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毛細管內壁清洗裝置,它包括清洗劑罐,清洗劑罐設有出液管、高壓進氣管、清洗劑注入漏斗和排氣管,出液管插入罐體內,高壓進氣管插入罐體內,清洗劑注入漏斗和排氣管通過相應的閥連通至罐體內;在出液管末端設有第一夾持閥,回液管一端設有第二夾持閥,另一端連接回收容器,待清洗的毛細管連接在第一夾持閥和第二夾持閥之間構成清洗管路;高壓進氣管連通于高壓氣主管中,高壓氣主管末端設有第三夾持閥,一連接管的一端設有第四夾持閥,另一端連接至回液管中,待吹干的毛細管連接在第三夾持閥和第四夾持閥之間構成吹干管路。該裝置可以快速有效地實現長毛細管的內壁清洗和吹干,并且結構簡單。(*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毛細管內壁清洗、吹干的裝置,以保證毛細管內壁清潔度。
技術介紹
毛細管適用于家用空調、冰箱、冰柜或者高精密儀表以及高精密醫療儀器等產品中。在毛細管產品中,以銅毛細管應用最為廣泛,該類管材具有外徑細,內孔小,拉伸必須用潤滑油的特點,因用于精密設備,對內壁清潔度要求嚴格水分不超過O.1g/m2,油分不超過O.1g/m2,內壁殘渣不超過0.2g/m2,這樣就對生產廠家提出難題。傳統的清洗方式是先用簡易工裝手工把凈洗劑注入管材內腔,然后用高壓氣體吹出,需要反復幾次,生產效率低,清洗周期長,浪費清洗劑,也很難達到內壁清潔度使用要求,往往給生產后的精密儀器帶來隱患,嚴重的造成整機報廢,浪費人力物力。中國專利ZL201120350942公開了一種毛細管材內壁的清洗裝置,包括清洗槽,多個待清洗的毛細管材平行設置在所述清洗槽內,所述清洗槽的一側設置有滑輪一和滑輪二,所述滑輪一或滑輪二連接有能帶動其轉動的驅動電機,所述滑輪一通過封閉式繩索與滑輪二連接,所述封閉式繩索呈“S”形布設在多個毛細管材的內部,所述封閉式繩索上固定有多個用于清洗毛細管材內壁的清洗球,所述清洗槽內設置有用于連接位于相鄰兩個毛細管材之間的封閉式繩索的滑輪三。該毛細管材內壁的清洗裝置雖然能夠快速、方便的完成對毛細管材內壁的清洗,但是,它存在如下主要缺陷一是對外徑細且內孔小的毛細管很難適應;二是對毛細管的長度有限制,無法適應較長的毛細管清洗;三是需要復雜的傳動機構和構建清洗槽,使整個清洗裝置變得復雜。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毛細管內壁清洗裝置,該裝置可以快速有效地實現長毛細管的內壁清洗和吹干,并且結構簡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毛細管內壁清洗裝置,包括清洗劑罐,其特征是,所述的清洗劑罐設有出液管、高壓進氣管、清洗劑注入漏斗和排氣管,所述的出液管插入罐體內且位于清洗劑液面之下,出液管中設有出液管閥;所述的高壓進氣管插入罐體內且位于清洗劑液面之上,高壓進氣管中設有進氣管閥;清洗劑注入漏斗和排氣管通過相應的閥連通至罐體內;在出液管末端設有第一夾持閥,回液管一端設有第二夾持閥,另一端連接回收容器,待清洗的毛細管連接在第一夾持閥和第二夾持閥之間構成清洗管路;所述的高壓進氣管連通于高壓氣主管中,所述的高壓氣主管末端設有第三夾持閥,一連接管的一端設有第四夾持閥,另一端連接至回液管中,待吹干的毛細管連接在第三夾持閥和第四夾持閥之間構成吹干管路。所述的清洗劑罐底部設有帶閥的排污管,在清洗劑罐的上還設有液位計。所述出液管的管路中設有過濾器。所述的過濾器包括位于出液管底端的第一過濾器和位于出液管中部的第二過濾器。出液管的第一過濾器距罐體內底部5至15cm。所述的回液管中設有可視窗。所述的高壓氣主管的管路中設有主管閥和帶壓力表閥的壓力表。所述的清洗管路和吹干管路可并聯多套。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利用連通器及壓強原理,在一個能承受足夠壓力的密閉容器內通入高壓氣體,清洗劑在高壓作用下經出液管進入毛細管對毛細管內壁進行清洗,清洗劑經回液管進入回收容器內。干燥時,關閉進氣管閥,待吹干的毛細管連接在第三夾持閥和第四夾持閥之間構成吹干管路,高壓氣進入毛細管對毛細管內壁進行吹干,液體經連接管進入回收容器內。經試驗,使用該裝置清洗的管材,內壁清潔度高,為后續產品質量奠定基礎,避免對后續產品造成質量隱患,生產效率高,縮短生產周期,并對清洗用清洗劑能回收利用,減少成本。本技術所涉及的毛細管長度不限,提高了對毛細管的適應性。本技術操作方便,生產效率明顯提高。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實心箭頭表示清洗劑的流動方向,空心箭頭表示高壓氣的流動方向。