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內置汽水瓶的汽水機,包括外殼、支架、二氧化碳鋼瓶、驅動裝置、安全裝置、瓶體、進水閥和設置在瓶體底部的出液單向閥,還包括一驅動機樞和排氣閥;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驅動按鈕、曲柄、轉軸、設置在轉軸的上內驅動板和外驅動板,所述排氣閥與瓶體連通,所述驅動按鈕設置在外殼的前面板上,并與前面板滑動配合,所述驅動按鈕與曲柄配合,轉軸與出液斗樞接;內驅動板與出液單向閥配合,外驅動板與排氣閥配合。由于采用這樣的結構,向下按壓驅動按鈕,驅動按鈕作用于曲柄,曲柄帶動轉軸轉動,外驅動板首先作用于排氣閥而泄壓,然后內驅動板作用于瓶體底部的出液單向閥,則液體經出液斗進入接液杯內,使用方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汽水機。
技術介紹
目前現有技術,一種內置汽水瓶的汽水機,包括外殼、支架、二氧化碳鋼瓶、設置在二氧化碳鋼瓶上有驅動裝置、安全裝置、瓶體、設置在瓶體的瓶蓋上的進水閥和設置在瓶體底部的出液單向閥,二氧化碳鋼瓶與安全裝置連通、安全裝置與瓶體內連通;瓶體固定在支架上,驅動裝置與二氧化碳鋼瓶上出氣閥配合。存在問題是出液與泄壓不同步,操作不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內置汽水瓶的汽水機,它具有出液和泄壓同步的特點,使用方便。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內置汽水瓶的汽水機,包括外殼、支架、二氧化碳鋼瓶、設置在二氧化碳鋼瓶上有驅動裝置、安全裝置、瓶體、設置在瓶體的瓶蓋上的進水閥和設置在瓶體底部的出液單向閥,二氧化碳鋼瓶與安全裝置連通、安全裝置與瓶體內連通;瓶體固定在支架上,驅動裝置與二氧化碳鋼瓶上的出氣閥配合;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瓶體的底部有一出液斗;還包括一驅動機樞和排氣閥;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驅動按鈕、曲柄、轉軸、設置在轉軸的上內驅動板和外驅動板,所述排氣閥與瓶體連通,所述驅動按鈕設置在外殼的前面板上,并與前面板滑動配合,所述驅動按鈕與曲柄配合,轉軸與出液斗樞接;內驅動板與出液單向閥配合,外驅動板與排氣閥配合。所述的一種內置汽水瓶的汽水機,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包括下按鈕、復位彈簧、杠桿、主體、頂桿和彈簧,所述主體上有頂桿通道和出氣孔;所述主體設置在二氧化碳鋼瓶上的出氣閥上,頂桿與頂桿通道滑動配合,頂桿上的止位盤與出氣閥頂部配合止位;所述杠桿一端與支架樞接,中部的凸頭與頂桿的頂端配合,彈簧的下端設置在出氣閥頂部的彈簧座上、上端與杠桿中部配合,杠桿的懸空端與下按鈕配合;所述外殼的頂蓋上有缺口槽,缺口槽的垂直壁上貫通孔與外殼內腔連通,缺口槽的底板上有導向孔;下按鈕與缺口槽配合,下按鈕上的導向桿穿過復位彈簧、導向桿伸入外殼內,杠桿懸空端伸入缺口槽內并與下按鈕配合。所述的一種內置汽水瓶的汽水機,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外殼的前面板的下部有凹腔,與凹腔相對的外殼的底板上設置在接液盒;所述排氣閥與接液盒連通。 所述的一種內置汽水瓶的汽水機,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外殼的頂蓋上有一開口,開口與瓶體的頂蓋上的進水閥相對,開口上樞接有一蓋板。所述的一種內置汽水瓶的汽水機,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外殼內有一鋼瓶腔,鋼瓶腔的頂板上有進出孔,驅動裝置的主體的下端經進出孔伸入鋼瓶腔內。所述的一種內置汽水瓶的汽水機,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外殼的后壁板上有一進出口與鋼瓶腔連通,一后蓋板與進出口可拆卸連接。本技術一種內置汽水瓶的汽水機,由于采用這樣的結構,向下按壓驅動按鈕,驅動按鈕作用于曲柄,曲柄帶動轉軸轉動,,外驅動板首先作用于排氣閥而泄壓,然后內驅動板作用于瓶體底部的出液單向閥,則液體經出液斗進入接液杯內,使用方便。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立體圖。圖2是本技術的局部立體分解圖之一。圖3是本技術的局部立體分解圖之二。圖4是本技術瓶體與驅動機構配合關系的分解圖。圖5是本技術的部視圖之一。圖6是本技術的部視圖之二。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內置汽水瓶的汽水機,包括外殼1、支架2、二氧化碳鋼瓶3、設置在二氧化碳鋼瓶上有驅動裝置、安全裝置4、瓶體5、設置在瓶體5的瓶蓋上的進水閥和設置在瓶體5底部的出液單向閥6,二氧化碳鋼瓶3與安全裝置4連通、安全裝置4與瓶體5內連通;瓶體4固定在支架2上,驅動裝置與二氧化碳鋼瓶5上的出氣閥7配合;所述瓶體5的底部有一出液斗8 ;還包括一驅動機樞和排氣閥9 ;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驅動按鈕101、曲柄102、轉軸103、設置在轉軸的上內驅動板104和外驅動板105,所述排氣閥9與瓶體8連通,所述驅動按鈕設置在外殼I的前面板IA上,并與前面板IA滑動配合,所述驅動按鈕101與曲柄102配合,轉軸103與出液斗8樞接;出液斗8與瓶體5的底部固定連接,內驅動板104與出液單向閥6配合,外驅動板105與排氣閥9配合。