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備用緊急剎車系統,主要由油缸和剎車箱體組成,剎車箱體的底部設有緩沖輥和多組的剎車輥,且緩沖輥設置在剎車箱體底部的前端位置,剎車箱體內設有承壓座,承壓座的底部設有摩擦片,且摩擦片與剎車輥之間存在間隙,承壓座的頂部與設置在車梁底部的油缸的活塞桿鉸接,油缸的活塞桿傾斜朝向車輛的前方。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剎車輥剎車,屬于在滾動體上剎車,對路面和車輛造成的磨損小,同時由于剎車輥數量較多,使得總接地面積比車輛的車輪接地面積大,剎車效果好,同時,剎車箱體具有一定的長度,使得剎車輥的分布為矩形方框,使得剎車時具有很好的導向性,從而使剎車更安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到機械類領域中的剎車系統,具體的說是一種汽車備用緊急剎車系統。
技術介紹
在客運和貨運工作中,汽車的剎車系統性能直接關系到人的生命與財產安全,汽車剎車系統失靈直接導致的車禍則不計其數,尤其在山路的長下坡路段,由于司機疲勞駕駛或操作不當(如未及時去降溫池冷卻剎車片),剎車片受熱炭化導致剎車失靈是最常見的問題。尤其是長途旅游專用汽車更需要根本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一般的客車只有一套剎車系統,其中手剎和腳剎其實是一套剎車系統。備用剎車系統一般在豪車上才有。現有的專利和產品也有些提到了備用的緊急剎車系統,一般都是一次性的如靴腳式的剎車系統,在出現緊急情況需要剎車時,在底盤下邊伸出液壓控制的靴腳剎車器。利用車體的重量壓到靴腳上產生很大的摩擦力,弊端在于其一,液壓行程長,反應慢;其二,靴腳著地面積太小,高速時突然剎車很不穩定;其三,由于接地面積小,速度快,沖擊力大,對道路也造成了一定的傷咅;氣囊式剎車系統,在出現緊急情況需要剎車時,在底盤下邊彈出一個氣囊,迅速充氣,在車輛底部形成一個大的氣墊。其弊端在于其一,一般長途汽車上沒有氣源,需再配氣源;其二,氣囊沒有方向性,不能掌控方向,在長下坡的山路突然彈出氣囊也不免使客車失控而墜入懸崖;其三,氣囊如果做的很厚不容易折疊攜帶,如果做的很薄很容易在剎車時磨破; 纜繩式剎車系統,在出現緊急情況需要剎車時,在底盤下邊的射釘裝置直接向道路上射入鋼釘,鋼釘連著多條纜繩,幫助客車減速并剎車。其弊端在于其一,對道路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事后需要修補道路;其二,纜繩剎車也不能控制客車的行駛方向,容易繼續造成事故,其三,該系統一般也是一次性的,用過之后需重新安裝此系統,并對車輛底盤進行維修。以上提到的三類緊急剎車系統一般都不能重復使用,并且安全性也不高,事后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或維修車輛,或維修道路。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緊急剎車系統存在的安全性差、容易造成公路或車輛損壞以及不能重復使用等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汽車備用緊急剎車系統。本技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汽車備用緊急剎車系統,主要由油缸和剎車箱體組成,所述剎車箱體的底部設有緩沖輥和多組的剎車輥,且緩沖輥設置在剎車箱體底部的前端位置,剎車箱體內設有承壓座,承壓座的底部設有摩擦片,且摩擦片與剎車輥之間存在間隙,承壓座的頂部與設置在車梁底部的油缸的活塞桿鉸接,油缸的活塞桿傾斜朝向車輛的前方,且活塞桿與車梁構成的夾角為5-65° ;所述承壓座頂部設有推塊,推塊的上端與油缸的活塞桿鉸接;所述的車梁底部上設有滑道,滑道內卡設有滑塊,油缸設置在滑塊上;所述滑道的兩側對稱設有鋸齒狀的卡緊帶,且鋸齒的形狀為直角三角形,直角朝向車輛的后方;滑塊上還設有頂塊,頂塊的一端為與鋸齒斜面斜度一致的傾斜斜面,且該傾斜斜面貼合在卡緊帶的鋸齒斜面上,頂塊的另一端通過彈簧與滑塊連接,且彈簧處于拉伸狀態;所述剎車箱體前端的上部鉸接設有前拉桿,并通過前拉桿的另一端與車梁鉸接,且剎車箱體通過鏈條與車梁上的卷揚機連接;所述頂塊上還設有用于拉伸彈簧的頂桿。本技術中,在剎車時,油缸的活塞桿伸出,將承壓座以及座底的摩擦片推向地面,通過剎車輥與地面的摩擦接觸起到剎車作用,在此過程中,油缸固定在滑塊上,滑塊上的頂塊卡死在鋸齒狀的卡緊帶內,防止了油缸的后移;彈簧為拉伸狀態,將頂塊的一端卡死在卡緊帶內并防止其脫離;本技術中,剎車箱體的長度和剎車輥的數量可以根據需要來設計,同理,油缸活塞桿的傾斜角度以及頂塊卡死在卡緊帶內的位置也可根據需要調整。有益效果本技術相較現有技術中的備用緊急剎車系統來說具有以下優點1、由于采用剎車輥剎車,屬于在滾動體上剎車,對路面和車輛造成的磨損小;2、由于剎車輥數量較多,使得總接地面積比車輛的車輪接地面積大,剎車效果好,同時,剎車箱體具有一定的長度,使得剎車輥的分布為矩形方框,使得剎車時具有很好的導向性,從而使剎車更安全;3、該裝置平時由卷揚機收起,在剎車時,解除卷揚機的制動后,該裝置在重力作用下迅速下落,同時,油缸和滑塊沿滑道向前運動,緩沖輥和剎車輥依次接觸地面,油缸的活塞桿伸長,通過承壓座和摩擦片將整車重量加載在剎車輥上,剎車效果明顯,且剎車平穩。