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倒角機
,尤其涉及ー種仿形式玻璃倒角機。技術背景目前對于玻璃圓角倒角多是靠人工手動操作完成倒角操作的,但是傳統的圓角倒角機因全靠手工控制無法保證倒角尺寸的精確,結果導致倒出的圓角尺寸大小不一、形狀也與圓角相差較大,同時倒角操作對員エ操作經驗要求較高,新員エ基本無法生產出產品要求的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ー種仿形式玻璃倒角機,它能實現玻璃倒圓角可以保證倒出的圓角尺寸與要求完全一致,批量生產亦不會出現倒角尺寸大小不一的現象,可以精確的進行斜角倒角操作,新員エ只需稍作培訓即可熟練操作。為了解決
技術介紹
所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是由倒角機底座1、機械臂轉軸2、機械臂3、電機支架4、電機5、磨輪6、電機靠模7、手柄8、橫向伸縮結構部件9、豎向伸縮結構部件10、橫向鑲嵌式伸縮結構11、豎向鑲嵌式伸縮結構12、吸盤13、仿形靠模過渡區域14、固定螺栓15、仿形靠模16組成;倒角機底座I的上端兩側分別設置有機械臂轉軸2,機械臂轉軸2與機械臂3連接,機械臂3的一端與電機支架4連接,電機支架4上設置有電機5,電機5的下端與磨輪6連接,磨輪6的下端設置有電機靠模7,電機支架4的兩側分別設置有手柄8,機械臂轉軸2的上端平行設置有兩個橫向伸縮結構部件9和兩個豎向伸縮結構部件10,橫向伸縮結構部件9上設置有橫向鑲嵌式伸縮結構11,豎向伸縮結構部件10上設置有豎向鑲嵌式伸縮結構12,橫向鑲嵌式伸縮結構11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吸盤13,橫向鑲嵌式伸縮結構11的兩端分別與仿形靠模過渡區域14連接,仿形靠模過渡區域14上設置有固定螺栓15,仿形靠模過渡區 ...
【技術保護點】
一種仿形式玻璃倒角機,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倒角機底座(1)、機械臂轉軸(2)、機械臂(3)、電機支架(4)、電機(5)、磨輪(6)、電機靠模(7)、手柄(8)、橫向伸縮結構部件(9)、豎向伸縮結構部件(10)、橫向鑲嵌式伸縮結構(11)、豎向鑲嵌式伸縮結構(12)、吸盤(13)、仿形靠模過渡區域(14)、固定螺栓(15)、仿形靠模(16)組成;倒角機底座(1)的上端兩側分別設置有機械臂轉軸(2),機械臂轉軸(2)與機械臂(3)連接,機械臂(3)的一端與電機支架(4)連接,電機支架(4)上設置有電機(5),電機(5)的下端與磨輪(6)連接,磨輪(6)的下端設置有電機靠模(7),電機支架(4)的兩側分別設置有手柄(8),機械臂轉軸(2)的上端平行設置有兩個橫向伸縮結構部件(9)和兩個豎向伸縮結構部件(10),橫向伸縮結構部件(9)上設置有橫向鑲嵌式伸縮結構(11),豎向伸縮結構部件(10)上設置有豎向鑲嵌式伸縮結構(12),橫向鑲嵌式伸縮結構(11)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吸盤(13),橫向鑲嵌式伸縮結構(11)的兩端分別與仿形靠模過渡區域(14)連接,仿形靠模過渡區域(14)上設置有固定螺栓(15)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仿形式玻璃倒角機,其特征在于它是由倒角機底座(I)、機械臂轉軸(2)、機械臂⑶、電機支架⑷、電機(5)、磨輪(6)、電機靠模(7)、手柄⑶、橫向伸縮結構部件(9)、豎向伸縮結構部件(10)、橫向鑲嵌式伸縮結構(11)、豎向鑲嵌式伸縮結構(12)、吸盤(13)、仿形靠模過渡區域(14)、固定螺栓(15)、仿形靠模(16)組成;倒角機底座(I)的上端兩側分別設置有機械臂轉軸(2),機械臂轉軸(2)與機械臂(3)連接,機械臂(3)的一端與電機支架⑷連接,電機支架⑷上設置有電機(5),電機(5)的下端與磨輪(6)連接,磨輪(6)的下端設置有電機靠模(7),電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永春,孔升旭,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春戈玻璃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