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的車輛車身,它包括下側敞口的第一殼體、高于第一殼體且與第一殼體共軸線的蓋體,第一殼體、蓋體的形狀均為球缺狀,蓋體的徑向尺寸小于第一殼體的徑向尺寸,第一殼體和蓋體之間還設置至少一個分別與前兩者的內腔相通的第二殼體,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共軸線,第二殼體的形狀為球臺狀;第一殼體、第二殼體、蓋體的周向開有至少一個共同穿經前者的門扇口。對于不同身高的駕駛員、旅客,本車身均能做到高矮咸宜。采用本車身,使用時的通用性較強、舒適性較佳。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改進的車輛車身。
技術介紹
中國技術專利說明書公開了一種車輛車身,其專利號201220058666. 9,授權公告日2012年10月31日。其結構為它為下側敞口且周向開有至少一個門扇口的殼體,殼體的形狀為球缺狀。殼體的周向開有至少一個第一車窗口。殼體的上側還設置與其內腔相通且共軸線的蓋體,蓋體的形狀為球缺狀,蓋體的徑向尺寸小于殼體的徑向尺寸。殼體的材料為工程塑料。上述車輛車身的缺陷是由于本車身內僅有一個殼體,導致本車身的高度較矮,本車身內部空間的容積較小,這樣,本車身不太適合于身材較高的駕駛員、旅客乘坐,貨物的裝載量較少;由于門扇口僅設置在殼體上,導致門扇口的高度較矮,這樣,身材較高的駕駛員、旅客進出本車身就很不方便。綜上所述,采用上述車身,使用時的通用性、舒適性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改進的車輛車身,采用本車身,使用時的通用性較強、舒適性較佳。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改進的車輛車身,它包括下側敞口的第一殼體、高于第一殼體且與第一殼體共軸線的蓋體,第一殼體、蓋體的形狀均為球缺狀,蓋體的徑向尺寸小于第一殼體的徑向尺寸,第一殼體和蓋體之間還設置至少一個分別與前兩者的內腔相通的第二殼體,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共軸線,第二殼體的形狀為球臺狀;第一殼體、第二殼體、蓋體的周向開有至少一個共同穿經前者的門扇口。為簡潔說明問題起見,以下對本專利技術所述一種改進的車輛車身均簡稱為本車身。采用以上的技術方案后,第二殼體的設置,加高了本車身的高度,增大了本車身內部空間的容積,本車身的內部空間較為寬敞,使本車身還尤其適合于身材較高的駕駛員、旅客較為舒適地乘坐,同時還能更多地裝載貨物;共同穿經第一殼體、第二殼體、蓋體的門扇口的設置,加大了門扇口的高度,尤其方便于身材較高的駕駛員、旅客進出本車身。可見,對于不同身高的駕駛員、旅客,本車身均能做到高矮咸宜。綜上所述,采用本車身,使用時的通用性較強、舒適性較佳。所述第二殼體的數量為一個,第二殼體的上側徑向尺寸小于第二殼體的下側徑向尺寸,第二殼體的上側徑向尺寸等于蓋體的徑向尺寸。這樣,在確保加大本車身高度、增大本車身內部空間容積的前提條件下,還使得本車身的結構較為簡單合理。所述第二殼體的數量為兩個,兩個第二殼體上下布置且兩者的內腔相通,上側的那個第二殼體的上側徑向尺寸小于該第二殼體的下側徑向尺寸,下側的那個第二殼體的上側徑向尺寸小于該第二殼體的下側徑向尺寸; 上側的那個第二殼體的上側徑向尺寸等于蓋體的徑向尺寸,上側的那個第二殼體的下側徑向尺寸等于下側的那個第二殼體的上側徑向尺寸。這樣,就能夠更進一步地加大本車身的高度、增大本車身內部空間的容積。所述第一殼體、第二殼體、蓋體的材料為工程塑料或玻璃鋼材料。眾所周知,工程塑料的重量較輕,這樣,有效減輕了本車身的重量,確保本車身的重量控制在適宜的范圍之內,且使得本車身的制造加工容易、成本低。眾所周知,玻璃鋼(FRP)亦稱作GRP,即纖維強化塑料,一般指用玻璃纖維增強不飽和聚脂、環氧樹脂與酚醛樹脂基體。以玻璃纖維或其制品作增強材料的增強塑料,稱謂為玻璃纖維增強塑料,或稱謂玻璃鋼。由于所使用的樹脂品種不同,因此有聚酯玻璃鋼、環氧玻璃鋼、酚醛玻璃鋼之稱。質輕而硬,不導電,機械強度高,回收利用少,耐腐蝕。可以代替鋼材制造機器零件和汽車、船舶外殼等。玻璃鋼具有以下優點: 1)、輕質高強 玻璃鋼的相對密度在1.5 2. 0之間,只有碳鋼的1/Γ1/5,可是拉伸強度卻接近,甚至超過碳素鋼,而比強度可以與高級合金鋼相比。因此,在航空、火箭、宇宙飛行器、高壓容器以及在其他需要減輕自重的制品應用中,都具有卓越成效。2)、耐腐蝕性能好 玻璃鋼是良好的耐腐材料,對大氣、水和一般濃度的酸、堿、鹽以及多種油類和溶劑都有較好的抵抗能力。3)、電性能好 玻璃鋼是優良的絕緣材料,用來制造絕緣體。高頻下仍能保護良好介電性。微波透過性良好。4)、熱性能良好 玻璃鋼的熱導率低,室溫下為1.25 1.67kJ/ (m.h.Κ),只有金屬的1/100 1/1000,是優良的絕熱材料。在瞬時超高溫情況下,是理想的熱防護和耐燒蝕材料。