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便于調整出風口方向的廚房烹飪設備,包括灶具和排煙裝置,所述排煙裝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連接的吸煙罩、筒狀斜件和風道,三者內部依次連通構成吸煙通道,該吸煙通道中安設有風機,所述風機安設于風道內,所述風機的出風口延伸至風道的側壁且作為吸煙通道的煙氣出口,所述風道和筒狀斜件間為可拆卸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風道拆卸下來后,可使風道繞吸煙通道軸向進行轉動,且位于風道內的風機也將隨之轉動,當風機出風口轉動至合適位置時,通過風道和筒狀斜件間的可拆卸結構將兩者連接在一起,由此實現風機出風口的快速準確的調整。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且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風機吸油煙的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廚房烹飪設備,尤其是一種便于調整出風口方向的廚房烹飪設備。
技術介紹
吸油煙機作為家庭廚房中吸凈烹調時所產生油煙的重要電器,從而在各家庭中得到了廣泛推廣和應用。特別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及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集成灶這種集吸油煙機、爐灶、消毒烘干和儲藏等結構于一體的廚房用具,使用時,只需打開相應的開關就能使爐灶、消毒柜等工作,操作非常方便。中國專利公開號為CN101634461,公開日為2010年I月27日,專利名稱為“集成灶”中公開了一種集成灶,包括燃具和下排式吸油煙機,在燃具進氣閥門與燃具風門之間設置動態增壓空氣裝置,離鍋口上方設置數個吸煙管,吸口微下斜,吸煙管連接在導風管上,導風管與風機之間設置油煙過濾板,導風管末端設置集油槽,風機出風口連接排煙管,將凈化后的空氣排出集成灶。該專利技術創造中,因為導風管和風機之間設置過濾板和集油槽,則廢油不會隨空氣的高速流動席卷入風機,經過過濾板凈化后,排出集成灶的空氣幾乎不含油,由此提高集成灶的安全、環保、節能減排。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CN201535523,授權公告日2010年7月28日,專利名稱為“集成灶”中公開了一種集成灶,包括上擋板、導風面板、前擋板、進煙槽、進煙口、風機、灶臺、排煙管以及控制系統,其中進煙槽的進煙口設置在所述集成灶的前壁面上并且位于導風面板的下方,風機設置在集成灶的下部,風機的輸入端與進煙槽相通,并且風機的輸出端與排煙管相通。該專利技術創造中,排出油煙的效率高,而且由于使用了止回閥,所以油煙不會倒灌入室內。綜上所述,現有廚房烹飪設備中,風機的改進主要體現在吸油煙效率的提高,由此保證風機出風口所排出空氣中不含油。其中,吸煙管包括進氣口和出氣口,而風機的進風口只是與吸煙管的出氣口相連通。由于風機進風口與吸煙管材料不一致,及管口大小不盡相同,所以在將風機進風口和吸煙管出氣口相連通時,兩者間可能會出現密封不嚴的問題,而且這種安裝方式并不能使風機的吸力發揮最大效果,從而影響吸油煙作用的發揮。另外,風機安裝到位后多采用螺釘緊固,而不同廚房結構中,用于排油煙的煙道位置會不同,如果煙道位于廚房烹飪設備的左側,而風機出風口也要朝向左側;如果煙道位于廚房烹飪設備的右側,而風機出風口也要朝向右側。那么,為了滿足不同廚房結構的需要,就需要配備至少兩種風機出風口布置結構的廚房烹飪設備,其中一種風機出風口朝向左側,另一種則朝向右側,而多套設備的生產無形中增加了生產廠家的設備成本。傳統安裝中,有時候安裝人員也會采用在風機出風口連接軟管,然后通過軟管繞過風機并延伸至廚房內的排煙位置,而這樣的結構中,軟管為了避開某些結構而發生拐彎,一旦拐彎就會風機出風口的排風效果,風機出風口所排出的風如果不能順利排出,還會對風機內風葉的轉動,及風機吸風口的吸風產生阻力,從而影響吸煙通道吸煙口的吸力,進而造成油煙的不完全抽吸。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風機吸油煙效果的便于調整出風口方向的廚房烹飪設備。本技術技術方案是一種便于調整出風口方向的廚房烹飪設備,包括灶具和排煙裝置,所述排煙裝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連接的吸煙罩、筒狀斜件和風道,三者內部依次連通構成吸煙通道,該吸煙通道中安設有風機,所述風機安設于風道內,所述風機的出風口延伸至風道的側壁且作為吸煙通道的煙氣出口,所述風道和筒狀斜件間為可拆卸連接。所述吸煙罩和筒狀斜件間為可拆卸連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能實現吸煙罩和筒狀斜件間的快速拆裝,同時還便于兩者的清理。所述風道和筒狀斜件上相互連接的部位分別延伸出相對設置的定位凸邊,兩相對設置的定位凸邊通過螺栓固定連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分別位于風道和筒狀斜件上的定位凸邊,各自所在平面相互平行,兩平行平面上的定位凸邊相互靠攏并抵靠,接著通過螺栓將兩定位凸邊固定在一起,該方法不僅簡單,而且便于風道和筒狀斜件間的安裝和調整。所述定位凸邊均環繞風道和筒狀斜件的周壁布置。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為了保證風道和筒狀斜件間相互連接時能更加穩定,所以定位凸邊均環繞風道和筒狀斜件的周壁布置,那么位于兩段上的定位凸邊將保證互相360°周向上的緊密接觸,通過螺栓固定后,兩者間的固定強度和穩定性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所述筒狀斜件內設有傾斜布置在吸煙通道中的濾油器,所述筒狀斜件朝向灶具的側壁開有與所述濾油器形狀相應的濾油器插接口,所述筒狀斜件內壁設有用于保持濾油器位置的托架。