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改善糖耐量減低患者IGT糖耐量的藥物組合物,該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知母8-13份、薤白8-13份、仙鶴草15-20份、蒲公英15-20份、荔枝核6-10份、酸棗仁6-10份、苦瓜40-60份。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藥物組合物可以顯著改善糖耐量降低患者的空腹或餐后血糖水平,防治糖耐量降低患者進展為糖尿病患者。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改善IGT患者糖耐量的藥物組合物
本專利技術屬于醫藥
,具體涉及一種改善糖耐量減低(IGT)患者糖耐量的藥物組合物。
技術介紹
糖耐量減低(IGT)以往稱無癥狀糖尿病,又稱化學性糖尿病、隱性糖尿病,糖尿病前期。IGT是糖代謝介于正常與糖尿病之間的中間狀態,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幾乎都要經過糖耐量減低這個階段。IGT的干預治療有非藥物性和藥物性兩方面。非藥物性包括飲食干預,如限制飲食攝入的總熱量及脂肪成分,限制飲酒、少吃糖,鼓勵多食含鉻、鎂等微量元素的粗糧及新鮮蔬菜,高纖維食物。運動干預一般應采取中度體力活動,使熱量消耗增加,體型過胖者應使體重減輕7公斤左右。事實證明,長期控制飲食及增加體力活動有可能預防糖尿病的發生。藥物干預治療正在世界多國積極施行之中。常用的藥物有二甲雙胍,噻唑烷二酮類藥,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劑,磺脲類降糖藥等。這些藥物主要是分別通過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 IGT患者的葡萄糖移出率及胰島素敏感指數,并降低空腹及餐后胰島素水平。通過減慢雙糖和淀粉類多糖轉變為葡萄糖,從而降低餐后高血糖、減輕β細胞的刺激,降低高胰島素血癥。然而,現有的如二甲雙胍等藥物為化學藥物,主要用于糖尿病患者,對于尚未發展為糖尿病的IGT患者來說,服用這些藥物后副作用較大。因此,開發一種療效好、副作用小,且針對IGT患者的藥物顯得很有必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根據傳統中醫理論,經過對藥物組分的大量篩選、重組、嘗試、又通過大量動物實驗研究作出的。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通過對傳統藥物藥理進行研究后重新組方, 提供一種改善糖耐量減低患者的藥物組合物。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本專利技術一種改善IGT患者糖耐量的藥物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知母 8-13份、薤白8-13份、仙鶴草15-20份、蒲公英15-20份、荔枝核6-10份、酸棗仁6-10份、 苦瓜40-60份。優選地,所述的改善IGT患者 糖耐量的藥物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知母10份、薤白10份、仙鶴草18份、蒲公英18份、荔枝核8份、酸棗仁8份、苦瓜50份。所述的改善IGT患者糖耐量的藥物組合物,進一步優選所述的藥物組合物為口服制劑。所述的改善IGT患者糖耐量的藥物組合物,再進一步優選所述的藥物組合物為口服液、片劑、顆粒劑或膠囊。本專利技術的藥物組合物制備成口服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稱取處方量的上述中藥材,置于夾層鍋內混合均勻,加水漫過藥面2cm,浸泡10分鐘,加熱煮沸l_2h,冷卻后過濾,濾渣再加水適量后加熱煮沸l_2h,再過濾,將兩次濾液合并;然后將濾渣加70%乙醇至漫過藥面Icm后浸泡3h,壓榨過濾,與上述濾液合并得混合濾液;再將混合濾液加熱回流至無醇味,濃縮至Iml藥液中含原生藥5g,放冷卻后過濾,每瓶灌裝25mL,封口,100°C流通蒸汽滅菌30min,得中藥口服液。根據中醫藥史料記載,上述中藥材的藥理活性如下知母清熱瀉火,生津潤燥。主治溫熱病、高熱煩渴、咳嗽氣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熱、虛煩不眠、消渴淋池。選用單子葉植物百合科Liliaceae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莖。薤白選用百合科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ge.的干燥鱗莖,夏、秋二季采挖,洗凈,除去須根,蒸透或置沸水中燙透,曬干。具有通陽散結,行氣導滯的功效。用于胸痹疼痛,痰飲咳喘,泄痢后重。仙鶴草收斂止血,止痢,殺蟲。廣泛用于各種出血之證,例如吐血、尿血、便血、 崩漏、咯血、衄血,赤白痢疾,勞傷脫力,癰腫,跌打,創傷出血等證。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疔瘡腫毒,乳癰,瘰癘,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濕熱黃疸,熱淋潘痛。