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為一種電扇的改良結構,包含一扇葉、一馬達與一護罩組成,該扇葉于一軸套設多個葉片,各葉片于軸套外徑以等距間隔放射狀延伸呈傾斜片體,各葉片之間以相對側凹弧邊形成較大排風空間,各葉片背面沿一凹弧邊凸設兩排導流凸肋,該馬達外壁凸設具結合孔的凸緣,其軸心與扇葉軸套套結,該護罩包含一端開口筒型的網狀罩體及一網蓋,網狀罩體封閉端以穿組螺栓提供馬達結合孔結合,而由網蓋于開口端蓋結組成;憑借特殊結構的扇葉在運轉時對周邊空氣從三面抽吸大量氣流,又經順暢導流使氣流以龍卷螺旋排送出風,形成較長風流、較大風場與排風量,提高散熱效果,并避免擁塞的氣流與葉片撞擊噪音及降低馬達耗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主要涉及一種具有較佳排風效率、散熱效果,又可降低氣流噪音與運轉耗能的電扇結構創新設計。
技術介紹
如引證案中國臺灣公告第M309618號的「電扇旋轉噴霧結構」新型專利案,其結構如其摘要所述其裝設于電扇及其前網罩上,該電扇旋轉噴霧結構包含一馬達、一集風罩、一霧化網、一轉盤、一水槽及一抽水馬達,該馬達具有一傳動軸,且其裝設于該電扇前網罩上,該集風罩具有一輸水管,且該集風罩與該霧化網依序裝設于該前網罩并與該馬達相對,該馬達的傳動軸依序貫穿該前網罩、集風罩與霧化網后組接該轉盤,該抽水馬達與該集風罩的輸水管連結,該水槽中的水由該抽水馬達經由該輸水管輸送至該集風罩后噴出至該轉盤上,該轉盤受該馬達帶動而旋轉時將其上的水噴灑至該霧化網,并由該霧化網將水切割分離成更細微的水霧,再由電扇將水霧吹送至環境中,利用水蒸發吸熱的原理有效降低環境溫度,更可提升環境中的濕度。所欲解決的技術課題如圖7所示為上述引證案使用的一般扇葉結構,圖中各葉片為平滑片體結構無法有效排風導流,又各葉片之間的排風空間(如圖中A所示)過小,在運轉時僅能形成后面進而前面出的低效率單純氣流(如圖中箭頭所示),由于排風效率低,所能形成的風場、風流及送風量都相對較小,而無法有效將噴霧吹送出去,造成散熱效果不彰,為其缺點之一。再者,扇葉的排風效率不佳情形下,若要提升排風量除非將馬達的馬力輸出提高,但是馬力提高后會造成運轉的噪音過高,且較低排風效率的現有扇葉又會造成雍塞氣流與葉片撞擊噪音,影響環境安寧,為其缺點之二。最后,提高馬達的運轉馬力又會增加電能耗費與使用成本,也不符經濟效益,為其缺點之三。所以如何針對現有電扇的送風量與排風效率不佳無法有效散熱,及以大馬力的耗能運轉不符經濟效益又會造成噪音過大等缺點改良設計者,是為本技術所欲行解決的困難點所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扇的改良結構,以特殊結構的扇葉以順暢導流形成較長風流、較大風場與送風量的強效排送出風,可有效吹送噴霧提高散熱效果。本技術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扇的改良結構,以順暢的導流避免擁塞氣流與葉片撞擊噪音與馬達運轉噪音,具較佳靜肅性。本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扇的改良結構,以順暢導流的高效率排風可降低馬達的馬力與電能耗費,兼具節能使用的經濟效益達成。解決課題的技術手段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電扇的改良結構,其包含一扇葉、一馬達及一護罩;一扇葉,該扇葉中央設有一供馬達軸心套結的軸套,該軸套向外凸設多個葉片,各葉片于軸套外徑以等距間隔放射狀延伸呈傾斜的片體,各葉片于兩側形成凹弧邊,各葉片背面等距凸設兩排導流凸肋;一馬達,于該馬達中段外壁凸設一具有結合孔的凸緣,該馬達的軸心與扇葉的軸套套結;一護罩,包含一個一端開口一端封閉的筒型的網狀罩體及一網蓋,網狀罩體于封閉端穿設有對應馬達結合孔的螺栓,使該扇葉朝向開口,且該網蓋蓋合于該開口。所述的電扇的改良結構,其中,扇葉在軸套前端對應各葉片各延伸凸設葉片基部,使各葉片由葉片基部向外延伸,葉片背面導流凸肋為多個弧狀片體,所述的導流凸肋為多個弧狀片體,沿葉片一側凹弧邊以橫向排列兩排凸設而成。所述的電扇的改良結構,其中,護罩的網狀罩體包含等距排列的多個環狀條,該多個環狀條內側以多支等距環列的桿體交叉結合以組成筒型的網狀結構,多支桿體于同一端與多個同心排列的環狀條組成封閉端,多支桿體另一端凸出于網狀罩體開口端形成螺紋段;而網蓋由多個同心排列環狀條與多個U形的彎折條交叉結合,使各彎折條的彎折端凸伸于外周緣形成套部,該套部與網狀罩體開口端的螺紋段套組后,以螺帽鎖固。所述的電扇的改良結構,其中,網狀罩體封閉端穿設螺栓各套結一支撐套管,螺栓凸出支撐套管的螺紋段與馬達凸緣結合孔相對穿組后以螺帽螺結,使馬達凸緣迫抵于支撐套管固定。所述的電扇的改良結構,其中,護罩的網狀罩體外周邊結合有提供吊掛的掛鉤。所述的電扇的改良結構,其中,護罩的網蓋外表面結合一水霧裝置。所述的電扇的改良結構,其中,水霧裝置包含一條結合數噴霧頭的噴霧管路,該噴霧管路于護罩的網蓋周邊以圓形安裝結合,噴霧管路通過一個三通接頭與一連結加壓泵的水氣輸出管銜接,由水氣輸出管供應壓力水氣于各噴霧頭噴出。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以特殊結構的扇葉以順暢導流形成較長風流、較大風場與送風量的強效排送出風,可有效吹送噴霧提高散熱效果;以順暢的導流避免擁塞氣流與葉片撞擊噪音與馬達運轉噪音,具較佳靜肅性;以順暢導流的高效率排風可降低馬達的馬力與電能耗費,兼具節能使用的經濟效益達成。