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用于臍療的自灸藥丸包括藥物層和發熱體,所述發熱體被所述藥物層完全包裹或部分包裹。臍療時,藥物層與臍部皮膚接觸,藥物通過發熱體釋放的熱量加熱,透過臍滲透到體內。應用本技術方案,患者可將藥丸固定在臍部,藥物直接與肚臍接觸,自行進行臍療,無需使用艾條、火柴或打火機等點火裝置,使用攜帶方便,效果穩定持久。同時可避免燃燒艾條灼傷皮膚及產生煙污染空氣的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保健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用于臍療的自灸藥丸。
技術介紹
臍,中醫穴位又稱“神闕”,它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五臟六腑相通,中醫認為,肚臍是心腎交通的“門戶”。臍(即神闕穴)在腹部中央,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的經穴,與經絡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中醫稱之為十二經絡之根、呼吸之門,又因臍部的皮膚比較薄,神經及血管比較豐富,它所支持的臟器以及血管包括模隔膜、肝、脾、胃、腎上腺、輸尿管、膀胱,因此臍部透過與五臟六腑、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的聯系,有比較強的吸收和傳導能力。目前的醫學也證實,藥物可穿透皮膚表面結構,而被人體吸收。臍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為腹壁最后閉合之處,表皮角質層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藥物易穿透擴散,且臍下無脂肪組織,故滲透力強。臍皮膚除了具有一般皮膚所具有的微循環外,臍下腹膜還有豐富的靜脈網,腹下動脈分支也通過臍部,因此藥物可在臍部擴散到靜脈或腹下動脈分支,而進入體循環迅速被吸收。所謂臍療(Hilum therapy),就是把藥物施治于患者臍部,激發經絡之氣,疏通氣血,調理臟腑,用以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療法。臨床上臍療的方法主要有藥物敷臍、貼臍、填臍、熨臍、熏臍、灸臍等。其中,灸臍在臍療中占有重要地位。灸臍是在肚臍上隔藥灸,利用肚臍皮膚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點,借助艾火的純陽熱力,透入肌膚,刺激組織,以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從而達到防病健體的目的。灸臍具有綠色自然、簡單易行、效果突出等諸多優點,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現代綠色養生方法。中醫針灸傳統灸臍,是將藥餅放于臍上,然后用點燃艾條熏烤加熱藥餅,將藥物通過臍滲透體內。然而用火點燃艾條對人體的臍穴的藥物進行熏烤,太近會灼傷皮膚,太遠又得不到刺激和治療的效果,治療效果不穩定。此外用火點燃艾條的方法除了需要藥物、艾條外,還需要配備火柴或打火機等點火裝置,由旁人幫助點燃,因而使用攜帶不便,而且艾條燃燒產生的煙會污染空氣。`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用于臍療的自灸藥丸,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治療效果不穩定、使用攜帶不便、污染空氣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用于臍療的自灸藥丸,包括藥物層和發熱體,所述發熱體被所述藥物層完全包裹或部分包裹。優選的,所述發熱體與所述藥物層直接接觸。優選的,所述發熱體與所述藥物層完全接觸。優選的,所述藥物層外層形狀與肚臍凹形皮膚呈互補結構。優選的,所述發熱體為托瑪琳。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技術實施例中,用于臍療的自灸藥丸包括藥物層和發熱體,所述發熱體被所述藥物層完全包裹或部分包裹。臍療時,藥物層與臍部皮膚接觸,藥物通過發熱體釋放的熱量加熱,透過臍滲透到體內。應用本技術方案,患者可將藥丸固定在臍部,藥物直接與肚臍接觸,自行進行臍療,無需使用艾條、火柴或打火機等點火裝置,使用攜帶方便,效果穩定持久。同時可避免燃燒艾條灼傷皮膚及產生煙污染空氣的問題。與現有技術相比,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治療效果不穩定、使用攜帶不便、污染空氣的問題。