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通信射頻器件及其濾波器的諧振器磁耦合方法,該濾波器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以及豎直安裝于該第一腔體底部的第一介質諧振器和豎直安裝于該第二腔體底部的第二介質諧振器,該濾波器還包括耦合窗口和耦合件。該耦合窗口設于該第一腔體和該第二腔體之間以使得該第一腔體和該第二腔體連通;該耦合件貫穿該耦合窗口,該耦合件兩端分別與該第一腔體側壁、第二腔體側壁連接,且該耦合件的兩端分別位于該耦合窗口、該第一介質諧振器以及該第二介質諧振器三者形成的中心線的兩側,以使該第一介質諧振器與該第二介質諧振器實現反極性耦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施例結構簡單,帶外雜波抑制效果更好,具備較高的Q值。(*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實施例涉及信號處理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通信射頻器件及其濾波器。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濾波器的TE模(橫電模)是微波傳輸中一種可激勵模,其電場只有橫向分量,而磁場則在各個方向上都存在分量。TE模陶瓷介質諧振器一般由金屬腔體和陶瓷介質塊組成,而應用該TE模陶瓷介質諧振器的濾波器,一般要求在產品更小的體積和更低的損耗的前提下,實現更高的帶外雜波抑制,這就需要TE模陶瓷介質諧振器具有更高的品質因素(Q值)。請參閱圖1A到圖2,圖1A是現有技術TE模濾波器的信號傳輸路線示意圖,圖1B是圖1A所示濾波器的諧振器在某一時刻的磁場方向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TE模濾波器的響應曲線指標圖,在圖2中,橫坐標為頻率(單位為MHz),縱坐標為響應的幅度(單位為dB)。TE模濾波器包括多個TE模陶瓷介質諧振器,譬如包括間隔設置于不同腔體的底面上的第一介質諧振器1、第二介質諧振器2、第三介質諧振器3和第四介質諧振器4,工作時,信號依次經過第一介質諧振器1、第二介質諧振器2、第三介質諧振器3和第四介質諧振器4,但是從圖2不難看出,這種有序的傳遞方式,濾波器在響應時其在通帶的兩側沒有形成較好的抑制點,即帶外雜波抑制效果偏低,實現不了較高的Q值。請進一步參閱圖1B,在第一介質諧振器I與第四介質諧振器4之間,在同一時間內,其中一個的磁場方向向上,另一個的磁場方向向下,即任意時刻兩個諧振器之間的磁場方向基本相反,而導致無法實現第一介質諧振器I與第四介質諧振器4之間的電磁場耦合傳輸;進一步而言,TE模陶瓷介質諧振器的磁場分量難于辨別,即難以辨別第一介質諧振器I與第四介質諧振器4之間的電磁場方向,也就無法實現其電磁場耦合了。本技術的專利技術人經過深入研究,經過反復的實驗以獲得本技術,實現了諧振器之間的磁場能量的反極性耦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實施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通信射頻器件及其濾波器,以使得濾波器的諧振器之間實現反極性耦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實施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濾波器,該濾波器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以及豎直安裝于該第一腔體底部的第一介質諧振器和豎直安裝于該第二腔體底部的第二介質諧振器,該濾波器還包括耦合窗口和耦合件。該耦合窗口設于該第一腔體和該第二腔體之間以使得該第一腔體和該第二腔體連通;該耦合件貫穿該耦合窗口,該耦合件兩端分別與該第一腔體側壁、第二腔體側壁連接,且該耦合件的兩端分別位于該耦合窗口、該第一介質諧振器以及該第二介質諧振器三者形成的中心線的兩側,以使該第一介質諧振器與該第二介質諧振器實現反極性耦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實施例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通信射頻器件,該通信射頻器件采用上述的濾波器,該濾波器設于該通信射頻器件的信號收發電路部分。該濾波器用于對信號進行選擇,該通信射頻器件為單工器、雙工器、分路器、合路器或塔頂放大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實施例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濾波器,該濾波器包括間隔設置且依序連通的第一腔體、第二腔體、第三腔體和第四腔體,以及豎直安裝于該第一腔體底部的第一介質諧振器、豎直安裝于該第二腔體底部的第二介質諧振器、豎直安裝于該第三腔體底部的第三介質諧振器和豎直安裝于該第四腔體底部的第四介質諧振器,該第一介質諧振器、該第二介質諧振器、該第三介質諧振器和該第四介質諧振器依序實現信號耦合傳輸。該濾波器還包括耦合窗口和耦合件該耦合窗口設于該第一腔體和該第四腔體之間以使得該第一腔體和該第四腔體連通;該耦合件貫穿該耦合窗口,該耦合件的兩端分別與該第一腔體側壁、第四腔體側壁連接,且該耦合件兩端分別位于該耦合窗口、該第一介質諧振器以及該第四介質諧振器三者形成的中心線的兩側,以使該第一介質諧振器與該第四介質諧振器實現反極性耦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實施例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通信射頻器件,該通信射頻器件包括上述的濾波器,該濾波器設于該通信射頻器件的信號收發電路部分,用于對信號進行選擇,該通信射頻器件為單工器、雙工器、分路器、合路器或塔頂放大器。本技術實施例在間隔設置的腔體之間增設耦合窗口,使兩個腔體之間連通,再通過耦合件的兩端分別與兩個腔體的側壁相連接,而因為耦合件的兩端分別位于該耦合窗口和兩個諧振器三者形成的中心線的兩側,當兩個腔體內的諧振器產生磁場時,其磁場的能量被該中心線兩側的耦合件的兩端分別吸收,而通過耦合件進行耦合后其矢量方向相同,最終實現了電磁場和能量的反極性耦合。本技術實施例結構簡單,實現了諧振器之間反極性耦合的同時,帶外雜波抑制效果更好,而具備較高的Q值。