前面板IA上驅動按鈕的安裝位,安裝位的頂板上的導向孔,驅動按鈕101嵌入安裝位內,驅動按鈕101上的導向桿1011穿過一彈簧和導向孔,驅動按鈕101下按,外驅動板105首先驅動排氣閥9實現排氣,然后內驅動板104作用出液單向閥6,流體液體;驅動按鈕101失去動力,在彈簧的作用下自動復位,出液單向閥6關閉,然后排氣閥9關閉。曲柄102與驅動按鈕101配合的部位向上翹起,驅動按鈕101復位的情況下,曲柄102自動復位,如圖2、圖3、圖5、圖6所示,所述驅動裝置包括下按鈕111、復位彈簧112、杠桿113、主體114、頂桿115和彈簧116,所述主體114上有頂桿通道和出氣孔;出氣孔與安全裝置4連通;所述主體114設置在二氧化碳鋼瓶3上的出氣閥7上,主體114與支架2固定連接,頂桿115與頂桿通道滑動配合,頂桿115上的止位盤與出氣閥7頂部配合止位;所述杠桿113 —端與支架2樞接,中部的凸頭與頂桿115的頂端配合,彈簧116的下端設置在出氣閥7頂部的彈簧座上、上端與杠桿113中部配合,杠桿113的懸空端與下按鈕111配合;所述外殼I的頂蓋上有缺口槽1B,缺口槽IB的垂直壁上貫通孔與外殼I內腔連通,缺口槽IB的底板上有導向孔;下按鈕111與缺口槽IB配合,下按鈕111上的導向桿穿過復位彈簧112、缺口槽IB底板上的導向孔,導向桿伸入外殼內,缺口槽IB的垂直壁上有導向槽1B1,杠桿113懸空端穿過導向槽IBl伸入缺口槽IB內并與下按鈕111配合。所述外殼I的前面板IA的下部有凹腔,與凹腔相對的外殼I的底板IC上設置在接液盒12 ;所述排氣閥9與接液盒12連通。接液盒12與底板IC可折卸連接;接液盒12用于接漏掉的液體,防止液體污染支撐臺。所述外殼I的頂蓋上有一開口 13,開口 13與瓶體5的頂蓋上的進水閥相對,開口13上樞接有一蓋板14。所述外殼I內有一鋼瓶腔1D,鋼瓶腔ID的頂板上有進出孔1D1,驅動裝置的主體114的下端經進出孔伸入鋼瓶腔ID內。所述外殼I的后壁板上有一進出口與鋼瓶腔ID連通,一后蓋板15與進出口可拆卸連接。以上所述的僅是本技術的優先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原理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變型,這也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內置汽水瓶的汽水機,包括外殼、支架、二氧化碳鋼瓶、設置在二氧化碳鋼瓶上有驅動裝置、安全裝置、瓶體、設置在瓶體的瓶蓋上的進水閥和設置在瓶體底部的出液單向閥,二氧化碳鋼瓶與安全裝置連通、安全裝置與瓶體內連通;瓶體固定在支架上,驅動裝置與二氧化碳鋼瓶上的出氣閥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體的底部有一出液斗;還包括一驅動機樞和排氣閥;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驅動按鈕、曲柄、轉軸、設置在轉軸的上內驅動板和外驅動板,所述排氣閥與瓶體連通,所述驅動按鈕設置在外殼的前面板上,并與前面板滑動配合,所述驅動按鈕與曲柄配合,轉軸與出液斗樞接;內驅動板與出液單向閥配合,外驅動板與排氣閥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內置汽水瓶的汽水機,包括外殼、支架、二氧化碳鋼瓶、設置在二氧化碳鋼瓶上有驅動裝置、安全裝置、瓶體、設置在瓶體的瓶蓋上的進水閥和設置在瓶體底部的出液單向閥,二氧化碳鋼瓶與安全裝置連通、安全裝置與瓶體內連通;瓶體固定在支架上,驅動裝置與二氧化碳鋼瓶上的出氣閥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瓶體的底部有一出液斗;還包括一驅動機樞和排氣閥; 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驅動按鈕、曲柄、轉軸、設置在轉軸的上內驅動板和外驅動板,所述排氣閥與瓶體連通, 所述驅動按鈕設置在外殼的前面板上,并與前面板滑動配合,所述驅動按鈕與曲柄配合,轉軸與出液斗樞接;內驅動板與出液單向閥配合,外驅動板與排氣閥配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內置汽水瓶的汽水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包括下按鈕、復位彈簧、杠桿、主體、頂桿和彈簧,所述主體上有頂桿通道和出氣孔; 所述主體設置在二氧化碳鋼瓶上的出氣閥上,頂桿與頂桿通道滑動配合,頂桿上的止位盤與出氣閥頂部配合止位;所述杠桿一端與支架樞接,中部的凸頭與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寧,
申請(專利權)人:宋寧,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