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具有:潛像形成部分,其包括圓筒狀潛像支承體和設置在潛像支承體的兩端處并且可旋轉地支撐潛像支承體的支撐部件;充電單元,其包括通過放電而對潛像支承體供給電荷的放電電極以及設置在放電電極與潛像支承體之間并且對潛像支承體的電勢進行控制的控制電極,并且充電單元將潛像支承體的外周表面充電至預定電勢;清潔部件,其使控制電極的一端位于待機位置處并且沿著潛像支承體的軸向往復地移動以便在接觸控制電極的同時清潔控制電極;以及移動部分,其使充電單元在對潛像支承體充電時移動至相對于潛像形成部分的第一位置,并且在清潔部件清潔控制電極時使充電單元移動至比第一位置更遠離潛像形成部分的第二位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圖像形成裝置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圖像形成裝置。
技術介紹
在潛像形成在圖像支撐體上并且通過將色調劑供給到潛像來形成色調劑圖像的圖像形成裝置中,由充電單元對圖像支撐體的外周表面充電。這里,如果充電單元重復進行充電,則由于電暈產物附著到構成充電單元的格柵電極(控制電極的實例)上的污染而使充電性能劣化,從而降低圖像質量。例如,JP-A-63-267973(專利文獻1)或JP-A-8-62905(專利文獻2)公開了消除充電單元的污染的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以利用清潔部件改善控制電極的清潔性能的圖像形成裝置。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具有:潛像形成部分,其包括圓筒狀潛像支承體和設置在所述潛像支承體的兩端處并且可旋轉地支撐所述潛像支承體的支撐部件;充電單元,其包括放電電極以及控制電極并且將所述潛像支承體的外周表面充電至預定電勢,所述放電電極通過放電而對所述潛像支承體供給電荷,所述控制電極設置在所述放電電極與所述潛像支承體之間并且對所述潛像支承體的電勢進行控制;清潔部件,其使所述控制電極的一端位于待機位置處并且沿著所述潛像支承體的軸向往復地移動以便在接觸所述控制電極的同時清潔所述控制電極;以及移動部分,其使所述充電單元在對所述潛像支承體充電時移動至相對于所述潛像形成部分的第一位置,并且在所述清潔部件清潔所述控制電極時使所述充電單元移動至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遠離所述潛像形成部分的第二位置。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二方面,所述清潔部件設置在夾置在所述清潔部件之間的所述控制電極沿厚度方向的兩側。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三方面,在所述支撐部件的一側形成有接合部分,當所述充電單元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清潔部件接合到所述接合部分中。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四方面,所述支撐部件設置有當所述充電單元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按壓所述控制電極的按壓部分,并且所述接合部分相對于所述按壓部分形成在所述潛像支承體的相對側。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與未采用本專利技術的情況相比,可以利用所述清潔部件來改善所述控制電極的清潔性能。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二方面,與所述清潔部件僅設置在所述控制電極的一側的構造相比,可以將所述控制電極清潔得更加干凈。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三方面,可以防止所述清潔部件與所述支撐部件之間的干涉。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四方面,由于當所述充電單元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時所述清潔部件由于所述按壓部分而不可移動,因此所述潛像支承體不會受損。附圖說明將基于以下附圖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其中:圖1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整個圖像形成裝置的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單元的構造圖;圖3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感光體周邊構造的示意圖;圖4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設置感光體和充電單元的狀態的透視圖;圖5A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充電單元靠近感光體的狀態的示意圖;圖5B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充電單元離開感光體的狀態的示意圖;圖6A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充電單元的透視圖;圖6B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格柵電極的電極部分的形狀的示意圖;圖7A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格柵電極的整體構造的透視圖;圖7B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格柵電極沿橫向的橫截面圖;圖8A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充電單元的一端的構造圖;圖8B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充電單元的另一端的構造圖;圖9A和9B分別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