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薄膜保溫大棚,其特征在于:薄膜保溫大棚覆蓋相鄰的兩塊呈矩形的養殖/種植區域;包括框架結構,絲帶及其固定裝置,薄膜結構;薄膜結構包括上薄膜結構和下薄膜結構;上薄膜結構位于上主梁上絲帶、上圈梁上絲帶交織形成的支撐面,與上主梁下絲帶形成的支撐面之間;下薄膜結構位于下主梁上絲帶、下圈梁上絲帶交織形成的支撐面,與下主梁下絲帶形成的支撐面之間。絲帶對薄膜結構進行限位和承載,利用絲帶的柔性特質,使得薄膜保溫大棚的抗風能力大大加強,由于絲帶直接與混凝土層5進行固定,其穩固性也能得到保證,能夠滿足大跨度的保溫大棚的結構強度要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薄膜保溫大棚,屬于池塘養殖及農業種植業
技術介紹
現在池塘養殖及農田種植業中普遍采用塑料薄膜大棚保溫,以延長生產周期和反季節生產。在水產養殖生產及農作物種植生產中,塑料薄膜保溫大棚的應用,對增加產量、品種、生產安全等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但在使用中,現有的塑料薄膜保溫大棚的結構尚存在許多缺陷。主要存在的問題是1、現有的塑料薄膜保溫大棚塑料薄膜保溫層是單層形式,保溫性能差,在大棚內、外溫差大的情況下,熱量的散失還是較為嚴重;2、現有養殖池塘大跨度塑料保溫大棚由于是單層結構,一旦在使用中破損則修復難度很大;3現有農作物種植生產中使用的塑料薄膜保溫大棚,塑料薄膜由剛性的金屬桿件進行支撐,保溫大棚整體呈剛性結構,無法通過柔性變形來吸收風力,因此抗風能力差;4、現有農作物種植生產中使用的塑料薄膜保溫大棚,由于其自身抗風能力的缺陷,跨度較小,不利于機械作業和日常生產管理。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實際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1、現有的塑料薄膜保溫大棚塑料薄膜保溫層是單層形式,保溫性能差,在大棚內、外溫差大的情況下,熱量的散失還是較為嚴重;2、現有養殖池塘大跨度塑料保溫大棚由于是單層結構,一旦在使用中破損則修復難度很大;3現有農作物種植生產中使用的塑料薄膜保溫大棚,塑料薄膜由剛性的金屬桿件進行支撐,保溫大棚整體呈剛性結構,無法通過柔性變形來吸收風力,因此抗風能力差;4、現有農作物種植生產中使用的塑料薄膜保溫大棚,由于其自身抗風能力的缺陷,跨度較小,不利于機械作業和日常生產管理。本專利技術采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薄膜保溫大棚,所述薄膜保溫大棚覆蓋相鄰的兩塊呈矩形的養殖/種植區域;所述薄膜保溫大棚包括框架結構,絲帶及其固定裝置,薄膜結構;所述框架結構包括沿兩塊養殖/種植區域中間過道設置的中軸支撐桿組,所述中軸支撐桿組對上主梁1、下主梁2進行支撐;還包括周向支撐桿組,所述周向支撐桿組對上圈梁3,下圈梁4進行支撐;所述絲帶固定裝置包括設于所述薄膜保溫大棚四周地面上的一圈混凝土層5 ;所述混凝土層5上與所述上、下主梁1、2平行的兩側設有多對對應的第一定位鉤組,所述第一定位鉤組包括內層下絲帶定位鉤6、內層上絲帶定位鉤7、外層下絲帶定位鉤8、外層上絲帶定位鉤9;所述混凝土層5上與所述上、下主梁1、2垂直的兩側設有多對對應的第二定位鉤組,所述第二定位鉤組包括內層上絲帶定位鉤7、外層上絲帶定位鉤9 ;所述絲帶包括垂直于上、下主梁的上主梁上絲帶,上主梁下絲帶,下主梁上絲帶,下主梁下絲帶;所述上主梁上絲帶分別固定在上主梁1、上圈梁3上方、其兩端固定在一對外層上絲帶定位鉤9上;所述上主梁下絲帶分別固定在上主梁1、上圈梁3下方,其兩端固定在一對外層下絲帶定位鉤8上;所述下主梁上絲帶分別固定在下主梁2、下圈梁4的上方,其兩端固定在一對內層上絲帶定位鉤7上;所述下主梁下絲帶分別固定在下主梁2、下圈梁4的下方,其兩端固定在一對內層下絲帶定位鉤6上;所述絲帶還包括平行于所述上、下主梁1、2的上圈梁上絲帶,下圈梁上絲帶;所述上圈梁上絲帶固定在上圈梁的上方,其兩端固定在一對外層上絲帶定位鉤9上;所述下圈梁上絲帶固定在下圈梁的上方,其兩端固定在一對內層上絲帶定位鉤7上;所述薄膜結構包括上薄膜結構和下薄膜結構;所述上薄膜結構位于所述上主梁上絲帶、上圈梁上絲帶交織形成的支撐面,與上主梁下絲帶形成的支撐面之間;所述下薄膜結構位于所述下主梁上絲帶、下圈梁上絲帶交織形成的支撐面,與下主梁下絲帶形成的支撐面之間。