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內脹夾具,包括莫氏圓錐和夾具主體,所述夾具主體呈柱狀結構,其沿軸向方向貫穿設置有錐形孔,在外表面設置有環槽,所述夾具主體沿圓周方向至少分為三塊夾瓣,所述莫氏圓錐上設置莫氏圓錐通孔,所述莫氏圓錐通孔的軸線垂直于夾瓣的端面,所述莫氏圓錐通孔內設置有調節螺釘,所述調節螺釘通過壓簧與頂桿相連,所述頂桿抵接于夾瓣的端面,所述莫氏圓錐在端部還設置有用于與所述錐形孔相配合的塞體,所述夾具主體通過塞體和設置于環槽內的拉簧形成緊固結構,與所述塞體的端面相連還設置有用于固定夾具主體的壓緊螺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有效地對薄壁工件進行裝夾并避免其在加工過程中發生變形,采用該內脹夾具的車床還可大大提高切削加工薄壁工件的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工裝夾具,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內脹夾具。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在加工薄壁工件時,通常利用三爪卡盤夾薄壁工件的外圓車削內孔或增加工藝肋加工工件外圓,不過由于薄壁工件(尤其壁厚5mm以下的薄壁工件)本身剛性差,其加工過程極易變形,具體說來,以現有技術作為加工手段有如下缺陷1、工件本身的變形會影響工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狀精度,增加工藝肋會大大增加切削內孔的難度;2、因工件壁較薄切削熱會引起工件熱變形,使工件尺寸難以控制;3、在切削力尤其為背向力的作用下,極易產生振動、噪音和變形,直接影響工件的尺寸精度、形位公差,以及表面粗糙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用于加工薄壁工件的內脹夾具,采用該內脹夾具可以避免薄壁工件變形,同時提高加工效率。為了達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內脹夾具,包括莫氏圓錐和夾具主體,所述夾具主體呈柱狀結構,其沿軸向方向貫穿設置有錐形孔,在外表面設置有環槽,所述夾具主體沿圓周方向至少分為三塊夾瓣,所述莫氏圓錐上設置莫氏圓錐通孔,所述莫氏圓錐通孔的軸線垂直于夾瓣的端面,所述莫氏圓錐通孔內設置有調節螺釘,所述調節螺釘通過壓簧與頂桿相連,所述頂桿抵接于夾瓣的端面,所述莫氏圓錐在端部還設置有用于與所述錐形孔相配合的塞體,所述夾具主體通過塞體和設置于環槽內的拉簧形成緊固結構,與所述塞體的端面相連還設置有用于固定夾具主體的壓緊螺栓。進一步地,所述塞體在端面上開有塞體螺紋孔,所述夾具主體在靠近壓緊螺栓一側設置有壓接面,所述壓緊螺栓通過所述壓接面對夾具主體進行固定和壓緊。再進一步地,所述錐形孔的軸心線與夾具主體的軸心線相重合。還進一步地,所述莫氏圓錐在塞體底部位置設置有凸臺,所述莫氏圓錐通孔設置于所述凸臺上。作為一種具體實施例,所述拉簧的截面直徑小于環槽的高度。進一步地,所述環槽的數量至少為兩條。作為一種具體實施例,所述夾瓣的數量為3、5、7或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分成夾瓣的夾具主體,可以適應不同內徑的薄壁工件;采用與夾具主體配合的莫氏圓錐,可以令夾具主體產生徑向力,從而支撐夾具主體;采用設置于塞體端面的壓緊螺栓來壓緊夾具主體,使夾緊力沿夾具主體的軸向分布,防止避免薄壁工件內孔產生徑向夾緊變形;本技術所述的內脹夾具可以有效地對薄壁工件進行裝夾并避免其在加工過程中發生變形,采用該內脹夾具的車床還可大大提高切削加工薄壁工件的效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所述內脹夾具的工作狀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所述內脹夾具的夾具主體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所述內脹夾具的夾具主體軸向剖視圖。圖4是本技術所述內脹夾具的受力分析示意圖。圖中1_莫氏圓錐;2-莫氏圓錐凸臺;3_調節螺釘;4-壓簧;5_頂桿;6-導套;7-夾瓣;8_拉簧;9-薄壁工件;10-塞體;11-壓緊面;12-壓緊螺栓,13-塞體螺紋孔;14-莫氏圓錐通孔;15_錐形孔;16_環槽;夾具主體-100。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圖3,本技術所述的內脹夾具,包括莫氏圓錐I和夾具主體100,所述莫氏圓錐I為6號莫氏圓錐,所述夾具主體100呈柱狀結構,其沿軸向方向貫穿設置有錐形孔15,在外表面設置有環槽16,所述夾具主體100沿圓周方向至少分為三塊夾瓣7,所述莫氏圓錐I上設置莫氏圓錐通孔14,所述莫氏圓錐通孔14的軸線垂直于夾瓣7的端面,所述莫氏圓錐通孔14內設置有調節螺釘3,所述調節螺釘3通過壓簧4與頂桿5相連,所述夾具主體100在靠近莫氏圓錐I 一端開設有5道凹槽,所述頂桿5與所述凹槽抵接,所述莫氏圓錐I在端部還設置有用于與所述錐形孔15相配合的塞體10,所述夾具主體100通過塞體10和設置于環槽16的拉簧8形成緊固結構,與所述塞體10的端面相連還設置有用于固定夾具主體100的壓緊螺栓12。