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剖分式調距槳槳轂,包括前半槳殼體和后半槳殼體,所述前半槳殼體與后半槳殼體通過連接螺釘緊配固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安裝方便、外形體積較小、故障率較低、維修方便的剖分式調距槳槳轂。(*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剖分式調距槳槳轂
本技術涉及一種船舶行業調距槳槳轂。
技術介紹
可調距螺旋槳系統的機械部分由槳葉、槳轂機構等部件組成。可調距螺旋槳與曲 柄機構鑄成一體并打磨加工,圍繞垂直于槳軸的軸線轉動,利用槳轂內的推拉桿帶動導架 軸向運動,驅動曲柄轉動槳葉,改變螺距角,從而改變推力的大小和方向,以適應船前進、后 退、變速以及停止等要求。調距槳裝置具有以下幾個特點(I)船舶的前進和后退不必改變主機和螺旋槳的轉向,只要轉動槳葉就能實現。這 樣只需采用非反轉式的柴油機,使裝置簡化輕便;(2)船舶在部分負荷下航行時,通過調節螺旋槳的螺距,使主機與槳能獲得良好的 配合,主機處于低油耗區工作,改善了經濟性,增加了續航力;( 3)船舶的操縱性和機動性好;(4)本機構制造投資成本率高于定距槳;(5)槳轂尺寸較大,其最高效率與同參數的定距槳相比,低1% 3%。傳統形式調距槳整式體槳轂結構,整體槳轂性能特點I)整體式的槳轂為后置油缸結構,上世紀70年代時開發定型后技術成熟,一直沿 用至今;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高壓油腔后置,槳轂后端油缸及槳殼體壓力承壓面厚度, 需要一定要求,因此槳殼體的重量較重。后端軸系的負荷較大,軸承疲勞壽命大大降低。2)槳轂內部一體式設計提供了額外的內部重力油潤滑腔體,起到曲柄盤、滑塊、導 架內部機構的冷卻潤滑;由于這樣的設計,必須增加額外的密封圈,而當密封圈壽命到達疲 勞值時,容易出現污染泄漏。因此在密封圈材質選擇上就會要求較嚴格。3)大型船舶每隔5 6年就要進塢維護大修,而在維護保養方面,整體式的拆裝需 要牽動整體的槳軸、配油管道;拆卸形式費時費力,保養維修效率受一定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已有調距槳槳轂的安裝麻煩、外形體積較大、故障率較高、維修麻煩的不 足,本技術提供一種安裝方便、外形體積較小、故障率較低、維修方便的剖分式調距槳 槳轂。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剖分式調距槳槳轂,包括前半槳殼體和后半槳殼體,所述前半槳殼體與后半 槳殼體通過連接螺釘緊配固定。本技術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在剖分式的槳殼體形式,機構更簡單,制造難度 以及成本降低,運行服役工作的壽命延長,螺旋槳的推進效率得以進一步提高。附圖說明圖1是剖分式調距槳槳轂的前半槳殼體的示意圖。圖2是剖分式調距槳槳轂的后半槳殼體的示意圖。圖3是剖分式調距槳槳轂的后半槳殼體的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參照圖1和圖2,一種剖分式調距槳槳轂,使整體式槳轂槳殼體剖分成前后兩部 分,前半部分與槳軸法蘭聯接固定,后半部分鑄造成流線型成類圓錐狀,在保持導架和滑塊 運行空間不減小的原設計上,將前后槳轂部分用聯接螺釘緊配固定,以及用潤滑油脂代替 原裝置內部的重力油,將調距機構移至配油器后端即配油軸上位置處。整體的調距機構主要將油缸后置,槳轂油缸內安裝活塞將其分為前后油腔,從內 油管輸送高壓油至各自一邊腔體,從而產生油缸油腔前后壓力差,提供調距動力。后置油缸的槳轂缺點就是需要增加一個額外的油缸,在整段軸系長度外多增加了 一段調距空間,同時相應的增加了 一部分阻力,零件數目也較多。后置油缸的槳轂缺點就是需要增加一個額外的油缸,在整段軸系長度外多增加了 一段調距空間,同時相應的增加了一部分阻力,零件數目也較多,提高了調距機構安裝時的 精度,故障率與零件數量同比例增長;下水后運轉期間,出現機構故障,將很難再進行維修 及保養工作,必須進塢整體拆開槳殼體及油缸卸除等一系列繁瑣工作。如需配合導流管,則 無需較中安裝槳葉,可在軸線布置到位后在導流管內安裝槳葉。相比后置油缸的整體式槳轂,新型的剖分式槳轂有以下有點I)調距機構內移于船體內本技術槳轂將調距機構移至船體內部,在齒輪箱后端接機械式調距齒輪或者 內置電機,利用人為外力或者電機帶動實現推拉桿軸向移動,用推拉桿替換掉接近整個軸 系長度的內油管管路,是機械動力源及反饋直接驅動螺距變化,調距的靈敏度相應增加; 同時一旦出現機構故障,船舶無須進塢,在船體內就能進行維修。2)無污染,合理的機構設計考慮到機艙環境要優于外部工作環境,工作的故障率同比減小,設備損耗率也會 大幅度降低,原型槳殼體的機構漏油而導致的污染環境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槳轂內部由 油脂填充,外部海水冷卻,將原有的艉管軸承與槳轂之間貫通的循環冷卻油孔取消,對加工 來說更方便。由于后端整體零件數量及液壓油的取消,相應的槳轂部分的重量也減少,這樣 減輕了艉管內部后軸承變形損耗,延長軸承壽命;2)外形結構及拆裝設計槳轂外形可設計更緊湊,更貼合水流伴流,減少水流阻力影響;設計啟用哈夫式結 構能改善安裝形式裝配更省時省力,裝置拆出維護保養,無需考慮液壓油箱的影響;如遇滑 塊導架磨損,可以非常輕松地拆出后半段槳轂,取出磨損零件。前后槳轂固定用8至12枚 大螺栓固定,內配有O形圈密封。槳葉與曲柄盤連成一體,取消了傳統槳轂與槳葉連接的葉 根螺栓,機構可靠性進一步提高,水動力性能得到進一步改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剖分式調距槳槳轂,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半槳殼體和后半槳殼體,所述前半槳殼體與后半槳殼體通過連接螺釘緊配固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剖分式調距槳槳轂,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半槳殼體和后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虎躍,鄭銳聰,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漢力士船用推進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