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環形渦流變速器制造技術

    技術編號:8582336 閱讀: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5:53
    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環形渦流變速器。其特征在于:導體轉子組件包括軸面為匚字型的第一碳鋼環,第一碳鋼環與第一軸套固定連接,第一軸套與驅動軸之間設有耐磨套,驅動軸通過花鍵與第一軸套及第一碳鋼環連接,所述第一碳鋼環內環壁與導體環固定連接;磁轉子組件包括第二碳鋼環,第二碳鋼環的外環壁與永磁環連接,永磁環上依次設有等距的一圈永磁體,第二碳鋼環內環側與第二軸套固定連接,第二軸套與負載軸固定連接,磁轉子組件外徑小于導體轉子組件內徑,導體環與永磁環對應;還包括軸承箱,軸承箱套設于驅動軸上,軸承箱內的滾動軸承與第一軸套的外壁固定連接;還包括支撐座,所述支撐座上設有水平液壓缸,所述水平液壓缸的活塞桿與軸承箱固定連接。(*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環形渦流變速器
    本技術涉及一種渦流變速器,尤其涉及一種環形渦流變速器,屬于機械傳動

    技術介紹
    現有的渦流變速器為盤形結構,申請號為201120133126. 8,授權公告日為2011年 12月21日的中國技術專利公開了一種盤形渦流變速器,如圖1所示,驅動軸與導體盤組件連接,導體盤組件包括支撐盤,支撐盤內側設有導體環18,磁轉子19與負載軸連接,磁轉子19上設有永磁塊15,主動軸帶動支撐盤轉動時,導體環沿驅動軸的周向不斷切割永磁塊15的磁力線,于是永磁盤19受力轉動,通過轉動渦輪16與蝸桿17,可以調節永磁塊15 和導體環18的間距,調節切割磁力線的密度,從而調節轉動扭矩和負載軸轉速。這種盤型渦流變速器徑向尺寸較大,如果使用設備的中心高不夠時,就需要改造底座,除增加了改造成本外,同時也增加了工期及工作難度,改造設備節能的回收年限也延長了 ;盤型渦流變速器在做功時會產生一軸向力,如圖1所示,使得不管是在設備上或自帶支撐軸上必須要有一組推力軸承18來支撐該軸向力,成本較高,且穩定性不高;如圖1、2所示,固定導體環18的支撐件上設有散熱元件20,如圖2所示,散熱元件20上設有散熱翅片 20a,當盤形渦流變速器運轉時,散熱翅片20a —起旋轉,散熱翅片20a會受到風阻力,造成渦流變速器效率降低,能耗加大;盤型渦流變速器因為受限于外框的寬度,因此所能張開到最大氣隙有限,進而在最大氣隙的情況下,仍有10-30%左右的轉速,換言之,最低轉速仍有10-30%左右的轉速,使得轉速調節范圍過窄 。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盤型渦流變速器徑向尺寸較大,如果使用設備之中心高不夠時,就需要改造底座,增加了工期及工作難度;盤型渦流變速器在做功時會產生一軸向力,必須要有一組推力軸承18來支撐該軸向力,成本較高,且穩定性不高;散熱元件 20旋轉時散熱翅片20a產生較大風阻力,造成效率降低,能耗加大;盤形渦流變速器轉速調節范圍窄,尤其是低速太高。本技術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環形渦流變速器,包括驅動軸1,負載軸2,導體轉子組件,磁轉子組件,所述驅動軸1、負載軸2、導體轉子組件、磁轉子組件共軸設置,所述導體轉子組件包括軸面為匚字型的第一碳鋼環7,所述第一碳鋼環7與第一軸套13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軸套13與驅動軸I之間設有耐磨套6,驅動軸I通過花鍵14與第一軸套及第一碳鋼環卡合連接,所述第一碳鋼環7內環壁與導體環8固定連接;所述磁轉子組件包括第二碳鋼環10,所述第二碳鋼環10的外環壁與永磁環9連接,所述永磁環9上依次設有等距的一圈永磁體9a,所述第二碳鋼環10內環側與第二軸套1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軸套11與負載軸2固定連接,所述磁轉子組件外徑小于導體轉子組件內徑,所述導體環8與永磁環9對應;還包括軸承箱4,所述軸承箱套設于驅動軸I上,軸承箱4內的滾動軸承5與第一軸套13的外壁固定連接;還包括支撐座3,所述支撐座3套設于驅動軸I外側,所述支撐座3上設有水平液壓缸12,所述水平液壓缸13的活塞桿與軸承箱4固定連接,能夠拉動軸承箱4水平移動。進一步的,所述耐磨套6為硬質橡膠類材質。進一步的,相鄰的兩個永磁體9a的磁極方向相反。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碳鋼環7外圍沿徑向設有一圈散熱片。進一步的,所述導體環8為銅質或鋁質。一種上述的環形渦流變速器,所述導體環8與永磁環9的位置對調。一種上述的環形渦流變速器,所述驅動軸I與負載軸2的位置對調。本技術的特點在于將現有的盤形渦流變速器變更為環形渦流變速器。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I)減小了渦流變速器的徑向尺寸,整體結構更緊湊,設備中心高度要求更低。2)避免了渦流變速器生產的軸向力,從而省去了推力軸承18,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穩定性。3)沿第一碳鋼環外圍徑向設置散熱片,散熱片的方向與轉動方向一致,極大的減小了風阻,提高了能效。4)大大提高了轉速調節范圍, 從而提高了渦流變速器的應用范圍。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技術盤形渦流變速器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的散熱元件20的正面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環形渦流變速器導體環8與永磁環9正對面積較大時的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環形渦流變速器導體環8與永磁環9正對面積較小時的示意圖。圖5是永磁環9上的永磁塊9a設置順序的不意圖。其中,1、驅動軸,2、負載軸,3、支撐座,4、軸承箱,5、軸承,6、耐磨環,7、第一碳鋼環,8、導體環,9、永磁環,10、第二碳鋼環,11、第二軸套,12、液壓缸,13、第一軸套,14、花鍵, 15、永磁塊,15、渦輪,16、渦輪,17、蝸桿,18、推力軸承,19、磁轉子,20、散熱元件,9a、永磁體,20a、散熱翅片。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實施例(一)如圖3所示,驅動軸1、負載軸2共軸設置,負載軸2的左端與第二軸套11連接,第二軸套11外側與第二碳鋼環10固定連接,第二碳鋼環外側與永磁環9固定連接,永磁環9 上設有相隔一定間隔的永磁體9a。