圖中1清洗劑罐,2出液管,21第一過濾器,22第二過濾器,3出液管閥,4清洗劑注入漏斗,5漏斗閥,6第一夾持閥,7排氣管,71排氣閥,8高壓進氣管,81進氣管閥,9高壓氣主管,91主管閥,10壓力表,11壓力表閥,12液位計,13排污管,131排污管閥,14毛細管,14’毛細管,15第二夾持閥,16第三夾持閥,17第四夾持閥,18可視窗,19回收容器,191排液閥,20回液管,23連接管。具體實施方式圖1所示,為本技術第一實施例。一種毛細管內壁清洗裝置,包括清洗劑罐1、高壓氣主管9、出液管2、清洗管路和吹干管路等部分。清洗劑罐I設有出液管2、高壓進氣管8、清洗劑注入漏斗4、排氣管7和排污管13。出液管2插入罐體內且位于清洗劑液面之下,出液管2中設有控制清洗劑流出的出液管閥3。所述出液管2的管路中設有過濾器以防止清洗劑中可能存在的顆粒堵塞毛細管14,所述的過濾器包括位于出液管2底端的第一過濾器21和位于出液管中部的第二過濾器22,過濾器的數量兩個為宜,位于液面之下的第一過濾器21距罐體內底部5至15cm,其目的也是為了避免沉積于清洗劑罐I底部的顆粒被吸入。高壓進氣管8插入罐體內且位于清洗劑液面之上,高壓進氣管8中設有進氣管閥81。當高壓氣進入至清洗劑罐I內時,在其它閥門關閉,而出液管閥3打開的情況下,清洗劑將自出液管2排出。清洗劑注入漏斗4通過漏斗閥5連通至清洗劑罐I的罐體內;排氣管7通過排氣閥71連通至清洗劑罐I的罐體內;在加注清洗劑時,需將漏斗閥5和排氣閥71打開,其它閥門關閉。而在加注清洗劑后,需將漏斗閥5和排氣閥71關閉。所述的清洗劑罐I底部設有帶排污管閥131的排污管13,該排污管閥131只有在排污時才打開。在清洗劑罐I的上還設有液位計12,用于觀察清洗劑液面高度。在出液管2末端設有第一夾持閥6,回液管20 —端設有第二夾持閥15,另一端連接回收容器19,待清洗的毛細管14連接在第一夾持閥6和第二夾持閥15之間構成清洗管路。回液管20中設有可視窗18,可以觀察清洗劑的流動狀態和清洗劑的清潔度。回收容器19上設有排液閥191,可根據需要將廢清洗劑移至其它容器中。在高壓進氣管8連通于高壓氣主管9中,所述的高壓氣主管9末端設有第三夾持閥16,一連接管23的一端設有第四夾持閥17,另一端連接至回液管20中,待吹干的毛細管14’連接在第三夾持閥16和第四夾持閥17之間構成吹干管路。所述的高壓氣主管9的管路中設有主管閥91和帶壓力表閥11的壓力表10。實際中,先利用清洗管路對毛細管14進行清洗,然后松開第一夾持閥6和第二夾持閥15,將毛細管移至吹干管路中利用第三夾持閥16和第四夾持閥17夾緊,實現吹干。其中,第一夾持閥6、第二夾持閥15、第三夾持閥16和第四夾持閥17的結構相同,為現有技術,其作用一是將毛細管夾持住,二是將毛細管與相應的管路連通,三是可控制該端液體或氣體的流動。圖2為本技術第二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與圖1不同之處是所述的清洗管路和吹干管路可并聯多套,各套之間可獨立工作,此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毛細管內壁清洗裝置,包括清洗劑罐,其特征是,所述的清洗劑罐設有出液管、高壓進氣管、清洗劑注入漏斗和排氣管,所述的出液管插入罐體內且位于清洗劑液面之下,出液管中設有出液管閥;所述的高壓進氣管插入罐體內且位于清洗劑液面之上,高壓進氣管中設有進氣管閥;清洗劑注入漏斗和排氣管通過相應的閥連通至罐體內;在出液管末端設有第一夾持閥,回液管一端設有第二夾持閥,另一端連接回收容器,待清洗的毛細管連接在第一夾持閥和第二夾持閥之間構成清洗管路;所述的高壓進氣管連通于高壓氣主管中,所述的高壓氣主管末端設有第三夾持閥,一連接管的一端設有第四夾持閥,另一端連接至回液管中,待吹干的毛細管連接在第三夾持閥和第四夾持閥之間構成吹干管路。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毛細管內壁清洗裝置,包括清洗劑罐,其特征是,所述的清洗劑罐設有出液管、高壓進氣管、清洗劑注入漏斗和排氣管,所述的出液管插入罐體內且位于清洗劑液面之下,出液管中設有出液管閥;所述的高壓進氣管插入罐體內且位于清洗劑液面之上,高壓進氣管中設有進氣管閥;清洗劑注入漏斗和排氣管通過相應的閥連通至罐體內;在出液管末端設有第一夾持閥,回液管一端設有第二夾持閥,另一端連接回收容器,待清洗的毛細管連接在第一夾持閥和第二夾持閥之間構成清洗管路;所述的高壓進氣管連通于高壓氣主管中,所述的高壓氣主管末端設有第三夾持閥,一連接管的一端設有第四夾持閥,另一端連接至回液管中,待吹干的毛細管連接在第三夾持閥和第四夾持閥之間構成吹干管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毛細管內壁清洗裝置,...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強為,高存志,許林之,
申請(專利權)人:聊城萬合工業制造有限公司,聊城萬邦新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