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減水劑合成反應釜用攪拌器和反應釜。一種減水劑合成反應釜用攪拌器,包括攪拌軸、設于攪拌軸一端的框式攪拌葉和設于攪拌軸側壁上的槳式攪拌葉。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以上結構,在減水劑合成過程中,當物料粘度較大時,反應釜內壁附近物料由框式攪拌器攪拌,上部物料由槳式攪拌葉攪拌,使得物料均勻混合,保證產品質量。(*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減水劑合成反應釜用攪拌器和反應釜
本技術涉及化工產品生產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減水劑合成反應釜用攪拌 器和反應釜。
技術介紹
減水劑是一種化工產品,是以工業萘為主要原料,經過磺化反應、水解反應、縮合 反應和中和反應而成液體萘系的減水劑產品。磺化反應、水解反應、縮合反應和中和反應都 需在反應釜中進行。設于反應釜中的攪拌器有多種,常用的有漿式、錨式、框式、渦輪式、葉輪式等。用 作減水劑合成反應釜攪拌器主要有多層漿式、框式,而這兩種反應釜攪拌器存在以下缺 陷多層漿式攪拌器由于所配動力原因槳葉直徑通常較小,在減水劑合成過程中當物 料粘度較大時反應釜內壁附近物料攪拌不起來,導致反應釜內物料不均勻,影響產品質量。框式攪拌器雖然框式外廓接近反應釜內壁,但因反應釜有溫度計的設置,槳葉高 度通常較小,在減水劑合成過程中當物料粘度較大時,反應釜內上部物料攪拌不起來,導致 反應釜內物料不均勻,影響產品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公開了一種減水劑合成反應釜用攪拌器和反應釜,解決了 反應釜內物料攪拌不均勻,影響產品質量的問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減水劑合成反應釜用攪拌器,包括攪拌軸、設于攪拌軸一端的框式攪拌葉和 設于攪拌軸側壁上的槳式攪拌葉。進一步,所述框式攪拌葉包括攪拌框,攪拌框的中部位置與所述攪拌軸的端部連 接,攪拌框的兩端通過框架與攪拌軸側壁連接。進一步,所述攪拌框呈U型結構,U型開口朝向所述攪拌軸。進一步,所述槳式攪拌葉的中部位置與所述攪拌軸側壁連接。進一步,所述槳式攪拌葉和所述框式攪拌葉的距離D滿足D > 50cm。進一步,至少二個所述槳式攪拌葉沿著所述攪拌軸的軸線方向均勻陣列在攪拌軸 上。本技術還公開了反應釜,包括反應釜本體和所述一種減水劑合成反應釜用攪 拌器。進一步,所述框式攪拌葉的高度是所述反應釜本體的高度的O. 3-0. 5倍。進一步,所述槳式攪拌葉的直徑是所述反應釜本體直徑的O. 3-0. 5倍。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1、采用攪拌軸端部設有框式攪拌葉和側壁上設有槳式攪拌葉的結構,充分吸收多層漿式攪拌器和框式攪拌器的優點。在減水劑合成過程中,當物料粘度較大時,反應釜內壁附近物料由框式攪拌器攪拌,上部物料由槳式攪拌葉攪拌,使得物料均勻混合,保證產品質量。2、框式攪拌葉采用U型攪拌框和框架與攪拌軸連接,攪拌軸能將轉動的力充分傳給框式攪拌葉。3、槳式攪拌葉和所述框式攪拌葉的距離D滿足D ^ 50cm,使得槳式攪拌葉和框式攪拌葉在旋轉過程中不會發生碰撞,防止損壞。4、至少二個槳式攪拌葉沿著攪拌軸的軸線方向均勻陣列,能充分攪拌反應釜內各個高度上的物料。5、框式攪拌葉的高度是反應釜本體的高度的O. 3-0. 5倍,槳式攪拌葉的直徑是反應釜本體直徑的O. 3-0. 5倍,能與各個位置的物料充分接觸,使得攪拌后的物料更加均勻。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是本技術中一種減水劑合成反應釜用攪拌器的實施例一的示意圖。圖中,1-攪拌軸;11-攪拌軸側壁;2_框式攪拌葉;21_攪拌框;22_框架;3-槳式攪拌葉。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種減水劑合成反應釜用攪拌器,包括攪拌軸、設于攪拌軸一端的框式攪拌葉和設于攪拌軸側壁上的槳式攪拌葉。實施例一如圖1實施例一所示,一種減水劑合成反應釜用攪拌器,包括攪拌軸1、設于攪拌軸I 一端的框式攪拌葉2和設于攪拌軸側壁11上的槳式攪拌葉3。框式攪拌葉2包括攪拌框21,攪拌框的中部位置與攪拌軸I的端部連接,攪拌框 21的兩端通過框架22與攪拌軸側壁11連接。攪拌框21呈U型結構,U型開口朝向攪拌軸 I。槳式攪拌葉3的中部位置與攪拌軸側壁11連接。槳式攪拌葉3和框式攪拌葉2 的距離D滿足D彡50cm。作為對實施例一的進一步改進,至少二個槳式攪拌葉3沿著攪拌軸I的軸線方向均勻陣列在攪拌軸上,其它結構同實施例一。實施例一所示一種減水劑合成反應釜用攪拌器的其它結構參見現有技術。實施例二反應釜,包括反應釜本體和實施例一所示一種減水劑合成反應釜用攪拌器。實施例二中,框式攪拌葉2的高度是反應釜本體內腔的高度的O. 3-0. 5倍。槳式 攪拌葉3的直徑是反應釜本體內腔直徑的O. 3-0. 5倍。實施例二所示反應釜的其它結構參見現有技術。以上對本技術實施例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技術 的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技術的核心思想。同 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技術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 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本技術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如果對本技術的各種改動或變型不脫 離本技術的精神和范圍,倘若這些改動和變型屬于本技術的權利要求和等同技術 范圍之內,則本技術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減水劑合成反應釜用攪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攪拌軸、設于攪拌軸一端的框式攪拌葉和設于攪拌軸側壁上的槳式攪拌葉。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減水劑合成反應釜用攪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攪拌軸、設于攪拌軸一端的框式攪拌葉和設于攪拌軸側壁上的槳式攪拌葉。2.如權利要求1所述攪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式攪拌葉包括攪拌框,攪拌框的中部位置與所述攪拌軸的端部連接,攪拌框的兩端通過框架與攪拌軸側壁連接。3.如權利要求2所述攪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框呈U型結構,U型開口朝向所述攪拌軸。4.如權利要求1所述攪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槳式攪拌葉的中部位置與所述攪拌軸側壁連接。5.如權利要求1或4所述攪拌器,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夫立,鄭豐生,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英泰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