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移動床式凈化槽,內部包括厭氧區、好氧區、沉淀區、污泥區。將比重接近于水的懸浮填料直接投加到反應器中作為微生物載體,載體和污泥在槽體中循環更新。具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觸氧化法優點。能夠連續運行,不發生堵塞,無需反沖洗,水頭損失小,處理效果好。適合農村分散生活污水處理。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移動床式凈化槽,適合農村分散生活污水處理。屬于環境工程污水處理
技術介紹
農村分散生活污水隨意排放是造成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重要污染源。農村地區居住分散,地形復雜,大面積污水收集集中處理很難實現。在遠離污水處理管網的城郊地區,同樣也很難收集集中處理。采用小型分散式污水處理裝置就地處理是一種污染治理的必由之路。我國農村已經出現了多種地埋式小型污水處理裝置,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同時也引進了國外的凈化槽設備。其中某種 國外引進的小型凈化槽采用厭氧接觸凈化工藝,污水通過管道進入厭氧濾床,污水中的固體雜質大部分經過濾床過濾以后清除。厭氧濾床的主要功能是儲存被分離的固體雜物和污泥,也兼備污染物分解和通過濾床里的厭氧微生物的厭氧消化來降低污泥產量的功能。在接觸氧化池中,好氧微生物將有機物降解,氨氮被氧化。曝氣處理后的水,經過沉淀消毒以后排放。實踐證明,這種形式的小型凈化槽存在不少缺點。其中厭氧濾床采用大尺寸填料固定填裝,長時間使用難免被污泥和雜物堵塞。填料尺寸比較大則表面積有限,處理效率受到限制。在好氧接觸氧化池部分,采用了上下兩層填料重疊結構。上層填料曝氣,下層填料過濾。這種兩層結構減少了曝氣層的有效高度。下層填料需要定時反沖,增加了操作復雜性。這種形式的小型凈化槽在許多地區的運行效果說明,對于中國農村生活污水的特點并不適應。其結構需要改進。移動床式生物膜反應器是一種吸收了傳統的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接觸氧化法優點的新型高效的好氧廢水處理工藝。其特點是能夠連續運行,不發生堵塞,無需反沖洗。水頭損失小,并且具有比較大的比表面積。比活性污泥法負荷率高,脫氮除磷效果好。該工藝是將比重接近于水的懸浮填料直接投加到反應器中作為微生物載體,依靠曝氣和水流的提升作用處于流化狀態,使微生物能夠充分與水中的溶解氧和有機物接觸,強化傳質。從而獲得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與其他好氧廢水處理工藝相比,移動床式生物膜反應器占地少,耐負荷沖擊,污泥濃度較高。由于移動床式生物膜反應器污泥濃度高,生物固體停留時間長,低溫條件下也能獲得良好的處理效果。已有技術201020228401.x《一種以輕質陶粒為填料的懸浮填料移動床污水處理反應器》。在方形池體中設置多個隔板,將池體分為幾個互相聯通的單元,依次串聯。每個單元都投放陶粒填料。此專利中,曝氣使填料呈無序的流化狀態,并沒有定向的移動。各個單元只是幾何分隔,其工況完全相同。本專利技術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的移動床污水處理裝置,懸浮填料床呈有序定向移動,各個單元具有不同的工藝條件,組合形成一體化的移動床凈化槽。能耗低、占地省、效率高、使用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將移動床式生物膜反應器技術應用于小型凈化槽,該工藝是將比重接近于水的懸浮填料直接投加到反應器中作為微生物載體,一部分填料依靠曝氣和水流的提升作用處于流化狀態,使微生物能夠充分與水中的溶解氧和有機物接觸,強化傳質,同時還有另外一部分填料處于定向有序移動的狀態,防止填料上面形成的生物膜被過度沖刷。兩者優點兼得,從而獲得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其結構和運行方式不同于國外引進的固定填料厭氧接觸式凈化槽(附圖2)。也不同于已有的與移動床相關的專利。本專利技術適用于處理農村分散生活污水。本專利技術移動床式凈化槽的槽體2外形為臥式長方形,附帶有收集池18、進水泵I。槽體2的內部分為4個區:厭氧區A、好氧區B、沉淀區C、污泥區D。厭氧區A內部填充懸浮填料6,中心有圓筒形曝氣筒4,曝氣筒4的下方有曝氣器17,厭氧區A的上側有進水管3 ;好氧區B由隔板14分隔為兩室,一側為曝氣室,下面有曝氣器15,另一側為為填料室,填充懸浮填料6 ;沉淀區C上側有出水管11,中部布設斜板。氣提回流管12的一端從上而下穿插到沉淀區C的下方,另一端從槽體頂部延伸到厭氧區A ;槽體的底部是污泥區D。填料6是一種懸浮填料,形狀為圓柱體,直徑0.01 0.02米,高0.01 0.02米;或者不密閉有結構的球體,直徑0.01 0.02米,填料的比重為0.92 0.98。