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2剎車時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油缸,2、承壓座,3、推塊,4、摩擦片,5、剎車輥,6、剎車箱體,7、緩沖輥,8、前拉桿,9、卷揚機,10、滑道,11、車梁,12、頂塊,13、滑塊,14、頂桿,15、卡緊帶。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的闡述。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汽車備用緊急剎車系統,主要由油缸I和剎車箱體6組成,所述剎車箱體6的底部設有緩沖輥7和多組的剎車輥5,且緩沖輥7設置在剎車箱體6底部的前端位置,剎車箱體6內設有承壓座2,承壓座2的底部設有摩擦片4,且摩擦片4與剎車輥5之間存在間隙,承壓座2頂部設有推塊3,推塊3的上端與設置在車梁11底部的油缸I的活塞桿鉸接,油缸I的活塞桿傾斜朝向車輛的前方,且活塞桿與車梁11構成的夾角為5-65°。實施例2如圖2所示,一種汽車備用緊急剎車系統,主要由油缸I和剎車箱體6組成,所述剎車箱體6的底部設有緩沖輥7和多組的剎車輥5,且緩沖輥7設置在剎車箱體6底部的前端位置,剎車箱體6內設有承壓座2,承壓座2的底部設有摩擦片4,且摩擦片4與剎車輥5之間存在間隙,承壓座2頂部設有推塊3,推塊3的上端與油缸I的活塞桿鉸接,油缸I的活塞桿傾斜朝向車輛的前方,且活塞桿與車梁11構成的夾角為5-65° ;所述的車梁11底部上設有滑道10,滑道10內卡設有滑塊13,油缸I設置在滑塊13上;所述滑道10的兩側對稱設有鋸齒狀的卡緊帶15,且鋸齒的形狀為直角三角形,直角朝向車輛的后方;滑塊13上還設有頂塊12,頂塊12的一端為與鋸齒斜面斜度一致的傾斜斜面,且該傾斜斜面貼合在卡緊帶15的鋸齒斜面上,頂塊12的另一端通過彈簧與滑塊13連接,且彈簧處于拉伸狀態,頂塊12上還設有用于拉伸彈簧的頂桿14 ;所述剎車箱體6前端的上部鉸接設有前拉桿8,并通過前拉桿8的另一端與車梁11鉸接,且剎車箱體6通過鏈條與車梁11上的卷揚機9連接。結合實施例2對本技術的工作過程進行闡述。在剎車時,卷揚機9解除制動,整個裝置在重力作用下通過前拉桿8向前方下降,在此過程中,帶動油缸I和滑塊13沿滑道10向前運動,整個裝置在下落時,前方的緩沖輥7首先著地,然后剎車箱體6上的多個剎車輥5依次著地,當整個剎車箱體6都接觸地面時(需2-3秒),油缸I在三秒后開始伸長,由于由于卡緊帶15的形狀,使頂塊12只能向前方運動,向后方頂緊,因此使得油缸I推動推塊3向下方施壓,進而將承壓座2底部的摩擦片4壓緊在剎車輥5上,使車身的重量加載到剎車輥5上,使車輛平穩停住,完成剎車。本技術在使用一次后,可通過頂塊12上的頂桿14將彈簧壓縮,從而將頂塊12從卡緊帶15上的鎖死位置取出,啟動卷揚機9將整個裝置收回原位,然后松開頂桿14,使頂塊12復位卡死在卡緊帶15的鋸齒狀結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備用緊急剎車系統,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油缸(1)和剎車箱體(6)組成,所述剎車箱體(6)的底部設有緩沖輥(7)和多組的剎車輥(5),且緩沖輥(7)設置在剎車箱體(6)底部的前端位置,剎車箱體(6)內設有承壓座(2),承壓座(2)的底部設有摩擦片(4),且摩擦片(4)與剎車輥(5)之間存在間隙,承壓座(2)的頂部與設置在車梁(11)底部的油缸(1)的活塞桿鉸接,油缸(1)的活塞桿傾斜朝向車輛的前方,且活塞桿與車梁(11)構成的夾角為5?6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汽車備用緊急剎車系統,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油缸(I)和剎車箱體(6)組成,所述剎車箱體(6)的底部設有緩沖輥(7)和多組的剎車輥(5),且緩沖輥(7)設置在剎車箱體(6)底部的前端位置,剎車箱體(6)內設有承壓座(2),承壓座(2)的底部設有摩擦片(4),且摩擦片(4)與剎車輥(5)之間存在間隙,承壓座(2)的頂部與設置在車梁(11)底部的油缸(I)的活塞桿鉸接,油缸(I)的活塞桿傾斜朝向車輛的前方,且活塞桿與車梁(11)構成的夾角為5-6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備用緊急剎車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壓座(2)頂部設有推塊(3),推塊(3)的上端與油缸(I)的活塞桿鉸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備用緊急剎車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車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玉柱,高吭,郭志軍,李心平,羅四倍,謝恒,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科技大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