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手機SIM卡推出機構,包括底殼,所述底殼背面設置有一推扭孔,底殼正面安裝有一推扭板,該推扭板一面設置有一推扭,所述推扭對應位于推扭孔中;推扭板的另一面與推扭對應位置設置有推扭固定件,該推扭固定件一側上部設置有第一卡位和第一防呆板;推扭固定件的另一側上部設置有第二卡位和第二防呆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底殼上設置有推扭板,該推扭板一面設置有可從底殼推動的推扭,另一面設置有卡位和防呆板,SIM卡對應插入到SIM卡座中,可通過卡位和防呆板安裝到位,通過推動推扭可將SIM卡對應從SIM卡座中推出。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避免了目前手機SIM卡安裝時需要取出電池和后蓋所存在操作繁瑣的問題,同時避免了SIM卡取出時需要工具輔助的問題,具有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的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移動通訊終端設備,具體涉及的是一種手機SIM卡推出機構。
技術介紹
目前的手機SIM卡固定安裝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需要取下手機蓋和手機電池,將SIM卡對應插入到SIM卡座中,然后安裝電池和手機蓋,這種固定安裝方式操作比較復雜,而且每次安裝取出SIM卡時,都需要將手機關機,取卡和裝卡都十分不便,目前大部分手機都是采用這種方式;另一種則是將手機制作成一個整體,例如蘋果手機,將SIM卡通過手機側面的卡槽對應插入到手機中,這種固定安裝方式相對第一種而言,比較簡單,取卡和裝卡時,也不需要關閉手機,但是其安裝SIM卡時,無法保證安裝到位,且將SIM卡從手機中取出需要工具配合才能實現,因此操作十分不便。
技術實現思路
為此,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手機SIM卡推出機構,以解決目前手機SIM卡取出安裝操作繁瑣,使用不便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種手機SIM卡推出機構,包括底殼(I),所述底殼(I)背面設置有一推扭孔(103),底殼(I)正面安裝有一推扭板(2),該推扭板(2) —面設置有一推扭(201),所述推扭(201)對應位于推扭孔(103)中;推扭板(2)的另一面與推扭(201)對應位置設置有推扭固定件(202),該推扭固定件(202) —側上部設置有第一卡位(206)和第一防呆板(208);推扭固定件(202)的另一側上部設置有第二卡位(205)和第二防呆板(207);所述底殼(I)正面安裝有用于固定第 一 SIM卡(5)的第一 SM卡座(3)和用于固定第二 SM卡(6)的第二SM卡座(4),且第一 SM卡座(3)位于推扭固定件(202)下側,且對應在第一^N立(206)和第一防呆板(208)之間,第二 SIM卡座(4)位于推扭固定件(202)下側,且對應在第二卡位(205)和第二防呆板(207)之間。優選地,所述底殼(I)的側面設置有第一卡槽(101)和第二卡槽(102),所述第一卡槽(101)對應與第一 SM卡座(3)連接;所述第二卡槽(102)對應與第二 SM卡座(4)連接。優選地,所述推扭固定件(202) —側設置有第一彈性波點(204),該第一彈性波點(204)位于第一 SM卡座(3)與第一卡位(206)之間;推扭固定件(202)另一側設置有第二彈性波點(203),該第二彈性波點(203)位于第二 SM卡座(4)與第二卡位(205)之間。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提供的一種手機SIM卡推出機構,在底殼上設置有推扭板,該推扭板一面設置有可從底殼推動的推扭,另一面設置有卡位和防呆板,SIM卡對應插入到SIM卡座中,可通過卡位和防呆板安裝到位,通過推動推扭可將SIM卡對應從SIM卡座中推出。本技術避免了目前手機SIM卡安裝時需要取出電池和后蓋所存在操作繁瑣的問題,同時避免了 SIM卡取出時需要工具輔助的問題,其具有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的優點。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手機SIM卡推出機構的結構組裝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手機SIM卡推出機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圖中標識說明底殼1、第一卡槽101、第二卡槽102、推扭孔103、推扭板2、推扭201、推扭固定件202、第二彈性波點203、第一彈性波點204、第二卡位205、第一卡位206、第二防呆板207、第一防呆板208、第一 SM卡座3、第二 SM卡座4、第一 SM卡5、第二 SM卡6。