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路領域,具體為一種編碼電路。
技術介紹
編碼電路是一種常用的電路,作用是對電路中的信號進行編碼,其主要由編碼芯片構成。現有技術中編碼電路工作時編碼芯片數據端口易受高電壓影響,導致數據接收不穩定,影響編碼電路的正常編碼工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編碼電路,以解決現有技術編碼電路中編碼芯片數據端口易受高電壓影響的問題。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編碼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型號為PT2262-S18的編碼芯片Pl,編碼芯片Pl的8腳、12腳、13腳、14腳、15腳分別作為數據端口,且8腳通過下拉電阻R5、12腳通過下拉電阻R4、13腳通過下拉電阻R3、14腳通過下拉電阻R2、15腳通過下拉電阻Rl分別接地,編碼芯片Pl的9腳與10腳共接后接地,17腳與18腳之間接有振蕩電阻R6,編碼芯片Pl的20腳為電源端,20腳上通過五組彼此并聯的按鍵開關SWl—SW5接入直流電壓VCC,每組按鍵開關上分別串聯有二極管,且每組按鍵開關亦分別通過導線與編碼芯片Pl的數據端口一一對應連接,編碼芯片Pl的19腳通過電阻R7與一個高頻三極管Ql的基極連接,高頻三極管Ql的基極還通過晶振Ml接地,高頻三極管Ql的集電極通過耦合電容Cl接入天線TX,高頻三極管Ql的集電極還通過導線接入直流電壓VCC,高頻三極管Ql的發射極通過相互并聯的電阻Rl與電容C3接地,高頻三極管Ql的集電極與發射極之間還接有電阻C2構成電容三點式振蕩器。所述的一種編碼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鍵開關SWl、Sff2, Sff3, Sff4, SW5 一端分別共接后接入直流電壓VCC ...
【技術保護點】
一種編碼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型號為PT2262?S18的編碼芯片P1,編碼芯片P1的8腳、12腳、13腳、14腳、15腳分別作為數據端口,且8腳通過下拉電阻R5、12腳通過下拉電阻R4、13腳通過下拉電阻R3、14腳通過下拉電阻R2、15腳通過下拉電阻R1分別接地,編碼芯片P1的9腳與10腳共接后接地,17腳與18腳之間接有振蕩電阻R6,編碼芯片P1的20腳為電源端,20腳上通過五組彼此并聯的按鍵開關SW1—SW5接入直流電壓VCC,每組按鍵開關上分別串聯有二極管,且每組按鍵開關亦分別通過導線與編碼芯片P1的數據端口一一對應連接,編碼芯片P1的19腳通過電阻R7與一個高頻三極管Q1的基極連接,高頻三極管Q1的基極還通過晶振M1接地,高頻三極管Q1的集電極通過耦合電容C1接入天線TX,高頻三極管Q1的集電極還通過導線接入直流電壓VCC,高頻三極管Q1的發射極通過相互并聯的電阻R1與電容C3接地,高頻三極管Q1的集電極與發射極之間還接有電阻C2構成電容三點式振蕩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編碼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型號為PT2262-S18的編碼芯片P1,編碼芯片Pl的8腳、12腳、13腳、14腳、15腳分別作為數據端口,且8腳通過下拉電阻R5、12腳通過下拉電阻R4、13腳通過下拉電阻R3、14腳通過下拉電阻R2、15腳通過下拉電阻Rl分別接地,編碼芯片Pl的9腳與10腳共接后接地,17腳與18腳之間接有振蕩電阻R6,編碼芯片Pl的20腳為電源端,20腳上通過五組彼此并聯的按鍵開關SWl — SW5接入直流電壓VCC,每組按鍵開關上分別串聯有二極管,且每組按鍵開關亦分別通過導線與編碼芯片Pl的數據端口一一對應連接,編碼芯片Pl的19腳通過電阻R7與一個高頻三極管Ql的基極連接,高頻三極管Ql的基極還通過晶振Ml接地,高頻三極管Ql的集電極通過耦合電容Cl接入天線TX,高頻三極管Ql的集電極還通過導線接入直流電壓VCC,高頻三極管Ql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龍,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清大德人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