進一步的,所述絲帶為鋼絲。進一步的,所述上、下主梁1、2的高度高于與其平行的一對上、下圈梁3、4的高度。進一步的,所述薄膜結構為塑料材質。進一步的,還包括熱泵系統12,所述熱泵系統12包括熱風輸送總管1201,所述熱風輸送總管1201與熱風輸送管連通,所述熱風輸送,管布置于所述上、下薄膜結構之間,其上開設送風孔,暖氣從所述送風孔內噴出。進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層5上部均布開設多條垂直于所述上、下圈梁3、4的泄水溝501。進一步的,所述周向支撐桿組、中軸支撐桿組通過鋼筋混凝土樁10與地面固定。本專利技術的特點是采用剛性的桿件搭建框架結構,如圖1-4所示,采用鋼筋混凝土樁10與地面固定,對其框架結構進行加固,采用絲帶在框架結構上進行纏繞固定,其中,用于固定上薄膜結構的絲帶固定在上主梁I和上圈梁3上,用于固定下薄膜結構的絲帶固定在下主梁2和下圈梁4上,絲帶的兩端固定在混凝土層5上的各個對應的定位鉤上,絲帶對薄膜結構進行限位和承載,利用絲帶的柔性特質,使得薄膜保溫大棚的抗風能力大大加強,由于絲帶直接與混凝土層5進行固定,其穩固性也能得到保證,能夠滿足大跨度的保溫大棚的結構強度要求。兩層薄膜結構自身具有較強的隔熱保暖的功效,在此之上,再通過在兩層薄膜結構之間布置表面開設送風孔的熱風輸送管,通過熱泵系統12來提供暖氣,進一步增強了保溫大棚的隔熱保暖的功能,提高了農作物或池塘養殖的效率和經濟效益。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1、實現了雙層柔性結構,使得大跨度塑料薄膜保溫大棚整體結構更科學、更穩定,抗風強度大幅提升,確保了大跨度塑料薄膜保溫大棚的安全性;2、雙層式大跨度柔性塑料薄膜保溫大棚結構可覆蓋內、外二層塑料薄膜保溫層,使得內、外二層塑料薄膜間形成了空氣隔熱層,從而大幅提升了保溫性能,同時二層塑料薄膜保溫層增加了因使用中破損而熱量散失的保險 系數;3、雙層式大跨度柔性塑料薄膜保溫大棚解決了現有農作物種植生產中使用小跨度、剛性結構塑料薄膜保溫大棚的抗風能力差、不利于機械作業和日常生產管理等問題,可實現機械化生產及科學管理日常生產;4、雙層式大跨度柔性塑料薄膜保溫大棚可實現向內、外二層塑料薄膜間空氣隔熱層輸送熱風,形成空氣加溫層,增強融雪功能,抵御災害性天氣帶來的生產損失。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薄膜保溫大棚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薄膜保溫大棚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右下角的放大示意圖。圖4是與圖3對應的立面示意圖。其中1、上主梁,2、下主梁,3、上圈梁,4、下圈梁,5、混凝土層,6、內層下絲帶定位鉤,7、內層上絲帶定位鉤,8、外層下絲帶定位鉤,9、外層上絲帶定位鉤,10、混凝土樁,11、支撐桿,12、熱泵系統,501 、泄水溝,1201、熱風輸送總管。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如圖1-4所示,本實施例的主體具體來說,是雙層式大跨度柔性塑料薄膜保溫大棚,薄膜保溫大棚覆蓋相鄰的兩塊呈矩形的養殖/種植區域;薄膜保溫大棚包括框架結構,絲帶及其固定裝置,薄膜結構;框架結構包括沿兩塊養殖/種植區域中間過道設置的中軸支撐桿組,中軸支撐桿組對上主梁1、下主梁2進行支撐;還包括周向支撐桿組,周向支撐桿組對上圈梁3,下圈梁4進行支撐;絲帶固定裝置包括設于薄膜保溫大棚四周地面上的一圈混凝土層5 ;混凝土層5上與上、下主梁1、2平行的兩側設有多對對應的第一定位鉤組,第一定位鉤組包括內層下絲帶定位鉤6、內層上絲帶定位鉤7、外層下絲帶定位鉤8、外層上絲帶定位鉤9 ;混凝土層5上與上、下主梁1、2垂直的兩側設有多對對應的第二定位鉤組,第二定位鉤組包括內層上絲帶定位鉤7、外層上絲帶定位鉤9 ;絲帶包括垂直于上、下主梁的上主梁上絲帶,上主梁下絲帶,下主梁上絲帶,下主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薄膜保溫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保溫大棚覆蓋相鄰的兩塊呈矩形的養殖/種植區域;所述薄膜保溫大棚包括框架結構,絲帶及其固定裝置,薄膜結構;所述框架結構包括沿兩塊養殖/種植區域中間過道設置的中軸支撐桿組,所述中軸支撐桿組對上主梁(1)、下主梁(2)進行支撐;還包括周向支撐桿組,所述周向支撐桿組對上圈梁(3),下圈梁(4)進行支撐;所述絲帶固定裝置包括設于所述薄膜保溫大棚四周地面上的一圈混凝土層(5);所述混凝土層(5)上與所述上、下主梁(1、2)平行的兩側設有多對對應的第一定位鉤組,所述第一定位鉤組包括內層下絲帶定位鉤(6)、內層上絲帶定位鉤(7)、外層下絲帶定位鉤(8)、外層上絲帶定位鉤(9);所述混凝土層(5)上與所述上、下主梁(1、2)垂直的兩側設有多對對應的第二定位鉤組,所述第二定位鉤組包括內層上絲帶定位鉤(7)、外層上絲帶定位鉤(9);所述絲帶包括垂直于上、下主梁的上主梁上絲帶,上主梁下絲帶,下主梁上絲帶,下主梁下絲帶;所述上主梁上絲帶分別固定在上主梁(1)、上圈梁(3)上方、其兩端固定在一對外層上絲帶定位鉤(9)上;所述上主梁下絲帶分別固定在上主梁(1)、上圈梁(3)下方,其兩端固定在一對外層下絲帶定位鉤(8)上;所述下主梁上絲帶分別固定在下主梁(2)、下圈梁(4)的上方,其兩端固定在一對內層上絲帶定位鉤(7)上;所述下主梁下絲帶分別固定在下主梁(2)、下圈梁(4)的下方,其兩端固定在一對內層下絲帶定位鉤(6)上;所述絲帶還包括平行于所述上、下主梁(1、2)的上圈梁上絲帶, 下圈梁上絲帶;所述上圈梁上絲帶固定在上圈梁的上方,其兩端固定在一對外層上絲帶定位鉤(9)上;所述下圈梁上絲帶固定在下圈梁的上方,其兩端固定在一對內層上絲帶定位鉤(7)上;所述薄膜結構包括上薄膜結構和下薄膜結構;所述上薄膜結構位于所述上主梁上絲帶、上圈梁上絲帶交織形成的支撐面,與上主梁下絲帶形成的支撐面之間;所述下薄膜結構位于所述下主梁上絲帶、下圈梁上絲帶交織形成的支撐面,與下主梁下絲帶形成的支撐面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薄膜保溫大棚,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膜保溫大棚覆蓋相鄰的兩塊呈矩形的養殖/種植區域; 所述薄膜保溫大棚包括框架結構,絲帶及其固定裝置,薄膜結構; 所述框架結構包括沿兩塊養殖/種植區域中間過道設置的中軸支撐桿組,所述中軸支撐桿組對上主梁(I )、下主梁(2)進行支撐;還包括周向支撐桿組,所述周向支撐桿組對上圈梁(3),下圈梁(4)進行支撐; 所述絲帶固定裝置包括設于所述薄膜保溫大棚四周地面上的一圈混凝土層(5);所述混凝土層(5)上與所述上、下主梁(1、2)平行的兩側設有多對對應的第一定位鉤組,所述第一定位鉤組包括內層下絲帶定位鉤(6)、內層上絲帶定位鉤(7)、外層下絲帶定位鉤(8)、外層上絲帶定位鉤(9);所述混凝土層(5)上與所述上、下主梁(1、2)垂直的兩側設有多對對應的第二定位鉤組,所述第二定位鉤組包括內層上絲帶定位鉤(7)、外層上絲帶定位鉤(9); 所述絲帶包括垂直于上、下主梁的上主梁上絲帶,上主梁下絲帶,下主梁上絲帶,下主梁下絲帶;所述上主梁上絲帶分別固定在上主梁(I)、上圈梁(3)上方、其兩端固定在一對外層上絲帶定位鉤(9)上;所述上主梁下絲帶分別固定在上主梁(I)、上圈梁(3)下方,其兩端固定在一對外層下絲帶定位鉤(8)上;所述下主梁上絲帶分別固定在下主梁(2)、下圈梁(4)的上方,其兩端固定在一對內層上絲帶定位鉤(7)上;所述下主梁下絲帶分別固定在下主梁(2)、下圈梁(4)的下方,其兩端固定在一對...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郁蔚文,周寅,王健,顧兆俊,程果峰,時旭,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