氣提回流管12有一個回流支管8通向設置在槽體2頂部的剩余污泥過濾斗9。沉淀區C上部有鋁板和鐵板組成的除磷電極10。由氣泵7分別向氣提回流管12、曝氣器15、曝氣器17供氣。附圖說明附圖1移動床凈化槽結構中A厭氧區,B好氧區,C沉淀區,D污泥區I進水泵,2槽體,3進水口,4曝氣筒,5頂蓋,6填料,7氣泵,8回流支管,9剩余污泥過濾斗,10除磷電極,11出水口,12氣提回流管,13隔板,14隔板,15曝氣器,16隔板,17曝氣器,18收集池附圖2厭氧接觸凈化槽結構中I進水泵,2槽體,3進水口,4第一厭氧床,5第二厭氧床,6頂蓋,7氣泵,8氣提回流管,9好氧床,10除磷電極,11出水口,12氣提回流管,13過濾床,14反沖曝氣頭,15好氧曝氣頭,16厭氧填料,17隔板,18收集池具體實施例方式污水由收集池18收集,在收集池18中,分離掉原污水中的沉淀物和漂浮物,進水泵I定量提升一定量的污水從進水口 3進入槽體2。厭氧區A填充懸浮填料6。懸浮填料的比重是0.92 0.98。確定懸浮填料比重的原則是,在微生物掛膜以后運行過程中填料能夠始終保持懸浮狀態,不會下沉。在靜態的水體中,懸浮填料上浮密集擁擠排列在水平面以下。曝氣筒4的上沿比水平面低一定的距離,例如5 10厘米。曝氣筒4的下沿比填料層的底線高一定的距離,例如5 10厘米。當曝氣器17啟動以后,氣體進入曝氣筒內部,形成氣、水和填料的混合體。由于氣、水的推力,填料向上運動到達水平面以后向四周分散。曝氣筒4外圍擁擠堆積的填料依次從上而下向下移動。底層的填料到 達曝氣筒4的周邊即被上升的氣水流夾帶上行。上述外圍厭氧填料層以一定的速度向下移動更新。填料循環更新的周期取決于曝氣筒4與厭氧區A的截面積之比,可以根據需要設計一個或者多個曝氣筒。厭氧區A中污水溶解氧含量控制在0.2 0.8mg/l,通過控制曝氣器17的曝氣量進行調節。根據經驗厭氧區A曝氣的氣水比控制在1: (I 5)。好氧區B由隔板14分隔為兩室,一側為曝氣室,下面有曝氣器15,另一側為填料室,填充懸浮填料6。填料填充量的控制與厭氧區A填充量控制原則相類似。隔板14的上沿比水平面低一定的距離,例如5 10厘米。隔板14的下沿比填料層的底線高一定距離,例如5 10厘米。當曝氣器15啟動以后,氣體進入曝氣室,形成氣、水和填料的混合體。由于氣、水的推力,填料向上運動到達水平面以后向另一側分散。填料室擁擠堆積的填料依次從上而下向下移動。底層的填料到達隔板14的周邊即被上升的氣水流夾帶上行。上述隔板14右側填料室中擁擠堆積的填料層以一定的速度向下移動更新。好氧區B中污水溶解氧含量控制在2 3mg/l,通過控制曝氣器15的曝氣量進行調節。根據經驗好氧區B曝氣的氣水比控制在(10 15): I。本專利技術移動床式凈化槽的運行方式的優點是:①填料層不會發生堵塞,②可以采用尺寸比較小的填料,增加微生物掛膜的表面積,具有比較高的生物量,提高容積負荷,因此也具有耐低溫運行的能力,③ 厭氧區A的填料表面已經衰老死亡的生物膜在有機會進入曝氣筒4時被沖刷脫落而更新,好氧區B的填料表面已經衰老死亡的生物膜在有機會進入隔板14左側曝氣室時被沖刷脫落而更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移動床式凈化槽,此凈化槽為臥式長方形槽體,包括收集池(18)、進水泵(1)和槽體(2),其特征在于,槽體(2)的內部分為4個區:厭氧區A、好氧區B、沉淀區C、污泥區D,厭氧區A內部填充懸浮填料(6),中心有圓筒形曝氣筒(4),曝氣筒(4)的下方有曝氣器(17),厭氧區A的上側有進水管(3);好氧區B由隔板(14)分隔為兩室,一側為曝氣室,下面有曝氣器(15),另一側為填料室,填充懸浮填料(6);沉淀區C上側有出水管(11),中部布設斜板,氣提回流管(12)的一端從上而下穿插到沉淀區C下方,另一端從槽體(2)頂部延伸到厭氧區A;槽體(2)的底部是污泥區D。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移動床式凈化槽,此凈化槽為臥式長方形槽體,包括收集池(18)、進水泵(I)和槽體(2),其特征在于,槽體(2)的內部分為4個區:厭氧區A、好氧區B、沉淀區C、污泥區D,厭氧區A內部填充懸浮填料¢),中心有圓筒形曝氣筒(4),曝氣筒(4)的下方有曝氣器(17),厭氧區A的上側有進水管(3);好氧區B由隔板(14)分隔為兩室,一側為曝氣室,下面有曝氣器(15),另一側為填料室,填充懸浮填料¢);沉淀區C上側有出水管(11),中部布設斜板,氣提回流管(12)的一端從上而下穿插到沉淀區C下方,另一端從槽體(2)頂部延伸到厭氧區A ;槽體(2)的底部是污泥區D。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加征,吳科昌,沈駿,王君,於勝洪,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嘉凈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