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技術的立體半組合圖;圖3為本技術立體組合圖;圖4為本技術運轉出風操作的實施例圖;圖5為本技術加裝水霧裝置立體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以運轉出風吹送水霧實施例圖;圖7為現有扇葉立體不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0_扇葉;11-葉片基部;12-葉片;121-凹弧邊;122-導流凸肋;20-馬達;21-凸緣;211-結合孔;22-軸心;30_護罩;31_網狀罩體;311_桿體;311A_螺紋段;312_螺栓;313_支撐套管;314_掛鉤;32_網蓋;321_彎折條;321A_套部;40_水霧裝置;41_噴霧管路;42_噴霧頭;43_水氣輸出管;44_三通接頭。具體實施方式余下,茲配合附圖列舉一具體實施例,詳細介紹本技術的構造內容,及其所能達成的功能效益如后;如圖1至圖3所示為本技術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其包含一扇葉10、一馬達20與一護罩30等,其中;一扇葉10,該扇葉中央設有一供馬達軸心套結的軸套,該軸套向外凸設多個葉片凸設多個(三個)葉片基部11,而由各葉片基部11向外放射狀延伸一葉片12,使各葉片12以傾斜向外延伸,各葉片12之間兩側以相對凹弧邊121形成較大排風空間,各葉片12在背面凸設多個導流凸肋122 (圖1箭頭所指結構),該多個導流凸肋122可為多個弧狀片體,沿著葉片12 —側凹弧邊121以橫向排列兩排凸設而成。一馬達20,于中段外壁凸設具有結合孔211的凸緣21,其軸心22與扇葉10軸套套結。—護罩30,包含一個一端開口筒型的網狀罩體31及一網蓋32,網狀罩體31包含等距排列的多個環狀條,該多個環狀條內側以多支等距環列的桿體交叉結合以組成筒型的網狀結構,多支桿體311于同一端較長凸出段相對直角彎折而與多個同心排列的環狀條組成封閉端,封閉端內側配合墊片穿組對應馬達20結合孔211的螺栓312與支撐套管313,網狀罩體31的外周邊結合有提供吊掛的掛鉤314,而多支桿體311另一端凸出于網狀罩體31開口端形成螺紋段311A ;網蓋32由多個同心排列環狀條在同一側與放射狀排列的多個H狀(也稱U形)的彎折條321交叉結合,使各彎折端凸伸于外周緣形成提供結合的套部321Α。 上述結構組合網狀罩體31封閉端穿組螺栓312凸出支撐套管313的螺紋段311Α,可與馬達凸緣21各結合孔211相對穿組而配合螺帽螺結,使馬達20凸緣21迫抵于支撐套管313固定如圖2所示結構,組成扇葉10朝向開口端的組合;而將網蓋32外周緣套部32IA與網狀罩體31開口端各螺紋段311Α套組,配合螺帽螺結固定而組成一完全包覆的電扇,如圖3所示,可由其護罩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扇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扇葉、一馬達及一護罩;一扇葉,該扇葉中央設有一供馬達軸心套結的軸套,該軸套向外凸設多個葉片,各葉片于軸套外徑以等距間隔放射狀延伸呈傾斜的片體,各葉片于兩側形成凹弧邊,各葉片背面等距凸設兩排導流凸肋;一馬達,于該馬達中段外壁凸設一具有結合孔的凸緣,該馬達的軸心與扇葉的軸套套結;一護罩,包含一個一端開口一端封閉的筒型的網狀罩體及一網蓋,網狀罩體于封閉端穿設有對應馬達結合孔的螺栓,使該扇葉朝向開口,且該網蓋蓋合于該開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扇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扇葉、一馬達及一護罩;一扇葉,該扇葉中央設有一供馬達軸心套結的軸套,該軸套向外凸設多個葉片,各葉片于軸套外徑以等距間隔放射狀延伸呈傾斜的片體,各葉片于兩側形成凹弧邊,各葉片背面等距凸設兩排導流凸肋;一馬達,于該馬達中段外壁凸設一具有結合孔的凸緣,該馬達的軸心與扇葉的軸套套結;一護罩,包含一個一端開口一端封閉的筒型的網狀罩體及一網蓋,網狀罩體于封閉端穿設有對應馬達結合孔的螺栓,使該扇葉朝向開口,且該網蓋蓋合于該開口。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扇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扇葉在軸套前端對應各葉片各延伸凸設葉片基部,使各葉片由葉片基部向外延伸,該多個導流凸肋為多個弧狀片體,且沿葉片一側凹弧邊以橫向排列兩排凸設而成。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扇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護罩的網狀罩體包含等距排列的多個環狀條,該多個環狀條內側以多支等距環列的桿體交叉結合以組成筒型的網狀結構,多支桿體于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廖志榮,
申請(專利權)人:鵬風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