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濾油器位于筒狀斜件內,那么吸煙通道內濾油器的過濾工作是在煙氣入口和風機間進行的,所以當油煙經過濾油器后,油煙中的油液顆粒已經由濾油器過濾并收集,因此油液顆粒不會附著于風機上,避免長時間使用后,風機上積留的油液影響吸風使用。所述濾油器的下方設有集油盒。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為了避免所收集的廢油污染環境,以及便于廢油的清理,所以在濾油器的下方設有集油盒,使得從油煙中收集的廢油被統一收集到集油盒內。所述風道上從定位凸邊至風機處的橫截面由大到小平穩過渡。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風機功率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吸煙通道的縮小,吸煙通道內的單位流量增大,故當風道內橫截面由大到小平穩過渡,吸煙通道內在濾油器處的單位流量開始增大,從而提高風機對油煙的抽吸能力。所述吸煙通道的煙氣入口位于吸煙罩朝向灶具的一側,所述吸煙通道的煙氣出口位于風道下方的側部。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朝向灶具的煙氣入口和風道下方側部的煙氣出口,可以有效的將油煙從灶具處抽走,并在一個隱蔽的位置排放出去。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吸煙通道上風道和筒狀斜件間的連接為可拆卸連接,風道拆卸下來后,可使風道繞吸煙通道軸向進行轉動,且位于風道內的風機也將隨之轉動,當風機出風口轉動至合適位置時,通過風道和筒狀斜件間的可拆卸結構將兩者連接在一起。因此,生廠商無需準備兩套不同結構的成品,只需在廚房烹飪設備安裝時,根據需要將風道相對筒狀斜件進行繞吸煙通道軸向轉動到一個合適的角度即可,由此實現風機出風口的快速準確的調整。本技術結構簡單,且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風機吸油煙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不帶櫥柜。圖3為圖2的側視圖。圖4為圖3的A-A剖視圖。圖5為圖4的B-B剖視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吸煙通道的爆炸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濾油器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7的主視圖。圖9為圖8的C-C剖視圖。圖10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濾油單元的結構示意圖。圖1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兩相鄰濾油單元的裝配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如圖1-6所示,本實施例包括櫥柜1,櫥柜I上安設有灶具2,櫥柜I的背面(即貼墻的側面)設有排煙裝置3,該排煙裝置3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可拆卸連接的吸煙罩31、筒狀斜件32和風道33,三者內部依次連通構成吸煙通道4。吸煙通道4的兩端開口分別為煙氣入口 41和煙氣出口 42,其中煙氣入口 41位于吸煙罩31上朝向灶具2的一側,煙氣出口 42位于櫥柜I下方的側部。在吸煙通道4內安設有位于風道33內的雙進風風機5,為了保證氣流能均勻地從兩側進入雙進風風機的蝸殼內,使風量更加穩定,所以雙進風風機5的兩個進風口與風道33的內壁之間留有相同的進煙間隙,同時雙進風風機5的出風口延伸至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便于調整出風口方向的廚房烹飪設備,包括灶具和排煙裝置,所述排煙裝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連接的吸煙罩、筒狀斜件和風道,三者內部依次連通構成吸煙通道,該吸煙通道中安設有風機,其特征是:所述風機安設于風道內,所述風機的出風口延伸至風道的側壁且作為所述吸煙通道的煙氣出口,所述風道和筒狀斜件間為可拆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便于調整出風口方向的廚房烹飪設備,包括灶具和排煙裝置,所述排煙裝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連接的吸煙罩、筒狀斜件和風道,三者內部依次連通構成吸煙通道,該吸煙通道中安設有風機,其特征是所述風機安設于風道內,所述風機的出風口延伸至風道的側壁且作為所述吸煙通道的煙氣出口,所述風道和筒狀斜件間為可拆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調整出風口方向的廚房烹飪設備,其特征是所述吸煙罩和筒狀斜件間為可拆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調整出風口方向的廚房烹飪設備,其特征是所述風道和筒狀斜件上相互連接的部位分別延伸出相對設置的定位凸邊,兩相對設置的定位凸邊通過螺栓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調整出風口方向的廚房烹飪設備,其特征是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范德忠,張建軍,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森歌電器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