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收獲麥茬的農業機械。
技術介紹
目前,小麥收割大都采用聯合收割機,讓億萬農民享受到了農業機械化的科技成果。但也帶來的一個至今沒有解決好的問題麥茬高,不利于后續勞作,而且需要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防止焚燒麥茬。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麥茬收獲機,它結構簡單,變廢為寶, 有利于后續勞作。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變廢為寶,有利于后續勞作。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主視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結構意俯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圖1中的A-A剖視放大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圖1中的B向局部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4所示,機架13的后端通過軸承固定左、右拔麥茬輪2,驅動左、右拔麥茬輪2的減速電機11固定在機架13內,左、右拔麥茬輪2通過左、右拔麥茬帶17、19分別與固定在機架13前端的左、右隨動輪6嚙合,左、右拔麥茬輪2和左、右隨動輪6的下邊緣在同一個水平面內,這樣左、右拔麥巷帶17、19處于左、右拔麥巷輪2和左、右隨動輪6的下邊時是水平的,以便能夾住麥茬桿的根部,從左、右隨動輪6的底端到左、右拔麥茬輪2的頂端有固定在機架13上的左、右夾緊塊16、20,左、右拔麥茬帶17、19分別嵌在左、右夾緊塊16、 20的左、右滑槽24、21內,左、右拔麥茬帶17、19之間有小于麥茬桿一行厚度的間隙18,以便能夾住麥茬桿,在左、右拔麥茬輪2和左、右隨動輪6之間的機架13下端固定左、右固定板32、7,左、右固定板32、7通過軸承及左、右軸28、27分別固定 ...
【技術保護點】
一種麥茬收獲機,其特征在于:機架(13)的后端通過軸承固定左、右拔麥茬輪(2),驅動左、右拔麥茬輪(2)的減速電機(11)固定在機架(13)內,左、右拔麥茬輪(2)通過左、右拔麥茬帶(17、19)分別與固定在機架(13)前端的左、右隨動輪(6)嚙合,左、右拔麥茬輪(2)和左、右隨動輪(6)的下邊緣在同一個水平面內,這樣左、右拔麥茬帶(17、19)處于左、右拔麥茬輪(2)和左、右隨動輪(6)的下邊時是水平的,從左、右隨動輪(6)的底端到左、右拔麥茬輪(2)的頂端有固定在機架(13)上的左、右夾緊塊(16、20),左、右拔麥茬帶(17、19)分別嵌在左、右夾緊塊(16、20)的左、右滑槽(24、21)內,左、右拔麥茬帶(17、19)之間有小于一行麥茬桿厚度的間隙(18),在左、右拔麥茬輪(2)和左、右隨動輪(6)之間的機架(13)下端固定左、右固定板(32、7),左、右固定板(32、7)通過軸承及左、右軸(28、27)分別固定左、右挖麥茬刀(30、3)和左、右驅動輪(29、26),左、右驅動輪(29、26)由所述的減速電機(11)驅動,左、右挖麥茬刀(30、3)傾斜,以豎直面鏡像分布;所述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麥巷收獲機,其特征在于機架(13)的后端通過軸承固定左、右拔麥巷輪(2),驅動左、右拔麥茬輪(2)的減速電機(11)固定在機架(13)內,左、右拔麥茬輪(2)通過左、右拔麥茬帶(17、19)分別與固定在機架(13)前端的左、右隨動輪(6)嚙合,左、右拔麥茬輪(2)和左、右隨動輪(6)的下邊緣在同一個水平面內,這樣左、右拔麥茬帶(17、19)處于左、右拔麥茬輪(2)和左、右隨動輪(6)的下邊時是水平的,從左、右隨動輪(6)的底端到左、右拔麥茬輪(2)的頂端有固定在機架(13)上的左、右夾緊塊(16、20),左、右拔麥茬帶(17、19)分別嵌在左、右夾緊塊(16、20)的左、右滑槽(24、21)內,左、右拔麥茬帶(17、19)之間有小于一行麥茬桿厚度的間隙(18 ),在左、右拔麥茬輪(2 )和左、右隨動輪(6 )之間的機架(13 )下端固定左、右固定板(32、7),左、右固定板(32、7)通過軸承及左、右軸(28、27)分別固定左、右挖麥茬刀(30、3)和左、右驅動輪(29、26),左、右驅動輪(29、26)由所述的減速電機(11)驅動,左、右挖麥茬刀(30、3)傾斜,以豎直面鏡像分布;所述左、右挖麥茬刀(30、3)的頂端固定帶導麥茬槽(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