所述塞體10在端面上開有塞體螺紋孔13,所述夾具主體100在靠近壓緊螺栓12一側設置有壓接面11,所述壓緊螺栓12的螺帽通過所述壓接面11對夾具主體100進行固定并壓緊,所述錐形孔15的軸心線與夾具主體100的軸心線相重合,所述莫氏圓錐I在塞體10底部位置設置有圓形凸臺2,所述莫氏圓錐通孔14設置于所述凸臺2上,所述拉簧8的截面直徑小于環槽16的高度,所述環槽16的數量至少為兩條,所述夾瓣7的數量為3、5、7或9,夾瓣7將夾具主體均勻分成夾瓣7的數量所對應的塊,在本實施例中,夾瓣7的數量為5,每個夾瓣7所對應夾具主體100軸線的扇面夾角為72度。參見圖4,本技術所述的內脹夾具在支撐薄壁工件9時,先將拉簧8套入夾具主體100外側的環槽16中,使各夾瓣7組合為大致圓柱狀結構,再將位于莫氏圓錐I頭部的塞頭深入夾具主體100的錐形孔15內,則夾具主體100通過設置于塞體10端部的壓緊螺栓12進行固定,此后將夾具主體100放入薄壁工件9的內腔,驅動調節螺釘3抵壓頂桿5,配合壓緊螺栓12的作用,使莫氏圓錐I的塞頭10擠壓夾瓣7的內壁并使夾瓣7膨脹至抵接薄壁工件9內壁的狀態,從而對薄壁工件9由內到外進行膨脹定位和夾緊。應該理解,以上具體實施例所公布的內容僅為本技術的部分優選方案,凡是基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符合本技術的技術精神,屬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無需進行創造性勞動即可得到的實施都應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內脹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莫氏圓錐和夾具主體,所述夾具主體呈柱狀結構,其沿軸向方向貫穿設置有錐形孔,在外表面設置有環槽,所述夾具主體沿圓周方向至少分為三塊夾瓣,所述莫氏圓錐上設置莫氏圓錐通孔,所述莫氏圓錐通孔的軸線垂直于夾瓣的端面,所述莫氏圓錐通孔內設置有調節螺釘,所述調節螺釘通過壓簧與頂桿相連,所述頂桿抵接于夾瓣的端面,所述莫氏圓錐在端部還設置有用于與所述錐形孔相配合的塞體,所述夾具主體通過塞體和設置于環槽內的拉簧形成緊固結構,與所述塞體的端面相連還設置有用于固定夾具主體的壓緊螺栓。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脹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塞體在端面上開有塞體螺紋孔,所述夾具主體在靠近壓緊螺栓一側設置有壓接面,所述壓緊螺栓通過所述壓接面對夾具主體進行固定和壓緊。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脹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錐形孔的軸心線與夾具主體的軸心線相重合。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內脹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莫氏圓錐在塞體底部位置設置有凸臺,所述莫氏圓錐通孔設置于所述凸臺上。5.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內脹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的截面直徑小于環槽的高度。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內脹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環槽的數量至少為兩條。7.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內脹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夾瓣的數量為3、5、7或9。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內脹夾具,包括莫氏圓錐和夾具主體,所述夾具主體呈柱狀結構,其沿軸向方向貫穿設置有錐形孔,在外表面設置有環槽,所述夾具主體沿圓周方向至少分為三塊夾瓣,所述莫氏圓錐上設置莫氏圓錐通孔,所述莫氏圓錐通孔的軸線垂直于夾瓣的端面,所述莫氏圓錐通孔內設置有調節螺釘,所述調節螺釘通過壓簧與頂桿相連,所述頂桿抵接于夾瓣的端面,所述莫氏圓錐在端部還設置有用于與所述錐形孔相配合的塞體,所述夾具主體通過塞體和設置于環槽內的拉簧形成緊固結構,與所述塞體的端面相連還設置有用于固定夾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內脹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莫氏圓錐和夾具主體,所述夾具主體呈柱狀結構,其沿軸向方向貫穿設置有錐形孔,在外表面設置有環槽,所述夾具主體沿圓周方向至少分為三塊夾瓣,所述莫氏圓錐上設置莫氏圓錐通孔,所述莫氏圓錐通孔的軸線垂直于夾瓣的端面,所述莫氏圓錐通孔內設置有調節螺釘,所述調節螺釘通過壓簧與頂桿相連,所述頂桿抵接于夾瓣的端面,所述莫氏圓錐在端部還設置有用于與所述錐形孔相配合的塞體,所述夾具主體通過塞體和設置于環槽內的拉簧形成緊固結構,與所述塞體的端面相連還設置有用于固定夾具主體的壓緊螺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于建國,華柏江,黃穎芬,
申請(專利權)人:韶關市第二技師學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