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稠油屈服值與溫度關系的測定方法,包括:(a)提取稠油樣品備用;(b)稱取一定量的稠油樣品置于反應容器中;(c)進行水浴加熱,并在加熱溶解的過程中,每隔一定時間,通過溫度計和流變儀對稠油進行測試,并記錄數(shù)據(jù);(d)通過測試數(shù)據(jù),繪制出曲線圖,從而分析出稠油屈服值與溫度之間的關系。本發(fā)明專利技術能快速測試出稠油屈服值與溫度的關系,且測試精度高,測試成本低,為稠油的開采提供了數(shù)據(jù)支持。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
技術介紹
隨著常規(guī)石油的可供利用量日益減少,重油正在成為下世紀人類的重要能源。經過20多年的努力,全球重油工業(yè)有著比常規(guī)油更快的發(fā)展速度,稠油、浙青砂的年產量由2000萬噸上升到近億噸,其重要性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稠油油藏開采的困難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稠油的粘度高,稠油在油層中的滲流阻力大,使得稠油不能從油藏流入井底;另一方面即使在油藏條件下,稠油能夠流入井底,但在垂直舉升的過程中,由于稠油在井筒中脫氣和散熱降溫等因素的影響,使得稠油的粘度進一步增大,嚴重影響地層流體在井筒中的流動和油井生產設備的正常工作。在石油需求強勁,油價高漲,常規(guī)稠油產量下降的背景下,石油工業(yè)在全球許多地方的重點正轉向稠油開采。全球石油·資源大概是9 13萬億桶(1. 4 2.1萬億立方米),常規(guī)稠油只占其中的30%,其余都是稠油,超稠油和浙青。稠油及浙青砂資源是世界上的重要能源,目前全球可采儲量約4000億噸,是常規(guī)稠油可采儲量1500億噸的2. 7倍。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目前世界上已探明的重油資源主要集中在委內瑞拉、前蘇聯(lián)、美國及加拿大等國。委內瑞拉東北部的Orinoco重油帶核實地質儲量達3000億噸以上。美國重油資源的一半分布在加里福尼亞,地質儲量近400億噸,其余的一半分布于中部大陸。加拿大的重油資源主要分布在阿爾伯達省的阿薩巴斯卡、冷湖、維巴斯卡和匹斯河等四個主要沉積礦藏中,地質儲量近1500億噸。前蘇聯(lián)的重油資源主要分布于西西伯利亞盆地的巴塞諾夫約200余億噸,包括中國在內的其它國家也有著極其豐富的稠油資源。這些重油資源的總地質儲量總計達6000余億噸,而世界上常規(guī)石油的探明地質儲量3600億噸,其可采儲量僅為900億噸。我國已發(fā)現(xiàn)的稠油資源量也很豐富,發(fā)現(xiàn)的稠油油田己有20余個,分布在遼河、勝利、新疆、大港、吉林等地區(qū),預計中國重油浙青資源量可達300X108t以上。我國稠油(高粘度重質稠油,粘度在O.1Pa · s以上)資源分布很廣,地質儲量達164X108t,其中陸地稠油約占石油總資源的20%以上。稠油突出的特點是浙青質、膠質含量較高。膠質、浙青質含量較高的稠油產量約占稠油總產量的 %。近幾年在大慶油田、河南、內蒙二連地區(qū)已發(fā)現(xiàn)重要的稠油油藏;在江漢油田、安微、四川西北部等地區(qū)也發(fā)現(xiàn)稠油資源。已探明的及控制的稠油油藏地質儲量已超過全國普通稀油儲量,預計今后還會有新的增長。在中國石油的探明儲量中,普通稠油占74. 7 %,特稠油占14. 4 %,超稠油占10. 9%。目前世界各國對高粘稠油的開采主要依靠傳統(tǒng)的熱力方法,即蒸汽吞吐和蒸汽驅。我國大多數(shù)采用蒸汽吞吐和井筒摻稀油的配套技術進行采油。這種方法不僅消耗大量的燃料,而且還消耗大量的稀油,從而大大地增加了采油成本。有文獻報道可用乳化降粘法開采稠油,這一方法是將表面活性劑水溶液注到井下,使高粘度的稠油轉變?yōu)榈驼扯鹊乃腿闋钜翰沙觥H榛嫡秤捎谄浣嫡陈矢摺⒊杀镜汀⒁子诓僮鞯奶攸c,目前在國內外油田均有使用。但是目前使用的乳化降粘劑,只具備單一的耐溫或抗礦鹽性能,即耐溫又抗礦鹽的乳化降粘劑的研發(fā)還很少。屈服值是流變性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反應了流體塑性的大小,表明流體具有一定固體的性質。當流體經受的剪切應力小于Ttl時,流體只發(fā)生有限的塑性形變而不能流動。只有當流體經受的剪切應力大于^時,流體才能發(fā)生連續(xù)的無限的形變即流動。當原油在管內流動或在地下滲流時,屈服應力值的大小直接反映原油在一定溫度條件下,由變形到流動時的一個條件。