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集成式汽車兒童安全座椅,包括:坐墊,底座,底座上設有與坐墊相適配的坐墊槽;支撐部件,其布置在所述坐墊與底座的坐墊槽之間,用于將坐墊從底座的坐墊槽內向上支起至預定高度。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既可以作為兒童座椅,又可以作為成人座椅,結構簡單緊湊,成本低廉,可以在現(xiàn)有的汽車座椅上直接改裝。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降低了在碰撞過程中兒童受傷的風險。(*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集成式汽車兒童安全座椅
本技術涉及汽車座椅,特別是涉及集成式汽車兒童安全座椅。
技術介紹
由于成年人身體生理結構發(fā)育已經完全,因此目前所有量產市售車輛的安全指標 都是根據(jù)成年人的身體生理結構以及成年人的身體承受能力制定的,如安全帶的高度和系 扎位置、安全氣囊的彈出角度和力量等,在汽車發(fā)生碰撞事故的時候,這些安全裝備只會對 成年人產生作用。而身體生理發(fā)育尚未成熟的兒童,非但不適用這些針對成年人設計的安 全裝備,有時甚至會因為這些安全裝備的使用而產生額外的傷害。以安全帶為例,安全帶的 系扎位置是設定在成年人肩部,直接作用于成年人的胸部,如果單純給兒童系上安全帶,高 度使得安全帶直接作用在兒童的頸部,一旦發(fā)生碰撞事故,后果不堪設想。為了確保兒童乘車安全性,需要為兒童配備專門的兒童座椅。傳統(tǒng)的兒童座椅是 一個獨立的座椅結構,通過汽車安全帶或附加固定系統(tǒng)安裝在汽車座椅上,這種獨立式兒 童座椅使用時安裝復雜、閑置時浪費車內空間。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集成式汽車兒童安全座椅。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 一種集成式汽車」L童安全座椅,包括坐墊,底座,底座上設有與坐墊相適配的坐墊槽;支撐部件,設置在所述坐墊與底座的坐墊槽之間,用于將坐墊從底座的坐墊槽內 向上支起至預定高度。在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撐部件包括支柱,所述坐墊在其底部具有帶滑塊的第 一滑槽,所述底座的坐墊槽內具有帶滑塊的第二滑槽,支柱兩端分別與第一滑槽和第二滑 槽內的滑塊樞轉連接,通過滑塊沿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動,使得支柱可在豎向位置和水 平位置之間轉換。在第一滑槽和/或第二滑槽內還設有止動件,所述止動件通過抵靠所述 滑塊將所述支柱限定在豎向位置。在另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撐部件包括支柱,所述坐墊的底部具有與支柱相適 配的第一固定孔,所述底座的坐墊槽內具有與支柱相適配的第二固定孔,通過將支柱插入 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中將坐墊從底座的坐墊槽內向上支起至預定高度。作為優(yōu)選,本技術還包括與底座固定連接的靠背,在坐墊與靠背相接觸的側 面上設有限位凸臺,所述靠背上設有與限位凸臺相適配的卡槽。所述底座具有與所述坐墊的限位凸臺相適配的卡槽。本技術既可以作為兒童座椅,又可以作為成人座椅,結構簡單緊湊,成本低 廉,可以在現(xiàn)有的汽車座椅上直接改裝。本技術降低了在碰撞過程中兒童受傷的風險。附圖說明圖1為按照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集成式汽車兒童安全座椅右視圖。圖2為圖1中的集成式汽車兒童安全座椅主視圖。圖3為圖1所示的集成式汽車兒童安全座椅作為兒童座椅時的右視圖。圖4為圖3中的集成式汽車兒童安全座椅的主視圖。圖5為按照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坐墊的仰視圖。圖6為按照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底座的俯視圖。圖7為按照本技術另一個實施例的集成式汽車兒童安全座椅的右視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如圖1-4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集成式汽車兒童安全座椅可以包括坐墊 1,底座3,靠背2以及支撐部件。底座3上設有與坐墊I相適配的坐墊槽303。支撐部件設置在坐墊I與底座3的坐墊槽303之間,用于將坐墊I從底座3的坐墊槽303內向上支起至預定高度。如圖3和圖4所示,支撐部件可以包括支柱4和支柱4’。在如圖5所示的實施例中,在坐墊I底部兩側設有兩個第一滑槽102,102’,平行延伸且彼此間隔開,第一滑槽 102、102’內分別帶有滑塊103、103'。在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在底座3的坐墊槽303的兩側分別設置兩個第二滑槽302、302’,平行延伸且彼此間隔開,第二滑槽302,302內分別帶有滑塊304,304'。第一滑槽102,102'和第二滑槽302,302’在工作位置時可以分別相互對準。