驅動軸I通過花鍵14與軸面呈匚字型的第一碳鋼環7連接,第一彈簧環7內側設有導體環8,并與第一軸套13螺栓緊固連接,驅動軸I與第一碳鋼環8及第一軸套13之間使用花鍵14進行連接,即通過花鍵14來傳遞扭矩,驅動軸I與第一軸套13之間設置耐磨 環6,耐磨環6使用硬質橡膠制成,第一軸套13外側與軸承箱4固定連接,軸承箱4內設有 軸承5,軸承5對第一軸套起到徑向定位的作用,軸承箱4還與水平的液壓缸12的活塞桿固 定連接,液壓缸12內的活塞桿前后移動時,帶動軸承箱4、第一軸套13,第一碳鋼環7,導體 環8 一起水平移動,使得永磁環9與導體環8正對的面積有所變換,導體環9切割磁力線的 密度將有變化,從而使得驅動軸I向負載軸2傳遞的力矩有所變化,達到調節負載軸2轉速 的目的。第一碳鋼環7外側設有與其轉動平面平行的散熱片,即散熱片方向與轉動方向一 致,散熱片阻力很小,降低了能耗,提高了渦流變速器的能效。如圖5所示,截取永磁環9與導體環10的一小段,永磁環9上的相鄰的永磁體9a 的磁極方向相反,從而在永磁環9與導體環10之間產生方向相同的磁場,使得磁場更加穩 定,不會相互抵消。實施例(二)針對第一實施例,將驅動軸I與負載軸2的位置對調,同樣可以實現本技術的 功能和技術效果。實施例(三)針對第一實施例,將永磁環9與導體環8的位置對調,同樣可以實現本技術的 功能和技術效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環形渦流變速器,包括驅動軸(1),負載軸(2),導體轉子組件,磁轉子組件,所述驅動軸(1)、負載軸(2)、導體轉子組件、磁轉子組件共軸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體轉子組件包括軸面為匚字型的第一碳鋼環(7),所述第一碳鋼環(7)與第一軸套(13)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軸套(13)與驅動軸(1)之間設有耐磨套(6),驅動軸(1)通過花鍵(14)與第一軸套及第一碳鋼環卡合連接,所述第一碳鋼環(7)內環壁與導體環(8)固定連接;所述磁轉子組件包括第二碳鋼環(10),所述第二碳鋼環(10)的外環壁與永磁環(9)連接,所述永磁環(9)上依次設有等距的一圈永磁體(9a),所述第二碳鋼環(10)內環側與第二軸套(1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軸套(11)與負載軸(2)固定連接,所述磁轉子組件外徑小于導體轉子組件內徑,所述導體環(8)與永磁環(9)對應;還包括軸承箱(4),所述軸承箱套設于驅動軸(1)上,軸承箱(4)內的滾動軸承(5)與第一軸套(13)的外壁固定連接;還包括支撐座(3),所述支撐座(3)套設于驅動軸(1)外側,所述支撐座(3)上設有水平液壓缸(12),所述水平液壓缸(13)的活塞桿與軸承箱(4)固定連接,能夠拉動軸承箱(4)水平移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環形渦流變速器,包括驅動軸(I ),負載軸(2),導體轉子組件,磁轉子組件,所述驅動軸(I)、負載軸(2)、導體轉子組件、磁轉子組件共軸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體轉子組件包括軸面為匚字型的第一碳鋼環(7),所述第一碳鋼環(7)與第一軸套(13)固定連接,所述第一軸套(13)與驅動軸(I)之間設有耐磨套(6),驅動軸(I)通過花鍵(14)與第一軸套及第一碳鋼環卡合連接,所述第一碳鋼環(7)內環壁與導體環(8)固定連接;所述磁轉子組件包括第二碳鋼環(10),所述第二碳鋼環(10)的外環壁與永磁環(9)連接,所述永磁環(9)上依次設有等距的一圈永磁體(9a),所述第二碳鋼環(10)內環側與第二軸套(1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軸套(11)與負載軸(2)固定連接,所述磁轉子組件外徑小于導體轉子組件內徑,所述導體環(8)與永磁環(9)對應;還包括軸承箱(4),所述軸承箱套設于驅動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允強袁吾均華敏張文奇楊奕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普天郵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自慰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 无码视频免费一区二三区 | 中文字幕人成无码人妻综合社区| 无码中文在线二区免费| 亚洲精品色午夜无码专区日韩| 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喷水|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成a∨人片在无码2023| 无码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成人午夜电影 | 本道久久综合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无码中文字幕色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2021| 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第一页| 国产av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成av人片天堂网无码】| 精品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g0g0午夜无码精品|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亚洲av激情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av无码a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春色| 亚洲综合久久精品无码色欲|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秋霞|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无线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 色欲aⅴ亚洲情无码AV|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琪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