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一次性注射器,包括針座、針筒和芯桿,還包括支撐件,支撐件被固定在針筒上,且使針座相對針筒固定,支撐件和芯桿被配置成:當芯桿回拉時,芯桿作用于支撐件并使支撐件與針筒脫離。(*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一次性注射器,具體涉及一種在使用后可將針頭回拉至針筒內的一次性注射器。
技術介紹
為避免給人類或動物輸入或取出介質時發生交叉感染,皮下注射器必須一次性使用,在使用后即作為垃圾處理。目前使用最多的一次性注射器是由空腔筒體、針頭以及裝配在筒體內的定程活塞組成。這種注射器所存在的最大問題是注射完畢之后,其針頭仍留在外面,不僅為注射器垃圾的搬運、銷毀處理帶來不便,同時可能因不慎而扎傷醫護人員,造·成病菌的二次交叉感染,成為一個不能忽視的醫療隱患,因此出現了針頭可回縮的一次性注射器。中國專利CN1803212公開了“一種安全自毀醫用注射器”,包括針筒和針座,其中針筒和針座通過設置在針座外側的環形凸臺和設置在針筒內側的環形凹槽相互連接,這種結構的缺陷在于手動后拉針座時,使環形凸臺與環形凹槽相互脫離需克服的阻力很大,十分費力且不好操作,另外會造成裝配困難,裝配時容易因用力過猛而使環形凸臺直接越過環形凹槽而導致裝配失敗。PCT專利申請PCT/CN2010/000520公開了 “針尖可回縮一次性安全注射器”,其中通過針座和針筒間的止位凸臺結構和自毀擋條來使針座相對針筒定位。自毀擋條的支撐腳連接在針筒內側的凹坑中,在針座回縮的過程中,自毀擋條受力變形與凹坑脫離連接,從而允許針座回縮進入針筒內。這樣的結構仍然存在在一些缺陷,如裝配時需使自毀擋條的支撐腳與針筒上的凹坑對準并插入,增加了裝配的難度。注射時自毀擋條對針座的支撐力不夠,使得注射時針頭不夠穩定,且針座回縮的過程仍然需要克服止位凸臺造成的阻力。在注射過程中,針頭會受到被注射者肌體的反作用力而對針座產生向針筒內的壓力,這時要求針座受到足夠的支撐以保持穩定。與之相反,在注射完畢,回拉針頭時,則希望針座回縮的過程受到盡量小的阻力。因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致力于開發一種裝配方便、針頭和針座在注射時穩定、注射后回拉時阻力小的一次性注射器。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注射時針座保持足夠穩定,而在注射完畢后,又能很輕松地將針座和針頭拉回針筒的一次性注射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一次性注射器,包括針座、針筒和芯桿,還包括支撐件,支撐件被固定在針筒上,且使針座相對針筒固定,支撐件和芯桿被配置成當芯桿回拉時,芯桿作用于支撐件并使支撐件與針筒脫離。在本技術的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支撐件和芯桿被配置成通過使支撐件產生形變的方式使支撐件從針筒脫離。在本技術的較佳的實施方式中,針座和支撐件被配置為使來自針座的力作用于支撐件的周緣或端部。在本技術的較佳的實施方式中,芯桿和支撐件被配置為使來自芯桿的力作用于支撐件的中央部位。在本技術的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支撐件具有周緣或端部,周緣和端部位于設在針筒內側的與之相對應的環形凹槽或相互獨立的凹坑中。在本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中,支撐件為圓形、花瓣狀、條狀或輻射狀。在本技術的另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支撐件為圓形薄片。在本技術的另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支撐件為整片的、開有單槽的或者開有多槽的。 在本技術的另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支撐件的中央部位向針座凸起。在本技術的另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支撐件具有向針座凸起的球面、弧面、傘形面或多棱面。在本技術的另一較佳實施方式中,當芯桿作用于支撐件時,支撐件反向翻轉。在本技術的另一較佳實施方式中,針座僅在支撐件的周緣或端部處與支撐件接觸。在本技術的另一較佳實施方式中,針座的底面是自外向內凹進的錐形面、多棱面、球面或弧面。在本技術的另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支撐件至少有一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薄。在本技術的另一較佳實施方式中,支撐件上至少有一部分具有與其他部分更大的彈性或柔性。在本技術的另一較佳實施方式中,在芯桿的桿頭上設置有一種結構,該結構包括依次相連的片狀部、頸狀部和阻擋部,片狀部可在朝向或背離阻擋部的方向上偏轉,片狀部的直徑大于阻擋部的直徑,頸狀部的直徑小于片狀部和阻擋部的直徑,且頸狀部的長度,亦即片狀部和阻擋部之間的間隔距離被設置為當片狀部朝向阻擋部偏轉時,片狀部會由于抵靠在阻擋部的周緣上而不能繼續偏轉,并形成一個扁錐面,而片狀部在背離阻擋部的方向上則可以自由偏轉。根據本技術公開的一次性注射器通過使在注射時支撐件的受力位置接近或重合,從而使其受力達到平衡,進而保持了針座和針頭在注射時的穩定;而在回拉芯桿時,則通過使受力位置錯開產生力矩,使得如同杠桿一樣,只需很小的力就可使支撐件與針筒脫開。而將支撐件設置為向針座凸起的球面、弧面或傘形面一方面可以提高支撐件對針座的支撐力,另一方面借助球面、弧面、多棱面或傘形面反向翻轉時產生的力,使支撐件與針筒更容易脫開。