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治療三叉神經痛的丸劑,屬中藥領域。本發明專利技術丸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生地35~55份、白芍35~50份、赤芍30~50份、白芷30~45份、升麻25~45份、鉤藤25~40份、黃芩20~40份、白蒺藜15~35份、防風15~30份、細辛15~25份、柴胡10~25份、石決明10~20份、地龍10~18份、葛根8~18份、全蝎5~15份、地骨皮4~12份。本發明專利技術選材精良,以通絡止痙為宗,攻毒散結為旨,針對傳統中醫理論所述引發三叉神經痛的病理,清熱平肝、除濕熄風,引陽明清氣和少陽清氣上行,有標本兼顧,治本求本的效用,吸收效果好,療效顯著,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及臨床不良反應,經臨床驗證對三叉神經痛鎮痛效果良好,治愈率較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中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三叉神經痛的丸劑。
技術介紹
三叉神經痛是最常見的腦神經疾病,以一側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反復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痛為主要表現,國內統計發病率52. 2/10萬,女性略多于男性,發病率可隨年齡而增長。該病發作時,在頭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發病驟發,驟停、閃電樣、刀割樣、燒灼樣、頑固性、難以忍受的劇烈性疼痛,說話、洗臉、刷牙或微風拂面,甚至走路時都會導致陣發性的劇烈疼痛,疼痛歷時數秒或數分鐘,疼痛呈周期性發作,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在臨床上,對三叉神經痛的病因及發病機制,至今尚無明確的定論,各學說均無法解釋其臨床癥狀,大多數臨床醫生支持的是三叉神經微血管壓迫導致神經脫髓鞘學說,以及癲癇樣神經痛學說。也正因為此,臨床上經常發生誤將三叉神經痛診斷為牙痛、副鼻竇炎、青光眼、顳頜關節炎、偏頭痛、三叉神經炎、小腦腦橋角腫瘤、腫瘤侵犯顱底、舌咽神經痛、三叉神經半月節區腫瘤、面部神經痛等,耽誤了對三叉神經痛的有效治療。現代醫學對三叉神經痛的治療,一般采用卡馬西平或苯妥英鈉藥物治療,或采用手術治療,如三叉神經及半月神經節封閉術、半月神經節經皮射頻熱凝治療、微血管減壓術等,治療費用高, 效果不夠理想。也有部分采用中藥制劑治療,但目前的中藥配方制劑在選材上太過保守,尤其是傾向解表退熱、消腫透疹的配方,缺乏對疏肝平膽、除濕熄風、通絡止痙的針對性配伍。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治療三叉神經痛的丸劑,具有通絡止痙、攻毒散結、除濕熄風、清熱平肝的功用,對三叉神經痛具有很好的療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實施如下—種用于治療三叉神經痛的丸劑,制成所述丸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生地35 55份白芍35 50份赤芍30 50份白芷30 45份升麻25 45份鉤藤25 40份黃芩20 40份白蒺藜15 35份防風15 30份細辛15 25份柴胡10 25份石決明10 20份地龍10 18份葛根8 18份全蝎5 15份地骨皮4 12份制成所述丸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生地38 52份白芍36 48份赤芍34 46份白芷32 44份升麻28 42份鉤藤26 38份黃芩24 36份白蒺藜18 32份防風18 28份細辛16 22份柴胡14 20份石決明12 18份地龍12 16份葛根10 15份全蝎8 12份地骨皮6 10份制成所述丸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生地42份白芍40份赤芍38份白芷35份升麻32份鉤藤30份黃芩27份白蒺藜22份防風20份細辛18份柴胡16份石決明14份地龍13份葛根12份全蝎9份地骨皮7份一種用于治療三叉神經痛的丸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工藝步驟( I)將白蒺藜放入容器中,搗汁,取汁液,備用。(2)將地龍放入容器中粉末,過100目細粉,備用。(3)將全蝎去掉三分之二蝎尾后,中火略炒后研末,過100目細粉,備用。(4)將石決明過大火略烤,研末去渣,過120目細粉,備用。(5)將升麻粉碎,以煉蜜拌炒至表面不粘手且呈帶光澤的深黃色后,研末,過100目細粉,備用。(6)將生地、白芷、柴胡、黃芩、防 風、地骨皮放入容器中,加入八倍量的水,浸泡6 8小時后,取浸泡液;在剩余的藥渣中再加入六倍量的水,浸泡4 6小時后,取浸泡液;合并兩次所得浸泡液,濃縮成50°C環境下相對密度1. 45 1. 65的稠膏,備用。(7)將白芍、赤芍、鉤藤、細辛、葛根放入容器中,加入四倍量的乙醇,浸泡3 4小時后,取醇浸液;在剩余的藥渣中再加入兩倍量的乙醇,浸泡2 3小時后,取醇浸液;合并兩次所得醇浸液,濃縮成50°C下相對密度1. 15 1. 25的稠膏,備用。(8 )將步驟(I)所得的汁液和步驟(2 )、步驟(3 )、步驟(4)、步驟(5 )所得的細粉,與步驟(6)、步驟(7)制得的稠膏混合,攪拌均勻后加入蜂蜜,制備為IOg/粒的藥丸。本專利技術所用中藥的藥性如下生地味甘;苦;性微寒。歸心;肝;腎經。滋陰清熱;涼血補血。主治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日華子本草》載“治驚悸勞劣,心肺損,吐血,鼻紐,婦人崩中血暈,助筋骨。”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生地是有效的免疫增強劑,包含對人體有好處的多類氨基酸、多類糖類,并且有強心、降壓、降糖、保肝、抑菌、升高血細胞等藥理作用。白芍味苦;性平。入肝;脾經。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主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別錄》載“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消癰腫,治時行寒熱,中惡腹痛,腰痛。”