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涉及一種兩用車,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可方便在嬰兒車與行李箱之間轉變的兩用車。
技術介紹
對于剛出生的孩子,父母首先會為其配置一輛嬰兒車,以方便帶著還不會行走的孩子出去散步以及工作時隨身照顧。而在孩子出生一年以后,就不再需要嬰兒車了。但很多家長仍然對直接將價格較貴的嬰兒車當廢鐵回收表示可惜,很希望嬰兒車可以再作為其他功用。當前市面上和已有的專利中主要是針對嬰兒車的折疊放置、剎車裝置、靈活運作以及防震等方面作了很多改進,而忽略了嬰兒車閑置后的再次利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可以方便在嬰兒車與行李箱之間轉變的兩用車,實現了行李箱與嬰兒車的雙功能。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種嬰兒與行李兩用車,其特征是其結構包括行李箱外殼,兩前輪支撐桿,鉸接一,兩后輪支撐桿,連接桿,長方形孔,鉸接二、,鎖扣,支撐桿,可伸縮拉手,后蓋和嬰兒坐墊氣囊(,所述兩前輪支撐桿通過鉸接一與行李箱外殼相連;所述兩前輪支撐桿與兩后輪支撐桿通過鉸接二相連;所述鎖扣安裝于行李箱外殼背側,兩前輪支撐桿之間通過連接桿相連,可伸縮拉手設置在行李箱外殼的頂部,在行李箱外殼內設有嬰兒坐墊氣囊和支撐桿。所述鎖扣設置有多組,它們在行李箱外殼的背側自上而下排列。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將行李箱與嬰兒車的合理結合,實現兩者方便轉變,美觀實用,不僅消除嬰兒車閑置后的資源浪費,并增加了行李箱的功能,其結構簡單,易于生產。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兩用車作為行李箱背面打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兩用車的兩前輪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兩用車前蓋打來內部示意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嬰兒與行李兩用車,其特征是:其結構包括行李箱外殼(1),兩前輪支撐桿(2),鉸接一(3),兩后輪支撐桿(4),連接桿(5),長方形孔(6),鉸接二(7)、,鎖扣(8),支撐桿(9),可伸縮拉手(10),后蓋(11)和嬰兒坐墊氣囊(12),所述兩前輪支撐桿(2)通過鉸接一(3)與行李箱外殼(1)相連;所述兩前輪支撐桿(2)與兩后輪支撐桿(4)通過鉸接二(7)相連;所述鎖扣(8)安裝于行李箱外殼(1)背側,?兩前輪支撐桿(2)之間通過連接桿(5)相連,可伸縮拉手(10)設置在行李箱外殼(1)的頂部,在行李箱外殼(1)內設有嬰兒坐墊氣囊(12)和支撐桿(9),后蓋(11)通過拉鏈安裝于行李箱外殼(1)的背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嬰兒與行李兩用車,其特征是其結構包括行李箱外殼(1),兩前輪支撐桿(2), 鉸接一(3),兩后輪支撐桿(4),連接桿(5),長方形孔(6),鉸接二(7)、,鎖扣(8),支撐桿(9),可伸縮拉手(10),后蓋(11)和嬰兒坐墊氣囊(12),所述兩前輪支撐桿(2)通過鉸接一 (3 )與行李箱外殼(I)相連;所述兩前輪支撐桿(2 )與兩后輪支撐桿(4 )通過鉸接二( 7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