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折疊便攜式擔架,包括中框架,中框架內設有承擔面,中框架的前、后兩側均連接有前框架和后框架,前框架和后框架與中框架之間的連接均分別采用合頁連接件或單折合金屬軸銷連接,前框架和后框架內均設有承擔面,前框架和后框架展開后與中框架呈平齊位置由此構成一支撐體;支撐體的周邊處設有多個把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擔架可用于部隊戰時的傷員短途運輸和平時部隊醫院和地方醫療機構傷患人員的搬運和轉接,其價格與市場上已商品化的折疊擔架的價格相比低20%左右。具有安全可靠、展收快、體積小、重量輕的特點,有廣泛的軍民兩用開發前景,尤其適合院前急救和救護中心使用。也可以用作野戰部隊醫療救護備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搬運或轉接傷患人員的工具,尤其涉及一種折疊式擔架。
技術介紹
各種自然災害、戰爭、意外事故及傳染性疾病的發生,均會導致不同數量的傷病員,在傷病員現場急救和往醫院后送時,需要進行搬運。擔架是搬運傷員的主要工具,是現場或戰場急救衛生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不同的角度分為不同的種類,如按照應用范圍可將擔架分為通用擔架和專用擔架兩大類。專用擔架主要包括(I)升降擔架和走輪擔架是目前救護車內裝備的擔架,符合病情需要,便于病人與傷員躺臥。因擔架自身重量較重,搬運時費力。(2)鏟式擔架是由左右兩片鋁合金板組成。搬運傷員時,先將傷員放置在平臥位,固定頸部,然后分別將擔架的左右兩片從傷員側面插入背部,扣合后再搬運。(3)負壓充氣墊式固定擔架是搬運多發骨折及脊柱損傷傷員的最好工具。充氣墊可以適當地固定傷員的全身。使用時先將墊充氣后鋪平,將傷員放在墊內,抽出袋內空氣,氣墊即可變硬,同時傷員就被牢靠固定在其中,并可在搬運途中始終保持穩定。雖然,滿足了不同的具體需要,但均較為沉重,并攜帶不方便。而折疊式擔架是通用擔架的一種,一般采用兩折結構,有的采用四折結構,橫撐一般也采用折疊方式。它包括擔架桿、擔架面、支腿、橫支撐、把手、傷員固定帶等部件。此外,還可以根據需要配備其他附件,如輸液架、枕頭和包裝袋等。傳統折疊擔架由于只能單向折疊,容易使傷員翻轉傾覆,造成傷員二次受傷。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本技術提供一種折疊便攜式擔架,其輕巧、展開迅速、攜帶方便,而且結構簡單、造價低廉。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折疊便攜式擔架予以實現的一個技術方案是包括中框架,所述中框 架內設有承擔面,所述中框架的前、后兩側均連接有前框架和后框架,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與中框架之間的連接均分別采用合頁連接件或單折合金屬軸銷連接,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內均設有承擔面,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展開后與所述中框架呈平齊位置由此構成一支撐體;所述支撐體的周邊處設有多個把手。進一步講,本技術折疊便攜式擔架,其中,每個框架的下面均分別對稱地設有滾輪。還包括一伸縮式的輸液架,所述輸液架上設有固連結構。位于所述中框架、前框架和后框架寬度上的每個邊框均由抽拉伸縮式桿件構成。另外,本技術折疊便攜式擔架,其中,還包括一帶有背帶的擔架包裝袋和固定帶。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患者只須被左右輕微翻身或稍稍抬起即可輕松放到擔架上,只須1-2人即可完成。尤其對于四肢損傷不能動彈的患者或危重病人及老年人能省時省力,使患者毫無痛苦。本技術擔架可用于部隊戰時的傷員短途運輸和平時部隊醫院和地方醫療機構傷患人員的搬運和轉接,其價格與市場上已商品化的折疊擔架的價格相比低20%左右。具有安全可靠、展收快、體積小、重量輕的特點,有廣泛的軍民兩用開發前景,尤其適合院前急救和救護中心使用。也可以用作野戰部隊醫療救護備用。將位于擔架上每個框架中沿寬度布置的邊框均設計為可伸縮式,從而使本技術擔架可中向和橫向折疊或收縮,使收疊后的擔架占用空間很小;另外,設有伸縮式的可拆卸的輸液架,便于緊急情況下進行輸液;還有,可以附帶有固定帶,以便固定輸運中的傷病員,避免出現翻落。