此外,圓形支撐件和環形凹槽的配合方式無需在周向上使兩者對準,從而使裝配更為簡單。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術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一次性注射器的一個實施例的部分軸切面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支撐件一個實施例的橫截面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支撐件另一個實施例的橫截面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的支撐件另一個實施例的橫截面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的支撐件另一個實施例的橫截面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的回拉部的一個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的支撐件另一個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的支撐件另一個實施例的橫截面示意圖。圖9是本技術的支撐件另一個實施例的橫截面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優選實施例如圖1所示,圖中I為針座、2為針筒、3為支撐件、4為心桿的桿頭。支撐件3可以有多種具體的實施方式,如圓片狀、花瓣狀、條狀或輻射狀等,從而相應地具有周緣或端部31。支撐件3優選由具有一定撓性的材料如塑料等制成。支撐件3的周緣或端部31位于設在針筒2內側的與之相對應的環形凹槽或相互獨立的凹坑21中。針座I通過密封圈5密封地配合在針筒2中,且在圖1中上方(即底座的前方)受到針筒2的約束,下方(即底座的后方)受到支撐件3的支撐,從而被保持在針筒2和支撐件3之間。針座I被配置為僅在位于或鄰近支撐件3的周緣或端部31處與支撐件3接觸。例如圖1中所示,將針座I的底面11設置為如漏斗般自其最外緣向針座I的中心通孔12逐漸凹進。這樣支撐件3對針座I的受力位置與針筒I上的環形凹槽或凹坑21對支撐件3的受力位置十分接近,甚至是近乎重合的,于是針頭(未示出)在注射時受到的壓力經由針座I被直接傳遞至針筒2,從而使支撐件3和針座I在注射過程中均能保持很好的穩定性。支撐件3具有中心通孔35,芯桿的桿頭4上設置有回拉部41。當注射時,推動芯桿,桿頭4上的回拉部41可擠過中心通孔35,然而在回拉芯桿時,回拉部41則會被堵在中心通孔35的孔口處,向支撐件3施加回拉的力。此時支撐件3在其周緣或端部31受到環形凹槽或凹坑21的向上的支撐力,而在其中央部位則受到回拉部41的向下的力,由于受力位置間存在距離,且受力的方向不同,因此作用在支撐件3的受力形成了力矩,在力矩的作用下,支撐件3發生變形,自其中央部位開始向下運動,同時帶動其周緣或端部31自環形凹槽或凹坑21脫離,并且由于該力矩的存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一次性注射器,包括針座、針筒和芯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支撐件,所述支撐件被固定在所述針筒上,且使所述針座相對所述針筒固定,所述支撐件和所述芯桿被配置成:當所述芯桿回拉時,所述芯桿作用于所述支撐件并使所述支撐件與所述針筒脫離。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3.18 CN 201110066021.X;2011.09.29 CN 2011101.一種一次性注射器,包括針座、針筒和芯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支撐件,所述支撐件被固定在所述針筒上,且使所述針座相對所述針筒固定,所述支撐件和所述芯桿被配置成當所述芯桿回拉時,所述芯桿作用于所述支撐件并使所述支撐件與所述針筒脫離。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注射器,其中,所述支撐件和所述芯桿被配置成通過使所述支撐件產生形變的方式使所述支撐件從所述針筒脫離。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注射器,其中,所述針座和所述支撐件被配置為使來自所述針座的力作用于所述支撐件的周緣或端部。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注射器,其中,所述芯桿和所述支撐件被配置為使來自所述芯桿的力作用于所述支撐件的中央部位。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注射器,其中所述支撐件具有周緣或端部,所述周緣和端部位于設在所述針筒內側的與之相對應的環形凹槽或相互獨立的凹坑中。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注射器,其中所述支撐件為圓形、花瓣狀、條狀或輻射狀。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注射器,其中所述支撐件為圓形薄片。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注射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江波,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和康醫療器材有限公司,江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