底面上的開口伸出;在滑動套筒外套接一止推軸承和一彈簧,當滑動套筒向上運動時,彈簧的上端抵在支架的上部,彈簧的下端抵在止推軸承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其柱,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金方圓數控機床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2[中國|江蘇]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