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活塞發動機動力輸出總成,屬于以往復式活塞發動機為動力裝置的直升機傳動系統領域,包括殼體、軸承蓋、輸出軸、膜片式離合器液壓分離機構的工作缸和帶輪。整體式殼體直接與發動機機體相連,殼體和軸承蓋通過前端軸承和后端軸承支撐輸出軸,由殼體和軸承蓋以及油封構成潤滑油儲油罐,輸出軸前端通過花鍵與膜片式離合器從動盤相連,輸出軸后端連接用于帶傳動的帶輪。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模塊化設計,整個航空活塞發動機動力輸出總成能夠用于具有相同安裝法蘭的多款航空活塞發動機,該總成無需額外支撐點和吊點,在直升機整個傳動系統的布局中較易布局。輸出軸軸承為油浴潤滑,可以傳遞較大的功率。膜片式離合器采用液壓分離機構,液壓油與軸承潤滑油選用同一種油料,使用和維護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航空活塞發動機動力輸出總成,具體地說,是關于以往復式活塞發動機為動力裝置的直升機,處于其傳動系統中發動機與主減速器之間的一種動力輸出裝置。
技術介紹
以航空活塞發動機為動力裝置的小型直升機傳動系統一般由發動機、主減速器、主旋翼軸、尾傳動軸、尾減速器、尾槳軸等組成。其中,發動機通過齒輪傳動或者帶傳動的方式將功率傳遞給主減速器。美國專利US2007/0262197 Al公開了一種輕型共軸式直升機,該直升機以航空活塞發動機為動力,發動機輸出功率通過離心式離合器和超越離合器單元后,經由一根傳動軸驅動帶輪。但是其傳動軸較長,支撐復雜,潤滑困難。德國專利DE3706379 Al公開了一種直升機動力輸出總成的支撐方式,該直升機的發動機與主減速器之間通過帶傳動方式傳遞功率。但是該方案帶傳動中主動帶輪和從動帶輪之間設計有支撐機構,結構笨重,發動機輸出軸和主動帶輪構成的動力輸出裝置未實現模塊化設計,通用性較差。傳統的以航空活塞發動機為動力裝置的小型直升機,其發動機動力輸出總成的傳動軸支撐軸承多采用脂潤滑或油浴潤滑,其離合器多采用離心式離合器和超越離合器串聯使用,未見膜片式離合器的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緊湊、通用性強、應用靈活、模塊化設計的航空活塞發動機動力輸出總成。本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是一種處于直升機傳動系統中往復式活塞發動機與主減速器之間的動力輸出裝置,含有殼體、軸承蓋、輸出軸、膜片式離合器液壓分離機構的工作缸和帶輪,其中殼體,是整體式的,前端經法蘭與所述往復式活塞發動機相連,后端與所述軸承蓋相連,所述殼體和軸承蓋構成一個潤滑油儲油罐,在所述殼體的上部,開有加注軸承潤滑油和安裝呼吸器的安裝孔,下部開有一個用于更換所述儲油罐內的軸承潤滑油和向航空活塞發動機動力輸出總成外即離體的所述膜片式離合器的液壓分離機構的液壓主缸補充潤滑油的放油口,還開有一個高壓油管的通過孔,以便所述液壓主缸通過該高壓油管向松套在所述輸出軸上的膜片式離合器液壓分離機構的工作缸輸送高壓油;輸出軸,前軸頸經由前端油封密封的前端軸承支撐在所述殼體的軸承孔內,后軸頸經由后端油封密封的后端軸承支撐在所述軸承蓋的軸承孔內,所述輸出軸的前端通過花鍵與所述膜片式離合器的從動盤相連,該輸出軸的后端連接有所述帶輪。膜片式離合器液壓分離機構所使用的液壓油與輸出軸的所述的前端軸承和后端軸承所使用的潤滑油是相同品種的油料。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采用模塊化設計,整個發動機動力輸出總成能夠用于具有相同安裝法蘭的多款航空活塞發動機,該總成無需額外支撐點和吊點,在直升機整個傳動系統的布局中較易布局。本專利技術的輸出軸軸承為油浴潤滑,可以傳遞較大的功率。本專利技術的膜片式離合器采用液壓分離機構,液壓油與軸承潤滑油選用同一種油料,使用和維護方便。動力輸出端采用帶傳動的方式,布置靈活,可以選用V帶、同步帶、平帶等形式的帶輪傳動。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航空活塞發動機動力輸出總成的整體示意圖;圖2為航空活塞發動機動力輸出總成的主視圖;圖3為航空活塞發動機動力輸出總成的右視圖;圖4為航空活塞發動機動力輸出總成的內部結構圖;圖5為以電動推桿控制膜片式離合器液壓主缸的一種實施方案不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航空活塞發動機動力輸出總成,包括殼體1、軸承蓋3、輸出軸7、膜片式離合器液壓分離機構的工作缸6、帶輪4,整體式殼體直接與發動機機體相連,殼體和軸承蓋通過前端軸承10和后端軸承11支撐輸出軸,由殼體I和軸承蓋3以及油封構成潤滑油儲油罐,輸出軸前端通過花鍵與膜片式離合器從動盤相連,輸出軸后端連接用于帶傳動的帶輪4。