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空調器,包括殼體、過濾網支架、過濾網、蒸發器和風機。其中殼體內限定出腔室,殼體上形成有與腔室相通的回風口。過濾網支架設在殼體上且位于回風口處。過濾網從殼體的前側可拆卸地設在過濾網支架上。根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空調器,用戶無需拆下空調器的任何部件例如面板、面框、玻璃門等結構,就可方便地從殼體例如側板的前側取出或安裝過濾網,換言之,用戶可從回風口的前側將過濾網從過濾網支架上取下、或者從回風口的前側將過濾網裝配在過濾網支架上,大大方便用戶拆卸過濾網從而對過濾網進行清洗、維護和更換。(*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空調制造領域,尤其是涉及ー種過濾網拆卸方便的空調器。
技術介紹
傳統空調器的回風格柵組件一般由過濾網支架和過濾網組成,過濾網裝配在過濾網支架上,然后從殼體的內部整體裝配在空調器的回風ロ處,在空調器長時間運行后,需將過濾網從支架上拆下進行清洗,以保持過濾網清潔,提高送風質量。但是,傳統的空調器的過濾網在拆卸時極不方便,有待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申請是基于專利技術人對下面事實和問題的認識和發現由于過濾網和過濾網支架是從殼體的內部裝在殼體的回風ロ處,因此拆卸時也需將殼體的一些部件例如面板、面框或玻璃門等結構拆下以露出殼體內部腔室,然后從殼體內才能將過濾網取出,操作繁瑣,不方便用戶拆卸。本技術g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技術的ー個目的在于提出一種過濾網拆卸方便的空調器。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空調器,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限定出腔室,所述殼體上形成有與所述腔室相通的回風ロ ;過濾網支架,所述過濾網支架設在所述殼體上且位于所述回風口處;以及過濾網, 所述過濾網從所述殼體的前側可拆卸地設在所述過濾網支架上。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空調器,用戶無需拆下空調器的任何部件例如面板、面框、玻璃門等結構,就可方便地從殼體例如側板的前側取出或安裝過濾網,換言之,用戶可從回風ロ的前側將過濾網從過濾網支架上取下、或者從回風ロ的前側將過濾網裝配在過濾網支架上,大大方便用戶拆卸過濾網從而對過濾網進行清洗、維護和更換。另外,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空調器,還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征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殼體包括底座;背板,所述背板設在所述底座上;左、右側板,所述左、右側板分別設在所述背板的左右兩端,其中所述回風ロ形成在所述左側板和/或右側板上;以及面板,所述面板設在所述左、右側板的前側,其中所述腔室由所述底座、所述背板、所述左側板、所述右側板和所述面板共同限定出。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過濾網支架包括安裝框,所述安裝框內形成有貫通孔;第一和第二導向槽,所述第一和第二導向槽上下相對地設在所述安裝框上且位于所述貫通孔的頂部和底部,其中所述過濾網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導向槽配合。設置第一和第二導向槽,可大大方便過濾網的拆卸、安裝。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導向槽中的每ー個均包括 第一槽壁;第二槽壁,所述第二槽壁設在所述第一槽壁的前側且與所述第一槽壁隔開第一預定距離,其中所述第二槽壁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一槽壁的長度。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槽壁的一端設有導向板以導引所述過濾網進出所述第一和第二導向槽。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空調器還包括第一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和第二定位件均設在所述過濾網支架上,所述第二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一定位件的后側且隔開第二預定距離、以將所述過濾網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定位件之間。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件為多個且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間隔開地設在所述貫通孔的左側壁上;所述第二定位件形成為上下延伸的矩形框狀且設在所述貫通孔的左側壁上。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空調器還包括第三定位件,所述第三定位件設在所述過濾網上且與所述過濾網支架配合、以將所述過濾網定位在所述過濾網支架上。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三定位件為多個且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間隔開地設在所述過濾網的右側。在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過濾網支架可拆卸地設在所述殼體的后表面上。本技術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技術的實踐了解到。附圖說明本技術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圖1是根據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空調器的局部爆炸圖,其中僅示出側板、過濾網和過濾網支架;圖2是圖1中所示的側板、過濾網和過濾網支架裝配后的主視圖;圖3是圖2中圈示A部的放大圖;圖4是圖1中所示的側板、過濾網和過濾網支架裝配后的后視圖;圖5是圖4中圈示B部的放大圖;圖6是側板與過濾網支架裝配后的立體圖;圖7是圖6中圈示C部的放大圖;和圖8是過濾網的立體圖。附圖標記說明側板1,回風ロ 11;過濾網支架2,第一導向槽21,第二導向槽22,安裝框23,貫通孔24,第一槽壁25,第二槽壁26,導向板27 ;過濾網3第一定位件4;第二定位件5 ;第三定位件6。具體實施方式下面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g在用于解釋本技術,而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 “內,,、“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ー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技術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在本技術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在本技術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征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參考圖1-圖8描述根據本技術實施例的空調器,用于調節室內的溫度。如圖1所示,根據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空調器包括殼體、過濾網支架2、過濾網3、蒸發器和風機。殼體內限定出腔室,殼體上形成有與腔室相通的回風ロ 11,例如回風ロ 11可以形成在殼體的側板I上,如左側板和/或右側板上。過濾網支架2設在殼體上且位于回風ロ 11處,例如在圖1的示例中,過濾網支架2可以設在側板I的回風ロ 11處,優選為設在側板I的后表面即內表面上。過濾網支架2與側板I優選采用可拆卸地連接方式,例如過濾網支架2上可設置有多個卡扣結構,通過卡扣結構卡合在側板I的后表面上,進ー步地,為了提高過濾網支架2與側板I的裝配強度,過濾網支架2卡合在側板I上以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限定出腔室,所述殼體上形成有與所述腔室相通的回風口;過濾網支架,所述過濾網支架設在所述殼體上且位于所述回風口處;以及過濾網,所述過濾網從所述殼體的前側可拆卸地設在所述過濾網支架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空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限定出腔室,所述殼體上形成有與所述腔室相通的回風口 ;過濾網支架,所述過濾網支架設在所述殼體上且位于所述回風口處;以及過濾網,所述過濾網從所述殼體的前側可拆卸地設在所述過濾網支架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包括底座;背板,所述背板設在所述底座上;左、右側板,所述左、右側板分別設在所述背板的左右兩端,其中所述回風口形成在所述左側板和/或右側板上;以及面板,所述面板設在所述左、右側板的前側,其中所述腔室由所述底座、所述背板、所述左側板、所述右側板和所述面板共同限定出。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網支架包括安裝框,所述安裝框內形成有貫通孔;第一和第二導向槽,所述第一和第二導向槽上下相對地設在所述安裝框上且位于所述貫通孔的頂部和底部,其中所述過濾網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與所述第一和第二導向槽配合。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導向槽中的每一個均包括第一槽壁;第二槽壁,所述第二槽壁設在所述第一槽壁的前側且與所述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廖輝,陳俊,鐘志堯,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美的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