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A是現有技術TE模濾波器的信號傳輸路線示意圖;圖1B是圖1A所示濾波器的諧振器在某一時刻的磁場方向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TE模濾波器的響應曲線指標圖;圖3是本技術濾波器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所示濾波器的耦合件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濾波器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所示濾波器的一具體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濾波器的諧振器磁耦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圖;以及圖8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濾波器的響應曲線指標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本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濾波器,該濾波器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以及豎直安裝于該第一腔體底部的第一介質諧振器和豎直安裝于該第二腔體底部的第二介質諧振器,該濾波器還包括耦合窗口和耦合件。該耦合窗口設于該第一腔體和該第二腔體之間以使得該第一腔體和該第二腔體連通;該耦合件貫穿該耦合窗口,該耦合件兩端分別與該第一腔體側壁、第二腔體側壁連接,且該耦合件的兩端分別位于該耦合窗口、該第一介質諧振器以及該第二介質諧振器三者形成的中心線的兩側,以使該第一介質諧振器與該第二介質諧振器實現反極性耦合。本技術實施例解決了現有技術兩個腔體內的諧振器之間無法直接耦合的問題,進一步而言,針對第一介質諧振器和第二介質諧振器在相同時間內產生的磁場的方向難以預測判斷的情況,本技術實施例采用耦合窗口和耦合件的方式,使第一介質諧振器和第二介質諧振器之間實現反極性耦合。本技術實施例的濾波器結構簡單,實現了諧振器之間反極性耦合的同時,帶外雜波抑制效果更好,而具備較高的Q值。本技術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通信射頻器件,該通信射頻器件采用上述的濾波器,該濾波器設于該通信射頻器件的信號收發電路部分。該濾波器用于對信號進行選擇,該通信射頻器件為單工器、雙工器、分路器、合路器或塔頂放大器。本技術實施例的通信射頻器件所采用的濾波器結構簡單,實現了諧振器之間反極性耦合的同時,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濾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以及豎直安裝于所述第一腔體底部的第一介質諧振器和豎直安裝于所述第二腔體底部的第二介質諧振器,所述濾波器還包括:耦合窗口,設于所述第一腔體和所述第二腔體之間以使得所述第一腔體和所述第二腔體連通;耦合件,貫穿所述耦合窗口,所述耦合件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腔體側壁、第二腔體側壁連接,且所述耦合件的兩端分別位于所述耦合窗口、所述第一介質諧振器以及所述第二介質諧振器三者形成的中心線的兩側,以使所述第一介質諧振器與所述第二介質諧振器實現反極性耦合。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濾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以及豎直安裝于所述第一腔體底部的第一介質諧振器和豎直安裝于所述第二腔體底部的第二介質諧振器,所述濾波器還包括 耦合窗口,設于所述第一腔體和所述第二腔體之間以使得所述第一腔體和所述第二腔體連通; 耦合件,貫穿所述耦合窗口,所述耦合件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一腔體側壁、第二腔體側壁連接,且所述耦合件的兩端分別位于所述耦合窗口、所述第一介質諧振器以及所述第二介質諧振器三者形成的中心線的兩側,以使所述第一介質諧振器與所述第二介質諧振器實現反極性耦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濾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件包括第一耦合部、第二耦合部以及連接所述第一耦合部和所述第二耦合部的銜接部,所述第一耦合部與所述第一腔體的側壁電性連接,所述第二耦合部與所述第二腔體的側壁電性連接,所述銜接部貫穿所述率禹合窗口 ; 其中,所述第一介質諧振器產生的磁場部分穿過所述耦合件與所述第一腔體側壁形成的第一等效磁通環圈且所述第二介質諧振器產生的磁場部分穿過所述耦合件與所述第二腔體側壁形成的第二等效磁通環圈。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濾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濾波器還包括多個傳輸腔體以及豎直安裝于所述多個傳輸腔體內的多個傳輸諧振器,所述第一腔體、所述多個傳輸腔體和所述第二腔體依序連通,使得所述第一介質諧振器、所述多個傳輸諧振器和所述第二介質諧振器依序進行信號耦合傳輸。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濾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介質諧振器和所述第二介質諧振器為橫電模陶瓷介質諧振器,所述第一介質諧振器與所述第二介質諧振器在同一時間產生的磁場的方向相反。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濾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件的材料為金屬,所述銜接部懸空貫穿所述耦合窗口。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濾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耦合部、所述第二耦合部與所述銜接部一體成型。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濾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件呈“Z”型或“S”型。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濾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體側壁設有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耦合部與所述第一連接部相連接;所述第二腔體側壁設有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二耦合部與所述第二連接部相連接。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濾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腔體側壁還設有用于與所述第一耦合部配合的第一導槽,所述第一導槽的一端與所述第一腔體的開口相平齊,另一端設置有所述第一連接部; 所述第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尚傳,盧天宙,張桂瑞,鐘志波,李賢祥,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