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垃圾壓縮設備,包括用于容置垃圾的擠壓腔,擠壓腔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壓縮垃圾的推壓機構,擠壓腔的另一端設置有可自由關閉和開啟的閘門,所述的擠壓腔為圓形或橢圓形的管狀腔。通過將擠壓腔設置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管狀腔,這樣在推壓機構對垃圾進行壓縮時,構成擠壓腔的管體就不會出現局部的應力集中,提高擠壓腔承受壓縮的能力,這樣就可通過增加推壓機構的壓縮力來提高垃圾的壓縮比,使得壓縮后的垃圾中水分少和減小垃圾填埋場的負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垃圾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垃圾壓縮設備。
技術介紹
目前,垃圾處理中所用的壓縮設備主要有立式和臥式兩種,分別包括用于容置垃圾的擠壓腔,擠壓腔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壓縮垃圾的推壓機構,擠壓腔的另一端設置有可自由關閉和開啟的閘門,閘門關閉時,閘門與擠壓腔形成一個開口朝向推壓機構的桶型腔室,啟動推壓機構使得壓頭向桶型腔室內運動從而將垃圾壓縮成塊,垃圾壓縮完成后,打開閘門壓頭即可將壓縮好的垃圾推卸下來,然后再次進料,如此反復對垃圾進行連續壓縮。但是,目前所應用的擠壓腔多為四塊板體焊接而成的管體、延其徑向的截面都為矩形或接近于矩形,如附圖1所示,因此,在壓頭壓縮垃圾時,焊接的四拐角部容易出現應力集中,使得擠壓腔無法承受高強度的壓縮力,因此垃圾的壓縮比低,垃圾中的污水不能徹底的被壓縮排出,進而使得垃圾轉運車在輸送過程中就會出現污水滴漏的問題,造成二次污染,同時也增加了垃圾填埋場的負荷。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垃圾壓縮設備,其擠壓腔可承受高強度的壓縮力,增加垃圾的壓縮比。其采取的方案為一種垃圾壓縮設備,包括用于容置垃圾的擠壓腔,擠壓腔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壓縮垃圾的推壓機構,擠壓腔的另一端設置有可自由關閉和開啟的閘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擠壓腔為圓形或橢圓形的管狀腔。本申請中,通過將擠壓腔設置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管狀腔,這樣在推壓機構對垃圾進行壓縮時,構成擠壓腔的管體就不會出現局部的應力集中,提高擠壓腔承受壓縮的能力,這樣就可通過增加推壓機構的壓縮力來提高垃圾的壓縮比,使得壓縮后的垃圾中水分少和減小垃圾填埋場的負荷。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垃圾壓縮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圖2、3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構成擠壓腔的圓形管體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3的局部B-B剖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1的A-A剖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的C處放大結構示意圖;圖8為閘門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專利技術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較大壓縮比的垃圾壓縮設備,其采取的方案如圖1、2所示,該垃圾壓縮設備,包括用于容置垃圾的擠壓腔11,擠壓腔11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壓縮垃圾的推壓機構20,擠壓腔11的另一端設置有可自由關閉和開啟的閘門31,所述的擠壓腔11為圓形或橢圓形的管狀腔。這樣在高強度壓縮力對垃圾進行壓縮時,構成擠壓腔11的管體的各個方向受力均勻,不會出現局部應力集中使得管體破裂。通過上述方案的改進,可提高垃圾壓縮比2 3倍以上,大幅度提高垃圾壓縮的效率和轉運效率,同時消除因垃圾壓縮脫水不夠在轉運過程中出現污水滴漏的問題,防止二次污染。這里的徑向方向也垂直于推壓機構20上壓頭21的移動方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為防止壓頭21與擠壓腔11的內周壁直接接觸摩擦,因此壓頭21的外周壁與擠壓腔11的內周壁之間需設置有一定的間隙,而壓頭21和擠壓腔11均通過板件焊接構成,因此制造精度不易保證,使得兩者之間的間隙容易出現過大,這樣,在壓頭21進行往復壓縮時,就會拖帶垃圾,因此本申請進一步的方案為,如圖5所示,所述推壓機構20包括壓頭21和推動壓頭21往復運動的活塞桿22,所述壓頭21的外周壁上設置有對壓頭21的外周壁面與擠壓腔11內壁面之間的縫隙進行密封的橡膠圈211。這樣通過在壓頭21的外周壁上設置不同尺寸大小的橡膠圈211防止因加工精度不高使得兩者之間的間隙過大,防止壓頭21進行往復壓縮時拖帶垃圾。由于立式垃圾壓縮設備的進料口和推壓機構均位于擠壓腔11的同一端口處,因此垃圾的上料速率低,不能連續的進行定量上料,因此本申請中更進一步的方案為,如圖1、2、4、5所示,所述的擠壓腔11呈臥式布置,構成推壓機構20的活塞桿22軸線位于壓頭21軸線的下側,所述壓頭21的下部設置有摩擦塊23,摩擦塊23延伸至壓頭21外周布置。所述擠壓腔11包括前、中、后三段,擠壓腔11前段的上側設置有與擠壓腔11相連通用于向擠壓腔11內投放垃圾的進料斗12。