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1提供的用于臍療的自灸藥丸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2提供的用于臍療的自灸藥丸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3提供的用于臍療的自灸藥丸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技術提供一種用于臍療的自灸藥丸,包括藥物層和發熱體,所述發熱體被所述藥物層完全包裹或部分包裹。臍療時,藥物層與臍部皮膚接觸,藥物通過發熱體釋放的熱量加熱,透過臍滲透到體 內。如圖1所示發熱體可以通過點或面與藥物層直接接觸固定在藥物層上,也可通過支撐物如四腳支架或三角支架間接固定在藥物層上。而所述發熱體與藥物層可以為完全接觸即在所述發熱體被所述藥物層包裹的部分,發熱體外層與藥物層內層形狀完全相同,發熱體外層與藥物層內層每一部分緊密結合,如圖2和圖3所示。也可以為部分接觸,即在所述發熱體被所述藥物層包裹的部分,發熱體外層與藥物層內層形狀不完全相同,發熱體外層通過點或面與藥物層內層結合,如圖1所/Jn ο對于藥物層與發熱體的形狀,本技術不做限定。為了方便使用,本技術所提供的用于臍療的自灸藥丸優選所述藥物層外層形狀與肚臍凹形皮膚呈互補結構,如圓形、橢圓形等。對于藥物層與發熱體的大小,本技術不做限定。為了方便患者自行臍療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技術所提供的用于臍療的自灸藥丸,所述藥物層和發熱體呈圓球形,藥物層包裹在發熱體外表面,發熱體直徑O. 5厘米。整個藥丸直徑I厘米。本技術所述的發熱體可以本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任意一種可以自行發熱的裝置或借助外力發熱的裝置,本技術不做限定。優選的,所述發熱體為托瑪琳。托瑪琳是一種晶體狀的天然礦物質。托瑪琳晶體帶有永久電極,在一定溫度、壓力下,會引起晶體兩極產生電壓。在世界上250多種礦物質中,托瑪琳是唯一同時具有壓電效應和熱電效應的天然寶石級礦物質。托瑪琳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同時能釋放高效遠紅外熱能和負離子,且能持續產生生物微電流。托瑪琳所含的鈉、鎂、鐵、鋰、硼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均對人體健康起很好的調節作用。長期使用托瑪琳產品可以激活肌體細胞,調節內分泌,延緩肌體衰老。托瑪琳釋放的遠紅外線,可以疏通人體經絡改善微循環,緩解因末梢循環差引起的手足發冷、脾胃不合等病癥,有效預防凍瘡、手足皸裂、痔瘡、脈管炎等疾病的發生。而且人體接受這樣的遠紅外線時,促進了 DNA的合成和吸收,活化組織細胞,改善微循環,提高人體自愈力、免疫力和抵抗力。托瑪琳帶有正負永久電極的特性恰與人體生物電流相匹配。當托瑪琳生物電流作用于人體經絡穴位時,能像針灸、指壓按摩等刺激一樣使經絡和穴位保持在暢通狀態。在遠紅外、負離子和生物電的綜合作用下,托瑪琳產品可抑制細菌繁殖,消除各種異味、凈化空氣、提高肌體抵抗力,有效預防各種疾病發生。托瑪琳在常溫下發射的高效遠紅外波長Γ14微米,與人體遠紅外波長相匹配,類似中醫艾灸釋放的遠紅外波。本技術所述藥物層可通過托瑪琳釋放的遠紅外波的熱量加熱透過臍滲透到體內。同時通過托瑪琳釋放高效遠紅外熱能和負離子和生物微電流綜合作用,實現舒筋通絡、行氣止痛、活血化淤、調節臟腑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環、調節神經系統,有效地達到緩解疼痛、解除疲勞、促進睡眠、增強代謝、排毒養顏功效。實施例1 :本技術提供的用于臍療的自灸藥丸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其中,I為藥物層,2為發熱體。藥物層I呈矩形,發熱體2呈圓形與藥物層I部分接觸。臍療時,患者將藥丸固定于臍部,發熱體2釋放熱量,藥物層受熱釋放,透過臍滲透到體內。實施例2 本技術提供的用于臍療的自灸藥丸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其中,I為藥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臍療的自灸藥丸,其特征在于,包括藥物層和發熱體,所述發熱體被所述藥物層完全包裹或部分包裹。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臍療的自灸藥丸,其特征在于,包括藥物層和發熱體,所述發熱體被所述藥物層完全包裹或部分包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自灸藥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發熱體與所述藥物層直接接觸。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自灸藥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明華,董穎,夏夢婷,黃蕓,
申請(專利權)人:蔡明華,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