附圖說明附圖是本技術折疊便攜式擔架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前框架2、5、7——承擔面3——把手4——中框架6——后框架8——合頁9——固定帶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地描述。如附圖所示,本技術一種折疊便攜式擔架,包括中框架4,所述中框架4內設有承擔面5,所述中框架4的前、后兩側均連接有前框架I和后框架6,所述前框架I和所述后框架6與中框架4之間的連接均分別采用合頁連接件或單折合金屬軸銷連接,所述前框架I和所述后框架6內均設有承擔面2、7,所述前框架I和所述后框架7展開后與所述中框架4呈平齊位置由此構成一支撐`體;所述支撐體的周邊處設有多個把手3,多個把手呈左右對稱布置。為了運輸方便,可以在每個框架的下面均分別對稱地設有滾輪,以備有時通過較為低矮的空間時使用。為了在運輸中有可能需要輸液,還可以配置有一伸縮式的輸液架,所述輸液架上設有固連結構,通過該固連結構將輸液架固定在擔架的框架上。為了進一步縮小擔架收疊后的體積,在位于所述中框架4、前框架I和后框架6的寬度上的每個邊框均設計為可抽拉伸縮的,即凡是沿寬度布置的邊框均可由抽拉伸縮式桿件構成。最好還包括一帶有背帶的擔架包裝袋,將擔架收疊后放入該包裝中以便于攜帶。為了避免傷病員在運輸過程中翻落下來,還應配備有固定帶9,附圖中示出了在中框架設有一副固定帶,當然,并不限制在前、中、后框架上分別設有固定帶。當救援人員到達現場需要進行救援時,將已折疊好的擔架中框架4放在一個較為平整的位置,然后是前后框架1、6繞著各自與中框架4之間的合頁8轉動并依次展開前、后框架1、6,使三個框架1、4、6呈現為一個較為平齊的狀態,此時,整個擔架成平面,即可將傷員(或病人)、放置于擔架的承擔面(整副擔架的承擔面由前、中、后框架內的三個承擔面構成)上。視病人的具體體重確定搬運人員的人數,搬運人員分別站立擔架的左右兩側,并握住位于擔架周邊上合適位置的把手3,搬運人員齊力協力將擔架上傷員(病人)抬起移動,并送往安全地方。特別注意的是搬運傷員之前要檢查傷員的生命體征和受傷部位,重點檢查傷員的頭部、脊柱、胸部有無外傷,特別是頸椎是否受到損傷。另外, 要保持傷員的呼吸道的通暢,對傷員的受傷部位要按照技術操作規范進行處理。處理得當后,才能搬動。在人員、擔架等未準備妥當時,切忌搬運。搬運體重過重和神志不清的傷員時,要考慮全面,固定好固定帶防止搬運途中發生墜落、摔傷等意外。盡管上面結合圖對本技術進行了描述,但是本技術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技術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技術宗旨的情況下,還可以作出很多變形,這些均屬于本技術的保護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折疊便攜式擔架,包括中框架,所述中框架內設有承擔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架的前、后兩側均連接有前框架和后框架,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與中框架之間的連接均分別采用合頁連接件或單折合金屬軸銷連接,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內均設有承擔面,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展開后與所述中框架呈平齊位置由此構成一支撐體;所述支承體的周邊處設有多個把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折疊便攜式擔架,包括中框架,所述中框架內設有承擔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架的前、后兩側均連接有前框架和后框架,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與中框架之間的連接均分別采用合頁連接件或單折合金屬軸銷連接,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內均設有承擔面,所述前框架和所述后框架展開后與所述中框架呈平齊位置由此構成一支撐體;所述支承體的周邊處設有多個把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便攜式擔架,其特征在于,每個框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于洪泉,
申請(專利權)人:于洪泉,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