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請參閱圖1、圖2所示,圖1為本技術手機SIM卡推出機構的結構組裝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手機SIM卡推出機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本技術提供的是一種手機SIM卡推出機構,主要用于解決目前手機SIM卡取出和安裝需要打開手機蓋、關閉手機,所存在的操作繁瑣,使用不便的問題;同時解決目前手機SIM卡從手機側面插入安裝所存在的無法保證安裝到位,且SM卡從手機中取出需要工具配合才能實現,操作十分不便的問題。其中本技術所述的手機SIM卡推出機構,主要包括有底殼1,所述底殼I背面設置有一個長條形狀的推扭孔103,底殼I正面安裝有一個推扭板2,該推扭板2的一面設置有一個推扭201,所述推扭201對應位于推扭孔103中,并可以在推扭孔103中前后推動。推扭板2的另一面與推扭201對應位置設置有一個推扭固定件202,該推扭固定件202將推扭板2分成左右兩部分,其中一側上部設置有第 N立206和第一防呆板208,且第一卡位206和第一防呆板208分別位于該部分上端左右兩側;推扭固定件202的另一側上部設置有第二卡位205和第二防呆板207,且第二卡位205和第二防呆板207對應位于上部左右兩側。底殼I的正面安裝有用于固定第一 SM卡5的第一 SM卡座3和用于固定第二SIM卡6的第二 SM卡座4,且第一 SM卡座3位于推扭固定件202下側,且對應在第一^^位206和第一防呆板208之間,第二 SM卡座4位于推扭固定件202下側,且對應在第二卡位205和第二防呆板207之間;推扭固定件202 —側設置有第一彈性波點204,該第一彈性波點204位于第一 SM卡座3與第一卡位206之間;推扭固定件202另一側設置有第二彈性波點203,該第二彈性波點203位于第二 SM卡座4與第二卡位205之間。底殼I的側面設置有第一卡槽101和第二卡槽102,所述第一卡槽101對應與第一SIM卡座3連接;所述第二卡槽102對應與第二 SM卡座4連接。本技術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將第一 SM卡5對應從第一卡槽101中插入到第一 SIM卡座3中,第一 SM卡5的內側設置有斜邊,該斜邊對應位置應該與第一防呆板208對應,只有二者位置對應時, 才能順利將第一 SM卡5插入到第一 SM卡座3中,且插入過程中會經過第一彈性波點204,并產生彈性接觸及聲響,以提醒用戶,插入到位,同時在第一防呆板208同側位置設置有第一卡位206,可對第一 SM卡5插入進行限位。在插入第一 SM卡5時,位于底殼I背面上的推扭201對應會向推扭孔103的一端運動,當其運動到末端時,第一 SIM卡5到達指定位置;如果需要將第一 SIM卡5從第一SM卡座3中推出,則可以將推扭201向推扭孔103另一端推動,以便將其從第一^^槽101中推出。采用同樣的方式也可以將第二 SM卡6從第二卡槽102中推入到第二 SM卡座4中,或將其從中推出。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手機SIM卡推出機構,包括底殼(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殼(1)背面設置有一推扭孔(103),底殼(1)正面安裝有一推扭板(2),該推扭板(2)一面設置有一推扭(201),所述推扭(201)對應位于推扭孔(103)中;推扭板(2)的另一面與推扭(201)對應位置設置有推扭固定件(202),該推扭固定件(202)一側上部設置有第一卡位(206)和第一防呆板(208);推扭固定件(202)的另一側上部設置有第二卡位(205)和第二防呆板(207);所述底殼(1)正面安裝有用于固定第一SIM卡(5)的第一SIM卡座(3)和用于固定第二SIM卡(6)的第二SIM卡座(4),且第一SIM卡座(3)位于推扭固定件(202)下側,且對應在第一卡位(206)和第一防呆板(208)之間,第二SIM卡座(4)位于推扭固定件(202)下側,且對應在第二卡位(205)和第二防呆板(207)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手機SIM卡推出機構,包括底殼(I),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殼(I)背面設置有一推扭孔(103),底殼(I)正面安裝有一推扭板(2),該推扭板(2) —面設置有一推扭(201),所述推扭(201)對應位于推扭孔(103)中;推扭板(2)的另一面與推扭(201)對應位置設置有推扭固定件(202),該推扭固定件(202) —側上部設置有第一卡位(206)和第一防呆板(208);推扭固定件(202)的另一側上部設置有第二卡位(205)和第二防呆板(207);所述底殼(I)正面安裝有用于固定第一 SIM卡(5)的第一 SIM卡座(3)和用于固定第二 SM卡(6)的第二 SM卡座(4),且第一 SM卡座(3)位于推扭固定件(202)下側,且對應在第一卡位(206)和第一防呆...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向明,林天能,
申請(專利權)人:安谷通信技術深圳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