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車輛的吸能盒用缺口的成型裝置。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車輛的吸能盒用缺口的成型裝置,包括:下固定板;上固定板,通過多個柱子設置在所述下固定板;芯材旋轉單元,設置在所述下固定板上的一側,用于有選擇地使套設有所述吸能盒的芯材旋轉;支承單元,通過移動模具有選擇地支承所述芯材的前端部下部,且與所述移動模具連接而設置在所述下固定板的另一側;及成型單元,同有選擇地加壓套設于所述芯材上的所述吸能盒而形成所述缺口的沖孔機連接,且設置在所述上固定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缺口成型裝置,更為詳細地涉及一種在吸能盒上成型缺口的車輛的吸能盒用缺口的成型裝置。
技術介紹
一般來說,車輛用保險杠系統是用于在車輛的低速碰撞時進行彈性變形而最大限度地減少車輛的物理損傷的構件。即,為了能夠在與其他車輛等碰撞時,吸收其沖擊能量,以保障乘車人的安全,同時最大限度地防止車體變形而設置在汽車前后方的緩沖裝置。圖1是常規的車輛用保險杠系統的分解立體圖。參照圖1,上述保險杠系統(常規的前保險杠系統)包括保險杠梁101,在車輛前方沿著車輛寬度方向安裝;能量吸收器103,配置在所述保險杠梁101的前方,用于吸收沖擊能量;保險杠蓋105,用于包覆所述保險杠梁101和所述能量吸收器103 ;以及吸能盒CB (crash box),用于連結所述保險杠梁101和前梁107。其中,所述吸能盒CB —般通過板111組裝于所述前梁107,且由中空閉口截面矩形管構成。因此,當由于碰撞而對車體傳遞沖擊能量時,首先是所述能量吸收器103被壓縮并吸收部分沖擊能量,而未被所述能量吸收器103吸收的剩余沖擊能量則通過其后方的保險杠梁101和所述吸能盒CB的變形而被吸收。其中,在上述最近的吸能盒`CB上如圖2所示形成有缺口 N,從而在沖擊能量傳遞時,沿著所述吸能盒CB的長度方向穩定地崩潰。然而,為了在所述吸能盒CB上形成所述缺口 N,以往技術伴隨著在沖壓線上額外地增加用于成型缺口的工序,或者操作人員直接執行鍛造加工等的低效率工作。S卩,在吸能盒CB由兩張鋼板構成的情況下,可通過沖壓工藝首先在每個板上成型缺口 N后,通過焊接組裝成吸能盒CB。然而,在吸能盒CB的材料為由鋁等一次性擠壓成型的閉口截面形狀的擠壓管材的情況下,難以用沖壓工藝進行成型,因此通過液壓成型工藝(Hydro forming)擴管成型而制造。然而,這種液壓成型工藝的模具制造費昂貴,還增加水洗(washing)、切割作業等后處理作業。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簡單地在由閉口截面管材形成的吸能盒上成型缺口的車輛的吸能盒用缺口的成型裝置。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所提供的車輛的吸能盒用缺口的成型裝置,可包括下固定板;上固定板,通過多個柱子設置在所述下固定板;芯材旋轉單元,設置在所述下固定板上的一側,用于有選擇地使套設有所述吸能盒的芯材旋轉;支承單元,通過移動模具有選擇地支承所述芯材的前端部下部,且與所述移動模具連接而設置在所述下固定板的另一側;及成型單元,同有選擇地加壓套設于所述芯材上的所述吸能盒而形成所述缺口的沖孔機連接,且設置在所述上固定板。此外,所述芯材旋轉單元可包括固定模具,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的上表面一側;及電動機,設置在所述固定模具的外側,且具有旋轉軸。所述芯材可結合于所述電動機的旋轉軸,且在外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缺口成型部。此外,所述電動機可由能夠控制旋轉速度及旋轉方向的伺服電動機構成。此外,所述支承單元可包括前進后退氣缸,所述前進后退氣缸設置在所述下固定板的側面,且具有和所述移動模具結合的前進后退氣缸桿。所述前進后退氣缸可由氣壓缸構成。所述移動模具可對應于所述芯材的前端部下側,可滑動地配置在所述下固定板的上表面。所述移動模具可包括導向面,傾斜形成而導向所述吸能盒;及凸輪面,傾斜形成而順利地插入于所述芯材的下部。所述成型單元可包括設置在所述上固定板的上表面且包含驅動氣缸桿的驅動氣缸,在所述上固定板上形成有供所述驅動氣缸桿貫穿的穿孔,所述沖孔機與所述驅動氣缸桿連接。所述沖孔機在其下表面可形成有第二缺口成型部。所述芯材的高度可以比所述吸能盒的高度低。所述驅動氣缸可由將液壓作為工作壓力的液壓缸構成。所述多個柱子可上下連接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固定板的各角部而設置。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所提供的車輛的吸能盒用缺口的成型裝置,可包括下固定板;上固定板,通過多個柱子設置在所述下固定板的上部,且形成有穿孔;固定模具,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的上表面一側;電動機,設置在所述固定模具的外側面,且具有旋轉軸;芯材,結合于所述電動機的旋轉軸,且在所述電動機的驅動下可旋轉,所述芯材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缺口成型部,所述芯材供所述吸能盒套設;前進后退氣缸,設置在所述下固定板的側面,且包含前進后退氣缸桿;移動模具,對應于所述芯材的前端部下側,可滑動地配置在所述下固定板的上表面,且與所述前進后退氣缸桿的前端結合而有選擇地支承所述芯材的下表面;驅動氣缸,設置在所述上固定板的上表面,包含插入于所述穿孔的驅動氣缸桿;及沖孔機,固定于所述驅動氣缸桿的前端,在下表面上形成有第二缺口成型部,且有選擇地加壓套設于所述芯材上的所述吸能盒而成型缺口。所述多個柱子可上下連接所述上固定板和所述下固定板的各角部而設置。所述芯材的高度可以比所述吸能盒的高度低。所述電動機可由能夠控制旋轉速度及旋轉方向的伺服電動機構成。所述移動模具可包括導向面,傾斜形成而導向所述吸能盒;及凸輪面,傾斜形成而順利地插入于所述芯材的下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能夠將吸能盒套設于芯材上,并使用沖孔機在吸能盒的外表面上加壓成型缺口。此外,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對包括吸能盒在內的擠壓管材等閉口截面管材,也能更換芯材和沖孔機而成型各種形狀的缺口。附圖說明圖1是常規車輛用保險杠系統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成型有缺口的常規吸能盒的立體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缺口成型裝置的立體圖。