通過將擠壓腔11設置成臥式布置,在擠壓腔11前段的上側設置進料斗12,這樣在對擠壓腔11進行進料時就不會與推壓機構20的壓縮動作發生干擾,從而對擠壓腔11進行連續定量的投料。垃圾被投至擠壓腔11內時,堆積在進料斗12的下側,由于垃圾重力壓縮的作用,因此使得位于擠壓腔11底部的垃圾的密度相對較大、擠壓腔12上側的垃圾密度相對較小,這樣在壓頭21推動垃圾對其進行壓縮時,壓頭21就會出現受力不均,使得壓頭21與活塞桿22受額外彎矩作用,影響推壓機構20的正常運行。因此本申請中采用將活塞桿22軸線設置的較低于壓頭21的軸線,即附圖5中的軸線a高度小于軸線b的高度,使得壓頭21進行壓縮時其上的壓力分布與垃圾堆放的密度相一致,壓頭21只受軸向方向的力作用,避免受彎矩損壞的現象發生。由于壓頭21固定在活塞桿22的懸置端,因此擠壓腔11呈臥式布置時,壓頭21的下部就會與擠壓腔11的內周壁之間相接觸,這樣在壓頭21進行往復的壓縮運動時就會與內周壁之間不斷發生摩擦,因此,通常需要采用高強度耐磨材料來制造擠壓腔11以延長壓縮設備的使用壽命,這樣就使得垃圾壓縮設備的成本較高。在本專利技術中,采用在壓頭11的下部設置摩擦塊23且摩擦塊23延伸至壓頭21外周布置,摩擦塊23起到隔離壓頭11外周壁和擠壓腔11內周壁的作用,避免壓頭11在往復進行壓縮垃圾時直接與擠壓腔11內周壁進行摩擦,進而降低對擠壓腔11內周壁的摩擦作用,降低擠壓腔11制造用材的要求和延長壓縮設備的使用壽命,更為具體的操作為,壓頭21的外周壁上沿其周向開設有卡槽,卡槽沿壓頭21的軸向呈間隔狀布置,所述的橡膠圈211卡設在卡槽內,所述壓頭21靠近推壓機構20 —側的端面邊緣處間隔設置摩擦塊23,所述的摩擦塊23通過連接件與壓頭21相固接。所述的連接件實際上就是一塊壓板,摩擦塊23可采用尼龍材料構成,通過螺釘和墊片固定在壓頭21的下側端面邊緣處。在具體操作時,壓頭21也位于擠壓腔11前段,進料斗12位于壓頭21和集水槽13之間,可通過在擠壓腔11前段的側壁上開設一較大的空缺部用于進料斗12與擠壓腔11相連通。保證對垃圾進行有效的壓縮處理,快速排除壓縮出的污水和氣體是關鍵,因此本申請更進一步的方案為,如圖6、7、8所示,擠壓腔11中段的下側設置有收集壓縮時產生的污水的集水槽13,擠壓腔11通過其中段周壁上開設排水孔111與集水槽13槽腔相連通,擠壓腔11后段上部的周壁上開設有用于固定閘板31的卡口 14,所述卡口 14在擠壓腔11周壁上所呈的弧形弧度大于或等于180°。所述的集水槽13與擠壓腔11的外周壁固接為一體,集水槽13的槽壁板131中部向集水槽13內側延伸設置有擋水板132,擋水板132上側的槽壁板131板面上開設排氣孔133,位于擋水板132下側的擠壓腔11周壁上均勻開設排水孔111。通過上述設置的集水槽13、排水孔111以及排氣孔133,可以迅速的將壓縮出的污水收集,使得垃圾被壓縮的更加致密,避免垃圾轉運過程中出現污水滴漏和二次污染。由于壓縮設備在運行時的震動或其他效應,因此設置擋水板132防止污水從排氣孔133中濺出。具體操作時,所述的擠壓腔11為一圓形管體Ila的內腔,圓形管體Ila和推壓機構20均固定在機架10上,推壓機構20的上方設置有用于隔擋下落垃圾的擋棚24,擠壓腔11后段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垃圾壓縮設備,包括用于容置垃圾的擠壓腔(11),擠壓腔(11)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壓縮垃圾的推壓機構(20),擠壓腔(11)的另一端設置有可自由關閉和開啟的閘門(3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擠壓腔(11)為圓形或橢圓形的管狀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垃圾壓縮設備,包括用于容置垃圾的擠壓腔(11),擠壓腔(11)的一端設置有用于壓縮垃圾的推壓機構(20),擠壓腔(11)的另一端設置有可自由關閉和開啟的閘門(3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擠壓腔(11)為圓形或橢圓形的管狀腔。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壓縮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壓機構(20)包括壓頭(21)和推動壓頭(21)往復運動的活塞桿(22),所述壓頭(21)的外周壁上設置有對壓頭(21)的外周壁面與擠壓腔(111)內壁面之間的縫隙進行密封的橡膠圈(211)。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垃圾壓縮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擠壓腔(11)呈臥式布置,構成推壓機構(20)的活塞桿(22)軸線位于壓頭(21)軸線的下側,所述壓頭(21)的下部設置有摩擦塊(23),摩擦塊(23)延伸至壓頭(21)外周布置;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壓縮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擠壓腔(11)包括前、中、后三段,擠壓腔(11)前段的上側設置有與擠壓腔(11)相連通用于向擠壓腔(11)內投放垃圾的進料斗(12),擠壓腔(11)中段的下側設置有收集壓縮時產生的污水的集水槽(13),擠壓腔(11)通過其中段周壁上開設排水孔(111)與集水槽(13)槽腔相連通,擠壓腔(11)后段上部的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傳華,費杰,馬金寧,
申請(專利權)人:合肥市勁旅環衛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