當原油在驅動壓力大于靜極限剪切應力時才開始流動,這種原油需要一個啟動壓力。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該測試方法能快速測試出稠油屈服值與溫度的關系,且測試精度高,測試成本低,為稠油的開采提供了數(shù)據(jù)支持。本專利技術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包括以下步驟(a)提取稠油樣品備用;(b)稱取一定量的稠油樣品置于反應容器中;(C)進行水浴加熱,并在加熱溶解的過程中,每隔一定時間,通過溫度計和流變儀對稠油進行測試,并記錄數(shù)據(jù); (d)通過測試數(shù)據(jù),繪制出曲線圖,從而分析出稠油屈服值與溫度之間的關系。所述步驟(b)中,稱取的稠油樣品的質量為10克。所述步驟(b)中,實驗容器為蒸餾燒瓶。所述步驟(C)中,流變儀為Haake Rheostress RS600流變儀。所述步驟(C)中,間隔時間為30分鐘。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能快速測試出稠油屈服值與溫度的關系,且測試精度高,測試成本低,為稠油的開采提供了數(shù)據(jù)支持。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稠油屈服值與溫度的關系曲線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不僅限于此。實施例本實施例涉及的,包括以下步驟(a)提取稠油樣品備用;(b)稱取一定量的稠油樣品置于反應容器中;(C)進行水浴加熱,并在加熱溶解的過程中,每隔一定時間,通過溫度計和流變儀對稠油進行測試,并記錄數(shù)據(jù);(d)通過測試數(shù)據(jù),繪制出曲線圖,從而分析出稠油屈服值與溫度之間的關系。所述步驟(b)中,稱取的稠油樣品的質量為10克。所述步驟(b)中,實驗容器為蒸餾燒瓶。所述步驟(C)中,流變儀為Haake Rheostress RS600流變儀。所述步驟(C)中,間隔時間為30分鐘。通過上述方法測得的數(shù)據(jù)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拐點溫度為50 60°C,當?shù)陀诖藴囟葧r屈服值較大,說明其網狀結構比較穩(wěn)固,不易形成游離結構,致使稠油在地下或井筒無法流動,不能正常生產;高于此溫度時,屈服應力值明顯下降,原油的流動性變好。因此,從稠油的粘溫關系,以及屈服值與溫度的關系考慮,注入更高質量(更高溫度、更高干度)的蒸汽,確保地層和井筒保持更高的溫度,對超稠油的開采更加重要。以上所述,僅是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專利技術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jù)本專利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稠油屈服值與溫度關系的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提取稠油樣品備用;(b)稱取一定量的稠油樣品置于反應容器中;(c)進行水浴加熱,并在加熱溶解的過程中,每隔一定時間,通過溫度計和流變儀對稠油進行測試,并記錄數(shù)據(jù);(d)通過測試數(shù)據(jù),繪制出曲線圖,從而分析出稠油屈服值與溫度之間的關系。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稠油屈服值與溫度關系的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提取稠油樣品備用; (b)稱取一定量的稠油樣品置于反應容器中; (C)進行水浴加熱,并在加熱溶解的過程中,每隔一定時間,通過溫度計和流變儀對稠油進行測試,并記錄數(shù)據(jù); (d)通過測試數(shù)據(jù),繪制出曲線圖,從而分析出稠油屈服值與溫度之間的關系。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稠油屈服值與溫度關系的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b...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寧程,
申請(專利權)人:寧程,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