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散熱模組及具有該散熱模組的投影機,用于對投影機的光源散熱,該散熱模組包含鼓風機及管道,該鼓風機具有出風口及入風口,該光源設置于該鼓風機的該出風口處;該管道連接于該鼓風機的該入風口,該管道的內壁設置有至少一擋板,用于使灰塵累積于該管道內;其中,當第一氣流進入該管道時,該第一氣流接觸該擋板后進入該入風口,該鼓風機從該出風口形成第二氣流,該第二氣流到達該光源處,從而冷卻該光源,該第二氣流的含塵量小于該第一氣流的含塵量。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散熱模組及具有該散熱模組的投影機,通過集塵管道內的擋板吸收空氣中的灰塵,以達到降低空氣含塵量的目的。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散熱模組及具有該散熱模組的投影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集塵管道的散熱模組及具有該散熱模組的投影機。
技術介紹
目前,對于有防塵及散熱需求的電子產品,因電子產品無法外加獨立的除塵設備,且在散熱的條件下無法密封,進入電子產品內部的空氣的含塵量較高,會損壞核心物件的性能。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散熱模組及具有該散熱模組的投影機,通過集塵管道內的擋板吸收空氣中的灰塵,以達到降低空氣含塵量的目的。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散熱模組,用于對投影機的光源散熱,該散熱模組包含鼓風機、管道,該鼓風機具有出風口及入風口,該光源設置于該鼓風機的該出風口處;該管道連接于該鼓風機的該入風口,該管道的內壁設置有至少一擋板,用于使灰塵累積于該管道內;其中,當第一氣流進入該管道時,該第一氣流接觸該擋板后進入該入風口,該鼓風機從該出風口形成第二氣流,該第二氣流到達該光源處,從而冷卻該光源,該第二氣流的含塵量小于該第一氣流的含塵量。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散熱模組包含復數個擋板,該復數個擋板交錯設置于該管道的該內壁處,使得該第一氣流可以通過該管道。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擋板具有迎風面,該第一氣流進入該管道后接觸該迎風面,該迎風面上設置有第一凹槽,該第一凹槽用于吸收該第一氣流中的該灰塵。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擋板具有迎風面,該第一氣流進入該管道后接觸該迎風面,該迎風面上設置有第一膠層,該第一膠層用于吸收該第一氣流中的該灰塵。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管道的該內壁上設置有第二凹槽,該第二凹槽用于吸收該第一氣流中的該灰塵。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管道的該內壁上設置有第二膠層,該第二膠層用于吸收該第一氣流中的該灰塵。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管道具有開口,該第一氣流由該開口進入該管道,該擋板的一端固定于該內壁上,該擋板的另一端朝向該開口傾斜。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管道的前端設置有濾網,當該第一氣流進入該管道時,該第一氣流經過該濾網,用于集塵。本專利技術更提出一種投影機,包括如上所述的散熱模組,該散熱模組用于對該光源散熱。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該光源為燈泡或LED光源或激光光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散熱模組具有包含集塵擋板的管道,使得冷卻光源的第二氣流的含塵量小于進入該集塵管道的第一氣流的含塵量,以降低空氣含塵量,保持核心物件良好的工作環境。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散熱模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擋板處增加第一凹槽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擋板處增加第一膠層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管道內壁增加第二凹槽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管道內壁增加第二膠層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對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構造、特征、及其功能有進一步的了解,茲配合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如圖1所示,為本專利技術散熱模組的結構示意圖。該散熱模組用于對投影機的光源32散熱,該散熱模組包含鼓風機20及管道10,該鼓風機20具有出風口 201及入風口 202,該光源32設置于該鼓風機20的該出風口 201處;該管道10連接于該鼓風機20的該入風口 202,該管道10的內壁101設置有至少一擋板11,用于使灰塵累積于該管道10內;其中,當第一氣流Wl進入該管道10時,該第一氣流Wl接觸該擋板11后進入該入風口 202,該鼓風機20從該出風口 201形成第二氣流WZ,該第二氣流W2到達該光源32處,從而冷卻該光源32,該第二氣流W2的含塵量小于該第一氣流Wl的含塵量。