圖4和圖5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缺口成型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6是圖3中缺 口成型裝置的A-A向剖視圖。圖7是圖3中缺口成型裝置的B-B向剖視圖。圖8至圖14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缺口成型裝置在各步驟中的工作狀態圖。附圖標記說明1:缺口成型裝置3 :下固定板5:上固定板7 :柱子10:芯材旋轉單元11 :芯材13:固定模具15:電動機20 :支承單元21 :移動模具23 :前進后退氣缸25 :前進后退氣缸桿30 :成型單元31 :沖孔機33 :驅動氣缸35 :驅動氣缸桿CB:吸能盒N:缺口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而且,為了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省略了與說明無關的部分。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缺口成型裝置的立體圖,圖4和圖5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缺口成型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參照圖3至圖5,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缺口成型裝置I包括下固定板3、上固定板5、芯材旋轉單元10、支承單元20及成型單元30。所述下固定板3為板狀,設置在工作室的地板面上。此外,所述上固定板5通過四個柱子7設置在下固定板3上。此時,各柱子7上下連接上固定板5和下固定板3的各角部而設置。此外,所述芯材旋轉單元10設置在所述下固定板3上的一側,構成為能夠使套設有所述吸能盒CB的芯材11旋轉。參照圖6,上述芯材旋轉單元10包括固定在所述下固定板3的上表面一側的固定模具13和配置在所述固定模具13的外側的電動機15。此時,所述電動機15可由能夠控制旋轉速度及旋轉方向的伺服電動機構成,但并不局限于此。此外,在所述電動機15的旋轉軸17上設置有所述芯材11。其中,所述芯材11可形成為矩形塊形狀,且在其外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缺口成型部NI。 參照圖4及圖6,所述芯材11的高度H比為了成型缺口而投入的所述吸能盒CB的高度低,且所述芯材11的寬度W具有只能使所述吸能盒CB套設的富余大小。此外,參照圖4及圖7,所述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車輛的吸能盒用缺口的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固定板;上固定板,通過多個柱子設置在所述下固定板;芯材旋轉單元,設置在所述下固定板上的一側,用于有選擇地使套設有所述吸能盒的芯材旋轉;支承單元,通過移動模具有選擇地支承所述芯材的前端部下部,且與所述移動模具連接而設置在所述下固定板的另一側;及成型單元,同有選擇地加壓套設于所述芯材上的所述吸能盒而形成所述缺口的沖孔機連接,且設置在所述上固定板。
【技術特征摘要】
2011.10.17 KR 10-2011-01058321.一種車輛的吸能盒用缺口的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固定板; 上固定板,通過多個柱子設置在所述下固定板; 芯材旋轉單元,設置在所述下固定板上的一側,用于有選擇地使套設有所述吸能盒的芯材旋轉; 支承單元,通過移動模具有選擇地支承所述芯材的前端部下部,且與所述移動模具連接而設置在所述下固定板的另一側;及 成型單元,同有選擇地加壓套設于所述芯材上的所述吸能盒而形成所述缺口的沖孔機連接,且設置在所述上固定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的吸能盒用缺口的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旋轉單元包括 固定模具,固定于所述下固定板的上表面一側;及 電動機,設置在所述固定模具的外側,且具有旋轉軸。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的吸能盒用缺口的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結合于所述電動機的旋轉軸,且外表面上形成有第一缺口成型部。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的吸能盒用缺口的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機由能夠控制旋轉速度及旋轉方向的伺服電動機構成。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的吸能盒用缺口的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單元包括前進后退氣缸,所述前進后退氣缸設置在所述下固定板的側面,且具有和所述移動模具結合的氣缸桿。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輛的吸能盒用缺口的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進后退氣缸由氣壓缸構成。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輛的吸能盒用缺口的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模具對應于所述芯材的前端部下側,可滑動地配置在所述下固定板的上表面。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車輛的吸能盒用缺口的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模具包括 導向面,傾斜形成而導向所述吸能盒;及 凸輪面,傾斜形成而順利地插入于所述芯材的下部。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的吸能盒用缺口的成型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單元包括設置在所述上固定板的上表面且包含驅動氣缸桿的驅動氣缸, 在所述上固定板上形成有供所述驅動氣缸桿貫穿的穿孔, 所述沖孔機與所述驅動氣缸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文庸,河尚辰,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星宇HITECH,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