殼體I通過法蘭8與發動機機體相連,殼體I無需其它支撐點和吊點。輸出軸7通過前端軸承10、后端軸承11支撐于殼體I和軸承蓋3上。輸出軸7的前端軸承10和后端軸承11采用油浴潤滑,殼體1、軸承蓋3、前端油封13、后端油封12構成儲油罐,呼吸器2安裝于殼體I上,位于儲油罐垂直正上方,用于保證儲油罐內外氣壓平衡,同時可以通過呼吸器2的安裝孔加注軸承潤滑油,放油口 5開于殼體I上,位于儲油罐垂直正下方,用于更換軸承潤滑油和在工作過程中向膜片式離合器液壓分離機構的液壓主缸14補充潤滑油。膜片式離合器液壓分離機構所使用的液壓油與輸出軸7的前端軸承10和后端軸承11所使用的潤滑油為同一種油料,均使用軸承潤滑油。膜片式離合器液壓分離機構的液壓主缸14通過高壓油管9向膜片式離合器液壓分離機構的工作缸6輸送高壓油,放油口 5通過油管向膜片式離合器液壓分離機構的液壓主缸14補充潤滑油或將多余的潤滑油重新輸送回由殼體1、軸承蓋3、前端油封13、后端油封12構成的儲油罐。輸出軸7前端通過花鍵與膜片式離合器從動盤相連,輸出軸7后端連接有帶輪4。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f圖4所示,一種航空活塞發動機動力輸出總成,其主要包括殼體1、軸承蓋3、輸出軸7、膜片式離合器液壓分離機構的工作缸6和帶輪4等。所述殼體I通過法蘭8與航空活塞發動機機體相連,航空活塞發動機的輸出功率通過曲軸、飛輪、膜片式離合器從動盤并傳遞至輸出軸7,輸出軸7直接驅動帶輪4,帶輪4通過帶傳動的方式將動力傳遞給直升機主減速器輸入軸或者通過帶傳動減速之后直接驅動主旋翼軸。帶輪4的形式可以根據具體需要,選用V帶、同步帶、平帶等形式的帶輪傳動。如圖5所示,是本專利技術的一種以電動推桿15控制膜片式離合器液壓分離機構的液壓主缸14的一種實施方案,電動推桿15接收膜片式離合器分離或者結合的控制指令,并控制膜片式離合器液壓分離機構的液壓主缸14做出相應動作,高壓油通過高壓油管9控制膜片式離合器液壓分離機構的工作缸6做出相應動作,控制膜片式離合器分離或者結合。由殼體1、軸承蓋3、前端油封13、后端油封12構成的軸承潤滑油儲油罐通過放油口 5與膜片式離合器液壓分離機構的液壓主缸14連通。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案對本專利技術所作的進一步說明,不能認定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專利技術所述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航空活塞發動機動力輸出總成,其特征在于,是一種處于直升機傳動系統中往復式活塞發動機與主減速器之間的動力輸出裝置,含有殼體、軸承蓋、輸出軸、膜片式離合器液壓分離機構的工作缸和帶輪,其中:殼體,是整體式的,前端經法蘭與所述往復式活塞發動機相連,后端與所述軸承蓋相連,所述殼體和軸承蓋構成一個潤滑油儲油罐,在所述殼體的上部,開有加注軸承潤滑油和安裝呼吸器的安裝孔,下部開有一個用于更換所述儲油罐內的軸承潤滑油和向航空活塞發動機動力輸出總成外即離體的所述膜片式離合器的液壓分離機構的液壓主缸補充潤滑油的放油口,還開有一個高壓油管的通過孔,以便所述液壓主缸通過該高壓油管向松套在所述輸出軸上的膜片式離合器液壓分離機構的工作缸輸送高壓油,輸出軸,前軸頸經由前端油封密封的前端軸承支撐在所述殼體的軸承孔內,后軸頸經由后端油封密封的后端軸承支撐在所述軸承蓋的軸承孔內,所述輸出軸的前端通過花鍵與所述膜片式離合器的從動盤相連,該輸出軸的后端連接有所述帶輪。
【技術特征摘要】
1.航空活塞發動機動力輸出總成,其特征在于,是ー種處于直升機傳動系統中往復式活塞發動機與主減速器之間的動カ輸出裝置,含有殼體、軸承蓋、輸出軸、膜片式離合器液壓分離機構的工作缸和帶輪,其中 殼體,是整體式的,前端經法蘭與所述往復式活塞發動機相連,后端與所述軸承蓋相連,所述殼體和軸承蓋構成ー個潤滑油儲油罐,在所述殼體的上部,開有加注軸承潤滑油和安裝呼吸器的安裝孔,下部開有ー個用于更換所述儲油罐內的軸承潤滑油和向航空活塞發動機動力輸出總成外即離體的所述膜片式離合器的液壓分離機構的液壓主缸補充潤滑油的放油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光爍,周明,
申請(專利權)人:清華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