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連續焊接第一板狀工件和厚度小于所述第一板狀工件且與所述第一板狀工件重疊的第二板狀工件的壓薄滾焊工藝,為此,在用一對放置成可圍繞各自軸線轉動的電極滾輪擠壓該重疊部的同時在該對電極滾輪之間通以焊接電流,從而在這兩塊板狀工件的交界面處生成焊點,其特征在于: 該對電極滾輪之一對所述第一板狀工件的壓薄量大于另一電極滾輪對所述第二板狀工件的壓薄量。(*該技術在2016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壓薄滾焊工藝和壓薄滾焊設備,通過疊置兩板狀工件的邊緣部,一邊用一對電極滾輪擠壓而壓薄夾在其中的該兩板狀工件的邊緣部,一邊在該對電極滾輪之間通以焊接電流而把這兩塊板狀工件連續焊接在一起。
技術介紹
可用壓薄滾焊進行高速焊接,其中,一邊用一對電極滾輪擠壓而壓薄夾在其中的兩板狀工件的重疊邊緣部,一邊在該對電極滾輪之間通以焊接電流,從而在該邊緣部把這兩塊板狀工件連續焊接在一起。由于壓薄滾焊適用于大規模生產,因此它被廣泛應用于鋼板、汽車等生產線中。在上述壓薄滾焊中,用一夾緊或引導裝置把該兩板狀工件定位成兩工件的預定部位互相重疊并傳送工件而使該重疊部受該對電極滾輪的擠壓。然后,用電極滾輪緊緊擠壓而壓薄兩工件的重疊部的同時,在兩電極滾輪之間通以焊接電流而連續焊接該兩板狀工件。在這種壓薄滾焊中,如圖10所示,加于該對電極滾輪的焊接電流使得在受該對電極滾輪擠壓的兩板狀工件12H、12M一部位的厚度的中心部生成所謂的焊點N。生成的焊點N伸展在兩板狀工件12H、12M的交界面G上而形成一定的焊接強度(抗拉強度)。在圖10中,WG為交界面G的寬度,而WN為焊點N在該交界面方向上的寬度,壓薄滾焊的焊接強度決定于比率WN/WG,即焊點熔核比RN,也即焊點N的寬度WN與交界面G的寬度WG之比。壓薄滾焊的焊接強度隨著該焊點熔核比RN的增大而增大。在按照現有壓薄滾焊工藝焊接兩塊厚度不同的板狀工件時,由該對電極滾輪壓薄的該兩板狀工件12H、12M的交界面G如圖11所示形成在一從壓薄部的厚度中央偏向較薄板狀工件12M的位置上。但是,焊點N形成在該對電極滾輪中間一位置上,即形成在擠壓在該對電極滾輪之間的兩板狀工件的壓薄部厚度的中部,因此很難形成與兩板狀工件12H、12M的交界面G對齊的焊點N,從而在某些情況下很難獲得所需的焊接強度。盡管當然可通過增大焊接電流從而形成較大焊點N來增大焊點熔核比RN,但焊點熔核比RN的增大會因焊點體積迅速膨脹的擴張而造成板狀工件表面出現裂紋。這一裂紋在其后比方說壓制工序中會發展成開裂。由于這一原因,壓薄滾焊通常只應用于其厚度比不大于一定上限,例如約為1.5的工件上,若工件厚度比超過這一上限,則一般不用壓薄滾焊。另一方面,如JP-A-63-63575所述,在一種滾焊工藝中用一墊片放置在兩板狀工件的較薄一塊板狀工件上,而使該兩塊板狀工件的交界面G位于一對電極滾輪之間的中部。這一滾焊工藝需用一使兩板狀工件相對定位的夾緊裝置夾緊該墊片和兩板狀工件。因此,這一工藝的一個缺點是必然降低工作效率。而且,若在向電極滾輪傳送工件的同時用引導滾輪實現兩板狀工件的相對定位,則其缺點是,上述使用墊片的滾焊工藝無法實施。本專利技術即是在上述背景下作出的,因此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壓薄滾焊工藝和一種壓薄滾焊設備,從而即使兩板狀工件的厚度不同也能獲得足夠的焊接強度。專利技術公開上述目的可按照本專利技術原理予以實現,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連續焊接第一板狀工件和厚度小于第一板狀工件、與第一板狀工件重疊的第二板狀工件的壓薄滾焊工藝,為此,在用一對可圍繞其軸線轉動的電極滾輪擠壓該重疊部的同時,在該對電極滾輪之間通以焊接電流,從而在該兩板狀工件的交界面處生成焊點,其中,用該對滾輪之一壓薄第一板狀工件的壓薄量比用該對滾輪的另一滾輪壓薄第二板狀工件的壓薄量大。