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負壓引流裝置,包括引流瓶、軟管和注射器,所述引流瓶頂端設有瓶蓋,所述瓶蓋設有兩個開口,兩個所述開口分別與軟管和注射器連接,所述瓶蓋上還設有減壓閥。作為優(yōu)選,所述注射器包括針頭、針筒、密封膠塞、推桿和針柄;所述針頭設置于所述針筒的前端并與其中一個所述開口連接;所述推桿位于所述針筒內,所述推桿的前端設有密封膠塞,所述推桿的后端設有針柄;所述密封膠塞和針柄分別設有排氣孔,在所述針頭與所述針筒的連接處和所述密封膠塞的排氣孔處分別設有單向閥。采用這種注射器,每次抽氣后不需要將注射器從所述開口拔出,從而可以連續(xù)抽氣,極大地方便了操作。本發(fā)明專利技術的負壓引流裝置尤其適用于胸腔穿刺引流。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醫(yī)療器械
,涉及一種負壓引流裝置,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胸腔穿刺引流的負壓引流裝置。
技術介紹
大量的胸腔積液或積氣,穿刺抽出液體或氣體可以減輕其對肺或大血管的壓迫,以改善呼吸或循環(huán)障礙。胸腔積膿時抽出膿液,能減輕中毒,防止膿胸的進一步發(fā)展,并可對膿液進行細菌培養(yǎng)或藥物敏感試驗以指導治療。同時,抽出胸腔積液進行化驗,有助于明確其性質以協(xié)助診斷及鑒別診斷。在穿刺操作過程中需要助手配合,以持續(xù)地維持穿刺針內的負壓。然而,兩人配合 操作及頻繁更換操作器械容易造成污染,且在穿刺過程中存在損傷肋間血管及肺組織的風險。如果將胸腔穿刺裝置與負壓引流裝置配合使用,會大大降低手術風險。對于部分自發(fā)性胸腔積液或積氣患者及胸部外傷、手術導致的胸腔積液或積氣患者,常常需要對患者行胸腔閉式引流術。為達到較好的閉式引流效果并減輕醫(yī)護人員的負擔,臨床上也需要將胸腔穿刺裝置與負壓引流裝置配合使用。但是,現(xiàn)有的負壓引流裝置與胸腔穿刺裝置配合使用時需要兩位醫(yī)護人員配合操作才能完成。為持續(xù)提供負壓,現(xiàn)有的負壓引流裝置還需要醫(yī)護人員隨時觀察并適時調整該裝置的壓力,這極大地加重了醫(yī)護人員的負擔。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極大地減輕醫(yī)護人員工作負擔的負壓引流裝置。該負壓引流裝置配合胸腔穿刺裝置使用時,無需兩名醫(yī)護人員的配合就能方便地完成手術操作。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負壓引流裝置,包括引流瓶、軟管和注射器,所述引流瓶頂端設有瓶蓋,所述瓶蓋設有兩個開口,兩個所述開口分別與軟管和注射器連接,所述瓶蓋上還設有減壓閥。進一步地,與所述注射器連接的開口設有活瓣。在開口處設置活瓣結構可按需要供注射器插入抽氣,不需要抽氣時該活瓣關閉以維持引流瓶內的負壓。進一步地,在所述軟管設有刻度標示。進一步地,所述注射器包括針頭、針筒、密封膠塞、推桿和針柄,其中,所述針頭設置于所述針筒的前端并與其中一個所述開口連接;所述推桿位于所述針筒內,所述推桿的前端設有密封膠塞,所述推桿的后端設有針柄;所述密封膠塞和針柄分別設有排氣孔,在所述針頭與所述針筒的連接處和所述密封膠塞的排氣孔處分別設有單向閥。所述單向閥優(yōu)選為活瓣式單向閥。進一步地,注射器的容量為50-100ml。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第一、本專利技術的負壓引流裝置與胸腔穿刺裝置配合使用時不需要兩位醫(yī)護人員的配合,就能完成手術操作。第二、為持續(xù)提供負壓,該負壓引流裝置不需要醫(yī)護人員隨時觀察調整,極大地減輕了醫(yī)護人員的負擔。第三、使用本專利技術的負壓引流裝置,每次抽氣后不需要將注射器從瓶蓋上的開口拔出,從而可以連續(xù)抽氣,極大地方便了操作。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負壓引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負壓引流裝置的注射器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的負壓引流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引流瓶11、軟管15和注射器17。弓丨流瓶11的頂端設有瓶蓋12,瓶蓋12設有兩個開口 13、14,開口 13與軟管15連接,軟管15的另一端與胸腔穿刺針16連接,開口 14與注射器17連接。瓶蓋12上還設有與軟管并行排列的減壓閥(未圖示),在瓶蓋上設置減壓閥,可以方便快捷地調整引流瓶的壓力,使引流瓶內的負壓維持在臨床需要的范圍內。開口 14設有活瓣(未圖示),在開口 14處設置活瓣結構可按需要供注射器17插入抽氣,不需要抽氣時,該活瓣關閉以維持引流瓶11內的負壓。在軟管15設有刻度標示(未 圖示),通過在軟管15上標示刻度,可以用于提示引流瓶11內的負壓情況。本專利技術的負壓引流裝置的注射器如圖2所示,包括針頭29、針筒23、密封膠塞24、推桿22和針柄21。針頭29設置于針筒23的前端并與開口 14連接。推桿22位于針筒23內,推桿22的前端設有密封膠塞24,推桿22的后端設有針柄21。密封膠塞24和針柄21分別設有排氣孔26、27,在針頭29與針筒23的連接處和排氣孔26處分別設有單向閥25、28 ;單向閥25、28優(yōu)選為活瓣式單向閥。需要使用注射器插入抽氣時,將注射器17插入開口 14,向上提拉針柄21,密封膠塞24隨推桿22向上移動,針筒23內壓力降低,單向閥25打開,引流瓶11內的氣體經(jīng)針頭29進入針筒23,當針筒23內的壓力與引流瓶11內的壓力達到平衡時,單向閥25關閉;向下按壓針柄21,針筒23內壓力增加,密封膠塞24處的單向閥28打開,針筒23內的氣體經(jīng)排氣孔26進入推桿22內,然后再經(jīng)針柄21處的排氣孔27排出。通過活瓣可以保證氣體的單向流動。如此重復上述操作,引流瓶11內的壓力會逐漸增加。采用這種注射器,每次抽氣后不需要將注射器17從開口 14處拔出,從而可以連續(xù)抽氣,極大地方便了操作。作為優(yōu)選,注射器17容量范圍為50_100ml。注射器17的長度和直徑均不超過引流瓶11側壁的厚度,便于包裝。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定本專利技術的實施范圍;如果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范圍,對本專利技術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應涵蓋在本專利技術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當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負壓引流裝置,包括引流瓶、軟管和注射器,所述引流瓶頂端設有瓶蓋,所述瓶蓋設有兩個開口,兩個所述開口分別與軟管和注射器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蓋上還設有減壓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負壓引流裝置,包括引流瓶、軟管和注射器,所述引流瓶頂端設有瓶蓋,所述瓶蓋設有兩個開口,兩個所述開口分別與軟管和注射器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瓶蓋上還設有減壓閥。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負壓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與所述注射器連接的開口設有活瓣。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負壓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軟管設有刻度標示。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負壓引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器包括針頭、針筒、密封膠塞...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盧斌,鄭建林,王小軍,羅玄,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藍域創(chuàng)新技術投資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