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揭示了一種石欄桿及其制作安裝工藝,該石欄桿為由兩塊以上分塊的石料構件裝接而成,石料構件之間的相裝接處設有大小及形狀相匹配的榫組件,包括設于一側石料構件的孔眼中的剛性榫頭和設于相對接另一側石料構件本身的榫眼,所有石料構件分別加工成型并通過榫組件裝接成一體的石欄桿。本發明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應用實施,較之于傳統石欄桿的制作安裝工藝具有顯著的效果:通過拆分加工后組裝,降低了對石質材料的取材要求,有利于節省石料;局部又可采用機械化加工,便于規模化作業制作;同時運輸方便,極大地提高了石欄桿作為園林古建的制作安裝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園林古建筑制作工藝,尤其涉及其中石欄桿的一種非整石加工的制作安裝工藝。
技術介紹
如圖1所不,是園林古建筑中傳統常見的石欄桿。圖不可見該石欄桿為整石加工而成,僅從形狀和功能上可劃分為扶手部、欄板部和拖泥部。但傳統制法一般多采用整石鑿空,在中部作花瓶撐,上部為扶手,下部欄板鑿方宕,兩旁輔以石柱并橫向接續。但采用該種石欄桿制作安裝工藝,其整石制作的缺點較多,例如a、石料塊面較大,材料價格大,一般多需人工開采的石料;b、制作難度大,生產效力低,大部分采用人工制作;c、由于石欄桿體量大、份量重,運輸、安裝不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石欄桿及其制作安裝工藝,解決園林古建中石質建筑物或石質景觀便于制作、運輸、安裝的問題。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將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一種石欄桿,自上而下具有扶手部、欄板部和拖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欄桿為由兩塊以上分塊的石料構件裝接而成,石料構件之間的相裝接處設有大小及形狀相匹配的榫組件,包括設于一側石料構件的孔眼中的剛性榫頭和設于相對接另一側石料構件本身的榫眼,所有石料構件通過榫組件裝接成一體的石欄桿。進一步地,所述榫組件為內藏式結構。進一步地,所述孔眼的大小滿足孔眼的內壁至剛性榫頭的外壁間距2mm 6臟,所述剛性榫頭深入孔眼的深度為30mm 50mm。進一步地,所述石料構件設有用于示意剛性榫頭設置位置的定位線。進一步地,所述石料構件之間或石料構件的孔眼與剛性榫頭之間填設有石材膠。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還將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一種石欄桿的制作安裝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1、根據石欄桿的整體外形構造將石欄桿分成兩塊以上的石料構件,并根據預設的形狀、花型分別加工;I1、根據兩塊以上的石料構件裝接對應關系,在兩相對的石料構件上分別加工形成孔眼和榫眼,并將剛性榫頭置于孔眼之中,采用石材膠封固;II1、待剛性榫頭與石料構件牢結后,將石欄桿的全部石料構件包裝、運輸至現場并自下而上安裝成一體,并在石料構件之間填設石材膠固封。進一步地,所述石欄桿具有扶手部、欄板部和拖泥部,將石欄桿分為相獨立的三個石料構件分別加工,在每個石料構件的兩相對接面設置榫組件。進一步地,所述石欄桿具有欄板部、拖泥部和花型鏤空的扶手部,根據扶手部的外形構造將石欄桿分為相獨立的三個以上石料構件分別加工,在每個石料構件的兩相對接面設置榫組件。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應用實施,較之于傳統石欄桿的制作安裝工藝其效果顯著通過拆分加工后組裝,降低了對石質材料的取材要求,有利于節省石料;局部又可采用機械化加工,便于規模化作業制作;同時運輸方便,極大地提高了石欄桿作為園林古建的制作安裝效率。附圖說明圖1是傳統整石加工石欄桿的外觀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石欄桿分三部分加工制作的實施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石欄桿分七部分加工制作的實施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針對傳統石欄桿采用整石加工成型的諸多弊端,出于提高制作安裝效率和避免石料資源破壞性開采等問題,創新提出了一種石欄桿及其制作安裝工藝,采用對石欄桿分塊化加工,解決園林古建中石質建筑物或石質景觀便于制作、運輸、安裝的問題。從本專利技術石欄桿的結構來看,該石欄桿為根據石欄桿的整體外形構造將石欄桿分成兩塊以上的石料構件,并該些分塊的石料構件裝接而成,石料構件之間的相裝接處設有大小及形狀相匹配的榫組件,包括設于一側石料構件的孔眼中的剛性榫頭和設于相對接另一側石料構件本身的榫眼,所有石料構件在完成分別加工制作后通過榫組件裝接成一體的石欄桿。并且從安裝后的成品石欄桿來看,該榫組件為內藏式結構。上述方案還可進行優化設計,例如該孔眼的大小滿足孔眼的內壁至剛性榫頭的外壁間距2mm 6mm,以便于填充石材膠將剛性榫頭固定其中;而該剛性榫頭深入孔眼的深度為 30mm 50mm。