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白芍能調節免疫,增強巨噬細胞和白細胞的吞噬功能,調節T淋巴細胞和體液的免疫功能,有保肝、解痙、鎮痛、鎮靜、抗涼、降溫作用,此外還對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增強耐缺氧、抗氧化和抗疲勞的作用。赤芍味苦;微寒。歸肝經。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主治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癥瘕腹痛;癰腫瘡瘍。《神農本草經》載“味苦平,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生川谷。”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赤芍含有芍藥甙、芍藥內酯甙、氧化芍藥甙、苯甲酰芍藥甙、芍藥吉酮、芍藥新甙、胡蘿卜甙等多種成分,可使全血黏度比及紅細胞電泳時間降低。此外,赤芍能通過影響鈣代謝,調節TXA2/PGI2平衡抗動脈粥樣硬化,其作用強于鈣通道阻滯劑,水醇提取物有顯著的鎮靜作用及某些止痛效果,還能輕度提高胃液的酸度,可用于某些神經疾患。白芷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祛風除濕;通竊止痛;消腫排膿。主治感冒頭痛;眉棱骨痛;牙痛;鼻塞;鼻淵;濕勝久瀉;癰疽瘡瘍。《綱目》載“治鼻淵、鼻衄、齒痛、眉棱骨痛,大腸風秘,小便出血,婦人血風眩運,翻胃吐食;解砒毒。”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白芷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可抑制肝藥物代謝酶系統,此外還具有解熱鎮痛、抗炎、抗菌、降血壓等功效,能活化交感系統激素,抑制脂肪合成。升麻味辛;甘;性微寒。歸肺;脾;大腸;胃經。清熱解毒;發表透疹;升陽舉陷。主治時疫火毒;口瘡;咽痛;斑疹;頭痛寒熱;癰腫瘡毒;中氣下陷;脾虛泄瀉;久痢下重。《綱目》載“升麻引陽明清氣上行,柴胡引少陽清氣上行,此乃稟賦素弱、元氣虛餒及勞役饑飽、生冷內傷,脾胃引經最要藥也。”現代醫學研究證實,升麻提取物具有抗菌、降壓、抑制心肌、減慢心率的作用,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鉤藤味苦;性微寒。入肝;心經。清熱平肝;熄風止痙。主治小兒驚風;夜啼;熱盛動風;子癇;肝陽眩暈;肝火頭脹痛。《本草述》載“治中風癱瘓,口眼喁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節攣急。又治遠年痛風癱瘓,筋脈拘急作痛不已者。”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鉤藤內含的吲哚類生物堿,除具有降壓、抗癲癇作用外,還有一定的抗焦慮作用,醇提液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突觸傳遞過程有明顯的抑制效應,增強對神經元細胞的保護。黃芩味辛;苦;性寒。歸肺;肝;腎經。清熱解毒;散瘀止血;利尿消腫。主治熱毒癰腫;咽喉疼痛;肺癰;腸癰;瘰疬;吐血;衄血;血淋;水腫;腹水及癌癥。《泉州本草》載“清熱,解毒,法風,散血,行氣,利水,通絡,破瘀,止痛。內服主血淋,吐血,衄血;外用冶毒蛇咬傷,癰疽,疔瘡,無名腫毒。”現代醫學研究證實,黃芩具有廣譜抗菌作用,此外還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治療三叉神經痛的丸劑,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丸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生地35~55份??白芍35~50份??赤芍30~50份??白芷30~45份升麻25~45份??鉤藤25~40份??黃芩20~40份??白蒺藜15~35份防風15~30份??細辛15~25份??柴胡10~25份??石決明10~20份地龍10~18份??葛根8~18份??全蝎5~15份??地骨皮4~12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治療三叉神經痛的丸劑,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丸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生地35 55份白芍35 50份赤芍30 50份白芷30 45份 升麻25 45份鉤藤25 40份黃芩20 40份白蒺藜15 35份 防風15 30份細辛15 25份柴胡10 25份石決明10 20份 地龍10 18份葛根8 18份全蝎5 15份地骨皮4 12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三叉神經痛的丸劑,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丸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生地38 52份白芍36 48份赤芍34 46份白芷32 44份 升麻28 42份鉤藤26 38份黃芩24 36份白蒺藜18 32份 防風18 28份細辛16 22份柴胡14 20份石決明12 18份 地龍12 16份葛根10 15份全蝎8 12份地骨皮6 10份。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治療三叉神經痛的丸劑,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丸劑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重量份數為 生地42份白芍40份赤芍38份白芷35份 升麻32份鉤藤30份黃芩27份白蒺藜22份 防風20份細辛18份柴胡16份石決明14份 地龍13份葛根12份全蝎9份地骨皮7份。4.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東,袁素萍,袁磊,
申請(專利權)人:李東,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