支柱4兩端分別與第一滑槽102和第二滑槽302內的滑塊103、304相樞轉連接, 通過滑塊103、304分別沿第一滑槽102和第二滑槽302滑動,使支柱4可在豎向位置和水平位置之間轉換。同樣,支柱4’兩端與第一滑槽102'和第二滑槽302’內的滑塊103'、 304'相樞轉連接,通過滑塊103'、304'分別沿第一滑槽102'和第二滑槽302'滑動,使支柱4’可在豎向位置和水平位置之間轉換。如圖7所示,第二滑槽302,302^可以設置在底座3的坐墊槽303內遠離靠背2的一側,且第二滑槽302,302'的長度略大于支柱4長度的一半。第一滑槽102,102'的長度至少大于支柱長度的一半,且滑槽的一個端部靠近靠背2。使得支柱4從水平位置旋轉到豎向位置(圖7中所示為逆時針旋轉)后,由于滑槽及滑塊的限位作用,使得支柱4不能繼續(xù)逆時針旋轉。而由于坐墊I抵靠在靠背2上,支柱4也不會往回作順時針旋轉,從而起到固定限位的作用。當然,在其他的實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滑槽和/或第二滑槽302,302’內設置止擋件。該止擋件例如可以是傳動螺桿,通過將傳動螺桿傳動抵靠至滑塊,能夠將支柱限定在豎向位置。當支柱轉至豎向位置時,坐墊I被支柱支起至預定高度處。在另外的未圖示的實施例中,為了替代第一和第二滑槽及其內的滑塊,可以在坐墊I底部設置第一固定孔并在底座3的坐墊槽303內設置第二固定孔。其中,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均與支柱4相適配,可以通過將支柱4插入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中,將坐墊I從底座3的坐墊槽303內向上支起至預定高度。對于支柱4’,也可以同樣地設置對應的第一和第二固定孔,以便支柱4’插入。在本技術中,所述預定高度的選定標準是,當兒童坐在處于預定高度的坐墊I上時,安全帶應該直接作用在兒童的胸部或腹部,而不 會直接作用在兒童的頸部,從而不會危害到兒童的安全。本技術中,還可以在坐墊I與靠背2接觸的側面上設置限位凸臺101,靠背2 上設有與限位凸臺101相適配的卡槽201。當坐墊I被支起至預定高度時,限位凸臺101正 好能夠插入卡槽201內。在底座3的坐墊槽303內也可以設置與坐墊I的限位凸臺101相 適配的凹槽301,以便在支柱旋至水平位置時坐墊I能夠放入底座3內,且與底座3能夠較 好的配合。本技術在當」L童座椅使用時,可通過支柱4將坐墊I從底座3的坐墊槽303內 支起,然后將坐墊I的限位凸臺101插入靠背2的卡槽201內。當成人座椅使用時,直接將 坐墊I放在底座3的坐墊槽303內即可,十分方便。而對于圖5和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當 支柱4通過滑塊滑動至豎向位置后,還可以將傳動螺桿抵靠至滑塊,從而將支柱4限定在豎 向位置。在成人使用時,可以將傳動螺桿傳動遠離滑塊,從而使支柱4能夠旋至水平位置, 進而帶動坐墊I回到底座3的坐墊槽303內。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 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 潤飾也應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集成式汽車兒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坐墊(1),底座(3),底座(3)上設有與坐墊(1)相適配的坐墊槽(303);支撐部件,設置在所述坐墊(1)與底座(3)的坐墊槽(303)之間,用于將坐墊(1)從底座(3)的坐墊槽(303)內向上支起至預定高度。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集成式汽車兒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坐墊(1), 底座(3),底座(3)上設有與坐墊(I)相適配的坐墊槽(303); 支撐部件,設置在所述坐墊(I)與底座(3 )的坐墊槽(303 )之間,用于將坐墊(I)從底座(3)的坐墊槽(303)內向上支起至預定高度。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汽車兒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部件包括支柱(4,4’),所述坐墊(I)在其底部具有帶滑塊的第一滑槽(102,102’),所述底座(3)的坐墊槽(303 )內具有帶滑塊的第二滑槽(302,302 ’),支柱兩端分別與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內的滑塊樞轉連接,通過滑塊沿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滑動,使得支柱可在豎向位置和水平位置之間轉換。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汽車兒童安全座椅,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滑槽和/或第二滑槽內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陳麗,金玉明,李莉,劉強,楊安志,趙福全,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