作為較佳的實施例,該散熱模組包含復數個擋板11,如圖1所示,該復數個擋板11交錯設置于該管道10的該內壁101處,使得該第一氣流Wl可以通過該管道10。該管道10具有開口 102,該第一氣流Wl由該開口 102進入該管道10,該擋板11的一端固定于該內壁101上,該擋板11的另一端朝向該開口 102傾斜,其中,該擋板11與該內壁101之間的夾角以實際情況而定。該擋板11具有迎風面112,該第一氣流Wl進入該管道10后接觸該迎風面112,該迎風面上設置有第一凹槽111,如圖2所示,為本專利技術擋板11處增加第一凹槽111的結構示意圖,該第一凹槽111用于吸收該第一氣流Wl中的該灰塵,該第一凹槽111的個數及形狀不限定,以實際情況而定。在另一實施例中,該迎風面112上設置有第一膠層113,如圖3所示,為本專利技術擋板11處增加第一膠層113的結構示意圖,該第一膠層113用于吸收該第一氣流Wl中的該灰塵。另外,該管道10的該內壁101上也可設置集塵結構,如圖4、圖5所示,圖4為本專利技術管道10內壁101增加第二凹槽1011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管道10內壁101增加第二膠層1012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該管道10的內壁101上設置第二凹槽1012,該第二凹槽1012用于吸收該第一氣流Wl中的該灰塵;或者如圖5所示,該管道10的該內壁101上設置有第二膠層1012,該第二膠層1012用于吸收該第一氣流Wl中的該灰塵。其中,當該管道10為四面體時,該內壁101包含四個側面,該第二凹槽1011及該第二膠層1012可設置于該內壁101的該四個側面處,以增加集塵效果,但不以此為限,可視具體情況而定。該管道10的前端還可設置有濾網(未圖示),當該第一氣流Wl進入該管道時,該第一氣流Wl經過該濾網,用于集塵。另外,如圖1所示,該散熱模組還包含有夾持件30,設置于光源32的外側,該夾持件30具有第一開口 34及第二開口 33,該第一開口 34與該鼓風機20的出風口 201相互導通,使得第二氣流W2從該出風口 201進入該第一開口 34冷卻光源32,該第二氣流W2再由第二開口 33出去。該散熱模組還包含有反射罩31,該反射罩31固定于光源32的外側,且同時處于該夾持件30的內側,該夾持件30固定該反射罩31,光源32發出的光可通過反射罩31匯集。本專利技術又提出一種投影機,包含光源和如上所述的散熱模組,該散熱模組用于對該光源散熱,該光源為燈泡或LED光源或激光光源。本專利技術的散熱模組在鼓風機前端具有集塵管道,集塵管道內壁設置有擋板,且在擋板的迎風面或者管道的內壁設置有集塵凹槽或膠層,使得冷卻光源的氣流的含塵量遠遠小于進入集成管道的氣流含塵量,其中,擋板的數量、形狀及位置不限定;另外,還可增加濾網,進一步降低氣流含塵量。本專利技術提出的投影機包含該種散熱模組,可提高投影機內部核心物件的性能,防止核心物件因積塵而損壞。本專利技術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專利技術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實施例并未限制本專利技術的范圍。相反地,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范圍內所作的更動與潤飾,均屬本專利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散熱模組,用于對投影機的光源散熱,其特征在于該散熱模組包含:鼓風機,該鼓風機具有出風口及入風口,該光源設置于該鼓風機的該出風口處;以及管道,該管道連接于該鼓風機的該入風口,該管道的內壁設置有至少一擋板,用于使灰塵累積于該管道內;其中,當第一氣流進入該管道時,該第一氣流接觸該擋板后進入該入風口,該鼓風機從該出風口形成第二氣流,該第二氣流到達該光源處,從而冷卻該光源,該第二氣流的含塵量小于該第一氣流的含塵量。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散熱模組,用于對投影機的光源散熱,其特征在于該散熱模組包含 鼓風機,該鼓風機具有出風口及入風口,該光源設置于該鼓風機的該出風口處;以及 管道,該管道連接于該鼓風機的該入風口,該管道的內壁設置有至少一擋板,用于使灰塵累積于該管道內; 其中,當第一氣流進入該管道時,該第一氣流接觸該擋板后進入該入風口,該鼓風機從該出風口形成第二氣流,該第二氣流到達該光源處,從而冷卻該光源,該第二氣流的含塵量小于該第一氣流的含塵量。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模組,其特征在于該散熱模組包含復數個擋板,該復數個擋板交錯設置于該管道的該內壁處,使得該第一氣流可以通過該管道。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模組,其特征在于該擋板具有迎風面,該第一氣流進入該管道后接觸該迎風面,該迎風面上設置有第一凹槽,該第一凹槽用于吸收該第一氣流中的該灰塵。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模組,其特征在于該擋板具有迎風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金福,徐進鴻,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佳世達光電有限公司,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