從本專利技術石欄桿的制作安裝工藝分步驟來看主要包括1、根據石欄桿的整體外形構造將石欄桿分成兩塊以上的石料構件,并根據預設的形狀、花型分別加工;I1、根據兩塊以上的石料構件裝接對應關系,在兩相對的石料構件上分別加工形成孔眼和榫眼,并將剛性榫頭置于孔眼之中,采用石材膠封固;111、待剛性榫頭與石料構件牢結后,將石欄桿的全部石料構件包裝、運輸至現場并自下而上安裝成一體,并在石料構件之間填設石材膠固封。上述方案也可進行優化設計,即為使完成安裝后的石欄桿整體外形美觀,無明顯位置或形狀的誤差,可在該石料構件設有用于示意剛性榫頭設置位置的定位線。根據石欄桿的整體構造及尺寸要求,加以計算并考慮合理的誤差,以此為基礎加工榫頭設置所需的孔眼,這是對石欄桿制作品質的一種追求。此外,對于石料構件的孔眼與剛性榫頭之間的縫隙,可以填設石材膠對榫頭進行緊固措施。以下便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述,以使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實施例一如圖2本專利技術石欄桿分三部分加工制作的實施示意圖所示,據圖石欄桿的整體外形構造將石欄桿分成三塊石料構件,分別為上部的扶手部1、中部的欄板部2和下部的拖泥部3。實際應用中欄板部2和拖泥部3可不必劃分,即將石欄桿分成兩塊石料構件即可。制法上,首先按石欄桿的設計圖紙配料,即用切割機加工好所需的規格石料;另外還需準備石材膠和榫頭,通常情況下榫頭可選但不限于f 12的不銹鋼圓榫4。如前所述,在石料構件上設置用于示意剛性榫頭設置位置的定位線,用挖孔機打孔眼,并安裝每塊石料構件底部的榫頭(在上下二塊石料構件的結合處,較隱蔽位置設# 12的不銹鋼圓榫4。孔眼較榫頭外周大每邊3mm 6mm (即孔眼的內壁至剛性榫頭的外壁間形成3mm 6mm的罅隙),不銹鋼圓榫4深入石料構件30mm 50mm,榫頭安裝位置應準確,結合要牢固。在對接側的石料構件上設置對應的榫眼5。待石料構件底部的榫頭結合牢固后包裝、運輸至現場,再自下而上安裝,用石材膠封邊即可。實施例二 如圖3本專利技術石欄桿分七部分加工制作的實施示意圖所示,據圖石欄桿的整體外形構造將石欄桿先分成三塊石料構件,分別為上部的扶手部1、中部的欄板部2和下部的拖泥部3。再將扶手部I按扶手11、墊石15、花瓶撐13、半花瓶側住12、14等進一步分割成多塊石料構件。制法與安裝上與實施例相似,茲不予贅述。本實施例對扶手部劃分多塊石料構件的好處便更明顯了。除了省工省料,安裝輕便外,一榀欄桿可多人制作或機械批量加工,且不受角度、空間的限制,縮短工期。通過以上兩個實施例的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較之于傳統石欄桿的制作安裝工藝的優點便顯而易見通過拆分加工后組裝,降低了對石質材料的取材要求,有利于節省石料;局部又可采用機械化加工,便于規模化作業制作;同時運輸方便,極大地提高了石欄桿作為園林古建的制作安裝效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石欄桿,自上而下具有扶手部、欄板部和拖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欄桿為由兩塊以上分塊的石料構件裝接而成,石料構件之間的相裝接處設有大小及形狀相匹配的榫組件,包括設于一側石料構件的孔眼中的剛性榫頭和設于相對接另一側石料構件本身的榫眼,所有石料構件通過榫組件裝接成一體的石欄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石欄桿,自上而下具有扶手部、欄板部和拖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欄桿為由兩塊以上分塊的石料構件裝接而成,石料構件之間的相裝接處設有大小及形狀相匹配的榫組件,包括設于一側石料構件的孔眼中的剛性榫頭和設于相對接另一側石料構件本身的榫目艮,所有石料構件通過榫組件裝接成一體的石欄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石欄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榫組件為內藏式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石欄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眼的大小滿足孔眼的內壁至剛性榫頭的外壁間距2mm 6mm,所述剛性榫頭深入孔眼的深度為30mm 50mm。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石欄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料構件設有用于示意剛性榫頭設置位置的定位線。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石欄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料構件之間或石料構件的孔眼與剛性榫頭之間填設有石材膠。6.一種石欄桿的制作安裝工藝,其特征在于包...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益,張喜平,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園林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