采用玻璃鋼材料后,本車身不易生銹、耐腐蝕,具有絕緣隔熱的特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車身第一實施例從上向下看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本車身第一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圖3是本車身第一實施例的仰視示意圖。圖4是本車身第二實施例從上向下看的立體示意圖。圖5是本車身第二實施例的俯視示意圖。圖6是本車身第二實施例的仰視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兩個實施方式進行具體描述: 第一實施例: 參見圖1一圖3,其中:圖1中兩個門扇口 I未安裝門扇2;圖2中兩個門扇口 I安裝了門扇2且門扇2呈打開狀態;圖3中門扇2呈打開狀態。本車身包括下側敞口的第一殼體Al、高于第一殼體Al且與第一殼體Al共軸線的蓋體A2,第一殼體Al、蓋體A2的形狀均為球缺狀,蓋體A2的徑向尺寸小于第一殼體Al的徑向尺寸,第一殼體AI和蓋體A2之間還固設一個分別與前兩者的內腔相通的第二殼體A3,第二殼體A3與第一殼體Al共軸線,第二殼體A3的形狀為球臺狀;第一殼體Al、第二殼體A3、蓋體A2的周向彼此間隔180度角地依次開有兩個共同穿經前三者的門扇口 1,即兩個門扇口 I分別位于第一殼體Al、第二殼體A3、蓋體A2的徑向兩側且對稱于后三者的軸線。第二殼體A3的上側徑向尺寸小于第二殼體A3的下側徑向尺寸,第二殼體A3的上側徑向尺寸等于蓋體A2的徑向尺寸。第一殼體Al、第二殼體A3、蓋體A2的材料為工程塑料且第二殼體A3、蓋體A2呈透明狀。第一殼體Al與圓形的設有三個車輪B2的車底盤BI相適配。本車身上的各門扇口 I配上門扇2,再配上相應的有驅動裝置的車底盤B1、發動機、電氣設備等設施后即可使用。圖1、圖2中畫出了本車身前側、后側的車牌照Cl、車牌照C2,車輛能夠行駛所需要配置的前側照明燈、后側照明燈、后視鏡等附屬設施在附圖中未畫出。第二實施例 參見圖4一圖6,其中圖4中兩個門扇口 I未安裝門扇2;圖5中兩個門扇口 I安裝了門扇2且門扇2呈打開狀態;圖6中門扇2呈打開狀態。本車身包括下側敞口的第一殼體Al、高于第一殼體Al且與第一殼體Al共軸線的蓋體A2,第一殼體Al、蓋體A2的形狀均為球缺狀,蓋體A2的徑向尺寸小于第一殼體Al的徑向尺寸。第一殼體Al和蓋體A2之間還固設兩個分別與前兩者的內腔相通的第二殼體A3,第二殼體A3與第一殼體Al共軸線,第二殼體A3的形狀為球臺狀。兩個第二殼體A3上下布置且兩者的內腔相通,上側的那個第二殼體A3的上側徑向尺寸小于該第二殼體A3的下側徑向尺寸,下側的那個第二殼體A3的上側徑向尺寸小于該第二殼體A3的下側徑向尺寸。上側的那個第二殼體A3的上側徑向尺寸等于蓋體A2的徑向尺寸,上側的那個第二殼體A3的下側徑向尺寸等于下側的那個第二殼體A3的上側徑向尺寸。上側的那個第二殼體A3與蓋體A2的內腔直接相通,下側的那個第二殼體A3與第一殼體Al的內腔直接相通。第一殼體Al、兩個第二殼體A3、蓋體A2的周向彼此間隔180度角地依次開有兩個共同穿經前四者的門扇口 1,即兩個門扇口 I分別位于第一殼體Al、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改進的車輛車身,它包括下側敞口的第一殼體、高于第一殼體且與第一殼體共軸線的蓋體,第一殼體、蓋體的形狀均為球缺狀,蓋體的徑向尺寸小于第一殼體的徑向尺寸,其特征在于:第一殼體和蓋體之間還設置至少一個分別與前兩者的內腔相通的第二殼體,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共軸線,第二殼體的形狀為球臺狀;第一殼體、第二殼體、蓋體的周向開有至少一個共同穿經前者的門扇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改進的車輛車身,它包括下側敞口的第一殼體、高于第一殼體且與第一殼體共軸線的蓋體,第一殼體、蓋體的形狀均為球缺狀,蓋體的徑向尺寸小于第一殼體的徑向尺寸,其特征在于:第一殼體和蓋體之間還設置至少一個分別與前兩者的內腔相通的第二殼體,第二殼體與第一殼體共軸線,第二殼體的形狀為球臺狀;第一殼體、第二殼體、蓋體的周向開有至少一個共同穿經前者的門扇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進的車輛車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殼體的數量為一個,第二殼體的上側徑向尺寸小于第二殼體的下側徑向尺寸,第二殼體的上側徑向尺寸等于蓋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勝,
申請(專利權)人:何勝,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