在第一較厚板狀工件的壓薄量大于第二較薄板狀工件的壓薄量的該工藝中,兩板狀工件的交界面的位置移向該對電極滾輪之間的中間位置,從而生成在該對電極滾輪之間中間位置處的焊點伸展在上述界面上,從而獲得足夠的焊接強度。上述一電極滾輪與第一板狀工件的接觸面積最好小于另一電極滾輪與第二板狀工件的接觸面積。這一方案的優點在于,當用該對電極滾輪擠壓而壓薄該對板狀工件時,第一較厚板狀工件的壓薄量比第二較薄板狀工件的大。也可以使上述一電極滾輪與第一板狀工件在該對電極滾輪軸向上的接觸長度小于另一電極滾輪與第二板狀工件的軸向接觸長度。這一方案的優點同樣在于,當用該對電極滾輪擠壓而壓薄該對板狀工件時,第一較厚板狀工件的壓薄量比第二較薄板狀工件的大。也可以使位于第一板狀工件一邊的上述一電極滾輪的直徑小于位于第二板狀工件一邊的另一電極滾輪的直徑。這一方案的優點在于,即使該對電極滾輪與第一和第二板狀工件的接觸長度相同,第一較厚板狀工件的壓薄量也比第二較薄板狀工件的大。在用該對電極滾輪擠壓兩板狀工件時最好以等于或大于20m/min的速度傳送該對板狀工件。在提高焊接速度的這一方案中,該對電極滾輪和兩板狀工件的接觸電阻比兩板狀工件的電阻率大,從而在兩板狀工件中的焊點沿著該交界面形成,結果焊點熔核比增大,從而即使該對電極滾輪與兩厚度不同的板狀工件的接觸面積不同,也能獲得足夠的焊接強度。最好提供一種壓薄滾焊工藝,該工藝一邊用一對設置成可圍繞其平行軸線轉動的電極滾輪擠壓第一板狀工件與厚度小于第一板狀工件且與第一板狀工件重疊的第二板狀工件的該重疊部,一邊連續焊接該兩板狀工件,該工藝包括在用一對電極滾輪擠壓兩板狀工件的同時,在該對電極滾輪之間通以焊接電流,從而在該兩板狀工件的交界面處生成焊點而連續焊接該兩板狀工件的焊接步驟;以及在該焊接步驟之前減小第一板狀工件焊接部厚度的初步加工步驟。在該方案中,首先減小第一較厚板狀工件焊接部厚度,從而減小與第二較薄板狀工件焊接部之間的厚度差,從而形成在該對電極滾輪之間中間位置的焊點伸展在兩板狀工件的交界面上,從而獲得足夠的焊接強度。上述本專利技術工藝可用一壓薄滾焊設備實施,該設備在用一對設置成可圍繞各自軸線轉動的電極滾輪擠壓第一板狀工件與厚度小于第一板狀工件且與第一板狀工件重疊的第二板狀工件的該重疊部的同時,在該對電極滾輪之間通以焊接電流,從而在該兩板狀工件交界面處形成焊點而連續焊接該兩板狀工件,該設備包括(a)一對設置成可圍繞其兩平行軸線傳動并互相壓靠(對向偏壓)的電極滾輪,該對電極滾輪直徑相同;以及(b)一引導該兩板狀工件的引導裝置,從而在向該對電極滾輪傳送該兩板狀工件的同時使該兩板狀工件以一定重疊量互相重疊,從而用該對電極滾輪擠壓該兩板狀工件,而使該對電極滾輪之一與第一板狀工件的接觸面積小于該對電極滾輪的另一個電極滾輪與第二板狀工件的接觸面積。在該設備中,該對電極滾輪之一與第一板狀工件的接觸面積比另一個電極滾輪與第二板狀工件的接觸面積小,從而當用該對電極滾輪擠壓而壓薄該對板狀工件時,第一較厚板狀工件的壓薄量比第二較薄板狀工件的大。因此,該兩板狀工件交界面的位置移到該對電極滾輪之間的中部位置,從而形成在該對電極滾輪之間中部位置處的焊點沿上述交界面伸展,從而獲得足夠的焊接強度。該引導裝置最好引導該兩板狀工件而使一電極滾輪與第一板狀工件在該對電極滾輪軸向上的接觸長度小于另一電極滾輪與第二板狀工件在此軸向上的接觸長度。這一方案的優點在于,當用該對電極滾輪擠壓而壓薄該對板狀工件時,第一較厚板狀工件的壓薄量大于第二較薄板狀工件的壓薄量。此外,該對電極滾輪具有各自的外圓周接觸面,并被設置成它們的橫向中心線互相對齊,而該引導裝置引導該對板狀工件而使得第一板狀工件的一邊位于在第一板狀工件一邊的一電極滾輪的外圓周接觸面的一橫向端與該電極滾輪外圓周接觸面的橫向中心線之間,而第二板狀工件的一邊位于在第一板狀工件一邊的另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福島敏博,丹澤雅樹,
申請(專利權)人: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