充電單元的格柵清潔部分的透視圖和橫截面圖;圖10A和10B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清潔墊對格柵電極進行清潔的狀態的橫截面圖;圖11A和11B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清潔墊對格柵電極進行清潔的狀態的透視圖;圖12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充電單元和感光體位于第一位置處的情況的示意圖;圖13是示出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充電單元和感光體位于第二位置處的情況的示意圖;以及圖14是示出當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充電單元和感光體位于第二位置處時對格柵電極進行清潔的情況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在下文中,將參考附圖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示例性實施例。另外,在用于描述示例性實施例的各圖中,對相同的組成元件基本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并且將省略重復描述。圖1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示例性實施例的圖像形成裝置10。所示出的圖像形成裝置10沿著豎直方向(箭頭V方向)從下側到上側包括:紙張收容部分12,其收容記錄紙張P;圖像形成部分14,其設置在紙張收容部分12上方并且在從紙張收容部分12供給的記錄紙張P上形成圖像;文檔讀取部分16,其設置在圖像形成部分14上方并且讀取原稿G;以及控制部分20,其設置在圖像形成部分14內并且對圖像形成裝置10的各部分的操作進行控制。此外,在以下描述中,由箭頭V方向指示圖像形成裝置10的設備主體10A的上下方向,由箭頭H方向指示左右(水平)方向,并且由箭頭+D方向指示深度(水平)方向。紙張收容部分12設置有用于對具有不同尺寸的作為記錄介質實例的記錄紙張P進行收容的第一收容部分22、第二收容部分24和第三收容部分26。第一收容部分22、第二收容部分24和第三收容部分26各自設置有饋送輥32,該饋送輥32將所收容的記錄紙張P饋送至設置在圖像形成裝置10中的傳送路徑28。在傳送路徑28上位于饋送輥32的下游側還設置有用于傳送記錄紙張P的一對傳送輥34和一對傳送輥36。在傳送路徑28上沿記錄紙張P的傳送方向在傳送輥36的下游側還設置有定位輥38,定位輥38使記錄紙張P暫時停止并在確定的定時將記錄紙張P饋送到下文將描述的二次轉印位置。在圖像形成裝置10的正視圖中,沿箭頭V方向從紙張收容部分12的左側到圖像形成部分14的左下部以直線形式設置傳送路徑28的上游側部分。此外,從圖像形成部分14的左下端到安裝在圖像形成部分14的右側表面處的紙張輸出單元15設置有傳送路徑28的下游側部分。另外,傳送路徑28連接至雙面傳送路徑29,在雙面傳送路徑29上傳送并且反轉記錄紙張P以便在記錄紙張P的雙面上形成圖像。在圖像形成裝置10的正視圖中,雙面傳送路徑29設置有:第一切換部件31,其在傳送路徑28與雙面傳送路徑29之間切換;反轉部分33,其從圖像形成部分14的右下端到紙張收容部分12的右側沿箭頭-V方向(在圖1中向下)設置為直線形狀;傳送部分37,被傳送至反轉部分33的記錄紙張P的后端進入該傳送部分37并且記錄紙張P在傳送部分37處沿箭頭H方向(在圖1中向左)傳送;以及第二切換部件35,其在反轉部分33與傳送部分37之間切換。另外,反轉部分33以預定間隔設置有多對傳送輥42,并且傳送部分37以預定間隔設置有多對傳送輥44。第一切換部件31是呈三棱柱形狀的部件,并且通過驅動器(未示出)使第一切換部件31的前端移動至傳送路徑28和雙面傳送路徑29中之一,由此切換記錄紙張P的傳送方向。按照相同方式,第二切換部件35是在正視圖中呈三棱柱形狀的部件,并且通過驅動器(未示出)使第二切換部件35的前端移動至反轉部分33和傳送部分37中之一,由此切換記錄紙張P的傳送方向。另外,傳送部分37的下游側端通過引導部件(未示出)連接至傳送輥36的前側,傳送輥36位于傳送路徑28的上游側部分處。此外,折疊型手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包括:潛像形成部分,其包括圓筒狀潛像支承體和設置在所述潛像支承體的兩端處并且可旋轉地支撐所述潛像支承體的支撐部件;充電單元,其包括放電電極以及控制電極并且將所述潛像支承體的外周表面充電至預定電勢,所述放電電極通過放電而對所述潛像支承體供給電荷,所述控制電極設置在所述放電電極與所述潛像支承體之間并且對所述潛像支承體的電勢進行控制;清潔部件,其使所述控制電極的一端位于待機位置處并且沿著所述潛像支承體的軸向往復地移動以便在接觸所述控制電極的同時清潔所述控制電極;以及移動部分,其使所述充電單元在對所述潛像支承體充電時移動至相對于所述潛像形成部分的第一位置,并且在所述清潔部件清潔所述控制電極時使所述充電單元移動至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遠離所述潛像形成部分的第二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9.22 JP 2011-2078751.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包括:潛像形成部分,其包括圓筒狀潛像支承體和設置在所述潛像支承體的兩端處并且可旋轉地支撐所述潛像支承體的支撐部件;充電單元,其包括放電電極以及控制電極并且將所述潛像支承體的外周表面充電至預定電勢,所述放電電極通過放電而對所述潛像支承體供給電荷,所述控制電極設置在所述放電電極與所述潛像支承體之間并且對所述潛像支承體的電勢進行控制;清潔部件,其使所述控制電極的一端位于待機位置處并且沿著所述潛像支承體的軸向往復地移動以便在接觸所述控制電極的同時清潔所述控制電極;以及移動部分,其使所述充電單元在對所述潛像支承體充電時移動至相對于所述潛像形成部分的第一位置,并且在所述清潔部件清潔所述控制電極時使所述充電單元移動至比所述第一位置更遠離所述潛像形成部分的第二位置,其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田中邦明,
申請(專利權)人:富士施樂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