選自干燥蒲公英的全草。荔枝核行氣散結,祛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睪丸腫痛。選用無患子科植物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的干燥成熟種子。酸棗仁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選用鼠李科植物酸率z iziphus psinosa Hu的干燥成熟種子。苦瓜具有清熱祛暑、明目解毒、降壓降糖、利尿涼血、解勞清心、益氣壯陽之功效。 主治中暑、暑熱煩渴、暑癤、痱子過多、痢疾、瘡腫、結膜炎、目赤腫痛、癰腫丹毒、燒燙傷、少尿等病癥。選用葫蘆科植物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的果實。通過臨床試驗研究發現,本專利技術的藥物組合物可以顯著改善糖耐量降低患者的空腹或餐后血糖水平,防治糖耐量降低患者進展為糖尿病患者。具體實施方式以下是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作描述,但是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凡是不背離本專利技術構思的改變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實施例1處方知母100克、薤白100克、仙鶴草180克、蒲公英180克、荔枝核80克、酸棗仁80 克、苦瓜500克。制備方法稱取處方量的上述中藥材,置于夾層鍋內混合均勻,加水漫過藥面 2cm,浸泡10分鐘,加熱煮沸l_2h,冷卻后過濾,濾渣再加水適量后加熱煮沸l_2h,再過濾, 將兩次濾液合并;然后將濾渣加70%乙醇至漫過藥面Icm后浸泡3h,壓榨過濾, 與上述濾液合并得混合濾液;再將混合濾液加熱回流至無醇味,濃縮至Iml藥液中含原生藥5g,放冷卻后過濾,每瓶灌裝25mL,封口,100°C流通蒸汽滅菌30min,得中藥口服液。實施例2處方知母130克、薤白80克、仙鶴草200克、蒲公英150克、荔枝核100克、酸棗仁80克、苦瓜600克。制備方法稱取處方量的上述中藥材,置于夾層鍋內混合均勻,加水漫過藥面 2cm,浸泡10分鐘,加熱煮沸l_2h,冷卻后過濾,濾渣再加水適量后加熱煮沸l_2h,再過濾, 將兩次濾液合并;然后將濾渣加70%乙醇至漫過藥面Icm后浸泡3h,壓榨過濾,與上述濾液合并得混合濾液;再將混合濾液加熱回流至無醇味,濃縮至Iml藥液中含原生藥5g,放冷卻后過濾,每瓶灌裝25mL,封口,100°C流通蒸汽滅菌30min,得中藥口服液。實施例3處方知母80克、薤白130克、仙鶴草150克、蒲公英150克、荔枝核100克、酸棗仁100 克、苦瓜500克。制備方法稱取處方量的上述中藥材,置于夾層鍋內混合均勻,加水漫過藥面 2cm,浸泡10分鐘,加熱煮沸l_2h,冷卻后過濾,濾渣再加水適量后加熱煮沸l_2h,再過濾, 將兩次濾液合并;然后將濾渣加70%乙醇至漫過藥面Icm后浸泡3h,壓榨過濾,與上述濾液合并得混合濾液;再將混合濾液加熱回流至無醇味,濃縮至Iml藥液中含原生藥5g,放冷卻后過濾,每瓶灌裝25mL,封口,100°C流通蒸汽滅菌30min,得中藥口服液。實施例4中藥口服液對糖耐量減低(IGT)患者糖耐量水平的影響研究57例IGT患者,年齡在38 62歲之間,并排除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及其它能引起血糖增高的疾病。所有IGT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診斷標準,即口服 75g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小時血糖彡7. 8臟01/1,且< 11. lmmol/L。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30例)和對照組(27例),治療前,患者清晨采空腹靜脈血I次后,行OGTT試驗,將75g葡萄糖溶于200mL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改善IGT患者糖耐量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知母8?13份、薤白8?13份、仙鶴草15?20份、蒲公英15?20份、荔枝核6?10份、酸棗仁6?10份、苦瓜40?60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改善IGT患者糖耐量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知母8-13份、薤白8-13份、仙鶴草15-20份、蒲公英15-20份、荔枝核6_10份、酸棗仁 6-10份、苦瓜40-60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IGT患者糖耐量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桂娟,
申請(專利權)人:崔合芳,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